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腊八卖报-《红楼群芳谱》

  “都是一些不争气的东西。”

  “先前的蛋糕炸鸡铺子也是一样,那么好的一个生意,现在是一个什么模样?”

  “如果不是你们当初作怪,那个生意会那样?”

  “我这些日子经常查账,八月份、九月份对于铺子采买的账目看了看,虚报账目很多、很过分!”

  “那个时候的鸡子一钱银子五十个上下,大量购买,还可以便宜一些。”

  “账目上记载,一钱银子才买三四十个,还和我说是精挑细选,做的蛋糕更好吃?”

  “当我不知道鸡子是什么?”

  “还有采买的一些鸡、猪肉之类,也是虚报很多。”

  “非如此,铺子赚的银子会那么少?”

  “如今百药堂那里的几个铺子赚钱很轻松的,只需要低买高卖就行了,完全不需要理会太多。”

  “就那……银子都不见了?”

  凤姐亦是越想越觉得生气。

  琏二爷还觉得生气?

  他生什么气?

  好好的生意弄那个样子,还有脸生气?

  自己怎么摊上这样的一个丈夫和兄长,都是不省心的,整天一日日银子花的挺快。

  别的事情也就罢了。

  这一次的事情不能罢休。

  前前后后,自己投入五六千两银子,还有面子呢,如果一两银子都没有,那就亏大了。

  秀眉挑起,凤眸仍为不满的看向床榻某人。

  “奶奶,喝杯茶消消气。”

  平儿默默的捧茶近前。

  “奶奶,铺子的事情,也……不全是二爷的错。”

  “先前蛋糕炸鸡铺子的时候,王家那里的大爷都支取不少银子的。”

  “东府小蓉大爷也是一样。”

  “如今将铺子补救回来才是大事,奶奶在里面的银子好多,如果铺子真的不行了,奶奶的银子也危险。”

  看着奶奶喝茶,平儿立于身边,细语轻道。

  具体事情,自己都是了解的。

  奶奶也就是今儿的心情不太好,再加上二爷的事情,才会如此,若是寻常日子,非如此。

  外面百药堂几个铺子的生意,也着实令奶奶生气,自己都觉得二爷他们几个过分了。

  奶奶在火柴铺子的银子,每个月所得都是上个月的钱,月钱送来的时候,还有一份详细账目清单。

  奶奶虽然看不懂,听着彩明念叨,也能了解一些。

  二爷他们的营生原本也容易的,就是从小秦相公那里拿货,而后给于出售。

  从其中赚取差价。

  只要交给专门的掌事,就够了。

  因为拿货的价格都是知道的,利银也就清晰了。

  奶奶之前还说着,一个月起码四五千两银子,如果掌事用点心,就更多了。

  等赚到银子了,开更多的铺子,赚的就更多了。

  现在……银子还没赚到,全部被提前支取了。

  真要如此,接下来继续拿货都难吧。

  “唉!”

  “看看人家的兄弟,再看看我的兄弟。”

  “蓉大奶奶的兄弟才多大,那营生做的,满京城都是有名,每一日都至少挣一个数。”

  “接下来还准备同太医院那边给京城三十六坊的庶民百姓免费诊治和送药。”

  “估计也要花好多银子。”

  “我那兄弟……,一直不让人省心,叔叔给他找的差事也做不长,爹爹让他待在京城,本是好好上进的。”

  “看看人家的兄弟,如今都子爵了。”

  “他倒好,不上进也就罢了,还被锦衣卫的人拿了,还赔了不少银子,叔叔还费了不少颜面。”

  “蓉儿!”

  “现在也是越来越不像话,整日里不着家,府中事务都在蓉大奶奶身上。”

  一口气喝了半杯茶,凤姐的心头火也被剿灭不少,行至不远处的炕几上,深深叹道。

  “蓉儿,他有了一些事情,我还能说说。”

  “你那兄弟……,凤丫头,你亲自和他说说吧。”

  “就这样吧。”

  “你只要能够让你那兄弟不要折腾铺子了,蓉儿和蔷儿那边都好说,蓉儿就算不像话,我也有法子。”

  贾琏自床榻上坐起来。

  凤丫头之言有所舒缓,自己也能说两句。

  “……”

  凤姐不接话。

  自己那兄弟,如果自己能说动,当初蛋糕炸鸡铺子的时候,就说好了,还会等到现在?

  “我估计你那兄弟还在想着先前那三十五万两银子的事情。”

  “你让他有了铺子的份例,不就是正好遂了他的意!”

  “事情不好弄。”

  贾琏继续道。

  “我不管那么多,现在我只想要回我的银子。”

  “一万两!”

  “只要我的一万两银子可以回来,你们爱如何如何。”

  凤姐抚摸着额头,很是无可奈何。

  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可以让自己那兄弟收敛一些,除非叔叔在京城。

  不然,真的无法。

  早知道如此,就不让出那个份例了。

  “怕是艰难。”

  “继续如此,铺子里的银子刚有一些,就要被你那兄弟弄走了。”

  “继续下去,下一次拿货的银子都没了。”

  一万两银子!

