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节点”(Replica Node)。
这个词如同一声沉闷的警钟,在净蚀中心回荡。林建奇瞬间明了,“拉撒路计划”的野心和手段远超预期。他们不再构建单一据点,而是打造了一个去中心化、具备冗余和自愈能力的细胞式网络。打掉一个节点,其他节点依旧能运行,甚至能缓慢修复损失。
“密钥,优先级重设:暂停其他次要任务,集中算力构建‘复制节点’特征模型。以南美矿场服务器硬件指纹、网络流量特征、异常能耗模式为种子,进行全球范围模式匹配扫描!”林建奇的指令又快又急,“重点筛查区域:全球范围内的加密货币矿场、偏远地区数据中心、大型非法网络赌博服务器集群——任何电力充足、带宽富裕且监管可能存在盲区的区域!”
尘光密钥的算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被调动,接入了更多国际合作伙伴提供的匿名化流量监测数据。全球互联网的浩瀚数据洪流中,一场针对特定“细胞”的筛查全面展开。这个过程如同在银河中寻找几颗特定光谱的恒星,缓慢且耗费巨大。
等待结果的时间里,林建奇和郑雅萍将目光转回国内。“净壤”计划需要在“细胞网络”的威胁凸显后,进行再加固。
溯源再强化: 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对全国范围内的IDC机房(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商,甚至是大型企业的自建机房,进行了一次突击性的硬件资产合规性及流量审计。重点核查设备来源、固件版本、运行负载是否与申报一致。在东南某市,一家小型云计算公司因使用大量不明来源的二手服务器被重罚,其负责人被立案调查。
“免疫”教育下沉: 基于此案整理出的犯罪手法和防范要点,被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动画短片、图文推送,通过官方渠道和社交媒体平台, targeted(定向)推送给退役军人、中小企业主、老年人等易感群体。梁露 主持开发的“心理免疫”课程被制作成线上版本,向公众开放。
“亡灵”清单: 密钥将已发现的、未被完全清除的国内外“幽灵”协议变种及其特征,汇总成一个动态更新的“数字亡灵”清单,与国内所有主流网络安全软件厂商共享,确保其能被终端设备实时识别和拦截。
这些措施像一道道堤坝,试图将“细胞网络”可能渗透进来的威胁阻挡在外。
监狱内,时间塑造着不同的轨迹。
付书云 被转移到监管更严格的高度设防监狱。他的沉默愈发深邃,偶尔会用指甲在墙壁上刻下复杂的数学公式,旋即又抹去。外界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他彻底活在了自己构建的理论废墟里。
危暐(VCD) 尝试申请减刑,但因其情节恶劣且并未真正悔悟(调查显示他仍在狱中试图通过隐秘途径打探外界消息)被驳回。他愤怒地撕毁了申请材料,却不得不接受刑期漫长的现实。
林奉超 的悔过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曾被他言论误导的年轻士兵写信给他,讲述了自己如何走出迷茫。林奉超捧着那封信,哭了很久。这是他入狱后第一次流泪,或许也是他赎罪的真正开始。
孙鹏飞 在数据标注工作中找到了奇怪的平静,他标注的准确率越来越高,甚至能发现一些细微的错误。技术的两面性,在他身上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呈现。
武京伟、曹荣荣、鲍玉佳 等人逐渐融入监狱的日常节奏,他们的案例被拍成警示教育片在本监狱和其他监狱播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受害者们则继续着他们的新生。马文平 的修理铺开始培训学徒;程俊杰 帮助的反诈案例被媒体报道;梁露 受邀参加国际军事心理会议并作报告。他们的生活轨迹深刻证明:正义的回报不仅是惩罚罪恶,更是赋予受害者重新出发的力量和尊严。
五天后,尘光密钥的全球扫描取得了初步但令人震惊的结果。
光幕上,一张世界地图被点亮,上面标记出十七个闪烁的红点。
位置分布令人心惊:东欧、东南亚、非洲西部、南美洲…全都符合“电力充足、监管相对薄弱”的特征。其中三个节点,经过更高置信度的分析,被确认与南美矿场节点具备高度同源性。
“细胞网络是真实存在的。”郑雅萍声音干涩,“他们已经具备了全球分布式能力。”
然而,更深入的分析显示,这些节点似乎都处于一种“低功耗待机”状态,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测试或攻击活动,更像是在…等待。
“他们在等什么?”林建奇沉思,“等一个指令?等一个时机?还是等…某个条件成熟?”
