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纷纷议论武明和武辉到底谁的功绩更高,谁更厉害手下有什么将领,多少兵,性格如何爱吃什么......
这两人已经是大瞿最为耀眼的明星了!
戏文、说书的都纷纷编撰他们的故事,将他们的光辉事迹一再传播。
而隽蓉和武瑛的名字逐渐淡化,但她们并不在乎,修炼要紧,可不能把时间花在争名逐利这种小事上!
武瑛有些理解父皇的做法,但是仍觉得父皇犯了极大的错误。
毕竟作为皇帝,是有重大责任在身的,痴迷于修炼,完全可以传位给别人啊,那样自己爱怎么修炼都行。
而父皇仍希望将这权势捏在手里不放,另一方面,对于国家却不管不顾,导致民生凋零,外敌入侵。
这个时候,竭国人知道形势不在他们那边,立即启动各种奸细,原本他们不屑用这些伎俩,但现在别无他法。让奸细去大瞿境内到处宣传武明、武辉图谋造反。
再大瞿国都“天和都”,大皇子武允和二皇子武郯一直在明争暗斗。四皇子武靖虽然低调,但也在积蓄力量。
另外还有八个皇子,不是终日享乐,不成气候,就是年幼。
还有六个公主,也都没有什么动向。
他们也听到了武明和武辉的光辉事迹,不由地发颤。
“老三和老五,本来就是被赶出天和都的丧家之犬,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翻身之机?”大皇子在心里嘀咕。
“他们拥兵自重,必须下诏让他们回京请罪!”
手下谋士摇摇头:“殿下,如果两位皇子会回京,那么就不会有这番成就了,如今之际,最好是......”
大皇子见他故作神秘,问道:“奎先生,最好是什么?”
谋士笑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大皇子了然:“甚好,只是,如何挑起两虎之争?”
奎谋士笑道:“奎某所料不错的话,两位皇子已经在争了,殿下可以用朝廷的名义给两位殿下嘉奖,不过,一个给的好处更高一点,便能引起另一个不满。”
“而且可以陈说利害,拉拢他们,也好对付二皇子他们。”
“如今,二皇子势大,难以压制,正好让三皇子和五皇子成为殿下手中利刃!”
大皇子心里一喜,说道:“只是,你刚说了,老三和老五不笨,反而很聪明,他们怕是能看得出来吧?”
奎谋士呵呵一笑:“这个简单,凡雄才大略者,比自傲无比,可以从这点下手。”
大皇子点点头:“那么,奎先生便负责此事,本皇子全力支持你。”
另一边,二皇子召集几个同派的朝中大臣商议。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岳父,当朝太师徐仲羽。
二皇子派系的实力比大皇子更强。不过大皇子虽然重要人物少,但宰相和几个重臣在他旗下,不可小视。
“父皇仍在闭关,老大与我实力相当,本以为也就我们可以较量,想不到,老三和老五在外征战,获得如此大胜,收复大片失地,已深得民心。今后一定是大敌!”
“现今纷纷传言,老三和老五拥兵自重,已有反心。诸位可有良策?”
二皇子武郯问道。
一个朝臣说道:“这事说难不难,只要挑起三皇子和五皇子内斗,我们便可以坐收渔利。”
另一个朝臣摇摇头:“只怕他们不是傻子,就算内斗,也会先对付我们再说。”
“如果可以让他们与大皇子相争,那便是最好结果。”
有人说道:“这是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极难,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我们只要保持好与三殿下、五殿下的友好关系,再找机会就行了。目前没有良机。”
徐仲羽说道:“不如,我们也去取得战功。北方不行,就去南方。南方已经乱了,多处城池自立,贼寇作乱,诸国入侵。若是肃清,其功大矣!”
二皇子为难道:“本皇子不善于打仗,该如何是好?”
一个大臣说道:“殿下身居高位,不必亲临战场,可选贤能领兵大打战。”
二皇子有些为难了:“那么,让谁去好呢?”
