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智猎山林-《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

  二月初三的清晨,王谦蹲在自家仓房里,摆弄着一个奇怪的装置——几根木棍、绳子和一个废弃的猎枪扳机构成的组合。杜小荷挺着肚子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豆浆。

  \"又捣鼓啥呢?一宿没睡。\"杜小荷把碗递给他,好奇地看着地上那堆零件。

  王谦接过碗,眼睛却没离开手中的活计:\"地枪。七爷说老辈猎人用这个,比满山追猎物省劲多了。\"

  杜鹏从屋里钻出来,蹲在姐夫身边:\"这东西真能打着猎物?\"

  \"原理简单,\"王谦比划着,\"把枪固定在地上,扳机连上绊线。猎物一碰线,枪就响。\"

  正说着,于子明风风火火地闯进院子:\"谦哥!后山发现狼踪了!\"

  王谦立刻站起来:\"多少?\"

  \"至少五六只,\"于子明喘着气,\"昨儿夜里把老赵家的狗咬伤了。\"

  杜小荷闻言,不自觉地摸了摸隆起的腹部。王谦看出妻子的担忧,安慰道:\"放心,这次不用正面硬拼。\"

  他转身从仓房拿出几个昨晚做好的装置:\"走,带你看个新鲜的。\"

  后山坡上,狼群的脚印清晰可见,杂乱地延伸进一片桦树林。王谦选了几处兽径交汇的地方,开始布置地枪。

  \"这能行吗?\"于子明半信半疑地看着王谦固定猎枪。

  王谦调整着绊线的灵敏度:\"单个可能不行,但咱们多下几个。狼群活动范围大,总有一个能碰上。\"

  除了地枪,他还布置了几处\"吊炮\"——用鞭炮和铁筒做的响器,连上绊线,能吓跑狼群却不伤它们。

  \"为啥不直接打死?\"杜鹏不解地问。

  王谦系好最后一个绳结:\"狼是山神爷的看家狗,不能打绝了。吓跑就行。\"

  布置完毕,几人撤到远处的小坡上观望。老黑狗似乎明白主人的意图,安静地趴在雪地里,只有耳朵不时转动。

  等待是猎人最考验耐心的时刻。二月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杜鹏冻得直跺脚,被于子明一个眼神制止。

  突然,\"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山林的寂静!紧接着是狼群惊慌的嚎叫和更多\"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中了!\"于子明激动地跳起来。

  几人小心翼翼地靠近,只见一头灰狼倒在雪地里,前胸中弹,已经断气。周围的雪地上满是杂乱的爪印,显然狼群被吓得不轻。

  \"只中了一个,\"王谦检查了一下其他装置,\"不过足够了。狼记性好,短时间内不敢再来。\"

  回屯的路上,杜鹏对姐夫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也太神了!不用人守着就能打猎!\"

  王谦笑着揉揉他的脑袋:\"老辈人的智慧多着呢,够你学一辈子的。\"

  消息很快传遍了牙狗屯。当晚,七爷家挤满了来\"取经\"的猎户,王谦不得不把地枪的原理又讲了一遍。

  \"妙啊!\"七爷拍着膝盖,\"我年轻时见过老猎人用这法子打老虎。现在老虎少了,打狼也好使!\"

  老赵代表大队部表态:\"需要啥材料尽管说,队里支持!\"

  王谦想了想:\"需要些废枪管、弹簧,还有火药。鞭炮也行,做响器用。\"

  第二天一早,屯里的铁匠铺就忙活开了。老铁匠带着徒弟们按照王谦的图纸,加工各种零件。妇女们也没闲着,帮忙搓导火索、装火药。

  杜小荷挺着肚子,和刘玉兰一起给猎人们准备干粮。两大锅贴饼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引得路过的孩子直咽口水。

  \"嫂子,\"刘玉兰小声问,\"谦哥这些点子都是咋想出来的?\"

  杜小荷抿嘴一笑:\"他呀,晚上躺炕上都在琢磨这些。说是现在猎物少了,得用巧劲。\"

  正说着,王谦和于子明带着几个年轻人进来了,个个冻得脸红鼻子粗。

  \"吃口热的!\"杜小荷赶紧端上刚出锅的饼子和酸菜汤。

  王谦狼吞虎咽地吃着,边吃边布置任务:\"今天去野猪沟,设'连环套'。铁柱带人去挖坑,二嘎子准备尖桩,我和子明做机关。\"