他再次审视那串错误代码:ERR_Replica_Node_73_Offline。
“73号节点离线… 这意味着至少存在73个以上的节点。我们只发现了17个。剩下的在哪里?是否潜伏得更深?”
就在此时,密钥捕捉到一段极其短暂的、从一个已知红点(东南亚某地)发出的加密信号广播,信号方向指向公海,内容无法破译,但其发射的频谱特征,与之前“海洋探秘者”号被捕前试图发出的信号存在重叠!
“它们不仅在等待,还在相互通信,保持网络同步!”林建奇猛地反应过来,“这个细胞网络是‘活’的!”
他立刻下令:“密钥,记录该信号的所有参数!分析其出现规律!所有已发现节点,实施7x24小时不间断监控,但严禁任何形式的主动探测,避免打草惊蛇!”
对手的形态越来越清晰:一个沉睡的、但保持着基础生命体征的全球分布式网络。它安静地潜伏着,一旦被唤醒,其爆发的能量和造成的破坏将难以估量。
“我们需要找到它的‘大脑’,”林建奇的目光扫过全球地图上那些孤立的红点,“或者,找到唤醒它的‘闹钟’。”
他和郑雅萍都意识到,这场战斗已经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黎明前的黑暗。敌人就在眼前,却无法轻易触动,必须在寂静中完成最终的锁定和部署,等待一击必杀的最佳时机。
净蚀中心的灯光彻夜长明,仿佛黑暗海面上唯一的灯塔,警惕地注视着全球数据海洋深处,那些正在同步呼吸的“细胞”。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这个词如同一声沉闷的警钟,在净蚀中心回荡。林建奇瞬间明了,“拉撒路计划”的野心和手段远超预期。他们不再构建单一据点,而是打造了一个去中心化、具备冗余和自愈能力的细胞式网络。打掉一个节点,其他节点依旧能运行,甚至能缓慢修复损失。
“密钥,优先级重设:暂停其他次要任务,集中算力构建‘复制节点’特征模型。以南美矿场服务器硬件指纹、网络流量特征、异常能耗模式为种子,进行全球范围模式匹配扫描!”林建奇的指令又快又急,“重点筛查区域:全球范围内的加密货币矿场、偏远地区数据中心、大型非法网络赌博服务器集群——任何电力充足、带宽富裕且监管可能存在盲区的区域!”
尘光密钥的算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被调动,接入了更多国际合作伙伴提供的匿名化流量监测数据。全球互联网的浩瀚数据洪流中,一场针对特定“细胞”的筛查全面展开。这个过程如同在银河中寻找几颗特定光谱的恒星,缓慢且耗费巨大。
等待结果的时间里,林建奇和郑雅萍将目光转回国内。“净壤”计划需要在“细胞网络”的威胁凸显后,进行再加固。
溯源再强化: 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对全国范围内的IDC机房(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商,甚至是大型企业的自建机房,进行了一次突击性的硬件资产合规性及流量审计。重点核查设备来源、固件版本、运行负载是否与申报一致。在东南某市,一家小型云计算公司因使用大量不明来源的二手服务器被重罚,其负责人被立案调查。
“免疫”教育下沉: 基于此案整理出的犯罪手法和防范要点,被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动画短片、图文推送,通过官方渠道和社交媒体平台, targeted(定向)推送给退役军人、中小企业主、老年人等易感群体。梁露 主持开发的“心理免疫”课程被制作成线上版本,向公众开放。
“亡灵”清单: 密钥将已发现的、未被完全清除的国内外“幽灵”协议变种及其特征,汇总成一个动态更新的“数字亡灵”清单,与国内所有主流网络安全软件厂商共享,确保其能被终端设备实时识别和拦截。
这些措施像一道道堤坝,试图将“细胞网络”可能渗透进来的威胁阻挡在外。
