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双华本草记(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彼岸双华本草记(下卷)

  楔子

  佛陀点化后的第七日,忘川河畔的红雾彻底散尽。往日里血色连绵的彼岸,如今竟分出了两半景致——靠近阎罗殿一侧,曼陀罗华如堆雪覆霜,花瓣舒展如白蝶振翅,风过时飘起细碎的白色花雨,落在魂灵肩头,能闻见一缕清苦带凉的气息,像初秋的晨露;靠近望乡台一侧,曼珠沙华仍似燃火,却少了从前的戾气,花茎挺立如红竹,汁液凝在断口处,竟泛着淡淡的金光。

  白老提着药箱,蹲在两花交界处,指尖轻触曼陀罗华的花瓣——花瓣微凉,摸上去竟有丝滑的质感,与曼珠沙华的粗糙截然不同。他掐下一片白花瓣,放在鼻尖细闻,清苦中带着一丝甘润,入喉后竟能让人心头的杂念都淡了几分。“这是‘清解执念’的药性。”白老喃喃自语,又掐了一段曼珠沙华的花茎,挤出几滴红汁,沾在指尖尝了尝——辛温依旧,却多了几分柔和,不再像从前那般烈得刺魂,反而能勾起魂灵深处的温暖记忆。

  不远处,几个冥卒正扶着刚过忘川的魂灵,用曼陀罗华的花瓣煮水喂他们喝。那魂灵本还在哭着喊“我还没见孩子最后一面”,喝了水后,眼神渐渐清明,虽仍有伤感,却不再沉溺:“多谢……我记起来了,孩子后来好好长大,我该放心了。”白老看着这一幕,心里松了口气,却又隐隐觉得不安——双华初承“接引使者”之命,药性虽已平和,可冥界魂灵万千,执念形态各异,若遇着极深的执念,双华的药性是否真能应对?他摸了摸药箱里那本残破的《彼岸花解》,残卷上“双华需辅本草,方得万全”的字迹,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第一卷 双华初引魂 本草试新章

  一、阿桃的“忆障之症”

  望乡台旁的“归魂驿”里,住着个叫阿桃的魂灵。她前世是个人间的绣娘,因绣坏了官家的嫁衣裳,被杖责后含冤而死,到了冥界后,却记不起自己为何而死,只觉得心口发闷,夜夜梦见自己拿着绣花针,却总也绣不出完整的花样。久而久之,她的魂体越来越虚弱,脸色苍白得像纸,连望乡台都上不去——若是记不起往生的关键执念,魂灵便无法入轮回,只能在冥界慢慢消散。

  驿卒见阿桃可怜,便请白老来诊。白老到归魂驿时,阿桃正坐在窗边,手里捏着一根不存在的绣花针,反复比划着。他走上前,轻声问道:“姑娘,你是不是总觉得心里堵得慌,连呼吸都觉得累?”阿桃抬起头,眼里满是迷茫:“是啊……我好像忘了很重要的事,可怎么也想不起来,心口像压了块石头。”

  白老搭住阿桃的腕脉——魂脉细弱如丝,脉象偏弦,再看她的魂色,淡白中带着一丝暗滞,这是“忆障之症”,因执念卡在“未竟之事”上,导致记忆阻塞,魂脉不通。“你这是执念堵了记忆的通路,得用能‘通忆’的草药。”白老说,转身从药箱里取出一个小瓷瓶,里面装着曼珠沙华的红汁,“这是曼珠沙华的汁液,性辛温,能通魂脉、醒记忆,你先喝一滴试试。”

  阿桃接过瓷瓶,滴了一滴红汁在舌尖——辛温的气息顺着喉咙往下走,心口的闷胀感竟真的轻了些,眼前也闪过一丝模糊的画面:她坐在绣绷前,手里拿着红色的丝线,绷子上是件绣了一半的凤凰嫁衣。“我……我好像在绣嫁衣?”阿桃惊喜地说。白老点点头,又取出一片曼陀罗华的白花瓣,放在陶锅里煮水:“曼珠沙华帮你通记忆,可也会引动执念的戾气,这曼陀罗华水能清解戾气,免得你被执念缠得难受。”

