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说着说着,怎么就跑了?-《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竹叶轩在西市有几十家铺子,贩卖的货物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高端产品。

  除了胭脂水粉和生活器具之外,甚至还有一些高端的食材,衣物等等,想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不困难。

  韦檀儿对李青竹的话很感兴趣。

  “妹妹说的太好了,就是这种感觉,我们看着自己的生意被人们认可,这就是价值所在!”

  “咱们女子也能做一番悦己悦人的事业!”

  “我倒是觉得,咱们这买卖还有别的大有可为之处,周围这几家铺子都可以囊括进来,甚至还可以再拉一些人手,长安城里的贵妇圈子咱们熟,要尽快建立起一个客户群体!”

  这时候,柳叶推门走进来。

  他刚去隔壁的铺子看完账,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听见李青竹和韦檀儿的对话,看到她们疲惫却神采奕奕的模样,柳叶心中也感到格外的欣慰。

  “怎么样?李掌柜,韦掌柜,这一天下来收获颇丰吧?”

  柳叶调侃了几句,走到桌边给自己倒了杯茶。

  韦檀儿立刻上前抓住他,竹筒倒豆子般的,把刚才扩展生意的想法说了一遍。

  关键并不是生意做的有多大,而是要维护好长安城的贵妇圈子。

  只要是长安城里的贵妇们需要的,她们都可以贩卖,当然品质也一定要比市面上强的多。

  李青竹含笑的看着,心里也颇为自得。

  柳叶耐心听完,喝了口茶,这才慢悠悠的说道:“想法都挺好,尤其是看到你们这么开心,我也高兴。”

  “这段时间跟卢氏那帮人,还有朝堂之上的那些老狐狸勾心斗角,实在是心累,静下心来做点小生意,也算是难得的清闲了。”

  说到这儿,柳叶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不过呀,扩张的事情先不着急。”

  韦檀儿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柳叶高深莫测的解释道:“根基要先打牢!”

  “咱们现在做的那些皇家灵感,后宫同款之类的货物,看似风光无限,但说到底,还是借了皇家的声势。”

  “这并非是长久稳定的根基,就像盖房子,不能总靠着别人家的山墙来撑着。”

  “你们觉得,如果做贵妇们的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青竹想了想,若有所思的说道:“你是想说,这些东西的配方或者工艺吧?”

  “不错!”

  柳叶赞许的看向李青竹,想不到青竹也这样有生意头脑。

  “真正值钱的,能够长久安身立命的,是我们琢磨出来的这些技巧,或者说是创新的成果!”

  “虽说咱们的货物是仿制的皇家,但不管是配方还是工艺,可都是自己研制出来的,尤其是你们不眠不休,研制出来的这些胭脂水粉,恐怕效果要比皇宫里的还好!”

  “再加上老孙头帮忙,就更加的金贵了!”

  “所以说借助皇家的名头,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咱们竹叶轩出品本来就是金字招牌!”

  “等到皇帝真正认识到,这些工艺技巧的珍贵性,才是扩张生意的大好时期!”

  李青竹和韦檀儿闻言,脸上露出了然和期待的神色。

  韦檀儿说道: “还是你诡计多端!”

  柳叶没好气的说道:“明明是我给你们出主意,怎么就叫诡计多端了!”

  以前合起伙来做酒楼生意的时候,两人就经常因为意见不一致而拌嘴,后来柳叶和李青竹成婚,韦檀儿似乎有些刻意跟柳叶保持距离的感觉,现在那层窗户纸也终于捅破了,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更近了一些。

  李青竹笑眯眯的看着两人,也不是想起了什么,突然拉着韦檀儿,去别的房间说悄悄话。

  柳叶一脸的莫名其妙。

  说着说着,怎么就跑了?

  ...

  夜幕降临长安城,宣政殿内灯火通明。

  李世民坐在龙案后,眉头紧锁。

  下面,是几位被紧急召见来的宰相。

  众人神色各异,似乎都在琢磨着些什么。

  “如何定义知识产权?哪些算知识产权?保护多久?如果有人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又该如何处罚?”

  李世民揉着太阳穴,声音里透着深深的疲惫和烦躁。

  “诸位爱卿讨论了快两个时辰了,朕听见的全都是空泛之论,没有一处能够落到实实在在的地方!”

  大殿之中一片沉寂。

  就连往昔嘴最碎的魏征,此刻都闭口不言。

  知识产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触及到的利益面太广了。

  保护文人墨客的着作相对容易,可是工匠们改良的工具呢?

  医生独创的药方呢?

  他们之前想的太简单,现在越想越觉得,知识产权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里面盘根错节,涉及到农业,商业,文学,各个领域,简直是包罗万象!

  房玄龄清了清嗓子,打破沉默。

  “陛下息怒,知识产权之说,可谓是开亘古未有之先河,涉及国本民生,确实复杂,臣等一时难以断绝...”

  李世民没好气的问道:“那该如何定策?难不成就这么拖着?!”

  “拖到民间人人都只知道抄袭,无人创新,拖到我大唐的能工巧匠日渐凋零?!”

  李世民越说越生气,语调都拔高了几分。

  这时,沉默不语的魏征突然开口道:“启奏陛下,房相所言虽是实情,但臣以为事不宜迟,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柳叶的说法,乍一看只是为了谋取私利,但细想之下,却是关乎国之大计,保护创新便是开活水之源,农桑若是得到改良新法,粮食产量就可以增加!”

  “其他方面也是一样的,可以说,此乃利国利民之举!”

  “就如同当初王珪先生,向太上皇进言,恢复前隋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一样,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是为了激励天下百姓,营造一个人人都读书的良好氛围!”

  “此乃功在千秋之举,为个人的私心颜面而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还请陛下细细思量,万事都要以民生为重,当年陛下也曾说过,民为水,君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