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军出征-《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楚烈王熊稷最终决议的金口玉言,如同九天垂落的惊雷,彻底定下了伐魏的统帅格局与两位公子角逐的战场。

  尘埃落定,王命如山!

  “传寡人诏令!”

  楚烈王的声音带着最终决断的威严,响彻大殿:

  “安国公纪元嵩,复任伐魏阳兵马大元帅,总领三军!赐虎符、节钺,统兵二十六万!”

  “宗亲熊昊,任伐魏左路元帅!”

  “上将军封知安,任伐魏右路元帅!”

  “三公子熊炎,任左路监军!”

  “二公子熊亮,任右路监军!”

  “即日起,整顿军马粮秣,开拔随郡大营,与刘蜀柱国上将军武阳所部靖乱军会师!不得延误!”

  楚烈王目光如炬,直视阶下那位须发皆白却腰杆挺直如松、眼神锐利依旧的老帅纪元嵩,声音带着深沉的托付与不容置疑的权威。

  “纪老元帅!”

  “老臣在!”

  纪元嵩踏前一步,声音洪亮,丝毫不显老态。

  “大军抵达随郡会师后,所有军务,无论楚烈、刘蜀之兵,皆由老元帅全权调度!包括…刘蜀柱国上将军武阳!”

  楚烈王刻意加重了“全权调度”和“武阳”几个字,目光扫过殿内所有竖耳倾听的官员,其意不言自明——在伐魏战场上,武阳的地位,必须低于纪元嵩这位联军最高统帅,仅与熊昊、封知安两位楚烈本国的元帅持平!

  纪元嵩何等老辣,瞬间明了楚烈王深意。

  他抱拳躬身,斩钉截铁。

  “老臣领旨!必当殚精竭虑,不负王上重托!凡军中事务,无论内外,老臣一力担之,以王命、以军法为准绳!”

  “好!”

  楚烈王颔首,

  “另,着令文渊阁即刻拟文,昭告天下!历数魏阳国背弃乾元皇朝,欺凌弱小诸侯,穷兵黩武,祸乱苍生之十大罪状!言明我楚烈,为替天行道,匡扶社稷,为乾元皇朝正名,为受其欺凌之诸侯鸣不平,故兴仁义之师,代天伐罪!檄文所至,望天下共鉴!”

  “臣等遵旨!”

  负责文书的官员齐声应命。

  朝议散去,无形的暗流却更加汹涌。

  熊亮与熊炎在退出大殿时,目光再次短暂交汇,这一次,彼此眼中只剩下冰冷的审视与毫不掩饰的竞争火焰。

  他们知道,郢都的朝堂之争已告一段落,真正的较量,将在千里之外的魏阳战场上演!

  翌日清晨,郢都城外,点将台高耸。

  寒风凛冽,卷动着无数面玄黑色的楚烈战旗,猎猎作响,如同翻滚的怒涛。

  二十六万楚烈精锐已然集结完毕!

  放眼望去,刀枪如林,铁甲森然,无边无际的军阵蔓延至地平线尽头,一股肃杀、沉重、足以碾碎一切的铁血之气直冲云霄!

  战马的嘶鸣,兵器的碰撞,甲胄的摩擦,汇成一股低沉而震撼人心的轰鸣,如同大地的心跳。

  点将台上,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纪元嵩,身披楚烈王亲赐的玄色元帅大氅,内衬金丝软甲,腰悬象征着生杀大权的虎符与节钺。

  他虽年过花甲,但身形依旧挺拔如枪,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下方浩瀚的军阵,一股历经百战、不怒自威的磅礴气势自然散发,瞬间压下了全场的喧嚣,令数十万将士屏息!

  “将士们!”

  纪元嵩的声音并不洪亮,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士兵耳中,仿佛就在耳边低语,

  “魏阳无道!背弃人伦,欺凌弱小,祸乱天下!今奉王命,代天伐罪!此战,关乎国运!关乎我大楚万千黎民之安危!更关乎我等军人之荣辱!老夫纪元嵩,受命于王上,执掌帅印!唯有一言——”

  他猛地拔出腰间佩剑,剑指东方,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

  “军令如山!令行禁止!奋勇杀敌!克定魏阳!扬我大楚军威!出发——!”

  “军令如山!奋勇杀敌!扬我军威!克定魏阳!”

  山呼海啸般的吼声瞬间爆发,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二十六万将士的怒吼汇聚成一股毁天灭地的洪流!

  “咚!咚!咚!咚——!”

