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风雨前夕-《红楼群芳谱》

  “看来小说卖的还不错!”

  墨香阁内的小说售卖如何,因刻印工坊之故,秦钟每一日都是知道数据的。

  一本小说两钱银子,十本就是二两。

  一万本就是两千两!

  而一本小说的两钱银子,墨香阁可以挣一钱银子,也就是说这几日每一日都是数百两、千两的好处。

  啧啧。

  若是按照一个章回三两银子,秦钟觉得自己还是直接撞墙吧。

  赚的银子是不少,秦钟不为很上心,卖书的事情,墨香阁内有专业人士。

  反倒是报馆!

  才是目下手头的重中之重。

  咸宜坊那里的崭新百草厅已经修缮好,过两日就可以正式开业,人员方面不成问题。

  相配套的百草味也是临近。

  三姐那里负责的百草药房昨儿也在其余坊地开业了几家,虽然现在那些百草药房赚的不太多。

  但……只要赚钱,就没有理由将它撤掉,只要京城这里的百姓习惯培养好了,那里会便利许多的。

  在城东开立的崭新制药工坊,都差不多弄好了,这两日二姐、秦兰她们正在相招一些合适的女工。

  原本因警惕外人捣乱设立的手段,一时间,也没有用上,根据收拢的消息,很明显,那些人现在正忙着赚银子。

  报馆!

  驻地在多日之前就安排妥当,所必须的刻印工坊也由小王爷那边派人搭建好了。

  几个主要的部门中,采风部已经安排好了,那是对于内容的采集和收集。

  编辑部。

  也安排的差不多,主要是根据个人兴趣划分不同的职责,根据采集来的讯息化作合适的文字。

  这个差事……城外书院有几名进了学的学员前来,大都是家境寻常的,希望可以挣些银子。

  校对、排版等小部门自然也不难。

  最核心的编委会部门,人员缺了不少。

  若然只是找人填充,自是轻而易举,而自己所需是那种可以明白自己意思的报纸人员。

  难道自己要亲力亲为了?

  或者自己亲自培养出来接班人?

  果然接下来没有合适人手,唯有如此了。

  也是为此,自己才不得不每日都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尽可能将自己的理解传达下去,希望那些人明白。

  ……

  ……

  “福康园的事情,再有一个多月就可整体完工了。”

  “后续之事,内务府会有合适的安排。”

  “为父算着,那时候也差不多到放年假的时候了。”

  墨香阁和报馆之地,距离家里没多远,自然不能够和大禹治水一样路过家门而不入。

  下午申时正刻有余,老爹秦业刚和同僚吃茶归来。

  “福康园的事情了结,爹爹是有功的。”

  “就是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奖赏。”

  年假!

  这个秦钟知道,国朝的官员假期不算多,却也不少,年假无疑是其中最长的。

  一般是腊月二十之后放假,六部诸司除却值班之人,其余都封印归家,待上元节后,才会开始上班。

  福康园!

  耗费数百万两银子,如今终于快要建成了,还真快。

  “奖赏?”

  “对于那个奖赏,爹现在看的不太重了,实在是爹现在的年岁已经到了。”

  “爹现在关心的是你明岁科举之事。”

  “果然你明岁一举进学,爹就算不穿绯服也高兴。”

  “若是能够秋闱有成,爹明岁就算直接去了,也是瞑目的。”

  秦业的精气神很不错。

  福康园事情大体无碍,就算劳累,还有钟哥儿为自己调配的丸药为用,都觉身子更好了。

  最明显的一个外显就是白发少了一些。

  轻捋颔下须发,看向儿子,自己老来得子,上天待自己不薄啊!秦家没有在自己手上发扬光大,而钟儿是有可能的。

  “最近的学业尚可,需要做的卷子和题目多了许多。”

  “爹请放心,不会让您失望的。”

  “也不会让我自己失望的。”

  有二师亲自为自己的卷子批改批示,就是青园先生也有一览自己的卷子,指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如此开小灶的情况下,自然是查缺补漏,日日精进。

  明岁若是无所成,秦钟也无话可说。

  “你能够明白这一点就好。”

  “只是,为父还是觉得明岁上元节后,你将手边的事情放一放,直接住在城外庄子或者书院里。”

  “越是临近考试,越是不能大意。”

  “银子少赚一些无碍,考试之事不能大意。”

  秦业欣慰的点点头,钟儿开窍之后,自己是越来越省心省力了,就是……那位异人到底是谁呢?

  为何自己没有半点印象呢?

  钟儿一身的医道本领做不得假。

  怪哉!

  怪哉!

  自己貌似没有半点印象!

  “爹。”

  “待您福康园的差事办完之后,我们换一个大点的府邸如何?”

  涉及明岁的童试,每一次和老爹聊天,都少不了。

  记得上次也说过,自己会在宁国府住到腊月,年底会搬出去、回家住。

  城外庄子、书院居住以为更稳妥的科举,秦钟欣然。

  距离腊月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还是足够的,姐姐那里的事情应该无大碍。

  自己也就可以放心了。

  “换个大的府邸?”

