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天,东京湾海面上已再无倭国战船的踪影。
岸防炮台也早已化作一片焦黑的废墟,残砖断瓦间还冒着青烟,炮管扭曲成怪异的弧度,再无半分威慑力。
德川吉宗在江户城天守阁上看得真切,手指深深掐进栏杆的木纹里。
清国水师的火炮威力远超想象,可他眼底的惊惶很快被执拗取代——只要清军不上岸,任凭他们轰炸沿岸,这岛国的根基便还在。
武士的血勇、百姓的隐忍,总能撑到对方耗不起的那一天。
王珺站在“奉天2号”的舰桥,狠狠啐了口唾沫:“这老东西是铁了心当缩头乌龟!”
陈勇捻着胡须,眉头拧成个疙瘩:“咱们带的粮草只够支撑半月,总不能真在这儿耗到明年吧。”
王珺将望远镜重重合上,“既然如此,那我们兵分两路,你们东海水师实力保存完好,留下来封锁东京湾周边,我去倭国西南海域,凡敢出海的渔船、货船,一概轰沉——既德川吉宗不肯谈,就先断了他们的海路!”
陈勇点头应下,又补充道:“再派快船回釜山,让朝廷调二十艘运粮船来,也得让他知道,咱们耗得起!”
1743年十二月下旬,寒风卷着零星雪粒掠过海面,打在船板上簌簌作响。
封锁倭国海岸已过半月,东京湾的海水泛着冷硬的青黑色,往日穿梭的大小船只几乎绝迹,唯有清国水师的舰船像铁铸的礁石,在湾口列成密不透风的阵型。
德川吉宗是被町民的骚动惊醒的,他踉跄着登上天守阁,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海面上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清国水师不仅没撤,反而布得更密了。
一艘艘崭新的运粮船正往战船上卸着粮草,帆布上的金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比半月前更显张扬,连桅杆上晾晒的衣物都透着从容。
江户城内早已没了往日的喧嚣,米价涨了十倍,盐仓见底,连武士家里都开始掺着糠麸煮粥。
昨日有个渔民不信邪,偷偷划着小舢板想出海,刚驶出半里地,就被清国水师的火炮轰成碎片,木屑混着血水飘了整整一夜,吓得再没人敢碰船桨。
德川吉宗攥着栏杆的手在发抖,他原以为清国水师撑不过几日,可如今对方的炊烟比江户城的还旺盛,甚至能望见甲板上士兵们围坐烤火的影子。
“将军,京都来急报。”侍卫捧着竹简跪下,声音发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诸藩大名联名上书,说再不开战或议和,他们就要……就要自行与清国交涉了。”
“自行交涉?他们这是要造反吗?”
德川吉宗猛地转身,木屐在地板上蹭出刺耳的声响。
自从清国水师封锁海岸,商船不能出海捕鱼、对外贸易,各地藩库日渐空虚,萨摩藩的蔗糖堆在仓库发霉,长崎的荷兰商馆也派人来催问通关——这些大名早就按捺不住了。
德川吉宗胸口一阵发闷,半月前的惨败像块烙铁烫在心上,那是他在位二十多年来最狼狈的一役,四百艘战船毁得只剩残骸,如今连自家武士都开始私下抱怨“将军畏战”。
“让他们再等等!”德川吉宗喉结滚动,“传我命令,打开江户城储备粮仓,先稳住町民。”至于那些大名……他眼底闪过一丝狠厉,等熬过这阵,再慢慢清算。
然而,日子一天天捱下去,江户城的储备粮仓见了底,町民们聚在街头巷尾窃窃私语,连巡逻的町人都敢对着武士的背影啐唾沫。
各藩的急报像雪片似的飞进天守阁,萨摩藩的蔗糖霉烂了三成,长崎的法兰西商馆放话要断绝贸易,最让德川吉宗心惊的是,加贺藩大名竟带着家臣闯进京都,在二条城门前拔刀立誓,说再等下去就要“提兵江户,为将军分忧”——那话里的逼宫意味,傻子都听得出来。
更让德川吉宗坐不住的是民间的流言,街头的说书人把幕府的退让编成段子,说将军夜里抱着传国玉玺哭,说他把祖宗的佩刀当了换米,甚至有人画了漫画,把他画成缩在龟壳里的老乌龟。
町里的孩童追着武士喊“缩头将军”,连寺庙的和尚都在讲经时暗讽“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这些话像针似的扎进德川吉宗心里,每次登城都觉得城下的目光里藏着刀子。
就在这时,侍卫又捧着一份急报进来,膝盖刚沾地就带着哭腔:“将军,长洲藩主毛利宗广……说要亲自来江户,还带了六千藩兵,说是‘助将军稳定大局’!”
