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不善言辞,只是搓着手,对着众人深深鞠了一躬,黝黑的脸上满是诚恳:“谢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给小云伸冤!”
林美妹眼眶又红了,指着车斗里的猪肉,急切地说:“我们乡下人,不会说漂亮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谢…家里养的年猪,昨天刚杀的,最好的两头!我男人连夜开车送来的!绝对新鲜!没喂一点饲料!”她看向乔愉,眼神无比真诚,“您…您上次问小云的事,不是说…说自己也爱吃排骨吗?这排骨,还有这肉,给研究院的同志们加餐!添点油水!一点心意!你们一定得收下!”
乔愉看着那两扇沉甸甸的猪肉,心头一热,喉头竟有些微哽。她确实在询问小云生前喜好时,随口提过一句自己也爱吃排骨,没想到这位母亲竟牢牢记在心里,并用了她所能拿出的最“重”的谢礼。
“大姐,大哥…这…这太破费了!真不用这样…”乔愉连忙上前扶住又要鞠躬的陈实。
“要的!一定要的!”林美妹用力抓住乔愉的手,她的手心温热而有力,“没有你们…小云她…她还在那雪窝子里冻着……现在好了…都好了…我们这心里…才算是落下了石头!这点东西,比起你们的恩情,算啥啊!”她丈夫在一旁用力点头,眼中也闪着泪光。
胡杨大步上前,拍了拍陈实的肩膀,声音沉稳有力:“大哥,大姐,心意我们项目组全体都收到了!这礼,实在!谢谢你们!”他转头对食堂闻讯赶来的大师傅喊道:“老李!赶紧的,搭把手,把肉搬进去!今晚就给大家伙儿加硬菜!”
“好嘞!大家放心!”食堂李师傅看着那两扇上好的猪肉,笑得见牙不见眼,招呼着几个帮厨小伙子,小心翼翼地合力将沉甸甸的猪肉搬下车,往食堂后厨送去。
整个研究院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硬核”加餐,午饭时分食堂的气氛格外热烈。
“嚯!这排骨!这五花!这成色!绝了!”“听说了吗?是T组的乔姐帮人家破了那个陈年旧案,人家家属特意从老家开车送来的!”“我的天!太实诚了!这情谊,比啥都重!”“红烧排骨!蒜泥白肉!回锅肉!猪骨汤!大师傅今天大显身手了!”“乔姐威武!科学姐万岁!”“来来来,以汤代酒,敬我们‘科学姐’一碗!感谢家属,也感谢乔姐让大家伙儿沾光吃好的!”钱昆笑嘻嘻地端着一碗奶白的猪骨汤站起来起哄。
乔愉被大家围在中间,看着餐盘里胡杨特意给她盛的、堆得冒尖、香气扑鼻的红烧排骨,还有周围同事们真诚的笑脸和起哄,脸上微热,心中却暖流涌动。她端起汤碗,大大方方地回应:“也敬大家辛苦工作!开动吧!”
一时间,食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碗筷碰撞的清脆声响。
A市民俗研究院一年一度的“古韵今风”文创节,在研究院主体建筑前的开阔广场及相连的几进仿古展厅内,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是展示研究成果、连接大众的窗口,更是一场融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活力的文化盛宴。
研究院平日里严谨甚至略显清冷的氛围被彻底打破。广场上彩旗招展,人流如织。巨大的充气拱门上,“古韵今风”四个大字飘逸灵动。各色摊位沿着青石板路蜿蜒排开,如同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空气里混杂着糖画的甜香、油墨的清香、草木染布的天然气息,还有不远处小吃摊传来的诱人烟火气,共同编织出节庆特有的热烈与喧腾。
沈家一行人,也在这热闹的人潮中。
沈弘文教授一身熨帖的深灰色中山装。徐曼医生则穿着舒适的米白色羊绒开衫,气质温婉,挽着丈夫的手臂,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管家安青和她的爱人沈勉带着龙凤胎沈好学和沈好希。十五岁的少年少女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沈好希拉着哥哥的手,兴奋地在各个摊位前探头探脑,沈好学则努力维持着一丝少年老成的模样,眼神却也亮晶晶的。沈行昭依旧是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大衣,身姿挺拔,面容清冷,但那份疏离感在家人环绕和节日的暖意里,似乎也柔和了几分。乔愉走在他身侧,穿着研究院统一发放的文创节志愿者马甲,笑容明亮,与平日沉静通灵的模样判若两人。
“哇!妈!快看这个!”沈好希挤到一个摊位前,指着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布老虎、泥叫叫、还有精致的皮影人物,“好可爱啊!”
