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奇闻轶事-《红楼群芳谱》

  “你们……你们真的没有一点耳闻?”

  “这……,倒也有可能,毕竟那件事若是真的传出来,估计会很快传遍整个翰林院上下,就是其它衙门行署,也会传开的。”

  “……”

  “哈哈,不与你们卖关子。”

  “那则消息是关于李乐山的,他……你们应该都知道,论模样,没得说,都是一等一的俊俏,这一点,和鲸卿你一般了。”

  “只是鲸卿你为人低调了一些,是以,李乐山的名气反倒更大了一些。”

  “他的诗词之才,多为惊艳,相仿李太白饮酒诗百篇的美称,京城之内,多有赞誉。”

  “更别说,他还在恩科殿试取中二甲前列,选入庶常馆为庶吉士,前程在望。”

  “但!”

  “就是这样的才学,这样的前程,这样的品貌,李乐山……他……他今儿向直学士以及掌院学士,递交辞呈!”

  “所言,不适合做官,准备寄情于山水,遨游于天地,以全性命之善!”

  “这……。”

  “忠岳,鲸卿,你们说……这个消息如何?”

  “……”

  握着手中茶盏,杨侍讲将刚才所得的那个消息细细说道着,话语间,不住叹息,不住惋惜。

  若是当年自己有李乐山的才学、品貌,现在怎么说也得是一个直学士了。

  若是外放,也是一方大府的知府,或者在总督衙门、巡抚衙门为官,不至于现在还是一个侍讲学士。

  而李乐山……他……他才进入庶常馆多久?才成为庶吉士多久?就准备辞官了?

  不准备行走仕途了?

  想要好好的寄情山水,如唐朝的李太白一样?

  然!

  不一样的,不一样的!

  唐朝的李白,论及诗词歌赋,论及诗酒斗百篇,论及谪仙人的名号,论及潇洒纵情的品性……,古往今来都罕见的。

  唯有在仕途一道上,李太白很是坎坷,一生都几乎没有得到重用,李乐山……不一样的。

  李乐山的前程刚开始,前途刚开始,这就……这就要寄情于山水之间了?

  也太……也太不可思议了。

  当时自己还清楚记得直学士的神情,还记得直学士对李乐山所言是否在开玩笑?

  是否在戏弄他?

  ……

  李乐山!

  言辞恳切的将辞官之意再次道出,直学士和自己等人当时都极力劝说的。

  能选入庶常馆,那就明证才学,保不齐将来就是入军机处的人,翰林院为国朝储才之地。

  倘若因此流失一个人才,那就是过错,那就是过失。

  李乐山!

  不为所动。

  至于那份辞呈,直学士收下了,因掌院学士入宫的缘故,一时间难以决断。

  以自己所观,那个李乐山的确想要辞官,反正……完全想不通的,真的想不通。

  若言那个李乐山真的想要寄情于山水之间,完全……完全也不用递上辞呈。

  只需要请假一段时间,好好玩一玩不就好了?

  庶常馆的庶吉士……不为真正的翰林官,一些规矩不是那么约束,将来李乐山玩好了,再归来,同样可以再续上前程。

  虽说可能会错过一些良机,也绝对比递上辞呈好!

  想不通!

  真的想不通啊!

  如此之事,可算得上大事?

  可算得上翰林新闻?

  “李乐山!”

  “他……他要离开庶常馆,离开翰林院,寄情山水,遨游四方,他……不应该才是。”

  “他寒窗苦读十多年,年二十有余,恩科殿试有成,以后……不想要做官了?”

  “……”

  闻此消息,淳峰也是忍不住神情一滞,而后颇为不可置信的看向杨侍讲。

  这样的消息?

  翰林院有过?

  据自己所知,翰林院还没有那样的事情发生,也许自己知道的事情和人不为多。

  就算真的有,也绝对是罕见无比的。

  也绝对是有各种各样的缘由。

  若言寄情于天地山川?

  明显托词,肯定有别的事情。

  李乐山!

  刚才杨侍讲没来的时候,自己还在和鲸卿提及他在报纸上的诗词,嗯,诗词?

  他的诗词?

  从诗词的作风格调来看,多为婉约,多为哀婉,诗词由心性而生?难道那些诗词不是李乐山特意为之?

  而是心性为之?

  这就更没有理由了。

  毕竟!

  一位品貌无双的二十多岁庶吉士,绝对的前程似锦!

  离开庶常馆。

  离开翰林院。

  不准备为官了?

  实在是突然。

  完全没有任何所想。

  刚才杨侍讲还让他们猜……,这件事就算猜到天荒地老都猜不出来啊。

  “……”

  “山水之乐,田园之美。”

  “能令李乐山做出这样的决定,估计有不小的引子!”