德川吉宗猛地拍碎了案上的茶碗,热水混着碎瓷溅了一地。
毛利宗广?那是外样大名里最桀骜的一个,此前萨摩藩败北时,就属他跳得最欢,说要“亲率藩兵与清国决一死战”。
如今带六千人来江户,是来“稳定大局”,还是来趁机掀了他的幕府?
德川吉宗捂着胸口直喘粗气,天守阁的木栏被指甲抠得咯吱响。
外面的风声越来越紧,城下町的喧哗隐约传来,像是有无数人在喊着“倒幕”。
再拖下去,恐怕不等清国水师攻城,这些大名就要先把他反了。
腊月二十八那天,德川吉宗派家臣有马氏伦揣着和谈文书,划小渔船往“江苏号”去,船头还插着块撕来的白布。
快到舰旁时,有马氏伦忙把文书举高,手抖得停不下来。
陈勇在舰桥里接过文书,嗤笑一声:“这老东西,早干嘛去了?”
有马氏伦跪在甲板上,冻得嘴唇发紫,强撑着回话:“德川将军说……只要清国肯退兵,倭国愿赔偿大清五百万两白银……”
“五百万?打发叫花子呢?告诉德川吉宗,二十亿两,少一文都免谈。
另外,九州岛也得割让给大清。答应,就签字画押,不答应……”陈勇拍了拍黑漆发亮的炮管。
有马氏伦额头抵着甲板,声音带着哭腔:“将军,二十亿两实在是天文数字,我国根本无力承担,还请天朝开恩……
陈勇瞥了他一眼,想起皇帝密旨中“底线两亿、租借长崎、海关抵押”的交代,语气稍缓却依旧强硬。
“皇上仁慈,念及倭国地狭民贫,钱粮匮乏,已格外开恩。”陈勇顿了顿,加重语气,“现把赔款降至十亿两,九州岛仍需割让,这是圣上的恩赐,再敢讨价还价,休怪我舰炮无眼!”
有马氏伦浑身一震,抬起头时,冻得发紫的嘴唇不住哆嗦。
十亿两虽比二十亿两少了一半,可对积弱的倭国仍是沉重负担,有马氏伦张了张嘴想再求告,却被陈勇冰冷的眼神逼得把话咽了回去,只能趴在甲板上连连磕头:“谢……谢天朝恩典,小臣这就回去禀报德川将军……”
次日,有马氏伦再次登船,脸色灰败:“将军愿……愿赔一千万两,愿租借长崎十年。”
陈勇眼皮都没抬,指尖在炮管上轻轻敲击:“一千万两?十年租借?德川吉宗是把我大清当成讨价还价的市集了?”
陈勇忽然抬眼,目光如刀,“五亿两,分三十年还清,年息五分。
九州岛归我大清,海关抵押给大清管理——答应这条件,赔款便可定在五亿两,否则,十亿两的数目一分不少,九州岛也必须割让。”
有马氏伦身子一软,几乎瘫在甲板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五亿两……海关抵押……将军,这实在……”
“没得商量。”陈勇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海关抵押,不过是让你们按时赔款的担保。
若三十年内履约无差,自可归还管理权。但五亿两的数目,再敢削减一分,我现在就下令炮轰江户城。”
有马氏伦望着陈勇不容置喙的神情,知道再求也无用,只能咬着牙叩首:“小臣……小臣这就回去禀报将军。”
待他离去,陈勇的副官蔡世远低声道:“将军,五亿两已超出密旨底线不少,是否……”
“密旨是底线,不是上限。”陈勇冷笑一声,“不把他们逼到绝境,怎会乖乖拿出真金白银?海关握在手里,才是拿捏他们的要害。”
大年三十的海风裹着碎雪,有马氏伦再次登上“江苏号”时,棉帽上的冰霜已冻成硬壳。
有马氏伦捧着最终议定的文书,跪在甲板上声音发颤:“将军……德川将军愿以三亿两为限……”
陈勇接过文书,指尖扫过“三亿两”“租借”的条款,忽然对蔡世远扬了扬下巴。
舱内的火盆正旺,映得条约上的朱印红光刺眼。
陈勇提笔蘸了朱砂,逐条审定后补充道,“再加一条,逾期一年,租借期与抵押期各顺延三年。”
最终定案的《江户条约》条款如下:
一、倭国向大清赔偿白银三亿两,分三十年偿付,年息五分,首期于条约签署后三十日内支付,后续按年偿付。
二、长崎港、平安港租予大清,租期三十年,租借期内由大清行使管理权及防务权。
三、倭国海关由大清管理三十年,期间关税优先抵扣赔款,海关官员由大清委派。
四、若倭国提前付清全部赔款及利息,港口租借与海关抵押即刻终止,相关权益归还倭国。
五、逾期支付赔款或利息的,每逾期一年,港口租期与海关抵押期均顺延三年,逾期期间利息翻倍。
……
岸防炮台也早已化作一片焦黑的废墟,残砖断瓦间还冒着青烟,炮管扭曲成怪异的弧度,再无半分威慑力。
德川吉宗在江户城天守阁上看得真切,手指深深掐进栏杆的木纹里。
清国水师的火炮威力远超想象,可他眼底的惊惶很快被执拗取代——只要清军不上岸,任凭他们轰炸沿岸,这岛国的根基便还在。
武士的血勇、百姓的隐忍,总能撑到对方耗不起的那一天。
王珺站在“奉天2号”的舰桥,狠狠啐了口唾沫:“这老东西是铁了心当缩头乌龟!”