  阿桃喝了白花瓣水,再喝了一滴曼珠沙华汁,这次眼前的画面清晰了——她绣坏了嫁衣的凤凰眼,官家夫人拿着拐杖打她,她喊着“不是我绣坏的,是线本身就断了”,可没人信她。“原来是这样……”阿桃的眼泪流了下来,却没有从前的怨恨,只有释然,“我记起来了,我是含冤而死,可现在想通了,纠结对错也没用,不如安心去轮回。”

  白老看着阿桃的魂色慢慢变得淡金,心里有了底气——双华的药性,果然能互补。可他也知道,阿桃的执念只是“阻塞型”,若是遇到更复杂的执念,比如“双向执念”,既想忘记又想记住,双华的单独使用,怕是不够。

  二、李翁的“双向执念”

  没过多久,孤魂村就来了个叫李翁的老魂灵。他前世是个农夫,儿子在战乱中死了,他把儿子的尸骨埋在自家田里,自己也在田里守了一辈子,直到老死。到了冥界后,他既想记住儿子的模样,又怕想起儿子战死的画面,两种执念缠在一起,让他白天昏昏欲睡,夜里却睁着眼睛到天亮,魂体一天比一天透明。

  白老到孤魂村时,李翁正躺在草席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屋顶。“老丈,晚辈来看您了。”白老坐在草席边,李翁却没反应,直到白老提起“儿子”两个字,他的眼睛才动了动,声音沙哑:“别……别提他,我怕想起来,又怕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白老搭了李翁的脉——脉象浮而无力,魂色淡白中掺着一丝红,这是“双向执念”导致的“魂气不调”,辛温的曼珠沙华能助他记起儿子,却会加重悲伤;清苦的曼陀罗华能帮他淡去悲伤,却可能让他忘了儿子的模样。“这可难办了。”白老皱着眉,回到药庐后,翻遍了所有草药,最后目光落在了“合欢花”和“远志”上——合欢花能安神解郁,远志能益智强记,或许能和双华搭配。

  他试着配了一副药:取半朵曼珠沙华的花瓣(减其辛烈),一片曼陀罗华的花瓣(减其清苦),再加三钱合欢花、二钱远志,用忘川的温水煎煮。药煎好后,他端给李翁,嘱咐道:“老丈,这药您先喝半碗,若是觉得不舒服,就别再喝了。”

  李翁喝了药,过了半个时辰,突然开口说:“我想起我儿子小时候了……他跟着我在田里插秧,摔了一跤,泥都糊到脸上了,还笑着说‘爹,我能帮你干活了’。”白老心里一喜,可李翁的眼神又暗了下来:“可我也想起他走的时候……他穿着军装,说‘爹,我会回来的’,可我再也没等到他。”

  白老赶紧说:“老丈,您想想,您儿子若是知道您这样,也会难过的。他希望您记住他的好,不是记住他的离开啊。”李翁沉默了一会儿,又喝了半碗药,这次脸上露出了笑容:“是啊……我儿子最孝顺了,他肯定希望我好好的。我记住他的笑脸,就够了。”

  白老看着李翁的魂色渐渐稳定,心里松了口气——双华搭配其他草药,果然能应对更复杂的执念。可他也意识到,这只是“个案”,要想让所有冥卒、魂灵都能正确使用双华,还得把用药经验整理出来,不然遇到不懂医术的魂灵,乱用双华,怕是又会出乱子。

  三、《双华用药浅录》的诞生

  从李翁的病案后,白老开始记录每一个用双华治疗的案例——阿桃的忆障之症,用“曼陀罗华一钱、甘草五分”煮水;李翁的双向执念,用“曼珠沙华半钱、曼陀罗华半钱、合欢花三钱、远志二钱”配伍;还有之前阿桂的寒痹症,若是现在治,只需“曼珠沙华根一钱、生姜两片”煮水外敷,既能通络止痛,又不会引动执念。

