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日入十万两-《红楼群芳谱》

  “惜春小姑姑之所以画道进益不快。”

  “论起来,多为我的缘故。”

  “我虽有指点,却非亲自一一详细指点,再加上她先前习练的画道习惯。”

  “故而一时间变换有些艰难。”

  “青莲姑娘……几乎每日里都有请教,短短数日,习练的画纸都有两三百张。”

  “每日里几乎不曾停歇。”

  “再加上我时而指点,故而进益快一些。”

  “妹妹接下来画画,进益也当不会慢。”

  秦钟快速落笔,速度很快,对于人物画像,早已经轻车熟路,线条勾勒,整体布局便是完毕。

  至于小姑娘所言学画是否艰难。

  因人而异。

  有些天赋高,就很快。

  青莲姑娘!

  就属于那种天份极高的,再加上勤奋练画,时日短短数日,就初窥门径。

  小姑娘!

  也非笨人,应该也不会慢。

  “习练数百幅画作!”

  “这也……,怪不得。”

  “怪不得!”

  小姑娘惊叹,这一点自己还真不知道,短短数日就画作那么多,而青莲姑娘又是那般资质不俗的人。

  进益可想而知。

  “钟哥儿,你应该很欣赏青莲姑娘吧?”

  小姑娘再有好奇。

  尽管这个问题的答案自己知道,但……还是想要问一问。

  “青莲姑娘!”

  “妹妹猜猜?”

  秦钟简言而落,反问一声。

  “……”

  小姑娘轻哼一声,一时无言,含水明眸眨了眨,双手轻捋秀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少爷,那些人太有些无礼了。”

  “光天化日之下,就那般拉拉扯扯,嬉笑吃酒的。”

  晴雯指着远处湖中的一艘船。

  船形如画舫,船头之地,宽阔平坦,正有一些人饮酒高谈阔论,更有女子相随,莺声燕语不绝。

  清静之地,声传十方。

  看着那些人放浪形骸,晴雯撇撇嘴。

  “那些人……应该是一些扬州名士。”

  “维扬之地,礼仪文教不若京城之地严谨,是以这样的场面不少,听闻金陵城十里秦淮河更甚。”

  采星笑语。

  对于那些人的身份猜测着,当年自己还在扬州的时候,也曾见过一些,那时……因年虽小,不为掺和。

  “扬州名士?”

  “就是那什么郑冬心那样的人?”

  “先前听少爷说过那什么郑冬心。”

  “名士就是这样的?”

  晴雯有些嫌弃。

  光天化日之下,就这般失礼,还名士?

  假的名士吧。

  “……,算是吧。”

  采星也不知道该如何同晴雯解释。

  名士?

  好像当年自己扬州所见到的一些名士也都是形骸放荡之人,至于郑冬心那些人,倒是不曾见到。

  “名士!”

  “有名的士子、才学之人,都可称之为名士。”

  “因禀性不同,名士也有不同。”

  “就如读书人一样,读书人都自称是君子,然可以做到君子的又有几人?”

  “无需理会那些人。”

  “郑冬心?”

  “对于其人,京城之内,我便是有耳闻,他是扬州之地的名士,当年上皇南巡的时候,也有召见他。”

  “想来非一般的名士。”

  “郑冬心的书画双绝,尤其擅长竹、兰、松、菊……,画作价值非凡。”

  名士!

  有真正的名士,也有假的名士。

  晴雯倒是一个守礼的,不由乐然,便是多说了两句,扬州这里还是有名士的。

  当然。

  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入眼的名士不会太多,估计一成都不到,其余之人……多有附庸作雅。

  “郑冬心的画,我觉还没有少爷画的好。”

  晴雯近前嘻嘻一笑。

  “人家的一幅画可以卖数十两、百两、数百两,你家少爷的画可卖不出去。”

  秦钟笑语。

  郑冬心!

  算是一位在仕途失意、艺术领域发光发热之人,上皇岁月,他考中了进士,后来外放县令。

  为当地之民做了一些好事,却因性情耿直、不同权变得罪了不少同僚与上司。

  是以,官也没有做多久,就回扬州了。

  除了郑冬心之外,其余扬州的名士也有耳闻,大都是举业未成以及仕途失意之人。

  其中还有一些专职、全职的书画之人。

  扬州这里富甲天下,财货汇聚,自然需要礼仪风华来支撑,书画市场相当繁盛。

  前来的人很多。

  都希望在其中分一杯羹。

  然!

  扬州这里的名士多屈从这里的富商大贾,否则,得罪了他们,书画作品想要卖出去,就不可能了。

  除非真正闯出了名气,如郑冬心、古泉那样的名士。

  “少爷,我觉那些人画的画都不好看,还是少爷的画最好看。”

  “一幅画数百两……这么贵的?”

  “若是如青莲姑娘那样,数日就画了数百幅,岂非数日就可赚……,我算算。”

  “日入万两?”

  “十万两?”

  “好像是吧,也太赚钱了!”

  “如果少爷的画拿出去卖,肯定一千两、数千两一幅画!”

  晴雯对远处船上的那些名士没有好感,实在是……如果想要拉拉扯扯回家去,在这里做什么!

  “数百两一幅画!”

