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煤球炉与蜂窝煤-《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唐风听到他这么一说,神色一喜,“带过来了!走,看看去。”

  “小风,你看看,这是不是你说的那种炉子。”唐雨生从板车上捧出一个圆筒状的炉子,放在唐风的跟前。

  唐风蹲下去,仔细打量起来,眼前这个炉子,正是唐风直接照搬的蜂窝煤炉子。

  整个炉身由黄泥烧制而成,内壁与外壁的厚度差不多是两寸。

  炉身高有两尺,中间是一个直径五寸的圆形孔洞炉膛。

  圆孔炉膛中主要用于放置煤饼。

  在圆孔炉膛的下面,安放有六根细铁棒,细铁棒的除了固定煤饼之外,还用于漏下燃烧后的渣滓。

  通过风门处的进风口,就能够将炉膛中的炉渣掏出来。

  “我让你做的煤球呢?”看着唐家寨做出来的煤球炉,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个炉子不仅能够用来取暖,还可以用来做饭烧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唐雨生赶忙掀开板车上的一块油布,下面赫然码放着整整齐齐的黑色蜂窝煤。

  “为了方便在城中售卖,蜂窝煤的作坊就在杂货铺后面的小院里面。”

  “石炭是元石头安排人帮忙送过来的,足够做不少。”

  “另外木炭和黄泥也准备了不少,现在这种带孔的蜂窝煤,已经做了五千多块出来风干,随时可以售卖。”

  “小风,这些煤球是准备送去给你的,还有这几个炉子也是。”

  “对了,工匠还想出了一种可以同时放入三块煤球的炉子,你觉着有没有做的必要?”

  唐风一愣,他没有想到,竟然有师傅能够举一反三。

  通过自己让做的这个炉子,直接升级成了一个大号炉子。

  这特么是人才啊!

  他赶忙询问道,“是哪个工匠想出来的?”

  唐雨生赶忙笑了笑,“小风,正是留在唐家寨的钟太响,提出来的想法,李铁留在寨子里的李二牛捣腾出来的。”

  “李二牛算是李铁的徒弟。”

  “原来如此。”唐风想了想,“大号的炉子,可以制造一些。”

  唐雨生听完,点了点头,“我已经做过测试,如果不盖上风门盖子,只需要一刻钟就能够烧开一壶水。”

  “一块蜂窝煤在没有盖子的情况下,可以燃烧一个半时辰。”

  “如果盖上风门的盖子,只留最小的孔,一块煤球能够燃烧三个到四个时辰。”

  “放上两块煤球,一晚上都能够暖和而不熄灭。”

  “这种炉子,相比烧木炭,实在是太方便了,城中那些有钱人家的老爷们肯定喜欢。”

  “只是,现在这炉子与蜂窝煤的优点,只有我们知晓,在杂货铺摆了半天,都没有卖出去一个。”

  说到这里,唐雨生顿时有些泄气。

  心中有一种明珠蒙尘的憋屈。

  唐风听了之后有些诧异,不过很快便明白过来。

  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怀疑。

  “定价是多少?”

  听了他的询问,唐雨生赶忙回道,“煤球炉的定价是一贯钱,煤球的定价是一个铜子儿三个煤球,五个就足够一般家庭用一天。”

  “相当于一个月六十个铜子儿不到,也就是大概二十斤粮食的消耗。”

  “县城中大多数家庭都负担得起。”

  听到这定价,唐风不由皱起了眉头,他记得第一次进城时,东市那家铺子,石炭的挂牌价是一铜子儿铜儿一斤。

  最后自己砍到了一铜子儿十斤。

  若是按照这个价格,唐雨生的定价,那是亏本的买卖。

  可要是价格再高一些,那就有很多老百姓都买不起。

  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时候,顿时便笑了起来。

  自己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如今宝通县的矿山都在自己的手中,而且有不少的矿工,是抓的俘虏。

  根本不需要负担工钱,可以说成本很低。

  再则,在制作蜂窝煤的过程中,需要用石碾将石炭碾成碎末,而后再与黄泥和木炭碎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又含有不少水分。

  这样算下来,堂叔的定价其实已经算大赚了。

  煤球的价格虽然不高,但是需求量巨大。

  就算是过了冬天,也可以用煤球炉来烧水做饭,比烧木炭与柴火方便太多了。

  别看这石炭便宜,细算下来,还是能够赚不少。

  不过如果没有煤球炉的话,蜂窝煤也卖不出去。

  他沉思片刻,开口询问道,“煤球炉的成本是多少,有算过没?”

  唐雨生不假思索地回道,“请小先生粗略算过一下,这种煤球炉的陈本,大概在二百个铜子儿的样子。”

  “这煤炉子,主要是贵在生铁的材料上面,如果不用生铁,这玩意不超过五十个铜板。”

  “可是不用生铁是不可能的。”

  唐雨生说着便摇了摇头,而后又兴奋地补充了一句,

  “我们这炉子是从古至今绝无仅有的好东西,所以我觉着卖一贯钱,也不贵。”

  唐风也没有想到,自己这堂叔也有做奸商的潜质了。

  成本二百个铜子儿的煤炉子,他直接卖一贯钱。

  他笑了笑,“那这样,单买煤球炉八百个铜子儿。”

  “如果能够一次性购买一贯钱的煤球,煤球炉则白送,并且煤球送货上门。”

  “唯一的要求便是,这一贯钱买的煤球,分次送达,这也是为了保证客户能够用上最新的煤球。”

  “白送?”唐雨生顿时懵逼了,买煤球送煤球炉子,这岂不是亏大发了。

  “那只要是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再单买了!”

  唐风看他不解的模样,笑着解释,“这就是一个价格对比,其目的就是要让顾客买咱们的煤球。”

  “再则一个煤球炉卖出去之后,不知道要用上多少年才会坏。”

  “如今宝通县的矿山都在我们的手中,卖煤球这种消耗品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这是独一门的生意,常卖常赚。”

  “除此之外,还得取上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别人一提起煤球炉,就知道出自哪里。”

  唐雨生此刻也想明白了唐风的做法,笑着竖起大拇指,

  “还是你这脑子灵活,那炉子该叫什么名字呢?”

  唐风想了想,“就叫万家火!”

  唐雨生咧着嘴笑道,“万家火,万家灯火,红红火火,寓意很是不错。”

  “嗯,干脆,那杂货铺改名万家火杂货铺得了。”

  “回头我让工匠们在做的时候,就把这三个字坐在炉身上面,谁看着炉子上的字,就知道出自哪里,嘿嘿嘿。”

  唐风高兴地拍了拍唐雨生的肩膀,“堂叔的进步不小嘛。”

  随即他又补充道,“这些你送去宅院。”

  “另外给吴大人也送一批过去。”

  “好东西自然得让名人来宣传。”

  唐雨生惊喜异常,如今吴县令在宝通县的名声很响。

  要是他开口了,那生意还会差吗。

  他赶忙将那个炉子搬上板车,“那我现在就去找吴大人。”

  “只要吴县令满意,咱这门生意,可能能够大火!”

  唐风笑着摆手,“去吧!”

  这门生意是给唐家寨的生意,唐雨生更是特别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