  野猪沟比后山更远,积雪更深。众人踩着齐膝的雪,艰难地向目的地进发。杜鹏也跟来了,背着个小背篓,里面装满了工具。

  \"姐夫,为啥叫'连环套'啊?\"杜鹏喘着气问。

  王谦指了指地形:\"你看这沟,两边高中间低,野猪只能从这儿过。咱们在这挖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第一个坑惊扰它们,慌乱中更容易掉进后面两个。\"

  到了预定地点,众人立刻分头行动。挖坑是个力气活,冻土硬得像石头,一镐下去只能凿出个小坑。但人多力量大,不到晌午,三个深坑就挖好了。

  \"尖桩要斜着插,\"王谦示范着,\"这样野猪掉下来时,会顺着斜面滑向中心,不容易爬出来。\"

  坑口用细树枝和草席伪装,再撒上一层新雪,看起来和周围毫无差别。最精妙的是诱饵的设置——王谦用七爷给的秘方,调制成野猪无法抗拒的香味。

  \"这味儿...\"于子明捏着鼻子,\"咋像臭豆腐拌蜂蜜?\"

  王谦笑了:\"野猪就爱这口。七爷说,配方里有种草药,能让野猪闻到就忘乎所以。\"

  布置完毕,众人在远离陷阱的地方搭了个简易棚子,准备守夜。夜幕降临,寒风呼啸,但猎人们心里热乎乎的,围着火堆分享着各自的狩猎经验。

  \"我爹说,六十年代那会儿,山里野猪多得能撞见人。\"铁柱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现在可好,跑断腿也见不着几头。\"

  二嘎子点点头:\"兔子也少了。小时候下个套就能逮着,现在得翻几座山。\"

  王谦听着大家的议论,若有所思:\"所以咱们得更聪明地打。老一辈常说,猎人要像山一样思考。\"

  夜深了,年轻人轮流守夜。王谦值最后一班,天蒙蒙亮时,远处突然传来\"轰隆\"一声闷响,接着是野猪的嚎叫!

  \"中了!\"王谦立刻叫醒众人。

  大家抄起家伙奔向陷阱区。眼前的景象让人又惊又喜——三个坑里各有一头野猪!最大的那头足有三百斤,獠牙像两把弯刀,正在坑底暴躁地冲撞。

  \"好家伙!\"于子明瞪大了眼睛,\"一网打尽啊!\"

  王谦却皱起眉头:\"不对劲。野猪很少成群活动,更别说同时掉进三个坑...\"

  话音未落,远处树林里传来一阵异响。老黑狗突然背毛竖起,发出警告的低吼!

  \"有情况!\"王谦立刻举起猎枪。

  树林里走出来的不是野兽,而是一个满脸胡茬的中年汉子,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三人穿着破旧的皮袄,手里拿着猎枪,眼神闪烁不定。

  \"干啥的?\"铁柱警惕地问。

  中年汉子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路过打猎的。听见动静过来看看。\"

  王谦打量着三人,注意到他们腰间挂着的猎物——几只保护鸟类,还有一头幼年狍子。他心头一紧,这伙人八成是偷猎的。

  \"这野猪是我们的,\"于子明挡在陷阱前,\"我们设的套。\"

  中年汉子眯起眼睛:\"山里的东西,谁打着算谁的。\"他朝同伴使了个眼色,三人慢慢散开,形成包围之势。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杜鹏吓得躲到王谦身后,小手紧紧抓着姐夫的衣角。

  \"朋友,\"王谦沉声道,\"我们牙狗屯的猎户在这打猎,合理合法。你们要是缺肉,可以拿一头小的去。\"

  \"呸!\"中年汉子啐了一口,\"老子全要!识相的就滚远点!\"

  眼看冲突一触即发,王谦突然吹了声口哨。寂静的山林里顿时响起一连串\"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提前布置的响器!

  偷猎者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了一跳,本能地举枪四顾。王谦趁机一个箭步上前,用猎枪抵住了中年汉子的胸口!

  \"别动!\"他厉声喝道,\"我们人多,打起来你们讨不着好!\"

  于子明和铁柱也迅速控制了另外两人。二嘎子机灵,已经解下了他们的武装。

  \"好汉饶命!\"中年汉子顿时怂了,\"我们就是混口饭吃...\"

  王谦搜查了他们的背囊,除了保护动物,还有几件珍贵的貂皮和一副鹿茸——全是违禁品。

  \"送公社!\"铁柱气愤地说,\"这帮祸害山林的败类!\"

  偷猎者一听要送官,立刻跪地求饶。中年汉子甚至掏出一沓皱巴巴的钞票:\"放我们一马,这些钱都给你们...\"

  王谦冷笑一声:\"收起你的脏钱。山里的规矩,偷猎者要交给山神爷发落。\"