  他把这些案例都写在魂纸上,取名为《双华用药浅录》。写的时候,青禾总在一旁帮忙磨墨、整理草药,有时还会问:“师父,曼陀罗华的花瓣煮水,若是喝多了会怎么样?”白老便会耐心解释:“曼陀罗华性偏凉,喝多了会让魂体发寒,所以每次用量不能超过一钱,还要搭配甘草调和药性。”

  有一次,一个冥卒来药庐,说自己最近总忘事,连渡魂的路线都记不清了。白老诊了他的脉,脉象平和,魂色也正常,只是魂息有些虚。“你这不是执念,是魂气不足。”白老说,取了曼珠沙华的花茎,切成片,和“人参须”一起煮水,“曼珠沙华茎能温养魂脉,人参须能补魂气,喝三副就好了。”

  冥卒喝了药,果然好了,还特意来药庐道谢:“白老,您这药真管用,现在我渡魂再也不迷路了!”白老笑着把《双华用药浅录》递给他:“这册子你拿回去,给其他冥卒看看,若是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能应急。”

  慢慢的,《双华用药浅录》在冥界流传开来——孤魂村的老村长用册子上的方子,帮村里的魂灵调理执念;望乡台的孟娘,用曼陀罗华水给记不起亲人的魂灵喝,帮他们在望乡时看清亲人的模样;连十殿阎罗的侍从,都拿着册子,在阎罗殿旁备着双华草药,以防魂灵在受审时因执念失控。

  可白老心里还有个疑问——《彼岸花解》残卷里说“双华需辅本草,方得万全”,他现在用的只是常见的草药,若是遇到极特殊的执念,比如“无忆执念”(魂灵忘了所有事,连执念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些草药还管用吗?他决定再去一趟古籍阁,问问守阁人。

  四、古籍阁的补记

  白老第二次去古籍阁时,望乡山的霜已经化了,青石台阶上长满了青苔,走起来比上次更滑。他背着药箱,手里拿着《双华用药浅录》,心里满是期待——守阁人活了上千年,或许知道如何应对无忆执念。

  到了古籍阁,守阁人正在整理书架,见了白老,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来。你手里的册子,我已经听说了,做得好啊,把双华的药性用活了。”白老赶紧递上册子:“老丈过奖了,晚辈只是记录了些案例,可遇到无忆执念的魂灵,还是无计可施,所以来向您请教。”

  守阁人接过册子,翻了几页,然后走到之前那个高书架前,这次他从第二层取出一本更薄的古籍,封面写着“《彼岸花解》补记”。“你上次看的是正文,这是地藏菩萨后来补的。”守阁人说,“无忆执念,不是真的没有执念,是执念太深,把记忆都盖住了,就像田里的草长得太密,把庄稼都遮住了。要治这种执念,得用‘疏’不是‘清’,用‘引’不是‘通’。”

  白老赶紧翻开补记,上面写着:“无忆执念者,魂脉淤阻如泥,需以曼珠沙华根三钱(性温,能疏淤)、曼陀罗华蕊一钱(性凉,能引气)、当归二钱(活血)、川芎一钱(行气),加水煎服,服后以忘川水浸足,引执念从足底散出。”下面还画着一幅图:魂灵坐在忘川河畔,双脚浸在水里,双华草药的气息顺着魂脉,将体内的淤阻一点点引到足底,化作淡淡的黑气融入水中。

  “原来如此!”白老茅塞顿开,“晚辈之前只想着用双华清解或通忆,却没想到还能用来疏淤引气。”守阁人笑着说:“本草的药性,就像水一样,能清能浊,能柔能刚,关键看怎么用。你能把案例整理成册,已经摸到了本草的门道,剩下的,就得靠你在实践里慢慢琢磨了。”

  白老谢过守阁人,拿着补记匆匆下山。他知道,冥界还有很多无忆执念的魂灵在等着他,他得赶紧回去,用补记里的方子救他们。可他也没想到,回去后遇到的第一个无忆执念魂灵,竟让他对双华的药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卷 执念生异变 双华遇挑战

  一、无名魂灵的“淤阻之症”

