溽暑未消的七八月间,郭嘉自翊京风尘仆仆赶至荆州襄阳。
府门前,王镜竟亲自执伞相迎。
“奉孝舟车劳顿,辛苦了。”
郭嘉扬眉轻笑:“坐马车倒不打紧,这一路颠簸受累的是拉车的马,我倒清闲。只是荆州这暑气,可比中原烈多了。便是真有块冰雕雪琢的人儿,怕也要被这日头晒化了去。”
王镜闻言失笑:“已备下了接风宴,先吃些东西,过后沐浴一番,便能凉快些。”
穿过几重院落,二人来到一处临水的凉亭。亭子四周垂着轻纱,微风吹过,纱帘轻舞,带来丝丝凉意。亭中已摆好了酒菜,多是些清凉解暑的时令果蔬,还有几道清淡小菜。
二人边吃边聊,多是些沿途见闻和军情要事。郭嘉注意到王镜虽然言笑晏晏,但眉宇间仍有一丝疲惫之色,想必是为了益州之事日夜操劳。
…
接风宴后的浴房里,氤氲着薄荷香气,郭嘉披着素纱中衣踱出,发梢在衣襟上洇出蜿蜒水痕。
忽觉满室沁凉,但见厅中陈设皆是消暑巧思:
房间中央悬着个精巧的木制装置,轻轻拉下手柄,上方的扇叶便随之转动,将习习凉风送到屋子各处。
角落里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冰鉴,里面堆满了晶莹的冰块,散发着丝丝寒气。案头酸梅饮浮着碎玉般的冰碴。
王镜正卧在透雕竹簟上小憩,腕间象牙柄纨扇半掩芙蓉面。
郭嘉俯身时,未束的乌发如垂瀑扫过王镜鼻尖。她睁眼见悬在咫尺的含情目,忽觉唇上一凉。唇已被他轻轻含住。
一吻结束,郭嘉微微拉开距离,轻声道:“山迢迢,水迢迢……风萧萧,雨萧萧,锦字回文慰寂寥。归期何日招?”
“朝思君,暮思君……江之滨,海之滨,万里征帆一片云。何时共展衾?”
他执起王镜的手,指尖轻划过她的掌心,低声念起旧句。
“主公在信中问‘何时共展衾’,嘉以为,不如此时共展衾吧。”
此刻回答化作缠绵的吮吻。
王镜反手将人压进簟席,指尖划过他凝着水珠的锁骨,两具沁凉身躯交叠处却燃起灼灼火苗。郭嘉在迷蒙中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方墨,在研磨下渐渐融化,渐渐晕开浓黑如夜色的温润汁水。
云收雨歇后,王镜倚着玉枕浅眠。郭嘉执起狼毫在素纸上勾画,忽觉颈后微痒——原是王镜以指尖绕着他散落的发梢。
“奉孝偷写什么?”她下颌抵在他肩头,呼吸扫过耳廓。
郭嘉笔尖一顿,笑道:“臣在想,主公如今该早早谋划登基之事了,正拟一份劝进表呢。”
王镜轻笑出声:“说实话。”
“好吧,其实是在写劝降表,劝降益州刘璋。”
“劝降表?”
“正是。”郭嘉将写了一半的文书推到王镜面前,“如今主公已占据大壁江山,十三州只剩下益州一州未取,天下形势已然分明。刘璋虽据险而守,但终究独木难支。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美哉?”
王镜仔细阅读着纸上的文字,郭嘉则叼着笔头,观察她的反应,笔杆在齿间轻转。
王镜最终评价道:“文采斐然。天命攸归一词,我最喜欢……但刘璋会接受吗?”
