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一个好消息-《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安陵郡,西北王府。

  西北王张赫鹰。

  不可置信地看着已经战死的张奇。

  他不由得勃然大怒。

  “废物,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一个小小的边镇都拿不下来。”

  “本王还留着你们做什么?”

  “不仅丢了三万士卒,竟然连张奇都莫名其妙地战死了。”

  “你竟然跟本王说,不知道他怎么落败的。”

  “废物,废物!”

  喝骂完之后,他又将一个瓷杯重重地扔在了单膝跪地的张志久跟前。

  “嘭”地一声,碎了一地。

  张志久单膝跪在大殿之中,此时一言不发,静静地等着西北王发火。

  如今王爷还会对着他发火,那就意味着自己的位置是保住了。

  半响过后,待得西北王张赫鹰火气消了不少之后。

  张志久这才缓缓开口。

  “王爷,张奇将军安排末将与重甲骑兵围守杨坪村。”

  “他带着一万骑卒与两万步卒去了白石渡。”

  “白石渡到底发生了什么,末将的确尚未得知具体情况。”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着张赫鹰。

  “王爷,如今那边镇,都被北山郡建上了不少防御工事。”

  “他们似乎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建筑材料。”

  “修筑的防御工事,十分牢固。”

  “根据末将对白石渡地形的了解。”

  “张奇将军恐怕是遭了敌人的圈套。”

  “要不然,不会这么快就全军溃败。”

  听着张志久这么说,西北王张赫鹰沉声思索片刻。

  而后才缓缓开口说道,“你说的那种材料,恐怕就是探子回报的那种水泥了。”

  “听闻蒙山关隘主要就是用水泥修筑的城墙。”

  “不仅能够缩短修筑时间,还异常地牢固。”

  “只不过探子回报那种水泥的产量并不多。”

  “没想到他们竟然用在了边镇。”

  “只是那水泥工坊管理严格,本王的探子还没能混进去搞到水泥配方。”

  他顿了顿,“按照你这么说,那白石渡恐怕就是一个硬骨头了。”

  张志久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补充道,“王爷,以末将之见。”

  “等大公子归来之后。”

  “可率大军,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一个边镇。”

  “而后再将四个边镇逐一击破。”

  “张奇将军此次溃败,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轻敌。”

  “要不然也不会分兵两处。”

  他看着张赫鹰的眼神,终于可以说出自己的推测。

  张赫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反而沉思了起来。

  这让张志久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

  良久之后,张赫鹰这才缓缓开口,

  “既然如此,那就等麟儿回来,再行图之。”

  “你可别忘了,当初你可是振振有词地说拿下北山郡没有问题。”

  “本王姑且将这一次的失利归结在张奇的身上。”

  “不过,下一次,要是还是如此,你就不用回来了。”

  张志久赶忙抱拳一礼,“是,王爷。”

  张赫鹰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去吧,记住,本王将安西军交给你,可不让你去吃败仗的。”

  张志久这才松了一口气,躬身退出了大殿。

  “陇西王,平天王,你们可真是本王的眼中钉啊!”

  “不将你们拔出,本王寝食难安呐!”

  在北山郡多次的失利。

  已经成了西北王张赫鹰的心中的一根尖刺。

  若是不能够拿下北山郡,他这脸面就丢尽了。

  他不由得喃喃道,“不到两年的时间。”

  “就让本王在北山郡折损了近八万人马。”

  “宁严澈、张奇,这可都是自己的心腹爱将,竟然都折损在了北山郡。”

  “这笔账,本王要一笔一笔讨回来。”

  “哼!”

  “看来,一千的铁卫还不够,下一次要出动王旗卫了!”

  ......

  边镇大捷的军报,在第二日就送到了唐风的手中。

  唐风完全没有想到,这场边境之危,竟然结束得如此之快。

  前前后后还没有用上三天的时间。

  石刚也在军报中提到了,李擎苍在杨坪村外的山坡上,与大牛等人说的那些话。

  “师尊,是边镇有什么好消息?”

  吴知衍这时正从外面走进他的工作室,看到他面带笑容地看着一份军报。

  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唐风点了点头,将军报递了过去,“你看看吧。”

  吴知衍搓了搓手,双手接过军报快速地看了起来。

  “真是没有想到擎苍兄弟的眼界还真是不错。”

  “没想到以前宝通县中的小纨绔,如今竟然在军中崭露头角。”

  唐风点了点头,“嗯,你说得不错,擎苍这大局观的确很是难得。”

  “你觉得他这个看法如何?”

  吴知衍听到他的询问,思索片刻,“师尊,如今西疆三郡初定。”

  “百姓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荡寇军也需要时间练兵。”

  “毕竟如今的荡寇军中,有不少都是新兵。”

  “都需要时间训练。”

  “再则,眼下大盛局势群雄并起,咱们西疆的确需要藏拙。”

  “就如同师尊曾经所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如今西疆三郡,就得苟着发育。”

  唐风笑着点头,继续问道,“若是面对敌人的持续袭扰,又当如何?”

  吴知衍这时一愣,不由得思索起来。

  若是一味忍让,那就会让别人以为是软柿子。

  突然他灵光一闪,想到唐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师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唐风对于他的回答很是满意,

  说着就在军报上写下了自己的批阅。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可曾经开国圣祖用过的战略。

  绝对没有错。

  西疆是要发展,但是并未窝囊地发展。

  他看向吴知衍,接着问道,

  “知衍,今日你来找我有何事?”

  吴知衍兴奋地看着唐风,“师尊,我与几个同窗,已经根据师尊的图纸,按照比例做出了一个蒸汽机的模型。”

  唐风闻言,顿时一喜。

  自己给吴知衍的那份纽可门蒸汽机的图纸,足足用了一个月才完善出来。

  那是拿给吴知衍去练手的。

  一项技术,那是需要通过基础产品,不停地迭代、完善与创新。

  只是没有想到,吴知衍用了三个来月的时间。

  今日给自己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石头祝各位读者老铁端午安康,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