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2章 书稿将定-《红楼群芳谱》

  “鲸卿。”

  “从报纸上来看,上个月因雨势水灾造成的北方灾情,如今过去这么久,慈善救灾、赈灾之事……多有用。”

  “你看这篇文章。”

  “山西大同府浑源州之地,会同当地的官府,将损坏的道路、桥梁、沟渠一一重建。”

  “还专门采买不少的种粮、农具之物下发。”

  “还有医者义诊之事,单单一县之地,都救治超过一千五百人,乡里也有不少。”

  “……”

  “甚好,甚好!”

  “若无那般钱粮财货之力,怕也难以支撑如此。”

  “嘿嘿。”

  “此外,文章也有指出,慈善赈灾之事,在一些州府遇到阻碍,想要将赈灾救灾的力量要过去。”

  “道理上,是无碍的。”

  “只是,没有那个必要。”

  “强行僵持,只会耽搁救灾,耽误正事!”

  “事有轻重缓急,同浑源州一样,和当地官府一同做事不好吗?这样的话,当地官府得了好处,庶民百姓亦是有好处。”

  “也就是那些慈善救灾之人的位份有缺,接下来就好了。”

  “等救济使司的事情落实,看那些人还有什么话。”

  “等慈善救灾的正式章程落下,诸事……想来就会便利许多。”

  “面对天灾,许多官府都指望着朝廷下发赈灾的钱粮,实则,每一岁的朝廷开支都有规划的。”

  “突发之事,便是要从别的地方挤出钱粮,总是不快的,大多数都是不足够的。”

  “再碰到一些心有杂念的救灾官员,更难了!”

  “而天下间钱粮最多的地方,当属于天下各地的一些豪强豪富之人。”

  “那些人中,一些人自然是为富不仁,欺压良善之事多有,欺行霸市也是常有。”

  “但。”

  “其中也有不少读过书、知晓仁礼之人。”

  “救济使司!”

  “很不错。”

  “只是……那样的一个衙门,接下来也得有合适之人掌管。”

  “毕竟,衙门再好,章程再好,一应诸事,都是需要人去做,就如战场上杀伐,纵然兵精粮足,倘若统帅无能,也是无用。”

  “……”

  “鲸卿,你说……救济使司衙门以后会不会出现那样的事情?”

  “我还真有些担心!”

  每日辰正有余。

  固定的阅览报纸时间,对于淳峰而言是这样的,将报纸好好的看一看,再同鲸卿说说话。

  外面的小吏也就差不多知会用饭了。

  用过饭后,便可安心的做事了,编书不为难,六部诸司的架阁库都有去过了,一些文书、档案、卷宗都有一览,

  编书,慢慢为之就好。

  急不得,也慢不得。

  报纸!

  也是好东西。

  以前在福建老家,没有报纸的时候,想要知道外面的一些新鲜事,要么从别人口中听来。

  要么看朝廷下发的邸报。

  要么在城中多转转。

  ……

  得来的消息,许多都非自己想要的。

  那些消息,许多都应该落于《京城娱乐日报》上,一些街头巷尾的趣味之事、风流韵事比较多。

  有了报纸之后,事情就不一样了。

  其实,对自己还是有些难的。

  报纸需要钱买,自己偏偏囊中羞涩。

  唯有借阅之。

  好在,事情不难。

  京城之内,报纸的种类更繁多,新闻之事更容易知晓和得到了,翰林院内,更得便利!

  品了两口茶水,一览手中的《京城日报》,看着一些特别的消息,不自觉便是分享出来。

  “这个问题……,我想忠岳兄你心中应有答案!”

  正在第二遍审核算学书稿,若是无碍,就可差不多交给恭王爷了,忠岳兄又开始言谈报纸新鲜事了?

  如此,也省的自己看报了。

  救济使司的事情?

  大同府浑源州的事情?

  倒是没有耳闻,也是新鲜事。

  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毕竟,地方州县官府很多很多,有些官员希望将救灾的事情把握在手中,一力施为,算作自己的功绩。

  添作仕途擢升的台阶。

  也有一些州县官员没有想那么多。

  事情和问题就来了。

  在《京城日报》上刊登大同府浑源州的事情,无疑……是一个讯号,接下来,那里的官员要有一些可以晋升了。

  那就是表率。

  那就是垂范。

  对于其余州县的官员,也是一个提醒。

  至于淳峰所问的救济使司问题,以及他担心的问题,记得上个月他就提过类似的话题。

  既然淳峰对于衙门官府的作风多有了解和知晓,那么,新的一个衙门行署立下,自当也符合那些规则。

  “……”

  “国朝定鼎百年来,才出现一位长乐公主。”

  “有宋一朝,包龙图之名在民间最为传颂。”

  “前朝的海瑞,亦是如此。”

  “救济使司!”

  “应该还好,只要长乐公主还在京城,只要长乐公主的权柄还在,只要挑选的一些人不差。”

  “那么,应该还好。”

  “……”

  淳峰一叹。

  大公无私之人,自然有。

  想要将其挑选出来,放在那个位置上,一定合适?不一定!

  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将来一定会发生?

  应该有机会发生。

  眼下来看,还是不太能够的。

  毕竟,长乐公主还在呢。

  自己也在呢。

  在京城六部诸司中,自己固然是一个蕞尔小官,然则,真让自己知道了那些事,等着吧!

  自己非得好好的参他!

  非得将其揭出来。

  “所以,更应该对救济使司的账目,进行监察!”

  “都察院那边,科道司那边,都该有力。”

  接着前言,淳峰再道。

  “哈哈,忠岳兄无需想太多。”

  “无论如何,救济使司这个衙门,就算遇到一些不好的主官,碍于定下的章程规矩,或多或少,也一定会有一些力量落下的。”

  “从那一点来看,就是好事。”

  “此外,长远来看,果然救济使司不作为,出现了一些不妥之事,那么,许多人也就不会将钱粮之物继续捐赠其中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能取信于民,方能长久。”

  “救济使司若是不妥,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和先前一样,如此,忠岳兄还有什么担心的?”

  “何况,如若将来有朝一日,救济使司真的出现那般事,那么,我想……问题就不仅仅是救济使司自己了。”

  “而是更大的问题。”

  “毕竟,救济使司衙门才多大?”

  “……”

  放下手中的兔毫小笔,将其在青花笔冼中涮了涮,挂在笔架上,取过镇纸,将书稿压住。

  看向面上仍有皱眉的淳峰,秦钟不自笑言。

  淳峰忧心的事情太多了。

  救济使司的事情,运作不好,自然会令人不满,会令人生气,大体上,对使司衙门自身,也会有损。

  诸司衙门中,凡是坐拥钱粮的衙门行署,都会有相似的事情发生,救济使司的问题,放到整个朝廷,就不大了。

  若言无视,自然也是不妥的。

  将全部心力落过去,亦是不妥!

  淳峰所思,完全可以理解。

  于自己而言,对一些事……久远的记忆中有很多,实在不为新鲜!

  美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