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张太岳-《红楼群芳谱》

  申时初!

  刘延顷自军机处归来。

  今日值班的军机章京不是自己,是以,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便是潇洒离去。

  府中清静,鲜少有宾客往来,近年来,刘延顷也都习惯了。

  偏厅之内,正要如往日换一身轻便的衣衫,倒是见到了夫人和孙儿,以及桌案上的许多盒子。

  “夫人今儿出府了?”

  “买这么多东西?”

  那些盒子皆精美,看得出里面的东西也非凡,夫人似是在盘点着什么,旁边的孙儿也在兴致勃勃的说着什么。

  买东西了?

  刘延顷好奇,语落,从旁边的丫鬟手中接过茶水,轻抿了两口,便是又递过去了。

  “爷爷!”

  “您回来了。”

  “嘿嘿,这是别人送的,都是好东西,那么大一根老山参呢,祖母说市面上想要买都没地方去买。”

  “祖母说要给我母亲送过去呢。”

  一位形貌壮硕的少年人已然欢喜的迎了上去,闻爷爷之言,直接给于说道。

  随即,又指了指祖母手中此刻正在整理的一个盒子,里面是一根形体很大的老山参。

  祖母说了,那种老山参京城不好买的,就算可以买……也很贵的,一两都要二三十两银子的。

  那么大一支老山参,起码数百两银子。

  “别人送的!”

  “夫人,怎么回事?”

  刘延顷神情一怔,有神之眸挑起,看向正神容轻快整理礼盒的夫人,走了过去。

  观夫人手中的长条木盒,快被夫人封上了。

  一语轻问,便是将盒子取过来,落于面前的案上,直接打开……里面的确是一支老山参。

  长一尺有余,质感饱满,参须茂密且有序,品相完好,而且……好像才从土里挖出来没有多久的样子。

  芦碗都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圆芦,那是只有三十年以上的山参才有之品象。

  还有参体表面的铁线纹理,一颗颗珍珠点也明显可以看到。

  十多年来,因空闲的时间比较多,故而对于医家的书也有读许多,如果按照自己的判断。

  这支人参的年份起码在四十年左右,五十年也有可能!

  份量应该在八两至十两左右。

  这样一支人参在京城的价格一两大概是三十两左右,如果直接购买整株,起码三百两以上。

  整株的更贵,三五百两都有可能!

  别人送的?

  谁送的?

  记得和夫人说过的,不要收别人的东西,就是那些故友前来也是一样,夫人……如何会有这般所为!

  “老爷,这株人参如何?”

  “这样的人参,妾身上一次见到还是十多年前呢,嘉儿媳妇如今生了孩子,正需要好好补补呢。”

  “这只人参寄过去,也算我们的心意,嘉儿在四川那里……,老爷,您就不能将嘉儿调回来?”

  “就算不回京城,河南、山东那里也好啊!”

  观老爷在打量那株人参,妇人微微一笑,伸手在参体表面抚摸着,这样的人参以前府中也有过一株。

  那是上皇赏赐的。

  后来……自己服用了一些,剩下的一些被老爷送人了,真是的,人参是什么东西?

  那是可以救命的东西!

  老爷倒是大方了,如今嘉儿媳妇在四川那里诞下孩子,身子正虚弱,依靠嘉儿的俸禄,想要购买这样的人参,是不可能的。

  正好寄过去。

  “谁送的?”

  直接将夫人口中关于嘉儿的事情过滤掉,刘延顷深深的呼吸一口气,看向夫人。

  夫人没有正面回答自己?

  “是你新收的那个弟子……秦钟!”

  “他今天来府上了。”

  “除了一份经义文章,便是送了这些,妾身原本不想要收下的,不过……那孩子……心意坚决。”

  “妾身……便是收下了。”

  “老爷,那孩子挺好的。”

  “城中百草厅就是那孩子的?”

  “还有那个百草味也是那孩子开立的,还真好!”

  感老爷的情绪,妇人无奈的摇摇头,没有在言其他,便是一一道出来了。

  “嗯?”

  “秦钟!”

  “他来府上了?”

  “什么时候来的?”

  “这些是他送的?”

  刘延顷惊讶。

  秦钟!

  他送来的!

  自己还真没有想到是他,还以为是些许故友前来,夫人碍于情面收下的。

  不过,也不太可能。

  那样的事情,以前也有,自己特意叮嘱过夫人,不要收的,是秦钟那个少年人!

  “上午来的,老爷不在府中,门房禀报他有些特殊,妾身便是见了见他!”

  “的确如老爷所说的那般,是一个很好的少年人,人很俊俏,礼仪很是周到。”

  “若非老爷您昨儿与妾身说过他才十岁,妾身还真不敢相信。”

  提及秦钟,妇人便是赞誉。

  十岁!

  从个头身材来看,的确不像,偏生就是十岁。

  “这些都是他送的?”

  刘延顷放下手中的人参盒子,指了指旁边的一些礼物盒子,顺便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盒子打开了。

  “千秋光墨!”

  “这等墨石不多见。”

  木盒内,是六块覆以金箔的墨石,华贵大气,熠熠生辉,刘延顷一眼便是认出来了,是当世名墨之一。

  价值不俗是其一,关键不多见,每一年售卖的不多,因而罕见。

  “老爷!”

  “一共十一个盒子,这是他书录的经义文章在里面。”

  “这个是百草厅的金卡贵宾卡,真想不到,城中的百草厅是秦钟的,那可是很有名气的。”

  “其它……,哦,对了,老爷您看……盒子里还有这幅画!”