安青笑着跟过去,拿起一个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对摊主说:“大娘,您这手艺真好,是家传的吗?”
老奶奶笑得满脸褶子:“是嘞是嘞!俺家老婆婆那辈儿就会做!小姑娘喜欢哪个?”
另一边,沈勉则被一个展示古法造纸和活字印刷的摊位吸引,看得津津有味。沈好学虽然努力矜持,但目光也被旁边一个互动性极强的“AR民俗故事体验”屏幕牢牢锁住。
沈行昭的目光淡淡扫过喧闹的人群,最终落在一处稍显安静的角落——那是“古籍修复成果与文创衍生”展区。玻璃展柜里,静静躺着几页修复如初的宋版书页,旁边则摆放着以此书页上的花鸟纹饰、古籍装帧元素设计的笔记本、丝巾、书签、陶瓷杯等文创产品。乔愉也正驻足于此,指尖轻轻拂过展柜玻璃,看着那些她曾参与保护、如今又以另一种方式焕发生机的古老纹样,眼底有光。
“沈老师!乔姐!”钱昆的声音带着亢奋,举着一个手持云台和手机挤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扛着小型摄像机的同事,“直播呢!给网友们看看咱们文创节的热闹!正好拍到你们了!网友们问沈教授能不能出镜讲两句?”
镜头立刻转向沈弘文和徐曼。直播间弹幕瞬间刷屏:
“啊啊啊是沈教授!真人比照片还儒雅!”
“旁边是师母吗?气质好好!”
“沈教授看这里!求签名!”
“沈教授讲民俗!想听!”
沈弘文面对镜头,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温和的笑意,对着镜头点了点头:“大家好。很高兴看到这么多朋友关注我们的民俗文化。”他声音清朗,带着学者特有的从容,“民俗,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记忆密码。今天的文创节,就是一次让古老记忆与现代生活对话的尝试。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文化的根与美。”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个眼尖的大学生认出了他,激动地围了上来。
“沈教授!真的是您!我在B大选修过您的《古代社会风俗史》!”
“沈教授,关于您上次讲座提到的宋代节令食品‘春盘’,我有些问题…”
“沈教授,能合个影吗?”
一时间,沈弘文竟成了小型追星现场的中心,被热情的学生们团团围住,耐心地解答着问题,签名合影,忙而不乱,儒雅风度不减。徐曼站在一旁,含笑看着丈夫,眼中满是温柔与自豪。
林美妹眼眶又红了,指着车斗里的猪肉,急切地说:“我们乡下人,不会说漂亮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谢…家里养的年猪,昨天刚杀的,最好的两头!我男人连夜开车送来的!绝对新鲜!没喂一点饲料!”她看向乔愉,眼神无比真诚,“您…您上次问小云的事,不是说…说自己也爱吃排骨吗?这排骨,还有这肉,给研究院的同志们加餐!添点油水!一点心意!你们一定得收下!”
乔愉看着那两扇沉甸甸的猪肉,心头一热,喉头竟有些微哽。她确实在询问小云生前喜好时,随口提过一句自己也爱吃排骨,没想到这位母亲竟牢牢记在心里,并用了她所能拿出的最“重”的谢礼。
“大姐,大哥…这…这太破费了!真不用这样…”乔愉连忙上前扶住又要鞠躬的陈实。
“要的!一定要的!”林美妹用力抓住乔愉的手,她的手心温热而有力,“没有你们…小云她…她还在那雪窝子里冻着……现在好了…都好了…我们这心里…才算是落下了石头!这点东西,比起你们的恩情,算啥啊!”她丈夫在一旁用力点头,眼中也闪着泪光。
胡杨大步上前,拍了拍陈实的肩膀,声音沉稳有力:“大哥,大姐,心意我们项目组全体都收到了!这礼,实在!谢谢你们!”他转头对食堂闻讯赶来的大师傅喊道:“老李!赶紧的,搭把手,把肉搬进去!今晚就给大家伙儿加硬菜!”
“好嘞!大家放心!”食堂李师傅看着那两扇上好的猪肉,笑得见牙不见眼,招呼着几个帮厨小伙子,小心翼翼地合力将沉甸甸的猪肉搬下车,往食堂后厨送去。
整个研究院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硬核”加餐,午饭时分食堂的气氛格外热烈。
“嚯!这排骨!这五花!这成色!绝了!”“听说了吗?是T组的乔姐帮人家破了那个陈年旧案,人家家属特意从老家开车送来的!”“我的天!太实诚了!这情谊,比啥都重!”“红烧排骨!蒜泥白肉!回锅肉!猪骨汤!大师傅今天大显身手了!”“乔姐威武!科学姐万岁!”“来来来,以汤代酒,敬我们‘科学姐’一碗!感谢家属,也感谢乔姐让大家伙儿沾光吃好的!”钱昆笑嘻嘻地端着一碗奶白的猪骨汤站起来起哄。
乔愉被大家围在中间,看着餐盘里胡杨特意给她盛的、堆得冒尖、香气扑鼻的红烧排骨,还有周围同事们真诚的笑脸和起哄,脸上微热,心中却暖流涌动。她端起汤碗,大大方方地回应:“也敬大家辛苦工作!开动吧!”
