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 宰执天下-《红楼群芳谱》

  “钟儿,明儿就要入衙门了。”

  “编书……对你应该不难。”

  “也不能大意。”

  “编书之余,也要多多留心翰林院、朝廷的一些消息,陛下近年来多整顿吏治。”

  “一个好处,就是对于年轻人的提拔多了些。”

  “也算是革故迎新!”

  “……”

  临近亥时。

  兴荣街,秦府!

  领着钟儿在祠堂恭敬的上了三炷香,秦业再次于祖宗排位一礼。

  祖宗排位!

  其实也不多。

  秦家!

  不算显贵之家,也非什么百年、数百年传承下来的大族,祠堂之内……也就供奉了自己记忆中的一些祖宗。

  零零碎碎的排位!

  虽然不多,但……以后就说不准了。

  任何一个传承悠久的大家族一开始都是这样了,只要有一代可以起势,就不一样了。

  自己!

  过了花甲之年,本觉可以致仕了,本觉一辈子也就那样了,一辈子连一个绯服都没有穿上。

  多有些可惜。

  谁料……时来运转。

  自己的官运又起来了一些,现在……已经臻至都察院副都御使了,国朝六部诸司之内,也是清贵的官。

  还穿上了绯服!

  秦家的门第,因自己拔高许多。

  也因钟儿殿试点中探花,数年来又机缘爵升一等子,数年来汇聚万贯家财,诸般一处,秦家……不同了!

  门第!

  秦家的门第现在不一样了。

  秦家也不一样了!

  单独的小祠堂都有了,祖宗也可日日有烟火吃食的供奉,将来……自己的牌位也会放在这里。

  钟儿!

  唯有可惜,便是自己年岁太大了一些,老来得子,钟儿现在才十多岁。

  就算自己的身子不错,也难以陪着钟儿很久。

  将来的许多事情,都需要钟儿自己去做,也需要钟儿自己去经历,身为一个父亲……多叹息。

  但!

  钟儿,令自己欣慰。

  钟儿开窍之后,多令人满意,年岁如此,已经位列翰林院翰林编修了。

  这一辈子,就算啥也不干,正常的熬资历,致仕之前,穿一件绯服都不难。

  钟儿!

  非愚钝之人,非无力之人,非无心之人。

  或许钟儿的仕途会顺利,也许也有危险,总归……再差不会差到哪里去!

  新的一岁,朝廷各大衙门也都先后开门了。

  自己身份之故,今儿就要前往入宫觐见,就要在都察院处事,钟儿不着急。

  明儿去也不晚。

  钟儿。

  翰林编修。

  职责不多,也就是编书,外加学一学翰林院的一些本事,那些……对钟儿不难。

  之前也有叮嘱。

  钟儿心中当有数。

  人老了,一些话总是忍不住唠叨唠叨,钟儿……还小,不需要做太多事情。

  现在就是多听、多学、多看……,少说!

  “爹,您说的我明白!”

  秦钟颔首,一边应语,一边斟倒茶水。

  明儿就要入翰林院了,说来还真有一点点小小的不适应,毕竟……翰林院就要早起。

  哪有年关前后舒服。

  然!

  去翰林院也是有趣的。

  事情也不多。

  今岁就要好好编书了,纲要已经捋顺了,今岁就要翻阅大量资料,将那些内容填充完毕。

  如果快的话,今岁乃至于数月之间,就可以将书编好,很明显……没有那个必要。

  因为。

  前科的翰林编修还没有将书编出来,自己先一步编好,岂非打脸?那就不好了。

  就没那个必要了。

  今岁。

  自己的事情也不少。

  编书。

  协助恒王殿下将宣南坊的改造弄好。

  营生诸事。

  还有一岁之中可能发生的其它事情。

  看着不多,一日日过去,怕是会相当充实!

  老爹所言,编书之余,要好好看一看朝廷内外,老爹的意思自己明白。

  伺机而动。

  陛下今岁开始要推进新政。

  肯定会启用许多人,新人也会不少的,若是被看中,则……莫大的裨益。

  “你……,为父还是放心的。”

  “放心的。”

  “另外,你的举业结束了,学业不要落下。”

  “作为文官,仕途一切都难料,武官……好像更麻烦一些,武官有了一些麻烦,说不定脑袋就没了。”

  “文官犯了错,大多贬谪和罢黜!”

  “多去你老师府上,你和你老师一样,少年成名,很受器重,若无那般事,你老师可以提前十多年坐上御前军机大臣的位置。”

  “你老师比为父强,他对你肯定会有额外的要求和期许。”

  “文官!”

  “永远要三思!”

