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太子疑虑-《秦凤药传奇》

  但凡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是不会珍惜的。

  四皇子想要女人,多得是。

  他从不在女人身上浪费时间,也不懂温柔体贴是什么玩意。

  只肖招招手,多的是宫女愿意爬皇子床榻。

  皇后责令管理内务的太监只能拨给儿子穷苦人家卖身入宫为奴的普通宫女。

  但凡家中有官身的女子,不论几品,不准给李珩用。

  一防再防,还是闹出当年沸沸扬扬的皇子杀婢案。

  皇上丢尽脸面,从那时起,他再没正眼瞧过四皇子。

  也对皇后更加冷淡,致使皇后一直没再要上孩子。

  要怪都怪那个一直瞄着皇子妃位的侍女。

  那是个六品芝麻官的小女儿。

  庶出嫡出她已忘了,六品官,皇后家的三等奴才都不如。

  那女子颇有心机,托人给分拨宫女的太监送礼,进了四皇子殿。

  皇后看过那宫女的死后的面容,依稀可以分辨是个有几分姿色的女孩子。

  凭着姿色就想做皇子妃,真是太天真了,这偌大的宫禁,专门埋葬这样的女子。

  究竟什么原因触怒四皇子,导致儿子虐杀了她呢?

  多年过去,皇后早就忘记了。

  只记得那蒙了灰的清丽面容,和不甘心而睁大的眼睛。

  一道道伤痕令那面容不再清晰。

  血与结成的痂污了衣衫与身体。

  皇后封了皇子府,却挡不住皇上进来的脚步。

  没想到一个六品小县官能为个女儿罢官进京寻亲,靠御状。

  宫女的名字统统登记造册,皇后来不及更改名册,那册子便被大理寺扣下。

  皇上亲自查阅册子,得知女孩子是拨到了四皇子殿中。

  又查到四皇子分用的宫女多得离谱。

  哪怕到了年纪的宫女都出宫,也还是数量惊人。

  他带人来到皇子殿中,皇后已得了消息,提前封禁大门。

  奈何挡不住皇上。

  皇上看着已在殿中的皇后,面色变得阴沉不定。

  他问她,“珩儿犯了什么错?”

  皇后仍不承认,“只是男人会犯的一点小事,不劳皇上亲自过问。”

  皇上那时还年轻,还有力气与皇后争吵。

  “珩儿所有的错,在你眼里都是小错,是不是他抢了朕的印玺也无妨?”

  皇后跪了,还是坚持自己可以处理。

  换做现在她是不会这么做的,这样只会惹怒了皇上。

  果然,皇上当即在殿中下令,调来自己的亲卫队,当着皇后的面将整个皇子殿里外翻了个遍。

  足足用了三天,这三天,他下令不许皇后离开,皇子殿大门紧闭,一只老鼠也不许进出。

  第三天,他们终于挖到那里。

  一处已填成平地的小池塘。

  皇后只知道这里原来是处人造水塘,种了莲花养了锦鲤。

  她头次见这里变了样时问过一句。

  李珩搪塞过去,当时她只感觉有猫腻,却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已经长成了怪物。

  那填成实地的水塘里,尸骨摞着尸骨。

  挖出时,臭气弥漫着整个宫殿,像片拨不开的乌云。

  皇上得知找到尸体后赶到殿中。

  四皇子所在宫殿的整条甬道都被封,不许宫人来往。

  一排排尸骨,有些已成骨架,有些烂了一半。

  那个宫女,还很新鲜。

  她不着寸缕,满身伤痕,鞭伤与刀伤交织开始腐烂。

  面容上满是泥灰,睁着一双眼睛,人死后,瞳孔是灰暗的。

  皇后全身发抖,却怎么也移不开脚步与眼睛。

  她看着儿子作下的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瞒不住了!

  接着又想——怎么才能让皇上回心转意?!

  皇上对四子的热情与期待被浇了一缸冰水。

  再大的火也燃不起来。

  皇后急给太师去信。

  这件事没有张扬,因为皇上要脸面。

  太师回了信道,只待时日。

  只有时间,能冲淡一切悲喜、爱憎。

  也能冲淡这件事给皇上留下的伤口。

  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待落空,犹如遭人背叛一样痛苦。

  给他时间冷却激烈的情绪。

  伤痛会被遗忘的。人呐,最擅长忘却。

  皇后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照做。

  太师毕竟是太师,精通人性。

  随着时间推移,父子之情还是占了上风。

  那县官最终如何了呢?