  白老回到药庐的第二天,冥卒就送来一个魂灵——这魂灵没有名字,也记不起任何事,只是蜷缩在药庐的角落,像个受惊的孩子,无论怎么问,都只会摇头。白老诊了他的脉,脉象沉涩如刀刮,魂色漆黑如墨,这是典型的无忆执念,而且淤阻比补记里写的还要重。

  “看来得加量。”白老心想,取了曼珠沙华根四钱、曼陀罗华蕊一钱半、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用大火煎煮。药煎好后,他扶起无名魂灵,一勺一勺喂他喝。药汁刚入口,无名魂灵突然浑身颤抖起来,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魂体也开始变得透明。

  青禾吓得赶紧说:“师父,他好像很难受,要不要停啊?”白老却摇了摇头:“补记里说,疏淤时魂灵会有痛感,这是淤阻在散,不能停。”他一边按住无名魂灵的肩膀,一边继续喂药,直到药碗空了,才把无名魂灵的双脚放进盛着忘川水的木盆里。

  过了半个时辰,无名魂灵的足底开始冒出淡淡的黑气,黑气融入水中,木盆里的水竟慢慢变成了黑色。他突然开口,声音沙哑:“火……好多火……我的家人……”白老心里一喜,赶紧问:“你想起什么了?慢慢说。”

  无名魂灵闭着眼睛,眼泪流了下来:“我前世住的村子着火了,我娘抱着我跑,可火太大了……我娘把我推到井里,自己却被火围住了……我记得我娘的声音,她说‘活下去’,可我再也没见过她……”

  白老叹了口气,取了曼陀罗华花瓣煮水:“现在执念散了,喝了这水,好好睡一觉,醒来就好了。”无名魂灵喝了水,果然睡着了,醒来后,他记起了自己的名字叫“小石头”,也记起了娘的模样。“谢谢大夫。”小石头对着白老磕头,“我现在想通了,娘希望我活下去,我不能总困在过去,我要去轮回,好好活下去,不辜负娘。”

  白老看着小石头离开的背影,心里却有了一丝不安——小石头的淤阻比补记里的案例重,他加了药量才有效,可若是遇到淤阻更重的魂灵,加量会不会伤了魂体?他摸了摸药箱里的补记,上面没有写最大药量,看来“实践出真知”,这话一点也没错。

  二、双华的“药性波动”

  小石头的病案后,白老开始留意双华的药性变化。他发现,靠近忘川渡口的曼珠沙华,因每日接触的魂灵多,药性比其他地方的更温些;而靠近望乡台的曼陀罗华,因魂灵的思念之气重,药性比其他地方的更凉些。“这是‘因地制宜’啊。”白老心想,把不同地方的双华药性都记录在《双华用药浅录》里。

  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个冥卒用望乡台的曼陀罗华煮水,给一个思念亲人的魂灵喝,本想帮他淡去悲伤,可魂灵喝了水后,竟直接昏了过去,魂色变得惨白。白老赶到时,魂灵还没醒,他诊了魂灵的脉,脉象微弱如丝,这是“药性过凉,伤了魂阳”。

  “你用的是望乡台的曼陀罗华吧?”白老问冥卒。冥卒点点头:“是啊,我看册子上写曼陀罗华能淡去悲伤,就摘了望乡台的,想着那里的花离魂灵近,药效更好。”白老叹了口气:“望乡台的曼陀罗华药性偏凉,这个魂灵本身魂阳就弱,喝了这么凉的药,自然会伤魂。你应该用靠近阎罗殿的曼陀罗华,那里的花药性温和,再搭配生姜两片,就不会伤魂了。”

  他赶紧配了一副药:阎罗殿附近的曼陀罗华一钱、生姜两片、甘草五分,煮水给魂灵喝。魂灵喝了药,过了一个时辰才醒过来,脸色也渐渐红润了。“多谢白老救命。”魂灵感激地说,“我现在不那么悲伤了,也能想起亲人的好,我想上去望乡台,看看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白老看着魂灵走上望乡台,心里越发觉得,《双华用药浅录》还得补充——不仅要写双华的产地、用量,还要写魂灵的体质,比如魂阳弱的魂灵,用曼陀罗华要选温和的,还要搭配温性草药;魂阴弱的魂灵,用曼珠沙华要选平和的,还要搭配凉性草药。