郭嘉取下口中的笔,正色道:“只要他稍微有点脑子,看清形势,就会选择主动投降。益州虽险,但以一州之力对抗天下,无异于以卵击石。况且……”
他顿了顿,“刘璋性格温仁懦弱,非雄主之才。与其负隅顽抗,不如献城投降,或可保全宗族。”
王镜沉思片刻,手指轻轻敲击案几:“若他不降呢?”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那便只能兵戎相见了。不过嘉以为,此表送去,至少有七成把握。”
王镜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你方才说的劝进表……虽然时机未到,但确实也该考虑了。”
郭嘉会意一笑:“主公明鉴。天下归一之日不远,名分早定,人心早安。”
……
孙策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一身戎装还未卸下,额头上还带着赶路后的汗珠。他脸上原本带着的爽朗笑容在看到室内景象的瞬间凝固了。
他向来不常来这处别院,每次来时王镜总是独自一人,或读书或小憩,从未想过会撞见这样的场景。只见郭嘉低头专注文字,王镜的手指无意识地绕着郭嘉的耳坠打转,姿态亲昵,同坐一席,两人不说一句话,看起来却要好得很。
孙策喉结动了动,只觉得心口像是被什么尖物轻轻刺了一下,又麻又痒,说不清是气还是别的。
郭嘉最先反应过来,从容放下毛笔,点头示意:“孙将军。”
王镜收回手,神色坦然,只是自然地整了整衣袖,语气如常地问:“伯符怎么突然来了?”
孙策喉结又滚动了一下,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刚从江东回来,带了些时令鲜果,想着……”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神在两人之间游移,“没想到郭祭酒也在。”
房间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冰鉴散发出的冷气此刻显得格外刺骨,孙策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他注意到案几上散落的纸张、郭嘉半干的长发、王镜松散的衣襟,还有两人之间那种不言而喻的默契……每处细节都像针一样扎着他的心。
王镜瞥见孙策手中确实提着一个竹篮,里面隐约可见水灵灵的杨梅,便起身相迎:“正好,你带了南方的鲜果,今日可以好好品尝一番。”
郭嘉站在案几旁,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重新坐下,慢条斯理地整理着案上的文书。
“伯符一路辛苦,先坐下歇息吧。奉孝,把你写的东西给伯符看看。”
孙策僵硬地坐下,刻意选了离郭嘉较远的位置。他接过王镜递来的纸张,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却发现眼前字迹模糊一片,根本无法静心阅读。
“劝降表?”他勉强辨认出标题,声音有些干涩。
郭嘉点头:“正是。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若能以一文而省万军之力,何乐不为?益州之事,若能不动兵戈,自是上策。”
孙策终于找到了发泄情绪的出口,冷笑道:“刘璋虽非雄主,但益州地势险要,岂会轻易投降?奉孝未免太过乐观。”
他声音里带着武将的果决,“水军已在巴丘一带布好阵势,战船列阵齐整,粮草军械也备足了,只等主公一声令下,便可直抵益州边境。刘璋若识趣便罢,若是顽抗,咱们顺势拿下便是。”
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这明显的敌意与平日的他大相径庭。王镜微微蹙眉,而郭嘉却不动声色,只是轻轻摩挲着耳畔,方才王镜把玩的那只赤金耳坠,坠子是一尾精巧的小鱼,鱼身鳞片以细如发丝的金线镂刻,每一片都泛着流动的光泽。鱼眼处嵌着两粒碧玉,随着主人的动作轻轻晃动,恍若在水中游弋般活灵活现。