朝臣们都默然不语。
其实二皇子很早前就想过是不是要去挣取战功,但真的做起来真的十分困难。
二皇子控制下的军队,有二十多万,一直都在京城或者附近驻扎,名义上是说要保卫国都,其实更重要的目的是防着其他皇子。
大皇子可调动军队也有十几万,如果真的打起来,可说不准谁胜谁负。
而且四皇子也有几万军队握在手里,这样的实力足可以左右战局。
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多的没有,五六千兵士还是可以的。”二皇子说道。
再多的话,就破坏了在国都的力量,说不定大皇子会抓住机会攻击他们。
他很希望派出几千人就能打下一片大大的土地,为他的未来登位挣得筹码。
如果是武瑛、隽蓉、武明等听说了。一定讳嘲笑他不自量力。
但二皇子可不这么想。
当时,武明和武辉被迫离开国都时,手下部众极少,不超过五百。现在都能聚拢这样几万军队。
而他派出五千多人,可不强于他们十倍?
他们能做到,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也可以在路上招兵买马,逐渐壮大啊!
于是信心十足,选择大将带兵出战。
但这些朝臣将军,不是说愚蠢,勾心斗角,打压异己,坑害他人这几点上,智谋超乎常人,但让他们带兵打仗?非他们所长。
因此个个面面相觑。
他们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们中,其实也是有些身负战功的将军,但冒领他人功劳,他们有的是办法,但要打胜仗,这不是他们想做到就能做到的。
选择能打仗的将军,可不能开玩笑,这不像其他事,可是需要真本事的。
不过商议了很久,还是选出了一个低阶将军,让他带兵出征。
这个低阶将军,就算打败战了,也好背锅。如果万一赢了,还能轻易抢夺他的战功。
这件事自然瞒不过大皇子的耳目。
大皇子也召集麾下同党商议,最后决定,也需要抓住这个机会,与二皇子同出一辙,夜选出了一个低阶将军,领兵五千出征南方。
四皇子冷眼旁观,没有任何行动。
这两人已经是大瞿最为耀眼的明星了!
戏文、说书的都纷纷编撰他们的故事,将他们的光辉事迹一再传播。
而隽蓉和武瑛的名字逐渐淡化,但她们并不在乎,修炼要紧,可不能把时间花在争名逐利这种小事上!
武瑛有些理解父皇的做法,但是仍觉得父皇犯了极大的错误。
毕竟作为皇帝,是有重大责任在身的,痴迷于修炼,完全可以传位给别人啊,那样自己爱怎么修炼都行。
而父皇仍希望将这权势捏在手里不放,另一方面,对于国家却不管不顾,导致民生凋零,外敌入侵。
这个时候,竭国人知道形势不在他们那边,立即启动各种奸细,原本他们不屑用这些伎俩,但现在别无他法。让奸细去大瞿境内到处宣传武明、武辉图谋造反。
再大瞿国都“天和都”,大皇子武允和二皇子武郯一直在明争暗斗。四皇子武靖虽然低调,但也在积蓄力量。
另外还有八个皇子,不是终日享乐,不成气候,就是年幼。
还有六个公主,也都没有什么动向。
他们也听到了武明和武辉的光辉事迹,不由地发颤。
“老三和老五,本来就是被赶出天和都的丧家之犬,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翻身之机?”大皇子在心里嘀咕。
“他们拥兵自重,必须下诏让他们回京请罪!”
手下谋士摇摇头:“殿下,如果两位皇子会回京,那么就不会有这番成就了,如今之际,最好是......”
大皇子见他故作神秘,问道:“奎先生,最好是什么?”
谋士笑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大皇子了然:“甚好,只是,如何挑起两虎之争?”
奎谋士笑道:“奎某所料不错的话,两位皇子已经在争了,殿下可以用朝廷的名义给两位殿下嘉奖,不过,一个给的好处更高一点,便能引起另一个不满。”
“而且可以陈说利害,拉拢他们,也好对付二皇子他们。”
“如今,二皇子势大,难以压制,正好让三皇子和五皇子成为殿下手中利刃!”