  贾琏觉得头大。

  “平儿,你有没有好法子?”

  凤姐一言。

  “奶奶,……很难!”

  “要不采取小秦相公对于火柴铺子的手段?”

  “蓉大奶奶和您都没有对火柴铺子有管理,都是那些管事在做事,每个月银子都会按时送来。”

  “二爷和王家大爷他们都不再参与铺子的处事,都交给那些掌事!”

  “约定好,谁也不许提前支取银子。”

  “如何?”

  迎着奶奶的目光,容貌清俊的平儿沉吟数息,才有回应,奶奶和二爷都解决不了。

  自己如何能想出法子?

  法子?

  勉强一个,是否可用还不清楚。

  “问你二爷。”

  凤姐瞥着一眼某人。

  “凤丫头他兄长肯定不答应的。”

  “何况……就算约定好了,如果他再折腾,不也是一点法子没有。”

  贾琏觉得那是一个馊主意。

  “……”

  平儿归于沉默。

  “……”

  凤姐摩挲着娥眉,当初就不该借银子给琏二爷。

  事情如何解决?

  自己是无法了。

  ******

  “卖报!”

  “卖报!”

  “卖报了!”

  “《京都日报》!”

  “《京都日报》……两文钱一份!”

  “……”

  “……”

  腊月初八。

  本为佛家释迦摩尼成道之日,本为佛家的一个盛大节日,如今逐步覆盖天下间。

  无论是否佛家中人,皆欢乐盛大之日。

  先前佛家在纪念这一日的时候,喜欢熬制一些特别的米粥,放入许多的东西。

  如七宝五味粥!

  如百家粥!

  ……

  其后,米粥之名变成腊八粥,又变成八宝粥!

  八宝粥!

  非为八种东西熬制而成,而是统一之称,有条件的多放一些,没条件的少放一些,皆八宝粥!

  一年岁月,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了腊八这一日,距离年关就不远了。

  辰时曙光渐盛,京城已然复苏。

  三十六坊皆动,一个个商市复苏,一个个角落里的小摊小贩复苏,一处处吃食之地复苏。

  早起的京城之人寻找自己喜欢的小吃摊,开启每一日。

  未几。

  便是有熟悉的声音由远而近传来,卖报的又来了。

  历经月余的时间,卖报之音已然成为早餐的点缀,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报纸,别样快哉!

  “小孩,报纸来一份!”

  “小孩,爷要一份。”

  “来一份!”

  “……”

  早就准备好两文钱的一位位食客从怀中掏钱,对于报纸……那是必须的,都习惯了。

  如今每一天不看看报纸,都不舒服了。

  看向卖报的小孩,大气豪迈的说着。

  “咦,小孩,今儿怎么换人了,我记着这一片卖报的,是另外一个孩子。”

  与之相随,也有人好奇道。

  卖报的人变了。

  买报纸一个多月了,对于卖报的事情也了解一些,京城三十六坊,都有专门卖报的小孩,他们自称报童。

  这段时间,他们这里一直都是那个报童,没有别人的,现在……变了一个小孩。

  “大爷,您的报纸!”

  “没有变!”

  “我今儿是第一天卖报,以后这里就是我卖《京都日报》了!”

  “大爷,您的报纸!”

  “您的报纸!”

  “……”

  那卖报的小孩看上去也就十岁上下,衣衫朴素,浆洗的发白,还算干净,发丝成髻,人生的机灵。

  腰间挎着大布袋,一手递过去报纸,一手取过两文钱,面上不住含笑,卖报挺顺利。

  真好!

  自己也成为报童了,也能赚钱了。

  “没有变?”

  “嗯?”

  “《京都日报》?”

  “不是《京城日报》吗?”

  “你们报纸的名字变了?”

  熟练的掏钱,继而接过报纸,一位食客握着手中的报纸,瞅着版面的四个字。

  是《京都日报》!

  非《京城日报》!

  不由更为诧异。

  “卖报了。”

  “卖报了!”

  “《京城日报》腊八大变动!”

  “还有彩色美人图很多的《京城娱乐日报》!”

  “卖报了。”

  “卖报了!”

  “……”

  当其时,这处街道远处,再次传来卖报的声音。

  顿然。

  引得一众食客再次看过去。

  这个声音听着更熟悉,是他们每日里听到的卖报小孩声音。

  又一个卖报的。

  《京城日报》!

  腊八大变动?

  《京城娱乐日报》?

  那他们现在所买的《京都日报》是什么?

  他们买的报纸不是《京城日报》?

  怎么突然间出现这么多报纸了?

  “大爷,您的报纸?”

  早一步前来的《京都日报》卖报报童将报纸递给一位要买报纸的大爷,神情有些忐忑。

  《京都日报》和《京城日报》不一样的。

  不是一家的。

  这位大爷……还买不买?

  报纸不都是一样的?

  瞧着大爷手中的两文钱,小孩有些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