一时间,食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碗筷碰撞的清脆声响。
A市民俗研究院一年一度的“古韵今风”文创节,在研究院主体建筑前的开阔广场及相连的几进仿古展厅内,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是展示研究成果、连接大众的窗口,更是一场融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活力的文化盛宴。
研究院平日里严谨甚至略显清冷的氛围被彻底打破。广场上彩旗招展,人流如织。巨大的充气拱门上,“古韵今风”四个大字飘逸灵动。各色摊位沿着青石板路蜿蜒排开,如同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空气里混杂着糖画的甜香、油墨的清香、草木染布的天然气息,还有不远处小吃摊传来的诱人烟火气,共同编织出节庆特有的热烈与喧腾。
沈家一行人,也在这热闹的人潮中。
沈弘文教授一身熨帖的深灰色中山装。徐曼医生则穿着舒适的米白色羊绒开衫,气质温婉,挽着丈夫的手臂,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管家安青和她的爱人沈勉带着龙凤胎沈好学和沈好希。十五岁的少年少女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沈好希拉着哥哥的手,兴奋地在各个摊位前探头探脑,沈好学则努力维持着一丝少年老成的模样,眼神却也亮晶晶的。沈行昭依旧是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大衣,身姿挺拔,面容清冷,但那份疏离感在家人环绕和节日的暖意里,似乎也柔和了几分。乔愉走在他身侧,穿着研究院统一发放的文创节志愿者马甲,笑容明亮,与平日沉静通灵的模样判若两人。
“哇!妈!快看这个!”沈好希挤到一个摊位前,指着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布老虎、泥叫叫、还有精致的皮影人物,“好可爱啊!”
安青笑着跟过去,拿起一个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对摊主说:“大娘,您这手艺真好,是家传的吗?”
老奶奶笑得满脸褶子:“是嘞是嘞!俺家老婆婆那辈儿就会做!小姑娘喜欢哪个?”
另一边,沈勉则被一个展示古法造纸和活字印刷的摊位吸引,看得津津有味。沈好学虽然努力矜持,但目光也被旁边一个互动性极强的“AR民俗故事体验”屏幕牢牢锁住。
沈行昭的目光淡淡扫过喧闹的人群,最终落在一处稍显安静的角落——那是“古籍修复成果与文创衍生”展区。玻璃展柜里,静静躺着几页修复如初的宋版书页,旁边则摆放着以此书页上的花鸟纹饰、古籍装帧元素设计的笔记本、丝巾、书签、陶瓷杯等文创产品。乔愉也正驻足于此,指尖轻轻拂过展柜玻璃,看着那些她曾参与保护、如今又以另一种方式焕发生机的古老纹样,眼底有光。
“沈老师!乔姐!”钱昆的声音带着亢奋,举着一个手持云台和手机挤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扛着小型摄像机的同事,“直播呢!给网友们看看咱们文创节的热闹!正好拍到你们了!网友们问沈教授能不能出镜讲两句?”
镜头立刻转向沈弘文和徐曼。直播间弹幕瞬间刷屏:
“啊啊啊是沈教授!真人比照片还儒雅!”
“旁边是师母吗?气质好好!”
“沈教授看这里!求签名!”
“沈教授讲民俗!想听!”
沈弘文面对镜头,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温和的笑意,对着镜头点了点头:“大家好。很高兴看到这么多朋友关注我们的民俗文化。”他声音清朗,带着学者特有的从容,“民俗,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记忆密码。今天的文创节,就是一次让古老记忆与现代生活对话的尝试。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文化的根与美。”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个眼尖的大学生认出了他,激动地围了上来。
“沈教授!真的是您!我在B大选修过您的《古代社会风俗史》!”
“沈教授,关于您上次讲座提到的宋代节令食品‘春盘’,我有些问题…”
“沈教授,能合个影吗?”
一时间,沈弘文竟成了小型追星现场的中心,被热情的学生们团团围住,耐心地解答着问题,签名合影,忙而不乱,儒雅风度不减。徐曼站在一旁,含笑看着丈夫,眼中满是温柔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