  “是秦钟亲自画的,也是一份礼物,画的真好。”

  “和老爷您一模一样的,嘉儿上个月来书信,说挂念老爷您,刚才我想着……将那幅画也给嘉儿寄过去。”

  “就是它了,老爷您看!”

  觉老爷没有直接说什么将礼物返回之类的话语,妇人面上更为欢喜,反正自己是不准备将东西退回去的。

  十年来,府上本来就冷冷清清的,一些世交故友都越来越少了,老爷还这样。

  如今那个秦钟就算不是老爷真正的弟子,也算半个吧。

  人家送点礼物感谢怎么了?

  完全情理之中的。

  指了指桌案上的盒子,妇人想起了一件事,忙将一个长条木盒拿过来,将其打开,取出里面的画。

  “爷爷,这幅画……和您一模一样的,是您在城外治理水灾的模样,真的一模一样!”

  旁边的壮硕少年人也是附和说着,那幅画自己已经见过了,上面的人就是爷爷。

  和爷爷一样的。

  “嗯?”

  刘延顷扫了自家夫人一眼,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观夫人一脸喜意,观夫人递过来的画,勉强拿在手中,缓缓将其展开,是秦钟画的?

  呼吸之后。

  刘延顷神色微微一动,本为随意之眸,落于画上却凝视许多,这是秦钟画的?

  似乎画的是指挥营地,画上的确是自己,旁边的是营帐,不远处还有一些往来行走之人。

  布局留白先不说。

  这种画……第一次见!

  还是彩色的。

  自己的衣衫颜色都清晰画出来,自己的确有那样的一件衣衫,看着画上的自己。

  似乎真的和镜中的自己一般无二。

  甚至于还多了一丝悠然自若的气韵。

  这是秦钟画的?

  这般写实的画,有些西洋画的影子,却又有些不同,和那些山水写意写真的画也是不同。

  “其它的礼物则是一些百草厅内的滋补丸药。”

  “正儿,将那些盒子打开,让你爷爷看看。”

  “还有一些常用丸药,里面都有说明的,很适合老爷您服用,滋补身子,调理身子很适合的。”

  “还有文房之物。”

  “还有一对玉镯!”

  “尤其是这个百草厅的金卡贵宾卡,持之……可以在百草厅购买任何东西都是三折。”

  “还可以持金卡相召百草厅的上佳郎中上门免费诊治,比太医院都方便。”

  “……”

  “老爷,您不会退回去吧?”

  妇人吩咐一声,偏厅内的壮硕少年便是应道一声,将一个个盒子打开,里面的东西绽露出来。

  简单介绍一语,老爷一直没有态度落下,自己心中也没底。

  “画的很好,独树一帜!”

  “这些东西……收下就收下吧。”

  “下不为例。”

  “杏儿,让菜伯来一下!”

  “秦钟,那孩子……比我当年还要出色,于他之名,八月份的时候,京城流传有两首诗。”

  “我也曾写下来。”

  “由诗观人,尤其是第二首竹子的诗!”

  “更是非凡,诗词本身自然是不错的,难得那般情况下,可以思索出来。”

  “城外治理水灾之时,书院山长让我帮忙授教一下他,的确难得的后辈学员。”

  “资质绝佳,性情沉稳,不似十岁之人,难得有处事之才。”

  “他能够在治水之余,还能够抽出夜间的时间修习学业,精进学业,更非方仲永那般之人。”

  “不出意外,他将来会很好。”

  “再有恭王、恒王之故。”

  “更有陛下在养心殿还提到城中的百草味一两次,更为难得了。”

  刘延顷将手中的画放下,画的的确很好,妇人之言送给嘉儿,也没有意见。

  秦钟!

  在城外治水之时,于近距离的恒王、秦钟都有所观。

  恒王,和前朝永乐帝的一子有些相似,性情相似,体态也是相似。

  秦钟!

  非凡人,看到他,自己就不自觉想到前朝的那位张太岳,一样的少年天才,一样的少年出色。

  当年自己少幼成名的时候,有人将自己比作张太岳。

  现在,自己很难成为张太岳。

  也不欲要成为张太岳。

  而秦钟……有些影子。

  至于将来如何,还要看他自己的造化。

  “老爷,夫人!”

  “老爷,您找我!”

  刚有语落,厅外行入一位年岁看上去四五十的男子,青衣仆从装束,身材挺阔,一礼而落。

  “菜伯,你去书房里,将书架上一个蓝色木盒取来!”

  刘延顷吩咐着。

  “是,老爷!”

  那人点点头,转身离去。

  “老爷,您这样看好他?”

  妇人愕然。

  还是第一次从老爷口中听到对于一位少年人这般的评价。

  “那正儿呢?”

  说着,又指了指此刻正在厅内摆弄那些礼物丹瓶的正儿,正儿也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先看看正儿是否科举有成吧。”

  正儿。

  自己的孙儿,的确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就是……不太喜欢读书,就是自己亲自指点也不行。

  真是令人愁心。

  夫人所问正儿将来,果然正儿将来不能科举有成,那么,就做一个普通人吧。

  “老爷,您现在是军机章京,恩荫之下,正儿将来做官也不难啊。”

  妇人表示不满。

  “谁都可以做官?”

  刘延顷反问着。

  “那……别家的子弟怎么可以轻松做官了?”

  “老爷,您为朝廷出力多年,如今为军机章京,恩荫一人为官,也在规矩之中。”

  “又不是伤天害理的事情,老爷何必这般执拗!”

  妇人叹道。

  嘉儿这些年一直在外省做官历练,正儿……走科举之道,怕是艰难,而恩荫为官也是法子。

  老爷太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