大皇子心里一喜,说道:“只是,你刚说了,老三和老五不笨,反而很聪明,他们怕是能看得出来吧?”
奎谋士呵呵一笑:“这个简单,凡雄才大略者,比自傲无比,可以从这点下手。”
大皇子点点头:“那么,奎先生便负责此事,本皇子全力支持你。”
另一边,二皇子召集几个同派的朝中大臣商议。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岳父,当朝太师徐仲羽。
二皇子派系的实力比大皇子更强。不过大皇子虽然重要人物少,但宰相和几个重臣在他旗下,不可小视。
“父皇仍在闭关,老大与我实力相当,本以为也就我们可以较量,想不到,老三和老五在外征战,获得如此大胜,收复大片失地,已深得民心。今后一定是大敌!”
“现今纷纷传言,老三和老五拥兵自重,已有反心。诸位可有良策?”
二皇子武郯问道。
一个朝臣说道:“这事说难不难,只要挑起三皇子和五皇子内斗,我们便可以坐收渔利。”
另一个朝臣摇摇头:“只怕他们不是傻子,就算内斗,也会先对付我们再说。”
“如果可以让他们与大皇子相争,那便是最好结果。”
有人说道:“这是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极难,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我们只要保持好与三殿下、五殿下的友好关系,再找机会就行了。目前没有良机。”
徐仲羽说道:“不如,我们也去取得战功。北方不行,就去南方。南方已经乱了,多处城池自立,贼寇作乱,诸国入侵。若是肃清,其功大矣!”
二皇子为难道:“本皇子不善于打仗,该如何是好?”
一个大臣说道:“殿下身居高位,不必亲临战场,可选贤能领兵大打战。”
二皇子有些为难了:“那么,让谁去好呢?”
朝臣们都默然不语。
其实二皇子很早前就想过是不是要去挣取战功,但真的做起来真的十分困难。
二皇子控制下的军队,有二十多万,一直都在京城或者附近驻扎,名义上是说要保卫国都,其实更重要的目的是防着其他皇子。
大皇子可调动军队也有十几万,如果真的打起来,可说不准谁胜谁负。
而且四皇子也有几万军队握在手里,这样的实力足可以左右战局。
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多的没有,五六千兵士还是可以的。”二皇子说道。
再多的话,就破坏了在国都的力量,说不定大皇子会抓住机会攻击他们。
他很希望派出几千人就能打下一片大大的土地,为他的未来登位挣得筹码。
如果是武瑛、隽蓉、武明等听说了。一定讳嘲笑他不自量力。
但二皇子可不这么想。
当时,武明和武辉被迫离开国都时,手下部众极少,不超过五百。现在都能聚拢这样几万军队。
而他派出五千多人,可不强于他们十倍?
他们能做到,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也可以在路上招兵买马,逐渐壮大啊!
于是信心十足,选择大将带兵出战。
但这些朝臣将军,不是说愚蠢,勾心斗角,打压异己,坑害他人这几点上,智谋超乎常人,但让他们带兵打仗?非他们所长。
因此个个面面相觑。
他们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们中,其实也是有些身负战功的将军,但冒领他人功劳,他们有的是办法,但要打胜仗,这不是他们想做到就能做到的。
选择能打仗的将军,可不能开玩笑,这不像其他事,可是需要真本事的。
不过商议了很久,还是选出了一个低阶将军,让他带兵出征。
这个低阶将军,就算打败战了,也好背锅。如果万一赢了,还能轻易抢夺他的战功。
这件事自然瞒不过大皇子的耳目。
大皇子也召集麾下同党商议,最后决定,也需要抓住这个机会,与二皇子同出一辙,夜选出了一个低阶将军,领兵五千出征南方。
四皇子冷眼旁观,没有任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