  秦钟也是愕然不已。

  李乐山。

  对于此人的才学,自己是佩服的。

  只是,此人京城扬名之后,和纪春帆所为两分,纪春帆几乎不应那些世勋贵戚、高门大户之家的相邀。

  李乐山。

  则是那些人家的常客!

  自然。

  人之抉择,各有所长,这一点没有什么好说的。

  却也由此可观,李乐山对于富贵之事有些心思,既如此,为何要递上辞呈?

  想要寄情于山水,遨游于天地?

  又不是被贬谪,这个理由用在辞呈上太勉强了。

  当有更深的缘由。

  当有更大的原因!

  “鲸卿所言,也是直学士大人和我等的不解之处。”

  “当时也有询问李乐山,而他……只是说着他不太适合走仕途,不想要做官了。”

  “如之奈何?”

  “……”

  杨侍讲将手中的茶水一饮而尽,很是摇摇头。

  李乐山不说,他们也问不出来,不知等掌院学士回来,是否可以问出来?

  若是遇到问题,将问题解决不就好了?

  若是遇到麻烦,将麻烦解决不就好了?

  总之!

  辞呈递上来,官也不做了,真正的原因也不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万一让陛下知道了,还以为他们翰林院苛待才学之士呢。

  “这件事……的确突然。”

  “完全想不到的。”

  “待掌院学士归来,或许会问出一二。”

  “……”

  淳峰一叹。

  寒窗苦读十多年,前程就在眼前,李乐山做出那样的决定,定有莫测根源。

  问不出来?

  早晚也会出来的。

  抉择。

  那也是李乐山自己的抉择,自己闻之,也只是闻之,也帮不上什么,也做不了什么。

  更别说,在不知道真正的缘由之前,少做评语为上,对李乐山……自己毕竟了解不多。

  “李乐山!”

  “……”

  秦钟替杨侍讲续上茶水,轻道一声,也没有多言,若说什么山水之乐所至,绝无可能。

  真正的原因?

  难料。

  “这件事令直学士大人有些难办,掌院学士估计也会头痛!”

  “李乐山还真是给翰林院出了一个难题。”

  “除非,他能给出一个真正合情合理的解释,不然,掌院学士不会同意的!”

  杨侍讲握着茶盏,李乐山这件事对于鲸卿他们没有什么影响,对直学士和掌院学士就不一定了。

  果然那个李乐山真的要离开翰林院,肯定要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否则,直学士和掌院学士他们不会轻易批复的。

  无论是对李乐山,还是对翰林院,都是必要的!

  “是否他家里出事了?”

  “从年关前后李乐山的诗词来看,欢快的诗词几乎没有?嗯,这个可能性也不大。”

  “若是家里有事,请假就是了,也合乎礼仪的。”

  “……”

  “罢了,不说了,不说了,静待此事!”

  淳峰忽而多说了一言。

  李乐山做出那样的决定,要么是家里出事了,要么是外面出事了,京城内外,除非李乐山自己找事,想要生事有些难。

  家里出事?

  病患?

  病故?

  若如此,李乐山也不会这般遮掩,也不会以寄情山水为理由,忠孝礼仪,谁人拦阻?

  “掌院学士估计很快就要从宫里回来了,说不准我等接下来就知道了。”

  杨侍讲笑道。

  就知道自己说出的这则消息,肯定会令鲸卿他们这般神态的,如李乐山这样的事情,自己还真没有遇到过。

  以后,估计也不太可能。

  “……”

  秦钟没有再说那件事,李乐山之事之所以令杨侍讲、直学士他们这般震惊。

  一则缘由也是李乐山在京城的名气不小,那样的人不做官了,不待在翰林院了。

  无论是什么缘由,对翰林院而言,对直学士他们而言,不是好事,都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话语。

  若然换上庶常馆一位声名不显的寻常庶吉士,当不会有这样的动静。

  李乐山!

  小李白!

  他……应该有足够的理由。

  “呼……。”

  “忠岳,鲸卿,咱们现在就先去公厨吧。”

  “这里也无事。”

  “顺便也和其他同僚说说话。”

  再次品了一口茶水,杨侍讲将茶盏置于手边案上,从椅子上起身,扫了一眼时辰钟,公厨用饭的时间就在眼前了。

  “那我去看看文清兄现在是否忙碌,不忙的话,咱们一处!”

  秦钟没有意见,编书的事情,每天自己都在施为,编书太快了,也不好。

  此外。

  关于投标招标的事情,自己也在写着大致纲要文书,以为接下来宣南坊改造所用。

  “更好!”

  杨侍讲欣然。

  用饭的时候,人多了, 用饭都觉香了一些,都觉味道好了一些,刘东武……据自己所知,今岁事情也不多。

  他是恩科状元,授职翰林修撰,主要职责虽不为编书,也和编书挨点边,不为忙碌!

  美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