  “为父以前和你说过的,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

  “官场上,波云诡谲,一切难料,你点中探花,入翰林编修,又有青园先生那样的师长。”

  “还有白石书院在身后。”

  “这是你的好处,相应的,官场上,可能会有人嫉妒你,羡慕你,甚至于一些坏心思的不喜欢你。”

  “危险就来了。”

  “君子和小人是难以分辨的。”

  “官场上也没有君子和小人的划分,甚至于没有黑白的划分,官场就是官场。”

  “一切难料。”

  “危险,说不定已经有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比如你和恒王殿下走的很近,和太子殿下多有礼仪,而诚王殿下他们可能就会不太喜欢。”

  “现在你官位不显,也做不了什么太多的事情,诚王殿下他们可能不会将你看在眼中。”

  “将来就说不定了,所以……你要未雨绸缪,要有思危的念头和想法。”

  “还有在春风得意之时,也要思危。”

  “你写的小说文字中,有降龙十八掌这个招式,其中有一招叫做亢龙有悔!”

  “这一招很厉害,然亢龙有悔,盈不可久!”

  “你老师对《易经》的参悟很深,你也要多看看那本书,好处多多。”

  “单单知道道理还不行,还要将精义融入身子。”

  “那才是有用!”

  “除了思危之外,还有思退、思变!”

  “思退!”

  “何为思退?”

  “那就是在一件危险之事发生的时候,要退到别人看不到你的地方,这一点……更需要对全局有很大的把控和眼力。”

  “你老师有那份功力,你……还不够。”

  “你在翰林院,遍观史书,应该见过许多许多臣子被陛下罢黜的事情。”

  “有些人往往并不在其中,却也被牵连。”

  “那就是思退没有做好。”

  “思退,并非要一味的推开,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朝乾夕惕,要多多琢磨!”

  “学会琢磨!”

  “让你不枉荒废学业,也是那般。”

  “学业是很重要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文官而言。”

  “倘若有朝一日,你不慎被贬谪或者罢黜,也不要惊慌,以你的学业,入白石书院讲学,也是一个好的去处。”

  “去天下一些书院讲学,也是一个好去处。”

  “岂不闻当年王安石养望多年,一招圣旨落下,便是直入青云,宰执天下!”

  “学业一道精进,天下文人、士子的力量就会汇聚。”

  “文官!”

  “不是一个人。”

  “学业一定不能荒废,若可……将来你翰林编修圆满之后,可为翰林侍读、翰林侍讲。”

  “多多在陛下面前露脸。”

  “你如今在陛下面前不算陌生人,这……还不够,要让陛下看到你的心意,学业,才学,才能!”

  “简在帝心,最为重要。”

  “如此,只要陛下一直记着你,将来就算真的被贬谪、罢黜,重回官位也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做到那些,就需要自身的修行。”

  “你老师就是那般,陛下御极以来,你老师冷遇了十余年。”

  “可你老师仍坚守岗位,一心为事,陛下看到了,所以……有了今日,有了今日的御前军机大臣!”

  “那也是我让你好好向青园先生请教的缘由!”

  “思变!”

  “于你而言,我觉还是容易做到的。”

  “你小子的心向来不是迂腐和固执的,如此,当你将来做一件事走不通的时候,那就换一种法子。”

  “……”

  从儿子手中接过茶水,轻嗅之,并未饮用。

  握在手中,看着面前的儿子,秦业不住说着话,有些话,都已经说过,还是忍不住。

  钟儿。

  也很有耐心。

  秦业,话语间,忍不住心间轻叹。

  老来得子,终究不为上,不过,也是上天的垂青,也是上天的恩赐,自己没有不满的。

  唯一不满的是己身。

  自己不能够长久陪着钟儿走下去,只要自己能够陪着钟儿时间长一些,钟儿就可以更好的历练出来。

  自己就更放心了。

  自己!

  以前钟儿不为进益的时候,自己所想,钟儿就算举业不成,将来有自己留下的银子,当一个普通人也不错。

  后来,钟儿进益了,自己的期待也高了许多。

  现在,钟儿做官了,自己的期待又有了变化。

  “爹,您说的我都记着的。”

  “为官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嘿嘿,那……爹爹如何评价我的那位同僚淳峰?”

  “……”

  秦钟站在祠堂内,握着茶水,轻抿之,微微颔首。

  老爹说了那么多,有些是说过多次的,有些是新的感悟,皆一生所得。

  道理,是那般的。

  就看如何去用了。

  举业、学业之事,老爹之前就说过,举业过去了,学业是一生的,是需要贯彻一生的!

  倒是……突然间想起来一件趣事,不由含笑看向老爹,

  美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