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披棉被出门的啊-《重生摸鱼:糟糕,摸到核潜艇了》

  “我们去工厂看一下?”黄总提议道。

  在黄总眼里,宁川这都属于干工程出身的甲方,对待起来要认真一点。

  老车厂还是专用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就一个型号,现在研发阶段,跟柔性化生产线比起来肯定是浪费一点。

  但对于他们公司来讲应该还算便宜吧,连材料带生产都是东丰车厂全包,他们就带了个技术过来。

  呃……其实宁川也不清楚具体谈的是分成还是全包,他只知道鸣洲没那个生产能力。

  “哪个?”

  这里好几辆了,也不知道哪辆是成品。

  不是说就一辆下了生产线吗?

  “其实都是。”

  因为这总装产线一开,差不多十五分钟就一辆车摆这儿了。

  等着宁川来的这段时间,就装呗,反正领导没张嘴工人就干,怎么也得把这些材料都装配完成。

  李云皓以为宁川会去看底盘,毕竟这是他们自己家实验室出产的结果。

  结果宁川确认了样车之后抬腿就跑,李云皓反应够迅速了,第一时间抓住了宁川的脖领子。

  然后把宁川的棉袄留下了。

  谁披个棉被就出门了啊,袖子是摆设嘛,穿这么松,在这儿玩金蝉脱壳呢。

  “你还要开一下啊?”

  李云皓拎着衣服走到站在踏板地宁川身旁。

  这现在都是跟他们家黑皮耗子学的吧,怎么跑起来也呲溜呲溜的。

  “可以吗?”宁川眼睛晶晶亮。

  “可以。”

  很令人意外,李云皓居然同意了。

  “但今天不行。”

  哦,他就知道。

  这辆车从一张图纸到现在这么个大家伙摆在这里,一个实路测试都没做过,就这么让宁川开走太危险了。

  而且宁川是什么很安全的体质吗,事儿不找他就算他今天命好。

  “好吧。”

  宁川答应的痛快,他早就知道李云皓不会让他开的。

  这咋下来?

  哇他现在好高啊,现在这视线不得有两米二。

  宁川把手往李云皓头顶一放够着跟自己现在的身高比了比,刚过胸口。

  结果转来转去差点掉下来。

  可别淘了,站这么个小地方也不见老实。

  李云皓伸胳膊挽紧宁川的腰,一拽一放,宁川平稳落地了。

  还真小气啊,他都说好不开了,看看也不行。

  好吧。

  宁川抓回李云皓另一只手上的棉袄披在身上。

  “黄总,咱家工程师呢?”

  宁川现在不知道两个公司之间的责任划分,但质量这方面肯定有他们的参与。

  “这几个都是,咱会议室坐下来聊吧?”

  黄总让身给宁川看后面几个穿着工服的员工,工种就复杂些了,工艺的、制造的、生产的……

  这还只是各部分的负责人就这么多人了,实际两公司投入的总工程师数量大概在六七十人的样子。

  算上车间工人,整个项目一百七八十人是有的。

  李云皓很聪明,这么些年相处下来,他从没见过在这年轻人身上看见过任何急功近利的情况。

  他非常擅长利用自身优势做铺垫,利用顺理成章的布局,坦荡的态度化成人人可见的明谋。

  这次的合作也挺有意思的,之前在饭桌上,李云皓依旧是那副客客气气的模样,然后突然就拽出一套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文件给他。

  这跟给客户报价时把进购价也报给客户了有什么区别。

  哦对,还把进购厂商地址也发给客户了。

  这太要命了。

  看着关系还不错的份上,他就当没看见了,反正他也是国企,歪门邪道赚来的钱也进不了他的兜。

  “技术给您了,帮我们改几辆车。”

  改车去改车厂啊,找他们干什么。

  “三百辆。”

  “多少?!”

  那改车厂确实有点改不了。

  “无论您这三百辆的生产成本是多少,我都按照1.3倍结给您。”

  直产直销,没有中间的间接费用来讲,这是一个不低的利润。

  再加上自带技术的改装,应该也耗费不了厂子里太多精力。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但这都不是重要的,反而是他手里这份技术文件,改装一台车的前提是什么,是要把这份文件研究透彻。

  说实在吧,是不是跟宁川闹掰了。

  他真不敢信有那个企业会这么傻白甜,直接把核心技术交给别人来研究。

  鸣洲经营的时间也不短了,不会那么相信专利这份保障吧。

  他试探道:“那这份文件我就拿回去让工程师研究了。”

  “嗯。”

  “真让工程师研究了。”

  “好。”

  “我说……”

  “我说好。”

  切,他还不耐烦了。

  回去就抄他们鸣洲的技术。

  算李云皓命好,黄总实在是个正直的人,他歪心思动了又动,但最终还是没干那卸磨杀驴的事情。

  这份文件列了厂里保密后,才拿给合适的工程师看。

  然后发现他们造不出同等级的驱动电机和电池……

  啊呸,有这卡脖子技术早说啊。

  白瞎了他的感情。

  目前就是电池和驱动电机是从鸣洲采购的,然后他们配点别的菜组装完成后再卖给鸣洲。

  顺利的话大概十六万一辆,因为鸣洲电池卖的真的很贵。

  不顺利的话多少钱都有可能。

  不过两边技术都很成熟,组织组装没用太多时间,现在就剩检测送审了。

  这一辆车想获批号上市,至少要去环保部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市监部门等等十多个部门批文件。

  快的话三个月,慢的就得七八个月了。

  好消息是,目前全世界都在研究混合动力车辆,因为他们动作比较快,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辆上市的增程车,所以上面给他们打好招呼了,流程会缩短。

  坏消息是,国内没有合理的电动汽车检测标准,他们得先开会。

  所以这个时间还是不好说,希望尽量快吧。

  宁川听完这个消息后,人倒下了,看来是还得等。

  他还好,他舅再等都要长白胡子了。

  “那定下什么时候送审了吗?”

  “厂内先出份报告,然后带着报告一块去。”

  因为这么多年又这么多型号了,东丰车厂对审核的那一套流程还是比较熟悉的,先按照油车的标准做出来。

  有问题提前就改了,省了打回修改又送审的过程,能够快一点。

  说白了就是厂里先检测。

  东丰厂不是小厂,他们也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不过毕竟是今天才下的生产线,当然都还没来得及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