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入夜叙旧-《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翌日,午时。

  同会县城西郊,特意平整出来的行刑场周围,早已被黑压压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无数双眼睛,饱含着积压了半年的愤怒、屈辱和此刻喷薄而出的期待,死死盯着中央那座临时搭建、透着森然寒气的木台。

  县令徐安身着簇新的官袍,端坐监斩台正中,脸色肃穆。

  在他身后,是持刀肃立的衙役和部分赵玄清留下的、负责维持秩序的玄甲士兵。

  空气仿佛凝固,只有压抑的呼吸声和偶尔的低声议论。

  “带人犯——!”

  随着衙役一声高亢的呼喊,人群一阵骚动。

  只见尹文和王策被五花大绑,由数名彪悍的军士粗暴地拖拽着押上刑台。

  两人早已不复往日的嚣张跋扈。

  尹文面如死灰,眼神涣散,双腿如同面条般软着,全靠军士架着。

  王策则佝偻着背,头发散乱,脸上残留着昨夜恐惧的泪痕和污渍,官袍早已被剥去,只剩一身肮脏的囚服。

  徐安深吸一口气,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罪状文书,站起身,声音灌注了内力,清晰地传遍全场:

  “同会县民尹文、王策,目无法纪,祸乱乡梓,罪大恶极!经柱国上将军武阳明察,本官复核,查实其罪状如下!”

  他一条一条,高声宣读着那七条沾满血泪的罪状。

  每念一条,人群中的愤怒便高涨一分。

  当念到强抢民女、致人自尽、冤杀顶罪、买凶灭口时,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

  “杀了他!”

  “畜生!还我女儿命来!”

  “狗官!还我丈夫清白!”

  “千刀万剐!”

  愤怒的呐喊、痛心的哭嚎、复仇的诅咒如同海啸般席卷刑场,无数烂菜叶、石块、泥块雨点般砸向刑台上的两人。

  尹文和王策在唾骂和投掷物中瑟瑟发抖,如同两条濒死的蛆虫。

  徐安宣读完罪状,最后沉声宣判:“……七罪并罚,罄竹难书,天理难容!依楚烈国律法,判尹文、王策二人——斩立决!即刻行刑!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好——!”

  “杀!杀!杀!”

  震天的叫好声几乎掀翻了天!

  徐安面无表情地坐回座位,拿起令箭,看了一眼高悬中天的烈日。

  时辰已到。

  “午时三刻已到!行刑——!”

  令箭被重重掷下,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两名膀大腰圆、赤裸着上身、头裹红巾的刽子手,大步上前。

  一人按住早已瘫软的尹文,一人按住面如土色、喉咙里发出绝望“嗬嗬”声的王策。

  鬼头大刀高高扬起,在正午刺目的阳光下,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寒芒!

  “噗嗤!”

  “噗嗤!”

  两声沉闷的、利刃斩断骨肉的异响,几乎同时响起!

  两颗头颅滚落尘埃,断颈处喷涌的鲜血瞬间染红了刑台。

  无头的尸身抽搐了几下,便彻底不动。

  短暂的死寂后,是震耳欲聋、经久不息的欢呼!

  “杀得好!”

  “武阳将军!”

  “青天大老爷!”

  许多人喜极而泣,跪倒在地,朝着天空叩拜,仿佛压在心头半年的巨石终于被彻底粉碎。

  同会县的天空,似乎在这一刻,才真正变得清澈明朗。

  武阳并未出现在刑场。

  他站在城外一处高坡上,远远望着刑场方向冲天而起的声浪,目光平静无波。

  苏落和几名瞑龙卫如同影子般侍立在他身后。

  赵玄清已经整肃好他那三千玄甲铁骑,黑压压一片,军容鼎盛,在官道上列队等候。

  “走吧。”武阳收回目光,翻身上马,声音平淡。

  同会县的旧账已清,新的征程,就在眼前。

  “是!”赵玄清沉声应命。

  “启程!”