  她忘了,都不重要。

  她的儿子最终做了太子,现在,仍是太子!!

  只要太子活到皇上驾崩,就能名正言顺登基。

  最可怕的事就是,皇上看起来并不信任太子。

  她心中有种不安和焦灼,总感觉有人在针对自己与太子。

  可是又找不到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这次设立军机处,所有参赞军务的大臣,都是参加过大周守卫战有功之臣。

  李瑕,抗倭有功,杀敌数万,战损比连老军务都称奇。

  他的鸳鸯阵名震西南,李家军成为当地百姓最拥戴的军事力量。

  此人不显山不露水进入军事中心。

  不必收买人心,便有了大批忠实拥护者,虽然拥护他的多是年轻官员,将来必定成为一支不能忽视的力量。

  最主要是皇上,允许他认皇贵妃为母亲,便是皇帝的态度。

  曹七郎一身伤,终将暹罗逼出国境,迫其国君向大周称臣。为人还那样年轻,一身傲气,一看就不是个好对付的。

  安国公的大公子徐忠,将大月氏杀得屁滚尿流,性如烈火,刚正不阿。

  这些人把持着军务,莫说太子进不入军机处,便是进了,怎么让这些人真心敬服。

  文臣好把控,武将却要真真实实的战功说话。

  那个常宗道更难理喻,又臭又硬。一个一个,没有一块好啃的骨头。

  最让她恐惧到骨子里的,她很怕皇上突然废黜李珩的太子之位。

  单凭一张假诏书,和一群太师的文臣,李珩难以登上帝位。

  正是这种直觉的危机感,让她下了狠心。

  在太子失了职位之前,皇上先驾崩。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是大公主的驸马,归山接替常家拿到兵马府台一职。

  军职中这是唯一有可能支持太子的力量。

  她在清思殿焦灼不安,看到自己儿子迈着轻松悦愉的步伐来到殿中。

  潦草行个礼,向主座上一坐,带着几分不耐烦问道,“母后着急要儿子过来,可有要事?”

  皇后看他那满不在乎的样子就来气。

  “你难道不知道刀都架到脖子上了吗?”她尽力压住火气骂道。

  “军权和你一点不沾边,你在得意什么?”

  皇后自打发现儿子难以约束,总是不停念叨他,训斥他。

  坐上太子之位后,李珩越来越烦母亲置喙自己做出的决定和判断。

  “我得意我处理政务让父皇很满意!我得意没了六弟父皇只能依靠指望我一人。母亲这么看不得儿子高兴?”

  “你不是一直盼着我登基,你好成为最尊贵的太后吗?只要我是太子,皇位就跑不掉。”

  “现在我已是监国,母亲还是不要过问太多国事了吧。”他凌厉地瞧了皇后一眼。

  皇后气得快笑了,指着李珩,“没有我,你连死都不知道是谁下的手。”

  “你父皇信任你,为何不让你掌禁宫布防,你既然都是太子了,怎么连个调兵都调不动?”

  “几句好听话就把你打发了,我怎么生出你这么蠢的儿子。”

  皇后坐下瞪着李珩,“你若有你姐姐的城府,母后也不必这样操劳了。”

  李珩最烦皇后拿他与别人相比。

  他冷笑着,“母亲也这样说过姐姐。我们都不能让你满意。你要是能像皇贵妃那样哄皇上高兴,怕也多生几个兄弟姐妹,好好从里头挑一挑。说到底,我与姐姐蠢不蠢的,都是母后和父皇的种不是?”

  皇后挥手扇了他一掌,“本宫为你和珺儿兜的漏还少吗?”

  “若非你胡作非为,怎么会失爱于你父皇?”

  李珩毫不在意摸了下脸,“不就死了个宫女吗。父皇在意了?后来不也待我很好。你这么怀疑,我这就去问问父皇,为何我不能掌兵九弟却可以。”

  说完,他真的又去含元殿找皇帝去了。

  皇帝正在含元殿用点心,嘉妃陪在一旁。

  见了太子,嘉妃很高兴招手要他也坐下来一同享用茶点。

  这种高兴是发自心底的。

  她没有孩子,对其他宫嫔的孩子便极和气亲切。

  那种家常和放松感,是李珩在自己母亲身上享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