  “这么贵的?”

  “果如晴雯所言,数日就画数百幅,直接赚数十万两银子了,是天底下最赚钱的营生吧。”

  林黛玉也是轻掩着小嘴愕然。

  对于那个什么书画的价格,自己还真不清楚。

  数百两银子一幅画,太高了吧。

  自己可是知道的,京城内外之地,寻常人家一年二三十两银子就可以过活的不错。

  数百两银子!

  一幅画……比得上那些人家一二十年?

  着实惊人。

  关键……画画很快的,片刻就可挥墨成就。

  “哈哈哈。”

  “书画之作,物以稀为贵,果然数日就画数百幅,则人人都有,则不为珍贵。”

  “郑冬心那些人的画一年也就流出数十幅,不为多!”

  “大部分书画的价格也是不为很高。”

  “扬州之地,以卖画为生的人,一幅画可以卖数两银子已经不错了。”

  秦钟摇摇头。

  若然每一幅画都可卖出数百两银子,数日时间数百幅画作,那就是天下间最好的营生!

  事实是……那样的事情不可能出现。

  别人也非傻子。

  之所以收藏购买名士作品,其一是喜欢,其二是价值不菲,留在手中,出手也可赚一笔。

  果然人人都有了,谁还需要?

  “一幅画数两银子!”

  “的确也不少。”

  林黛玉秀首轻点,钟哥儿所言,自己还是可以理解的。

  一幅画数两银子,其实也不少,京城之内,钟哥儿的工坊里,那些人做工一个月,大都是数两银子。

  “就像以前和妹妹说过的二八法则!”

  “书画市场上,两成的人会赚走八成银子,八成的人分润另外两成银子。”

  秦钟手上动作未停,为林黛玉画像,已经画了多次,眉宇间的一些细节都是熟悉的。

  “二八法则!”

  “就如钟哥儿以前说过书录小说文字的人,道理也是一样。”

  林黛玉再次点点头。

  二八法则。

  更好理解了。

  “钟哥儿,果然你的画作流出去,我觉也是价值不菲。”

  继而,林黛玉抿嘴一笑。

  “哈哈哈,画作流出去?”

  “京城之内,倒是因小王爷的缘故,流出去一些,别说……价格还真不错。”

  “不过,我的画基本上都是送人,不出售!”

  “不做那些事。”

  自己的画作价格?

  其它的画作不好说,春宫画册……自己之前于小王爷画过一些,似乎流出去数份。

  听说有人转手的价格不低,也是数百两、千两左右,反正京城里能够接触那般画作的人一般都不差钱。

  “钟哥儿,你说京城二姐姐、三妹妹她们在做什么?”

  林黛玉倚靠在柱旁,风和日丽,此间闲聊,多有趣味,多有心旷神怡,若非钟哥儿,自己此刻应该在府中看书吧?

  钟哥儿前来真好!

  自己还能在扬州城外游玩。

  “迎春二姑娘她们……我一路南下,姐姐在书信中也有提及她们的事情。”

  “秋冬时日,制衣工坊那里要推出不少新样式的衣裳,她们应该在忙碌。”

  “紫鹃!”

  “接下来你将林妹妹还有你们的身量数据给我,制衣工坊那里有专门的精做工坊。”

  “可以为人专门做一些衣衫。”

  “到时候让她们送来一些,当不差,尤其是新的风衣、氅衣、外衫之类。”

  “还有关雎工坊的一些东西,东西用着也不错。”

  小姑娘的朋友不多,此刻待在扬州,想起迎春小姑娘她们,也在情理之中。

  迎春她们……待在府中一般是无事的,只有自己找一些事情做。

  制衣工坊就是一件事可以一直做,还能够赚一些体己银子,还是不错的。

  提及制衣工坊,秦钟心思有动,看向紫鹃,吩咐一事。

  “身量数据?”

  “小秦相公,那……今晚我就替姑娘量一下。”

  “关雎!”

  “好像听姑娘先前说过,《扬州日报》也有提及,是京城一些顶尖的好用之物,有包包,也有女子用品。”

  紫鹃正在旁边搭建小火炉,正在烹茶,顺便将点心温热一下,闻声,听得小秦相公所言。

  容面含喜,直接颔首。

  “钟哥儿,报纸上说关雎工坊是京城长乐公主与恭王府郡主所立,嘻嘻,我猜其中肯定有你之功吧。”

  自己的身量数据?

  制衣工坊?

  钟哥儿是要……,林黛玉俏面也是一红,倒是提及那个关雎工坊,忍不住多言。

  《扬州日报》上,月初的时候就有提及关雎之时,提及关雎里面有很多新奇的好东西。

  什么很适合女子之用的包包,羊皮做成的包包!牛皮做成的包包!骆驼皮做的包包……

  价格最低都是九十九两,京城之内供不应求!

  最高的九百九十九两,亦是很多人购买!

  多有好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好东西,反正报纸上说的很玄奇,有说两江总督夫人那里有关雎的好物,金陵城内,许多诰命女子为之钦羡。

  也为此,关雎的消息详细一些,提及是长乐公主、恭王府郡主立下,然……林黛玉觉得和某人也脱不了干系。

  绝对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