陈勇捻着胡须,眉头拧成个疙瘩:“咱们带的粮草只够支撑半月,总不能真在这儿耗到明年吧。”
王珺将望远镜重重合上,“既然如此,那我们兵分两路,你们东海水师实力保存完好,留下来封锁东京湾周边,我去倭国西南海域,凡敢出海的渔船、货船,一概轰沉——既德川吉宗不肯谈,就先断了他们的海路!”
陈勇点头应下,又补充道:“再派快船回釜山,让朝廷调二十艘运粮船来,也得让他知道,咱们耗得起!”
1743年十二月下旬,寒风卷着零星雪粒掠过海面,打在船板上簌簌作响。
封锁倭国海岸已过半月,东京湾的海水泛着冷硬的青黑色,往日穿梭的大小船只几乎绝迹,唯有清国水师的舰船像铁铸的礁石,在湾口列成密不透风的阵型。
德川吉宗是被町民的骚动惊醒的,他踉跄着登上天守阁,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海面上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清国水师不仅没撤,反而布得更密了。
一艘艘崭新的运粮船正往战船上卸着粮草,帆布上的金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比半月前更显张扬,连桅杆上晾晒的衣物都透着从容。
江户城内早已没了往日的喧嚣,米价涨了十倍,盐仓见底,连武士家里都开始掺着糠麸煮粥。
昨日有个渔民不信邪,偷偷划着小舢板想出海,刚驶出半里地,就被清国水师的火炮轰成碎片,木屑混着血水飘了整整一夜,吓得再没人敢碰船桨。
德川吉宗攥着栏杆的手在发抖,他原以为清国水师撑不过几日,可如今对方的炊烟比江户城的还旺盛,甚至能望见甲板上士兵们围坐烤火的影子。
“将军,京都来急报。”侍卫捧着竹简跪下,声音发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诸藩大名联名上书,说再不开战或议和,他们就要……就要自行与清国交涉了。”
“自行交涉?他们这是要造反吗?”
德川吉宗猛地转身,木屐在地板上蹭出刺耳的声响。
自从清国水师封锁海岸,商船不能出海捕鱼、对外贸易,各地藩库日渐空虚,萨摩藩的蔗糖堆在仓库发霉,长崎的荷兰商馆也派人来催问通关——这些大名早就按捺不住了。
德川吉宗胸口一阵发闷,半月前的惨败像块烙铁烫在心上,那是他在位二十多年来最狼狈的一役,四百艘战船毁得只剩残骸,如今连自家武士都开始私下抱怨“将军畏战”。
“让他们再等等!”德川吉宗喉结滚动,“传我命令,打开江户城储备粮仓,先稳住町民。”至于那些大名……他眼底闪过一丝狠厉,等熬过这阵,再慢慢清算。
然而,日子一天天捱下去,江户城的储备粮仓见了底,町民们聚在街头巷尾窃窃私语,连巡逻的町人都敢对着武士的背影啐唾沫。
各藩的急报像雪片似的飞进天守阁,萨摩藩的蔗糖霉烂了三成,长崎的法兰西商馆放话要断绝贸易,最让德川吉宗心惊的是,加贺藩大名竟带着家臣闯进京都,在二条城门前拔刀立誓,说再等下去就要“提兵江户,为将军分忧”——那话里的逼宫意味,傻子都听得出来。
更让德川吉宗坐不住的是民间的流言,街头的说书人把幕府的退让编成段子,说将军夜里抱着传国玉玺哭,说他把祖宗的佩刀当了换米,甚至有人画了漫画,把他画成缩在龟壳里的老乌龟。
町里的孩童追着武士喊“缩头将军”,连寺庙的和尚都在讲经时暗讽“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这些话像针似的扎进德川吉宗心里,每次登城都觉得城下的目光里藏着刀子。
就在这时,侍卫又捧着一份急报进来,膝盖刚沾地就带着哭腔:“将军,长洲藩主毛利宗广……说要亲自来江户,还带了六千藩兵,说是‘助将军稳定大局’!”