  回屯的路上,三个偷猎者被捆得结结实实,由铁柱和二嘎子押送。杜鹏兴奋地跑在前面,逢人就喊:\"姐夫抓了偷猎的!\"

  屯口,老赵已经带着民兵等候多时了。听说王谦他们不仅打了三头野猪,还抓了偷猎者,乐得合不拢嘴:\"好样的!公社肯定给嘉奖!\"

  三头野猪按屯里的规矩分了,王谦特意把最好的里脊肉留给七爷和几位孤寡老人。至于那些偷猎者,则被五花大绑地关进了大队部的仓库,等着第二天送公社处理。

  当晚,王家院子里又热闹起来。七爷被请到上座,一边喝酒一边夸王谦:\"有勇有谋,这才是好猎人的料子!\"

  杜小荷和刘玉兰忙着给大家添菜倒酒。虽然身子越来越沉,但杜小荷脸上始终带着自豪的笑容。

  \"谦哥,\"于子明举起酒杯,\"你这'连环套'太神了!不光套野猪,连偷猎的都套住了!\"

  众人哄堂大笑。王谦却若有所思:\"今天这事提醒了我,咱们的陷阱得做些标记,免得误伤路人。\"

  \"这个简单,\"老铁匠插话,\"我打几个铁牌子,写上'危险'二字,插在陷阱周围。\"

  夜深了,客人们陆续告辞。王谦扶着七爷回家,老人家在路上突然说:\"谦儿啊,我那些老图纸你整理得咋样了?\"

  \"正在弄,\"王谦恭敬地回答,\"有些地方看不太明白,正想请教您呢。\"

  七爷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学。等开春,我带你去认几处老猎场,那里有更精巧的机关。\"

  二月十五的清晨,王谦在屯口的打谷场上支起了几张桌子,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狩猎工具——地枪、吊炮、套索、陷阱模型...

  今天是牙狗屯首届\"狩猎技艺交流会\",不光本屯的猎户来了,连附近几个屯子的猎人也闻讯赶来。场边甚至停着公社的吉普车,林业站的技术员专门来观摩。

  \"各位乡亲,\"王谦站在桌前,声音洪亮,\"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丢。现在猎物少了,咱们得更聪明地打猎。\"

  他拿起一个地枪模型,详细讲解构造和原理;又展示了几种不同陷阱的适用场景;最后还教大家辨认各种猎物的足迹和习性。

  \"猎人要像山一样思考,\"王谦指着远处的山林,\"知道啥时候该进,啥时候该退。打猎不是杀生,是跟山神爷讨饭吃,得有分寸。\"

  七爷坐在前排,听得频频点头。老人家时不时补充几句,把一些濒临失传的秘诀传授给大家。

  中午时分,杜小荷带着屯里的妇女们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众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热烈得像过年。

  \"王谦啊,\"公社来的技术员感慨地说,\"你这套经验应该整理成册,让更多猎人学习。\"

  老赵立刻表态:\"大队出钱,印它个几百本!\"

  下午是实操环节。王谦带着众人来到屯外的林子里,手把手教他们布置各种陷阱。杜鹏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姐夫身后,认真地记着每一个步骤。

  \"看,这是兔子的脚印,\"王谦蹲下身指给杜鹏看,\"前脚小,后脚大,跑起来一跳一跳的。\"

  杜鹏学着姐夫的样子,在兔子道上设了个简易套索:\"这样行吗?\"

  王谦调整了一下高度:\"再低点。兔子跑的时候头往前探,套环要刚好够它脑袋钻过去。\"

  夕阳西下,满载而归的队伍回到了屯里。打谷场上已经支起了大锅,炖着今天猎到的几只野兔和山鸡。香气飘散开来,引得孩子们围着锅台转。

  \"今天收获不小啊!\"于子明清点着战利品,\"不光打了猎物,还教会了这么多人。\"

  王谦看着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七爷说过的话:一个好猎人,不仅要会打猎,更要会传艺。

  晚上,王谦伏在炕桌上,认真地整理七爷的图纸和今天的笔记。杜小荷给他披了件棉袄,轻声问:\"累了吧?\"

  王谦摇摇头,拉过妻子的手放在自己掌心:\"我在想,等孩子出生了,要把这些都教给他们。\"

  杜小荷靠在他肩头:\"不管是男是女,都得学?\"

  \"都得学,\"王谦坚定地说,\"山里的孩子,得知道怎么跟山相处。\"

  窗外,二月的星空格外明亮。远处传来屯里老人哼唱的古调:

  \"二月里来雪未消,

  猎人智慧比山高。

  不靠蛮力靠巧劲,

  子孙后代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