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葡萄牙巨变-《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在给巴尔干地区埋下了一颗充满希望和潜力的种子之后,朱由校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哥萨克共和国。这个年轻的加盟国刚刚成立三年,如今正是检验其实力的时候。于是,他果断地下达了一道军令,命令哥萨克共和国出兵攻打克里米亚汗国。

  转眼间来到了天启四十三年(1663年)的四月。这一天,克里米亚长城被哥萨克军队彻底摧毁。哥萨克共和国总统彼得罗·波罗申科亲自率领着三万哥萨克步、骑兵,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向前推进。

  而在这股洪流的背后,还有着来自瑞典和波兰收缴的200门破旧铜炮作为强大的助推力。这些火炮虽然看起来有些陈旧,但它们的威力依然不可小觑,在没多少热兵器的克里米亚汗国面前,绝对是碾压的优势。在火炮的轰鸣声中,哥萨克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所到之处,无不是鸡犬不留。

  克里米亚汗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奋起抵抗,但面对哥萨克军队的长枪、弓弩、燧发枪和火炮这四重奏般的强大火力,汗国的骑兵们一次又一次地败下阵来。鞑靼人的部落也一个接一个地被攻破,毫无还手之力。

  是的,这就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没有丝毫的怜悯和留情。几十年来,乌克兰哥萨克人一直饱受克里米亚人的残酷屠戮,如今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他们又怎能不抓住这个机会,将敌人彻底消灭呢?所以,当他们攻入克里米亚汗国的领土时,自然不会心慈手软,而是毫不留情地将敌人赶尽杀绝。

  天启四十四年(1664年)八月,克里米亚汗国王帐被攻破,汗国灭。自穆罕默德.格莱四世以下,数百王族被拉到黑海边直接砍头。

  十多万鞑靼人除两万乘船经黑海逃入奥斯曼以外,其余全部被坑杀。

  ......

  天启四十三年(1663年)四月,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圣彼得堡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们忙碌着各自的生活。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入了这座城市。

  这个噩耗来自葡萄牙王国,大明帝国的盟友。早在正月十分,被围攻了数年之久的葡萄牙王国首都里斯本终于被西、法联军攻破了。朱由校的亲妹妹,大明帝国的宁德长公主,葡萄牙王太后朱徽妍,以及她的长子,葡萄牙国王特奥多西奥三世和王后玛格丽塔·维奥兰特,都在城破之时遭遇了不幸。

  朱徽妍在王宫点火自焚,与她一同葬身火海的还有她的儿子和儿媳。这一消息如同一把利剑,直插朱由校的心脏,让他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打击。

  而当初他派往葡萄牙的那些远房宗亲,也全部在战场上壮烈牺牲。随着里斯本的沦陷,明籍军人战死数万,在葡繁衍了几十年之后,移民至葡国的明人几乎被屠戮殆尽,包括他们的子嗣后代也几乎死绝。

  两个消息叠加,对于朱由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病倒了,这是他五十多年来第二次病倒。第一次病倒还是因为被耶稣会的人算计,吃了用铅桶做的容器盛载的鱼,结果导致他的几个子女全部夭折。

  如今,朱由校躺在床上,面色苍白,身体虚弱。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哀伤,不仅是因为失去了亲人,更是因为他对葡萄牙王国的沦陷感到自责和无力。他不禁想起了与妹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都已化为泡影。

  上一次还是天启年初,因为中毒事件,他的几个子女不幸夭折。为此,整个江南地区的士绅和耶稣会遭到了他的猛烈报复,数万人因此失去生命,数十万人被流放他乡。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白皮猴子,他们竟然如此大胆地彻底激怒了这头尚未年迈不能动的雄狮。

  葡萄牙王室一下子有三人丧命的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欧罗巴大陆引起了轩然大波。数十万明军和二十多万仆从军得知这个消息后,群情激愤,他们对白皮猴子的愤怒已经到达了顶点。

  北海舰队司令施琅更是情绪激动,他光着膀子,背着荆条,在冬宫外长跪不起,任何人的劝说都无法让他起身。他的决心和愤怒仿佛要冲破天际,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无尽怒火。

  然而,尽管海军方面也曾考虑过前往葡萄牙增援,但现实情况却让他们无能为力。在没有解决掉荷兰这个强大的敌人之前,他们根本无法将援手伸向里斯本。毕竟,从圣彼得堡到里斯本之间的距离长达5700多公里,将近一万里,哪怕是拥有了吃煤炭的铁甲舰,如此距离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更关键是这一路上还横亘着荷兰、法国、西班牙这三个敌对势力,要想穿越这片充满敌意的区域谈何容易。

  鞭长莫及的海军面对如此困境确实是有心无力,毕竟他们刚刚经历了与荷兰的数场激烈大战,并且还成功地将其国内舰队彻底歼灭。这场战争无疑给北海舰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消耗,使得他们急需一段较长的时间来进行休整和恢复。

  然而,无论如何解释,事实就是事实,海军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或许可以归咎于各种客观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海军自身的能力不足。所以,要怪也只能怪海军不够争气,没有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这期间,朱由校因昏迷而失去意识数日,而施琅则一直跪在宫外,不吃不喝,长跪不起,已经持续了好多天。当朱由校终于缓缓苏醒过来后,他从庄妃布木布泰口中得知了这件事。尽管身体仍然十分虚弱,朱由校还是决定不顾自身的状况,亲自接见这位悍将。

  在接见施琅时,朱由校对他进行了一番勉励和安慰,肯定了他在战争中的努力和付出,他并没有昏庸的将此事怪在施琅的身上。施琅感激涕零,表示一定会继续为国家效力,不辜负皇帝的期望。并在病床前许下了此生不屠戮光西班牙和法国王室,誓不为人的誓言。

  随后,朱由校拖着病体,召见了朱徽妍在战前悄悄送到圣彼得堡避难的几个子女。这几个孩子分别是 27 岁的贝拉女亲王若阿纳、25 岁的卡塔里娜公主、20 岁的阿方索王子以及 15 岁的佩德罗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