  沉重的战鼓声如同巨神的心跳,轰然擂响!节奏缓慢而有力,带着一种碾压一切的威势。

  在震天的鼓声和呐喊中,庞大的军阵如同缓缓启动的钢铁洪流,开始向东移动。

  最前方,是纪元嵩的元帅大纛车驾,由八匹神骏的黑色战马牵引,在精锐亲卫的簇拥下缓缓前行。

  紧随其后的,是左路元帅熊昊与监军熊炎的战车。

  熊昊一身亮银甲胄,意气风发,不断向两侧的军队挥手示意,脸上写满了志在必得。

  他身旁的熊炎,则是一身暗金蟒纹战袍,面色沉凝,眼神锐利地扫视着行进中的军队,仿佛在检阅自己的资本,偶尔与熊昊目光交错,空气中都仿佛迸射出无形的火花。

  稍后一些,是右路元帅封知安与监军熊亮的战车。

  封知安面容沉毅,眼神深邃,仿佛在思考着即将到来的战局。

  他身旁的熊亮,依旧是那副从容温润的模样,蟒袍玉带,脸上带着淡淡的、仿佛永远不变的微笑,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前方,偶尔与封知安低声交谈几句,显得气定神闲,与熊炎的锋芒毕露形成鲜明对比。

  二十六万大军,如同一条望不到尽头的玄色巨龙,缓缓离开郢都,带着楚烈国的国运与两位公子的未来,向着烽火连天的东方战场,坚定地开拔而去。

  与此同时,那份由楚烈文渊阁精心炮制、历数魏阳十大罪状的讨伐檄文,也随着快马信使,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飞向乾元皇朝治下的每一个角落,飞向刘蜀、晋苍、玄秦…乃至遥远的龙皇城。

  一时间,“楚烈代天伐罪”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整个天下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就在大军开拔的喧嚣渐渐远离郢都之时,城西,那座看似低调却占地极广、戒备森严的长信君府邸深处。

  一间静谧的书房内,炭火无声地燃烧着,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长信君熊冉端坐在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珏,眼神深邃难测。

  他面前,肃立着一位身姿挺拔如标枪的年轻将领。

  此人约莫二十出头,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刀,一身暗红色的轻便皮甲勾勒出精悍的身形,正是楚烈国一支极为特殊、直属王族、以速度和隐秘着称的精锐部队——“轻甲赤军”的统帅,严林。

  “严林。”

  长信君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末将在!”严林抱拳,声音干脆利落。

  “大军已发,目标随郡,伐魏阳。”

  熊冉的目光落在严林脸上,

  “两位公子,皆随军出征,身处前线。”

  严林眼神微动,静待下文。

  熊冉放下玉珏,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着你,即刻挑选麾下最精锐、最机敏的两百名轻甲赤军!乔装改扮,秘密潜行!尾随大军之后,务必不被任何人察觉!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暗中保护两位公子的安全!尤其是…在战场之外,若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危险’靠近他们,必须第一时间排除!确保两位公子毫发无伤地归来!”

  严林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长信君的深意。

  这所谓的“意料之外的危险”,恐怕更多指向的是…人心!他沉声应道。

  “末将明白!定当竭尽全力,护两位公子周全!”

  “嗯。”

  熊冉微微颔首,但随即,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其锐利的光芒,如同暗夜中划过的寒星,语气也变得异常凝重,补充道。

  “还有一事,你需谨记于心!”

  严林神色一肃:“请君上示下!”

  熊冉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遥远的随郡,声音低沉而缓慢。

  “若是…那个刘蜀的柱国上将军武阳…对两位公子中的任何一人,做出任何…危及性命的举动…你和你的人,必须立刻出手制止!必要时,可采取一切手段!绝不容情!”

  “武阳?!”

  严林瞳孔猛地一缩!这个名字让他心头剧震!

  他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波动。

  他与武阳,当初并肩作战,共同执行过数项极其危险的任务,彼此惺惺相惜,甚至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就连武阳的银鳞枪都是自己赠送的,约定他日重逢。

  如今,长信君竟然直接下令,必要时可以对武阳…采取一切手段?!

  严林的迟疑和那瞬间的失态,清晰地落入了熊冉眼中。

  这位历经三朝的老狐狸,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意味深长的弧度,声音带着一丝探究,轻声问道。

  “怎么?严将军…不会因为当初与他并肩作战,又同去了一趟刘蜀,就真当成了推心置腹的好兄弟吧?以至于…对本君的命令,有所犹豫?”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如同千斤重锤砸在严林心头!

  他瞬间从与武阳的旧日情谊中惊醒,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他猛地单膝跪地,头颅深深低下,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军人特有的决绝,再无半分迟疑:

  “末将不敢!末将身为楚烈军人,以服从军令为天职!个人情感,皆为次要!长信君之命,便是军令!末将严林,在此立誓!无论目标是谁,只要其威胁到两位公子安全,末将及麾下轻甲赤军,必当全力以赴,坚决执行命令!绝无二话!”

  书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长信君熊冉静静地看着跪在地上、姿态决绝的严林,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要将他看穿。

  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开口,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

  “很好。严将军,你能明白此中轻重,本君甚慰。”

  他挥了挥手,

  “去吧。挑选精兵,即刻出发。记住,你们是暗影,是最后一道防线。非到万不得已,不得暴露。本君…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末将领命!”

  严林沉声应道,再次抱拳,随即起身,动作干脆利落,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书房。

  他的背影在门口的光线中一闪而逝,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决绝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

  书房内,长信君熊冉重新拿起那枚温润的玉珏,在指尖缓缓摩挲着,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武阳…熊亮…熊炎…这盘棋,才刚刚开始落子啊…” 窗外,郢都的天空,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东方战场上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而一支如同幽灵般的精锐小队,在严林的带领下已然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这乱世的阴影之中,向着未知的战场潜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