第484章 用意何在-《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484章

  段涛将两封信贴身藏好,又用粗布在腰间缠了两圈,确认即便跑动也不会松动,才对着王清晨重重作揖:“大人放心,属下便是拼了性命,也定会将信送到!”

  王清晨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言,但是已经说明一切,此等事情非心腹不可为。

  “此事事关数万百姓,务必送达!”王清晨说的隐晦,但是段柳似乎已经猜到了什么。

  “大人放心,属下断不会让您失望。”说罢,他骑马转身钻进夜色,很快马蹄声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王清晨站在原地,望着段涛离去的方向,直到林间再也听不到声音,才转身回到篝火旁,帮着段柳烤着那块已经有些糊了的块茎。

  “这是葛根?”见段柳回来,他连忙递过一块。

  “大人竟然知道?下官时常露宿野外,经常找这些野物果腹,没想到大人竟也认识”段柳接过王清晨手中的葛根,熟练地烤了起来。

  “尝尝吧,口感虽算不上好,却也能填填肚子。”段柳将一块烤至透明的半透明的葛根交到王清晨的手中。

  王清晨接过,指尖触到温热的块茎,外皮焦黑,内里却带着一丝清甜气。

  他咬了一口,粗糙的纤维中带着绵韧清甜,口感比想象中要好,以往他尝百草的时候尝的都是炮制好的干货,这种还是第一次。

  “这玩意在哪找的?多吗?”

  “手下大匠偶然发现的,一人还不够分上一块的!”段柳手上的动作一顿,眉头同样皱了起来。

  他们这些工匠也是人,也得吃喝,再这样下去,恐怕他们也坚持不下去了。

  王清晨捏着手里的半块葛根,指尖传来的温热却无法将他心中的寒意解冻。

  “明日多派些人往周边搜寻些吃食吧!”即便一切顺利,郑良能够运来粮食也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王清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可眼下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办法。

  段柳点了点头,眼底满是沉重:“大人放心,属下明日一早就带人去,只是这里山林不多,怕是不会有多少收获。”

  一夜无话,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堤坝上的百姓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段柳带着数十个青壮背着篾筐钻进山林。

  王清晨则亲自守在堤坝溃口处,监督着砖石填充的进度。

  王清晨的心渐渐沉了下去,缺粮、缺药、缺水,什么都缺,百姓们还在饿着肚子修复堤坝。

  李岷又被三法司带走杳无音信,若是有他在他或许也能轻松一些。

  此刻,前驻军驻地,三法司的官员们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内,面色凝重地围坐在一张堆满文书和地图的桌案前。

  主位上,一位身着绯袍的官员轻轻敲击着桌面,打破了帐内的寂静:“这掘堤一案,关乎重大,陛下对此极为重视,我们必须尽快给出定论。”

  一旁的主事翻开手中厚厚的卷宗,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人,据我们目前掌握的线索,当晚护堤队遭遇突袭,死伤惨重,随后堤坝便被掘开。

  现场的痕迹都被洪水冲没了,就连活口多数都被卷入洪水,能找到的佐证都没有几个,掘堤之人训练有素,绝非普通盗贼或流民所为。”

  “不过这些人并未使用官方制式刀兵,从伤口也可以判断这些人应非兵士所为,应该可以排除军中将领参与”

  另一位负责调查李岷的官员皱着眉头插话道:“李岷就任原武县代县丞仅月旬时间,虽有疑点,但是应该不可能操纵如此大规模的计划,而且在此之前一直尽心尽力组织救灾,深受百姓爱戴。”

  这时间他还是说的久了,其实李岷代县丞只有二十天左右。

  绯袍官员沉思片刻,说道:“李岷的为人,我也有所耳闻。但此案太过蹊跷,他身为当地官员,在案发时又处于关键位置,实在难以完全排除他的嫌疑。”

  “那些掘堤的工具呢,总不会全都带走了吧!有没有什么发现!”

  “这……堤坝上本就有许多工具,再加上洪水一来,冲击民户,遗失的工具就更多了,我们虽寻到不少工具,但都无法定性”一位负责勘查现场的官员说道。

  这种案子是最难查的,绝大多数罪证都被洪水掩盖,就连人证、物证都难以搜集。

  众人闻言,全都是一阵沉默,他们已经查了两天了,除了将李岷带着过来问话,也并未有任何发现。

  而李岷提供的线索又实在太少,这案子千头万绪,又了无头绪,现在几乎已经陷入僵局。

  “这次掘堤背后极有可能是一股有组织、有预谋的势力在作祟。他们为何要掘开原武县的堤坝?这其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绯袍官员问题直指核心。

  几人也陷入沉思,原武县并不在关键要冲,要掘也是河口堰或者古阳堤、灵昌大堤更合适,为何偏偏要掘原武县大堤,用意何在?

  帐内烛火摇曳,将官员们的影子拉得颀长,映在挂满地图的帆布上,如同被此案缠绕的困局。

  负责追查势力脉络的官员忽然起身说道:“大人,或许正因为原武县不起眼,才成了他们的目标。您看,河口堰、灵昌大堤皆是重兵驻守,护堤队配备弓弩甲胄,可原武县此前只是小县,护堤队多是临时征召的百姓,防备最为薄弱。”

  他俯身指着地图上的河道走势,声音压得更低。

  此言多少有些牵强了,毕竟护堤队的实力懂的都懂。

  “非也,下官觉得他们的目的乃是河口仓,河口仓存有上百万石粮食”

  “他们的目标难道是毁了这些粮食?”

  其他官员面面相觑。

  “你的意思是,他们真正的目标是河口仓?可河口仓的粮食早已受潮霉变,即便损毁,对朝廷也无太大影响,不过是从其他地方调粮而已。”

  “有着含嘉仓在,即便关中有些许艰难,总不至于起了乱子吧!若想以此引起动乱,恐怕有些痴心妄想吧!”有官员提出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