监狱内,时间塑造着不同的轨迹。
付书云 被转移到监管更严格的高度设防监狱。他的沉默愈发深邃,偶尔会用指甲在墙壁上刻下复杂的数学公式,旋即又抹去。外界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他彻底活在了自己构建的理论废墟里。
危暐(VCD) 尝试申请减刑,但因其情节恶劣且并未真正悔悟(调查显示他仍在狱中试图通过隐秘途径打探外界消息)被驳回。他愤怒地撕毁了申请材料,却不得不接受刑期漫长的现实。
林奉超 的悔过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曾被他言论误导的年轻士兵写信给他,讲述了自己如何走出迷茫。林奉超捧着那封信,哭了很久。这是他入狱后第一次流泪,或许也是他赎罪的真正开始。
孙鹏飞 在数据标注工作中找到了奇怪的平静,他标注的准确率越来越高,甚至能发现一些细微的错误。技术的两面性,在他身上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呈现。
武京伟、曹荣荣、鲍玉佳 等人逐渐融入监狱的日常节奏,他们的案例被拍成警示教育片在本监狱和其他监狱播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受害者们则继续着他们的新生。马文平 的修理铺开始培训学徒;程俊杰 帮助的反诈案例被媒体报道;梁露 受邀参加国际军事心理会议并作报告。他们的生活轨迹深刻证明:正义的回报不仅是惩罚罪恶,更是赋予受害者重新出发的力量和尊严。
五天后,尘光密钥的全球扫描取得了初步但令人震惊的结果。
光幕上,一张世界地图被点亮,上面标记出十七个闪烁的红点。
位置分布令人心惊:东欧、东南亚、非洲西部、南美洲…全都符合“电力充足、监管相对薄弱”的特征。其中三个节点,经过更高置信度的分析,被确认与南美矿场节点具备高度同源性。
“细胞网络是真实存在的。”郑雅萍声音干涩,“他们已经具备了全球分布式能力。”
然而,更深入的分析显示,这些节点似乎都处于一种“低功耗待机”状态,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测试或攻击活动,更像是在…等待。
“他们在等什么?”林建奇沉思,“等一个指令?等一个时机?还是等…某个条件成熟?”
他再次审视那串错误代码:ERR_Replica_Node_73_Offline。
“73号节点离线… 这意味着至少存在73个以上的节点。我们只发现了17个。剩下的在哪里?是否潜伏得更深?”
就在此时,密钥捕捉到一段极其短暂的、从一个已知红点(东南亚某地)发出的加密信号广播,信号方向指向公海,内容无法破译,但其发射的频谱特征,与之前“海洋探秘者”号被捕前试图发出的信号存在重叠!
“它们不仅在等待,还在相互通信,保持网络同步!”林建奇猛地反应过来,“这个细胞网络是‘活’的!”
他立刻下令:“密钥,记录该信号的所有参数!分析其出现规律!所有已发现节点,实施7x24小时不间断监控,但严禁任何形式的主动探测,避免打草惊蛇!”
对手的形态越来越清晰:一个沉睡的、但保持着基础生命体征的全球分布式网络。它安静地潜伏着,一旦被唤醒,其爆发的能量和造成的破坏将难以估量。
“我们需要找到它的‘大脑’,”林建奇的目光扫过全球地图上那些孤立的红点,“或者,找到唤醒它的‘闹钟’。”
他和郑雅萍都意识到,这场战斗已经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黎明前的黑暗。敌人就在眼前,却无法轻易触动,必须在寂静中完成最终的锁定和部署,等待一击必杀的最佳时机。
净蚀中心的灯光彻夜长明,仿佛黑暗海面上唯一的灯塔,警惕地注视着全球数据海洋深处,那些正在同步呼吸的“细胞”。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