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贵王陈德胜-《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

  此时渭河北岸近十万大军在任武的指挥下,整个渭河北岸全是土垒,并且旌旗绵延数十里。

  站在渭河南岸的冯元佐等人相互对视,大眼瞪小眼。

  冯元佐看着绵延数十里的营垒骂道:‘‘这能渡河吗?还渡河而击呢,谁出的馊主意?’’

  聂连株道:‘‘团总大人,敌军有营垒,但是他们没有弓箭,火枪,火炮之类的武器啊!甚至连个像样的近战兵器都没有,我们完全可以渡河啊!’’

  冯元佐点了点头道:‘‘也是啊!’’

  随后下令道:‘‘聂连株,毕步高二人听令,率军北渡’’

  就在这时毕步高突然支支吾吾的。

  冯元佐看着毕步高:‘‘你咋了’’

  毕步高道:‘‘团总大人,好像没有船’’

  冯元佐那个气啊!那你说个毛,还渡河。

  他怒目圆睁,朝着毕步高吼道:“废物!连船都不准备好,要你何用!”

  毕步高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地,“团总大人息怒,是属下疏忽了。”

  聂连株见状,眼珠一转,说道:“团总,没有船咱们可以造筏子啊,用木材捆扎起来,也能渡河。”

  冯元佐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些,“这倒是个办法,你即刻带人去准备木材。”

  聂连株领命而去。

  就在众人忙碌准备木材之时,探子来报,说渭河北岸的敌军正在砍伐树木,似乎也在准备渡河之物。

  冯元佐大惊失色,“不好,他们若先渡过来,咱们就被动了。加快速度,务必赶在他们之前渡河。”

  众人不敢懈怠,争分夺秒地扎起筏子。

  很快,筏子准备就绪,冯元佐一声令下,聂连株和毕步高率领士兵踏上筏子,朝着北岸驶去。

  渭南北岸大营,傅昊端坐于上首,犹如山岳般沉稳。

  身后站立着秦英和叶三元,此二人现今乃是傅昊的贴身保镖,实则不过是传令兵罢了。

  毕竟,保镖需具备高强的武力值,而此二人的武力值,也仅仅是普通水平而已。

  下方坐着一众大将,有任武、洪兴、陈林,总管禹德彦,骑兵团团长大瓜旦,副团长于快三,火枪营营长冶士俊。

  还有新近加入的几员大将,负责统领三万青壮。

  他们分别是金明堂、拜万江、马维穰三人,(历史上十八茴帅的副手)。

  傅昊凝视着麾下众多大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仿佛这江山已尽在掌握之中!

  然而,实际上,号称二十万之众,实则仅有十万人。

  而这十万人当中,真正能征善战的青壮,也不过三万而已。

  三万青壮之中,又仅有三千多能战之士。

  听起来倒是颇为吓人,实则不堪一击,犹如土鸡瓦狗,一触即溃!

  傅昊扭头望向任武,问道:“任将军,你布置得如何了?”

  任武朗声道:“沿河一带皆筑有土垒,若敌军渡河进攻,势必先要拔除这些土垒。待其清除土垒之时,我军骑兵团便可趁势冲锋突袭,届时敌人来一个杀一个,来一队灭一队啊!”

  傅昊听后,心中暗自思忖,这岂不是低配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

  好消息是己方人数多于敌方,坏消息却是人多亦无用,徒留人罢了。

  其实冯元佐手下的团练也好不到哪里去,好的还有长矛,大刀,不好的也装备的竹枪。

  所以大差不差。

  傅昊觉得这个任武是个人才,随后点了点头:‘‘那如果敌军从其他地方渡河呢?’’

  任武道:‘‘大帅,不必担心,我早已派出去大量的骑兵探子,敌方如果渡河,我们也会提前知道的’’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进来报告道:‘‘门外来了一个太平军的人’’

  傅昊说:“快快请进。”

  只见门外进来一个中年大叔,脸上一条刀疤,眼神却透着坚毅。

  他低头抱拳行礼道:“在下陈德胜,听闻有豪杰在此举义,特来相助。”

  傅昊心中一动,太平军能征善战,若得其助力,实力将大增。

  他起身相迎,笑道:“将军能来,实乃我军之幸!”

  贵王陈德胜正欲抬头答话,却突然如触电般指着傅昊,口中结结巴巴:“你……你……你……”

  傅昊看着眼前这个刀疤脸大汉,心中暗自诧异,这人怎么如此奇怪。

  我这是怎么了?

  陈德胜满脸狐疑,道:“你是耗子?”

  好家伙,这一声“耗子”犹如平地一声惊雷,瞬间惹来了是非。

  “大胆!”秦英、叶三元、任武三人不约而同地看向陈德胜,目光如炬。

  而傅昊听到这话,心中却是一喜,得,这和蓝明泰如出一辙啊。

  看起来又是一个认识我的人。

  只不过,这人究竟是谁呢?

  傅昊连忙点头哈腰,陪着笑:“哎呀!正是我,不知您是?”

  陈德胜一脸惊愕,仿佛见到了外星人一般,道:“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你二叔啊!”

  傅昊如梦初醒,赶紧拍了一下脑门,恍然大悟道:“原来是二叔啊!你看你,几个月不见,您都劳累成啥样了,累的我都不认识您了。”

  ‘‘二叔莫怪莫怪。’’

  陈德胜听到这话,这是在关心我吗?

  好老套?

  我好喜欢。

  随后一脸心疼,走上前拉住傅昊的手:“孩子,二叔不累,不过你放心,你父亲这次让我带来了五千太平军精锐,定能助你成就大业。”

  傅昊心中大喜,有了这五千太平军相助,胜算又多了几分。

  随后想到,我特么是陈德才亲生的。

  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老子的名字。

  傅昊抛开思绪,连忙说道:“二叔,有您和这五千兄弟加入,我军如虎添翼。只是不知您这一路可还顺利?”

  陈德胜沉凝片刻,叹息道:“现今太平军形势着实堪忧,我率这五千弟兄出征,亦是历经磨难。原本计划绕道渭河北岸,岂料闻听此处有十万大军,遂前来一探究竟,不想竟会是你。”

  傅昊继而问道:“不知您的兵马现下何处?”

  陈德胜答道:“在西边四十里外扎营,范立川和你二叔陈德得也在彼处。”

  “实则我等本欲前往王阁村投奔于你,未料想你在此地闹出如此大的动静。”

  “既是你的军队,便好办了。你父命你率部引诱驻扎渭河南岸的清妖渡河,待渭河南岸的清妖渡过渭河之后,我军便可从右路攻克赤水。”

  傅昊颔首应道:“无妨。”

  言罢,又有探子来报:“团练兵已渡河过半,须臾便要登岸。”

  傅昊神色一凛,对众人道:“敌军已至,各位随我迎敌,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