  三千铁骑,蹄声如雷,卷起漫天烟尘,如同一条玄色的钢铁巨龙,朝着化州郡郡城的方向,滚滚而去。

  两日后,化州郡郡城,南门外。

  旌旗招展,甲胄鲜明。

  以郡守章平为首,化州郡大小官员数十人,连同早已驻扎在城外的靖乱军高层将领赵甲等人,早已在官道旁肃立等候多时。

  章平站在最前方,穿着他最为庄重的郡守官袍,脸上堆满了近乎谄媚的笑容,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惊惶和难以置信。

  他时不时踮起脚,焦急地望向官道尽头。

  曾几何时,那个在他眼中不过是方中县小吏、可以随意拿捏甚至当成替罪羊的武阳,如今竟摇身一变,成了执掌整个化州郡军政、权倾一方的刘蜀柱国上将军!

  这身份的巨变,如同天渊之别,让章平每每想起都心惊肉跳。

  当初自己为了讨好二公子熊亮,对武阳的种种刁难和打压,如今都成了悬在他头顶的利剑。

  终于,官道尽头烟尘扬起,玄色的大纛迎风招展,越来越近!

  那肃杀的铁骑洪流,那扑面而来的凛冽军威,让所有等候的官员都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

  队伍在城门外百丈处停下。武阳在赵玄清、苏落等亲卫的簇拥下,策马缓缓行至众人面前。

  章平立刻小跑着上前,深深一揖到底,姿态谦卑到了尘埃里。

  “下官化州郡守章平,率合郡僚属,恭迎柱国上将军大驾!将军一路风尘,辛苦万分!下官已在府中略备薄宴,为将军接风洗尘,还请将军赏光!”

  武阳端坐马上,目光平静地扫过章平那低垂的头顶,又掠过他身后那一张张或敬畏、或惶恐、或好奇的脸。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人群后方,那位同样身着官袍、但位置并不靠前的胡郡丞身上——正是当年方中县的胡县令,后来升任了化州郡郡丞。

  “章郡守有心了。”

  武阳淡淡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接风宴就免了。军旅劳顿,本将需先至军营安顿。”

  章平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心中咯噔一下,连忙道:“将军为国操劳,实乃楷模!那…那下官稍后再…”

  “不必了。”

  武阳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章郡守且回府衙处理公务,本将自有安排。若有要事,自会传召。”

  他不再看章平那尴尬涨红的脸色,目光转向赵甲等靖乱军将领,微微颔首。

  赵甲等人立刻挺直腰板,抱拳行礼。

  武阳拨转马头,竟不再入城,而是径直带着亲卫,在赵甲的引领下,朝着城外靖乱军大营的方向而去。留下城门外一众面面相觑、心思各异的官员。

  章平站在原地,看着武阳绝尘而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只剩下难堪的苍白和一丝被当众无视的怨毒。

  他明白,这位新主,对他没有丝毫好感。

  往后的日子,恐怕如履薄冰。

  武阳在军营中略作安顿,处理了一些紧急军务。

  待到夜幕降临,他并未在军营用饭,而是只带了苏落一人,换了身寻常的便服,悄然离开了大营,如同融入夜色的一道影子。

  郡城东南,一处并不算显赫的宅院前。

  武阳叩响了门环。

  开门的正是胡郡丞本人。

  当他看清门外站着的竟是武阳时,惊得差点失声叫出来,连忙将武阳和苏落让进院内,又紧张地探头看了看外面,才迅速关上大门。

  “武…将军!您…您怎么亲自来了?这…这太折煞下官了!”

