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考察盐碱地-《我随手浇水的植物变异了?》

  而且不仅仅如此。

  因为有快速生长特性的存在。

  原本三四个月才能成熟,现在只需要一个多月即可。

  也就是说,

  原本种植一季的地方,现在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

  原本种植两季或三季的地方,现在可以种植四季、五季甚至六季。

  产量变相的翻了两三倍。

  最关键的是,

  眼前的这一片水稻拥有遗传特性,

  能够把另外三个特性遗传下去。

  解决了种子不足的问题。

  一阵东风吹来。

  现在正是春天。

  水稻种植完的地方还没有开始播种。

  他这边已经收获了。

  今年还有足够的时间在种植水稻。

  又过了两天。

  水稻彻底成熟了。

  李旭站在田埂上,目光如炬地盯着眼前的收割作业。

  十多名工人戴着白手套,手持特制的收割工具,小心翼翼地割下一株株稻穗。

  他们的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珍宝,每一株稻穗都被单独捆扎,装入防潮防震的专用运输箱。

  \"李总,第三区收割完毕,已清点稻种数量。\"技术员小周捧着平板电脑跑来汇报,\"目前累计收割稻种约5000斤,预计全部收割完成后可达斤。\"

  盐碱地一共十二亩。

  亩产1200斤左右。

  全部收获后,大约斤。

  李旭点点头,目光扫过正在作业的工人:\"再强调一遍,必须确保每一粒稻种都回收。掉在地上的要用吸尘器收集,田边水沟里的要派人打捞。\"

  每一粒种子,都能在盐碱地上生长出一颗水稻。

  李旭非常珍视。

  \"明白!\"小周立即通过对讲机传达指令。

  很快,几个工人推着改良过的农用吸尘器开始在地里来回清扫,连田埂缝隙都不放过。

  七大爷蹲在田头抽着旱烟,看着这阵仗直咂舌:\"我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收个稻子还要用吸尘器的!\"

  李旭笑着走过去:\"七爷爷,这些可都是金种子。一粒就能种出一株稻,一株稻能结出上百粒新种。您算算,漏掉一粒得损失多少?\"

  老头儿掰着粗糙的手指头算了算,突然瞪大眼睛:\"哎呦喂!那还真得跟淘金似的!\"

  说着就要起身帮忙找掉落的稻种。

  当天傍晚,所有稻种都被运进了恒温恒湿的种子库。

  李旭站在仓库里,看着一排排密封箱,脑海中已浮现出更宏大的蓝图。

  \"张薇,长滩县盐碱地的资料整理好了吗?\"

  \"都在这儿了。\"张薇递过平板电脑,\"长滩县北部盐碱区总面积10.2万亩,其中重度盐碱化7.8万亩,其余为中度。县政府去年还发布过盐碱地改良招商文件,但无人问津。\"

  长滩县,是丰城市的下辖县。

  县内有10万亩重度盐碱地。

  长期闲置。

  李旭打算玩一个大的。

  租赁下来后,

  全部种植丰收农场水稻。

  等到它们丰收后,

  就有足够的种子,进行全国推广。

  李旭放大卫星地图,一片灰白色的荒原映入眼帘。

  那里没有庄稼,没有树木,只有零星的耐盐杂草和夏季泛起的盐霜。

  \"安排车,明天一早去实地考察。\"李旭的手指轻点屏幕,\"重点看这片区域,地势平坦,临近水库,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

  同一时刻,丰城市政府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林市长把一沓文件重重拍在桌上,惊得几个局长手里的茶杯差点打翻。

  \"上级国土的督办函都下来了!\"林市长指着墙上的卫星影像图,\"过去三年我们城市建设占用基本农田1856亩,按照'占补平衡'政策,必须补回同等面积耕地!现在整改期限只剩半年!\"

  会议室鸦雀无声。

  经发局副局长赵成海偷偷抹了把汗——那些被占的农田上,现在立着市里重点引进的工业园区。

  \"赵局长,\"林市长突然点名,\"你们去年承诺的补充耕地项目呢?\"

  赵成海硬着头皮站起来:\"林市长,我们考察了三个地块,但改造费用实在......\"

  \"我要的是解决方案!不是听你哭穷!\"林市长打断道,\"国土局的王局长,你说说看。\"

  国土局局长王建军推了推眼镜:\"按照现行政策,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二是缴纳耕地开垦费。但开垦费标准是每亩30万......\"

  \"1856亩就是5.5亿!\"财政局局长倒吸一口凉气,\"今年财政预算根本......\"

  \"农业局!\"林市长突然转向一直沉默的刘志明,\"你们管着全市农田,就没什么办法?\"

  “呃~”

  农业局长赵成海无话可说。

  能说什么?

  当时建设的时候,

  可是市里下的决定。

  他还阻拦来着。

  但是没有阻拦成功。

  现在上级问责了,

  又想起他们农业局的事情了。

  “市长,我们也没有办法。”

  赵成海回答。

  “没有办法就回去想办法。”

  林市长没有给他分辩的机会,“散会。”

  ……

  散会后,刘志明黑着脸回到农业局。

  办公室主任老陈赶紧泡了杯浓茶端过来。

  \"局长,今天的政府会议......\"

  \"别提了!\"刘志明一把放下资料,\"让我变耕地?我特么能凭空变出土地来?”

  现在,稍微有点用处的土地,都被占用了。

  甚至一些大坑,

  都被填上土,充作农田。

  可惜数量有限。

  根本弥补不了被占的土地。

  “局长,长滩县不是有10万亩盐碱地吗,如果能改造一下,农田不就有了吗。”

  老陈帮忙出主意。

  刘志明翻白眼,

  说的怪轻巧,

  怎么改造?

  谁能改造?

  哪有企业敢投资盐碱地。

  改造一亩盐碱地,投入至少几万甚至几十万。

  而只靠种庄稼,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

  企业只要不是傻子,

  绝对不会这么干。

  ……

  第二天一早,

  李旭开车驶出了丰收农场。

  副驾驶的张薇抱着平板电脑,正在核对长滩县盐碱地的资料。

  后排的技术员小周则调试着便携式土壤检测仪,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

  两个小时后,

  长滩县到了。

  李旭摇下车窗,一股带着咸腥味的风立刻灌了进来。

  远处的地平线上,灰白色的荒原向四面八方延伸,在晨光中泛着奇异的光泽。

  没有庄稼,没有树木,只有零星几丛枯黄的碱蓬草在风中摇晃。

  \"这地方比想象的还要荒凉。\"张薇皱起眉头,\"资料上说,这里三十年前还能种些高粱,后来地下水位下降,盐碱上泛,就彻底废了。\"

  车子驶上一条龟裂的土路,颠簸得厉害。

  李旭注意到路边的界碑上刻着\"长滩盐碱治理示范区\"几个字,但碑后的土地却是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