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宁县县令李书楼-《禁忌武夫》

  是夜,大军扎寨。

  生了火,做了饭,烤了肉,喝了酒。

  也许是酒的刺激,段文鸯和柳如玉也没有了芥蒂。

  宁皇也换下了便装,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把那高高在上的一面放下。

  她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她。

  贾仁端着茶,看着这一切,脸上不由浮出笑意。

  如果能再活一百年,那该有多好啊!

  一路前行,南巡之路并没有惊动当地的官府。

  即使有官府得知消息,前来拜见。

  但是宁皇选择不见。

  直到宁县,才见了宁县县令李书楼。

  他可是攻破南楚后的第一场科举。

  并且是宁皇下令,加开的一场。

  李书楼是那一场科举的榜眼,其学识万中无一。

  大司马贾仁很是喜欢,有几次都想把他调回京城,另做重用。

  宁皇则每一次说,还需沉淀。

  进了县城的衙内,虽然破旧,但很是干净。

  后院种了一些花草树木,甚至还种了一些小菜。

  “这是你种的?”

  “回陛下,臣时有公务,哪有时间种这些。蔬菜是贱内和母亲所种,如若陛下不喜欢,臣马上拔掉。”

  “不必,朕很喜欢!”

  当宁皇往里走时,就见一老妇人和一年轻女子跪在路边,身边还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

  李书楼马上介绍道,

  “这是我母亲,贱内,极儿子,小白。”

  “起来吧!”

  “谢陛下!”

  李母虽老,但精神尚可。李夫人穿得朴素,但很清秀。李小白,那眼睛溜溜转,但是极其机灵。

  宁皇走了过去,握住李母的手,说道,

  “您培养了一个了不得儿子。”

  李母很是激动,并说道,

  “李家三代为农,只是书楼从小酷爱读书。常常偷听先生讲课。然而,南楚新政。书楼也有考取功名的机会。没想,一考中秀才,二考中了举人,三考中了榜眼。他能有此成就,是托了陛下的洪福。”

  “夫人,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您教导好!宁县,能有今日的整洁,干净,平和。这是他为官一任的政绩。一连四年,年年评优,那可太不容易了。”

  “皇上,他出身农家子弟,不应该忘了本分。既然当了官,就要维护一方平安。我只是一个不识字的老妇人,不懂得一些大道理。”

  宁皇扶住她,来到大堂,真诚的说道,

  “很多人都懂,但是到了那个位置,又有几人能做到?所以朕说,书楼不错,您更加了不得。”

  李书楼的妻子泡了茶,段文鸯喝了一口茶,看到李小白盯着他,便好奇的问道,

  “你有什么事吗?”

  “你是南楚大元帅吗?”

  段文鸯笑了笑,便问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

  “县志里有你的画像,功德碑前也有你的雕像和画像。”

  “你真聪明!”

  “你是我最崇拜的人,我也想像你一样成为战神。保护父亲母亲,保护南楚!”

  “你很棒!”

  “可是我没有资质,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李小白有些失望,低下了头颅。

  这时,段文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不要妄自菲薄,我兄弟长安,也是南楚国师。也没有修行资质,可他成为了武夫。而且是站立在山巅的强者。”

  李小白抬起头,有些迷茫道,

  “我也能吗?”

  “能!只要你足够努力,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国师有一不记名弟子,名叫阿何。也没有修行资质。现如今是第一军团的军团长。”

  “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李小白抓了抓小小的拳头。

  “他还小!”

  柳如玉突然开口说道。

  段文鸯则反驳道,

  “不小了,想当初长安这么大,已经开脉成功几年了。人,只有逼自己一把,才能梦想成真。”

  他看了看李小白,摸了摸头,很是喜欢,并且说道,

  “你想变强吗?”

  “想!”

  “你怕痛吗?”

  “不怕!”

  “你怕死吗?”

  “不怕!”

  “今天我心情好,给你一本武夫的秘籍,还给你一份开脉的药材。如果哪一天,你想通了。就可以开始!”

  说完这些后,从储物袋中拿了一些东西出来,并递了过去。

  “大人,始不得!始不得!”

  李书楼的妻子跑了过来。

  “我与这孩子有缘,所以送些东西给他。不要不好意思,是福是祸,那都是他的造化。”

  李书楼的妻子便说道,

  “小白,谢谢大人!”

  李小白立即跪了下来,诚恳的说道,

  “谢谢大元帅!”

  “好!但我告诉你一点,如果有一天你走上了修真大道,做一些丧尽天良的事,我定不会饶你。”

  宁皇谈得差不多了,随后就把李书楼单独留下来。

  “你有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妻子,也有一个好儿子。”

  “谢陛下夸奖!臣如今很知足!老母在堂,有妻在旁,有儿足下。夫复何求?”

  “你真知足?你们一批的,状元蒋修然已官居二品大员,任职户部侍郎。就连探花顾墨卿已是四品知府。然而,你还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

  李书楼立马跪在地上,

  “皇上!臣李书楼,对日月星辰起誓,绝无攀比之意。陛下所做之事,皆有深意,臣不敢妄猜。既使陛下要臣在宁县呆一辈子,臣也绝无怨言。臣会尽心尽力,保宁县一片安宁。”

  李书楼好一个以退为进,让宁皇的招式变得可有可无。

  但是,宁皇依旧没有放过他。

  “你会是下一个孟浩吗?”

  此言如利箭直射而去,也是李书楼下一步的定调。是危险,也是机会。

  “臣只是一个小小七品县令,而孟大人是曾经的户部尚书,也是南楚三杰之一。臣何德何能与大人相比。臣惶恐。”他停顿了一会儿,再次开口道,

  “臣三代为农,母亲谆谆教导于我:既然选择为官,就需恪守本分,不忘初心。当卸任之后,无愧于天地。臣之妻,其家族只剩一母,现居于后室。拙妻本淳良妇人,虽无才识,但勤勤恳恳,与臣风雨共济。臣已无后顾之忧,只需珍惜羽翼,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