  胡郡丞又是惶恐又是激动,声音都有些发颤。

  他完全没想到,如今贵为柱国上将军的武阳,会在入城的第一天夜里,悄然来到自己这个被边缘化的郡丞家中。

  武阳笑了笑,态度平和,仿佛还是当年在方中县时的模样。

  “胡老哥,不必拘礼。路过化州,想起故人,特来叨扰一杯清茶。”

  胡郡丞受宠若惊,连忙将武阳请进书房,亲自沏上自己珍藏的好茶。书房简朴,却收拾得干净整齐。

  两人落座,苏落则无声地隐在书房门外的阴影里。

  “胡老哥,几年不见,风采依旧啊。”武阳端起茶杯,寒暄道。

  胡郡丞苦笑一声,摇摇头:“将军说笑了。下官…唉,不过是尸位素餐罢了。若非当年在方中县与将军共事那点情分,怕是连这郡丞的位置,也早就坐不稳了。”

  武阳目光微动:“哦?此话怎讲?”

  胡郡丞叹了口气,压低声音:“将军有所不知。自下官升任郡丞,便因…因当初与将军交好,一直为章郡守所忌惮。处处掣肘,事事打压。郡中机要事务,从不让我沾手,只分管些无关紧要的杂务。若非下官在地方上还有些人望,又无甚大的过错,恐怕…唉!”

  他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和落寞.

  “有时想想,若当年能得遇明主,或许…或许还能再为百姓多做些事,也不至于蹉跎至此。”

  武阳静静听着,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

  胡郡丞的处境,他并不意外。

  章平打压与武阳有旧的人,既是向二公子熊亮表忠心,也是排除异己的手段。

  “章平此人…”武阳放下茶杯,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冷意。

  胡郡丞立刻会意,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将军,章平此人城府极深,心思缜密,尤善钻营。他背后…站着郢都的二公子,这是郡中人尽皆知的秘密。当年在方中县,他对将军您的种种刁难,背后也多有二公子的授意。如今将军执掌化州,他表面恭敬,内心必然惶恐不安,恐怕…恐怕不会坐以待毙。将军日后在化州,对此人,务必多加提防!”

  他言辞恳切,充满了对武阳的关切。

  武阳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多谢胡老哥提醒。章平之事,我心中有数。”

  他看着胡郡丞,语气转为郑重:“化州百废待兴,吏治民生,千头万绪。章平之辈,不足为虑。只是这偌大一个化州郡,需要真正能为百姓做事的人。胡老哥在地方多年,经验丰富,清正务实,本将…需要你的臂助。”

  胡郡丞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随即是巨大的激动!

  他霍然起身,对着武阳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哽咽。

  “将军…不!主公!主公不以胡某微末,信重至此!胡某…胡某虽才疏学浅,但必当竭尽驽钝,肝脑涂地,以报主公知遇之恩!主公但有所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竟直接改了称呼,以“主公”相称,这代表着彻底的效忠与追随。

  武阳起身,扶起胡郡丞。

  “胡老哥言重了。化州非我一人之化州,乃万千百姓之化州。你我戮力同心,还此地一个清平世道,便是对得起这身官袍,对得起黎民百姓了。”

  “主公高义!胡某谨记!”

  胡郡丞激动不已,眼中甚至泛起了泪光。

  他知道,自己枯木逢春的机会,来了!

  两人就着清茶,又畅谈了许久。

  胡郡丞详细地向武阳介绍了化州郡当前复杂的吏治情况、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以及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武阳听得非常仔细,不时询问几句,目光深邃,显然在谋划着下一步的棋局。

  直到夜深,城中更鼓响起,武阳才起身告辞。

  “主公慢走!一切小心!”

  胡郡丞亲自送到门口,再次深深一揖。

  武阳点点头,带着苏落,身影很快消失在郡城寂静的夜色里。

  胡郡丞站在门口,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回屋,胸膛中激荡着久违的热血与希望。

  他知道,化州郡的天,真的要变了。

  而自己,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武阳和苏落踏着清冷的月光,朝着城外军营的方向走去。

  郡城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庞大而复杂,如同一个蛰伏的巨兽。武阳的眼神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