  “这……,也好,银子你是有的。”

  “你身边的丫鬟不少,你又有爵位在身,按照礼制,可以挑选的府邸有很多。”

  “那就等福康园事了吧,为父亲自看一看。”

  秦业念叨一声,抬首以观偏房之地,这里的确老旧了一些,却也是住了数十年的地方。

  要换个地方住了?

  颇有些舍不得,终究换个大宅子更好,也彰显秦家比起先前更好了,更加辉煌了。

  “再好不过。”

  秦钟欣然。

  没有采星她们那些小丫头,这里的院子还是足够的。

  可……人总该有些追求的,有条件了,自然要收拾收拾,衣服穿得好一些,房子住的大一些。

  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辛劳。

  “对了,钟儿,你姐姐和姐夫两个最近无碍吧?”

  忽而,秦业提到另一个话题。

  “爹怎么会这么问?”

  秦钟讶然。

  老爹平时都很少问姐姐的事情,就是宁国府的事情也很少问,如今直接问到姐姐和姐夫贾蓉。

  莫不是听到了什么?

  “前两日同部里的贾存周闲聊,聊到一些后辈子弟。”

  “他对你很是夸赞,尤其是你做的几首诗,京城的士林之中都有传诵,哈哈,为父与有荣焉。”

  “聊到宁荣二府自身之时,贾存周颇有些意兴阑珊,说是家族子弟不成器的不少。”

  “隐约提到你姐夫贾蓉。”

  “他在宁府那里小住,应该知道具体吧?”

  事关女儿的丈夫,秦业觉得于情于礼都要问一问,说实话,对于宁国府的贾蓉自己了解不多。

  以前和贾存周相聊的时候,提及贾蓉,他也没有那般的言语,如今却有了。

  “这……。”

  “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主要是宁府珍大爷病倒了之后,姐夫他在府中内外过于放纵了一些。”

  “有些事情,难以言语。”

  秦钟只能勉强的提及一些。

  “珍大爷!”

  “高门大户的子弟往往多如此,你姐夫因宁国府的缘故,身上有一个国子监的监生身份。”

  “此外,并无其它官位,可见……。”

  “唉,事已至此,多言无益。”

  “可儿……你姐姐在府中如何?”

  秦业闻此,施施然有些沉默。

  可儿当初的婚事,有自己的一点私心,然……贾存周当初也曾说,宁国府的子弟贾蓉是不错的。

  自己是相信的。

  现在因珍大爷病倒之故,贾蓉那人变了?

  连贾存周都有那般言语。

  估计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些。

  贾蓉!

  高门大户子弟,更是世勋之家,想要做官是不难的,很轻松,而他身上却没有官位。

  若说走科举之道,也没有!

  “姐姐在府中尚好。”

  “一些事情爹也是知道的,珍大爷病倒之后,珍大奶奶便是令姐姐掌家。”

  “如今,姐姐算得上宁国府当家奶奶了。”

  “珍大奶奶和荣国府的老太君、太太奶奶们对姐姐很好。”

  秦钟再道。

  “嗯。”

  秦业点点头,没有多言。

  自己活了一辈子了,钟儿一些话语的言外之意,自己还是可以品味出来的。

  想来可儿和贾蓉之间……不为那般琴瑟和谐。

  可儿,看似性情温婉柔弱,实则心间深处自有刚强。

  贾蓉!

  果然那般放纵形骸,沾染大家族子弟的劣性,一切难料。

  ******

  “什么?”

  “爹爹问你……我和你姐夫的事情,你……,钟儿,你怎么回的?”

  夜幕降临。

  宁国府,秦可卿的院中。

  内堂之地,百草祥云的花梨木屏风矗立,隔绝外在寒风侵扰,角落布置火炉无时无刻散发热量,铜罩覆盖,古色生香。

  此刻,正是用饭之时。

  然,秦可卿那明媚妖娆之颜多惊愕的看向某人,爹爹竟然向弟弟询问那件事。

  心中忐忑,细眉挑动,明眸微睁。

  爹爹竟然问了那个问题。

  钟儿是如何回答的?

  “姐姐猜?”

  迎着姐姐的别有有趣的眼神,秦钟轻咳一声,夹了一筷子小炒肉,反问着。

  “快说!”

  “你啊……!”

  秦可卿直接白了某人一眼,伸手更是点了某人一下,还卖起关子了,好端端的,和爹爹聊那个事情做什么。

  “哈哈哈!”

  “姐姐放心,我心中有数的。”

  秦钟顿然笑言。

  话语不多,已然足够。

  “你啊!”

  秦可卿心中刚升起的一颗石头落下。

  爹爹!

  自己是不想要爹爹为自己担心的,其实……现在自己在府上过的挺好,一切都好。

  尤其,还有钟儿在身边。

  一切都很好,自己很满足的!

  钟儿万不要和爹爹乱说,令爹爹烦心。

  至于他……,自己也不明白他为何突然就变成那样,就算因自己的缘故,现在……珍大爷已经病倒了,一切该如旧才是。

  何以……。

  每每念及此,心间深处便是无尽的伤感。

  “姐姐放心,一切有我。”

  秦钟伸手一探,握住那香软的柔荑,姐姐此刻所思所想……大致能够猜出来。

  既然姐姐选择留在宁国府,那么,就安心留下吧。

  些许杂乱之事和杂乱之人,自己会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