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放开铁匠铺限制-《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听到唐风的肯定,吴勉和吴华二人,心中忍不住感慨起来。

  两人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够看到一次性纺十二个线锭子的纺纱机。

  而且这机器还是由牲口带动,不再是由人手摇。

  这不仅让纺纱的匠人轻松了一些,单只纱锭出产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与大盛一次只纺织一只纱锭的手摇纺纱机相比。

  这至少提高了十几倍的纺纱效率。

  这简直就是颠覆性的进步。

  有了这种纺纱机,新式织布机也不用担心原材料的问题。

  参观完纺织工坊,离开工坊时,吴勉与吴华还一步三回头。

  神色十分兴奋激动。

  唐风看向吴勉和吴华二人,“目前纺织匠人还不多,这两种设备不会快速制造。”

  “现阶段工坊以培养匠人、熟悉设备、改良设备为主。”

  “不过商号要按照之前给你说的,要尽可能多的储备原料。”

  “一旦匠人熟练,设备增加,到时候需要的原料可是海量。”

  “别到时因为没有原料,而导致工坊停工。”

  随后他又转头看向吴勉,

  “眼下也快到了棉花播种的季节。”

  “棉花是宝通县为数不多的经济作物。”

  “县衙推动一下,提高百姓种植棉花的积极性。”

  “如此一来,秋收时不仅能够在本地采购棉花,还能够让老百姓多一份收入。”

  话音落下,吴勉赶忙回道,“今年春耕,百姓不仅耕种了原有的土地。”

  “平均每户人家,至少多耕种了两成新开垦的荒地。”

  “特别是唐家寨周遭十里八乡,由于有铁制农具的投入,耕种效率比之以前快了不少。”

  “有的勤快人家,开垦出来的荒地,比原本的土地还要宽。”

  “如今有了这等厉害的纺织设备,老夫一定会鼓励百姓多种植棉花。”

  “这都是实打实的收入来源。”

  “少爷宅心仁厚,肯定不会让老百姓吃亏。”

  “只要今年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明年不用县衙出面,百姓自然就会扩大种植规模。”

  唐风听他简要地说了今年的春耕情况,心中也长舒一口气。

  他从吴知衍口中已经知晓,吴勉这个县太爷。

  最近这段时间,还亲自下到田间地头,了解今年的春耕情况。

  如今大盛的小农经济,从上至下都十分重视春耕。

  只不过区别在于,很多地方的土地兼并严重。

  春耕受益的主要都是那些大地主而已。

  唐风闻言,不禁想到另一个时空,国人的种植天赋。

  他点了点头,随着农具的推行,耕种效率提高。

  只要保证百姓的土地,不被恶意兼并。

  每年将会有更多的荒地被开垦出来。

  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件不得了的好事。

  吴华这时接着说道,“商队这段时间按照少爷给的清单,储备了各种物资。”

  “由于我们需求量巨大,而且来者不拒,让不少外地商贾尝到了甜头。”

  “如今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外地商贾运入我们需要的各种物资,然后采购我们这里的特产离开。”

  “特别是烧刀子,香胰,煤炉子的需求旺盛,供不应求。”

  随后吴华试探地问道,“除此之外,外地客商还采购我们本地产出的铁制农具。”

  “这是不是?”

  唐风眉头微皱,不过随后舒展开来。

  自己给钟太响的各种农具图纸,可都是几千年经验的沉淀。

  用起来比大盛那些大地主拥有的农具要好得多。

  世家望族和那些大地主有权有势,自然是不缺农具使用。

  只有底层的百姓,被管控得极其严格,已经到了畸形的地步。

  不管那些人采购去当样品卖给那些世家望族和大地主。

  还是为了赚取管控铁制农具的暴利。

  对于宝通县而言,都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吴勉这时也开口劝说,“少爷,如今八王自立,朝廷鞭长莫及。”

  “一旦铁制农具流出,肯定会被外地的大家族仿造出来。”

  “我们是不是趁此机会……”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唐风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唐风想了想,看向吴勉,

  “老吴,你说放开铁匠铺的限制如何?”

  “放开铁匠铺限制!”吴勉吴华二人,甚至吴知衍听闻他这句话,都不禁惊愕失色。

  大盛三百多年,对铁器管控极其严格。

  别说农具,一般老百姓家中连菜刀都没有一把。

  曾经有刀具的人家,全部被收缴。

  当初圣祖就是凭借一把镰刀打下偌大天下。

  因此对于百姓拥有铁器格外防备。

  这也让大盛许多官员的潜意识中,民间也不得出现铁匠铺。

  否则,说不得某一天,就会遭到其反噬。

  原本吴勉是想让唐风扩大规模,提高农具的出货量。

  可是没有想到,唐风竟然跨了一大步。

  看见两人惊愕的神色, 唐风反问道,

  “朝廷的管控,管控的是谁?”

  “归根结底还是像我曾经那样的苦哈哈。”

  “那些世家望族,他们暗地里还不是有铁匠铺。”

  “他们不仅打造工具农具,甚至打造兵戈甲胄。”

  “那所谓的禁铁令,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众人闻言,神色严肃的点了点头。

  毕竟,他说的是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