德川吉宗猛地拍碎了案上的茶碗,热水混着碎瓷溅了一地。
毛利宗广?那是外样大名里最桀骜的一个,此前萨摩藩败北时,就属他跳得最欢,说要“亲率藩兵与清国决一死战”。
如今带六千人来江户,是来“稳定大局”,还是来趁机掀了他的幕府?
德川吉宗捂着胸口直喘粗气,天守阁的木栏被指甲抠得咯吱响。
外面的风声越来越紧,城下町的喧哗隐约传来,像是有无数人在喊着“倒幕”。
再拖下去,恐怕不等清国水师攻城,这些大名就要先把他反了。
腊月二十八那天,德川吉宗派家臣有马氏伦揣着和谈文书,划小渔船往“江苏号”去,船头还插着块撕来的白布。
快到舰旁时,有马氏伦忙把文书举高,手抖得停不下来。
陈勇在舰桥里接过文书,嗤笑一声:“这老东西,早干嘛去了?”
有马氏伦跪在甲板上,冻得嘴唇发紫,强撑着回话:“德川将军说……只要清国肯退兵,倭国愿赔偿大清五百万两白银……”
“五百万?打发叫花子呢?告诉德川吉宗,二十亿两,少一文都免谈。
另外,九州岛也得割让给大清。答应,就签字画押,不答应……”陈勇拍了拍黑漆发亮的炮管。
有马氏伦额头抵着甲板,声音带着哭腔:“将军,二十亿两实在是天文数字,我国根本无力承担,还请天朝开恩……
陈勇瞥了他一眼,想起皇帝密旨中“底线两亿、租借长崎、海关抵押”的交代,语气稍缓却依旧强硬。
“皇上仁慈,念及倭国地狭民贫,钱粮匮乏,已格外开恩。”陈勇顿了顿,加重语气,“现把赔款降至十亿两,九州岛仍需割让,这是圣上的恩赐,再敢讨价还价,休怪我舰炮无眼!”
有马氏伦浑身一震,抬起头时,冻得发紫的嘴唇不住哆嗦。
十亿两虽比二十亿两少了一半,可对积弱的倭国仍是沉重负担,有马氏伦张了张嘴想再求告,却被陈勇冰冷的眼神逼得把话咽了回去,只能趴在甲板上连连磕头:“谢……谢天朝恩典,小臣这就回去禀报德川将军……”
次日,有马氏伦再次登船,脸色灰败:“将军愿……愿赔一千万两,愿租借长崎十年。”
陈勇眼皮都没抬,指尖在炮管上轻轻敲击:“一千万两?十年租借?德川吉宗是把我大清当成讨价还价的市集了?”
陈勇忽然抬眼,目光如刀,“五亿两,分三十年还清,年息五分。
九州岛归我大清,海关抵押给大清管理——答应这条件,赔款便可定在五亿两,否则,十亿两的数目一分不少,九州岛也必须割让。”
有马氏伦身子一软,几乎瘫在甲板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五亿两……海关抵押……将军,这实在……”
“没得商量。”陈勇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海关抵押,不过是让你们按时赔款的担保。
若三十年内履约无差,自可归还管理权。但五亿两的数目,再敢削减一分,我现在就下令炮轰江户城。”
有马氏伦望着陈勇不容置喙的神情,知道再求也无用,只能咬着牙叩首:“小臣……小臣这就回去禀报将军。”
待他离去,陈勇的副官蔡世远低声道:“将军,五亿两已超出密旨底线不少,是否……”
“密旨是底线,不是上限。”陈勇冷笑一声,“不把他们逼到绝境,怎会乖乖拿出真金白银?海关握在手里,才是拿捏他们的要害。”
大年三十的海风裹着碎雪,有马氏伦再次登上“江苏号”时,棉帽上的冰霜已冻成硬壳。
有马氏伦捧着最终议定的文书,跪在甲板上声音发颤:“将军……德川将军愿以三亿两为限……”
陈勇接过文书,指尖扫过“三亿两”“租借”的条款,忽然对蔡世远扬了扬下巴。
舱内的火盆正旺,映得条约上的朱印红光刺眼。
陈勇提笔蘸了朱砂,逐条审定后补充道,“再加一条,逾期一年,租借期与抵押期各顺延三年。”
最终定案的《江户条约》条款如下:
一、倭国向大清赔偿白银三亿两,分三十年偿付,年息五分,首期于条约签署后三十日内支付,后续按年偿付。
二、长崎港、平安港租予大清,租期三十年,租借期内由大清行使管理权及防务权。
三、倭国海关由大清管理三十年,期间关税优先抵扣赔款,海关官员由大清委派。
四、若倭国提前付清全部赔款及利息,港口租借与海关抵押即刻终止,相关权益归还倭国。
五、逾期支付赔款或利息的,每逾期一年,港口租期与海关抵押期均顺延三年,逾期期间利息翻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