  可就在他准备补充册子时,青禾突然跑来说:“师父,不好了!彼岸的双华,有些花瓣开始变色了!”白老心里一紧,赶紧跟着青禾往彼岸跑——他担心,双华的药性波动,不是因为产地,而是因为执念又开始聚集了。

  三、变色的双华与新的执念

  到了彼岸,白老果然看到,有些曼陀罗华的白色花瓣,边缘出现了淡淡的红色;有些曼珠沙华的红色花瓣,边缘出现了淡淡的白色。他掐下一片带红边的曼陀罗华花瓣,放在鼻尖闻了闻——清苦中竟带着一丝辛温,药性变了!

  “这是怎么回事?”青禾着急地问,“是不是双华又要失控了?”白老摇了摇头,仔细观察着变色的双华——它们都长在两花交界处,靠近归魂驿的方向。“归魂驿最近是不是来了很多新的魂灵?”白老问旁边的驿卒。驿卒点点头:“是啊,最近人间不太平,来的魂灵比平时多了一倍,很多都是带着战乱的执念来的。”

  白老心里明白了——这些魂灵的执念,比之前的更复杂,有悲伤、有愤怒、有不甘,这些执念飘到双华上,让双华的药性也变得复杂了。他掐下一片带红边的曼陀罗华花瓣,尝了尝——清苦中带着辛温,既能清解执念,又能温通记忆,竟是“双向药性”!

  “这不是坏事。”白老松了口气,“双华在适应魂灵的执念,药性变得更全面了。只是我们得重新研究这些变色双华的用法,不能再用之前的方子了。”他取了几片变色的双华花瓣,带回药庐研究,发现带红边的曼陀罗华,适合治疗“悲怒交加”的执念;带白边的曼珠沙华,适合治疗“不甘与思念交织”的执念。

  有一次,一个魂灵因战乱失去了妻子和孩子,既悲伤又愤怒,整日对着空气大喊大叫,魂体都快散了。白老用带红边的曼陀罗华一钱、合欢花三钱、郁金二钱(疏肝解郁)煮水,给魂灵喝。魂灵喝了药,慢慢平静下来,说:“我现在想通了,愤怒也换不回我的家人,不如记住他们的好,好好去轮回,说不定下辈子还能遇到他们。”

  白老看着魂灵释然的样子,心里感慨——本草的适应性,比他想的还要强。可他也知道,变色双华的药性更复杂,若是用错了,后果会比之前更严重,他得更小心地记录案例,不能出一点差错。

  四、守阁人的警示

  白老把变色双华的案例补充到《双华用药浅录》里,又去了一趟古籍阁,想问问守阁人,有没有关于变色双华的记载。守阁人听了白老的话,脸色却沉了下来:“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冥界的‘执念气’,比之前更重了?”

  白老愣了愣:“您是说,魂灵的执念变多了?”守阁人点点头,走到窗边,望着冥界的方向:“人间战乱不止,魂灵的执念自然越来越重。双华虽能适应执念,可若是执念超过了双华的承受极限,双华的药性就会失控——上次曼珠沙华失控,就是因为执念超过了极限。”

  白老心里一紧:“那该怎么办?难道双华又要变成厉花了?”守阁人摇了摇头:“这次不一样,双华已经被佛陀点化,有了‘接引使者’的使命,不会轻易变成厉花。可若是执念一直增加,双华的药性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到时候就算是你,也可能摸不透它的用法,万一用错药,不仅救不了魂灵,还会让双华的药性更乱。”

  他从怀里取出一枚黑色的种子,递给白老:“这是‘镇魂草’的种子,能吸收多余的执念气。你把它种在双华周围,能帮双华分担一部分压力。另外,你要多留意双华的变化,若是发现花瓣变色超过一半,就赶紧来告诉我,我这里还有其他的办法。”

  白老接过种子,郑重地说:“多谢老丈提醒,晚辈一定会照做。”他知道,守阁人的警示不是危言耸听,冥界的执念还在增加,他必须尽快种好镇魂草,不然双华真的可能出乱子。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