“孙将军所言极是。”郭嘉语气平和,“故此文只是尝试,若不成,再议兵事不迟。”
王镜适时介入:“两位所言皆有道理。伯符的水军继续施压,奉孝的劝降表即刻送出。双管齐下,让刘璋明白顽抗无益。”
“十日内若无回音,再议出兵之事。”
方才之事,王镜在旁看得分明,忍不住摇头笑了:“你们两个啊,也太促狭了。不过是议事,倒像是要争个高低似的。”
她语气带着几分戏谑:“我瞧着你们这针锋相对的样子,倒想起件事……若是将来真把你们放在一处宅子里,怕是房顶都要掀了。”
郭嘉闻言低笑出声,伸手将垂落的发丝别到耳后:“主公说笑了。真要在一处,我自会让着伯符。”
“谁要你让?”孙策立刻扬声,下意识反驳,随即又绷不住抿了抿唇角,“不过……看在主公的面子上,倒也能井水不犯河水。”
…
议事结束后,孙策大步离去。
王镜轻叹:“伯符性子急,你别往心里去。”
郭嘉摇头笑道:“孙将军真性情,何过之有?倒是嘉,总惹他不快。”
“你二人于我,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郭嘉低头看着王镜近在咫尺的面容,轻声道:“殿下放心,嘉明白。”
郭嘉早已知道,这世间有些人,生来就不会被一隅情爱困住。
就像这天边的云,只能欣赏,难以独占。
可他偏就贪恋这点欣赏的缘分。
若不能做那唯一的观云人,便做托云的风也好,随云的霞也罢。
无论以什么身份,能成为她最需要的那个人,能留在这朵云的光影里,便已是幸事。
王镜话锋一转,忽然说道:“说起来,文若与你相处就很好。何以对他人……”
郭嘉桃花眼微眯,难得露出几分少年意气,连眉梢都带着点不服气的轻扬。
“我跟文若年少相知,又是早早一起跟了主公,哪里能一样。”
“好在主公疼我,不论以后有了谁,嘉都在主公心里。”
他嬉笑着握住王镜的手,很笃定的模样。
府门前,王镜竟亲自执伞相迎。
“奉孝舟车劳顿,辛苦了。”
郭嘉扬眉轻笑:“坐马车倒不打紧,这一路颠簸受累的是拉车的马,我倒清闲。只是荆州这暑气,可比中原烈多了。便是真有块冰雕雪琢的人儿,怕也要被这日头晒化了去。”
王镜闻言失笑:“已备下了接风宴,先吃些东西,过后沐浴一番,便能凉快些。”
穿过几重院落,二人来到一处临水的凉亭。亭子四周垂着轻纱,微风吹过,纱帘轻舞,带来丝丝凉意。亭中已摆好了酒菜,多是些清凉解暑的时令果蔬,还有几道清淡小菜。
二人边吃边聊,多是些沿途见闻和军情要事。郭嘉注意到王镜虽然言笑晏晏,但眉宇间仍有一丝疲惫之色,想必是为了益州之事日夜操劳。
…
接风宴后的浴房里,氤氲着薄荷香气,郭嘉披着素纱中衣踱出,发梢在衣襟上洇出蜿蜒水痕。
忽觉满室沁凉,但见厅中陈设皆是消暑巧思:
房间中央悬着个精巧的木制装置,轻轻拉下手柄,上方的扇叶便随之转动,将习习凉风送到屋子各处。
角落里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冰鉴,里面堆满了晶莹的冰块,散发着丝丝寒气。案头酸梅饮浮着碎玉般的冰碴。
王镜正卧在透雕竹簟上小憩,腕间象牙柄纨扇半掩芙蓉面。
郭嘉俯身时,未束的乌发如垂瀑扫过王镜鼻尖。她睁眼见悬在咫尺的含情目,忽觉唇上一凉。唇已被他轻轻含住。
一吻结束,郭嘉微微拉开距离,轻声道:“山迢迢,水迢迢……风萧萧,雨萧萧,锦字回文慰寂寥。归期何日招?”
“朝思君,暮思君……江之滨,海之滨,万里征帆一片云。何时共展衾?”
他执起王镜的手,指尖轻划过她的掌心,低声念起旧句。
“主公在信中问‘何时共展衾’,嘉以为,不如此时共展衾吧。”
此刻回答化作缠绵的吮吻。
王镜反手将人压进簟席,指尖划过他凝着水珠的锁骨,两具沁凉身躯交叠处却燃起灼灼火苗。郭嘉在迷蒙中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方墨,在研磨下渐渐融化,渐渐晕开浓黑如夜色的温润汁水。
云收雨歇后,王镜倚着玉枕浅眠。郭嘉执起狼毫在素纸上勾画,忽觉颈后微痒——原是王镜以指尖绕着他散落的发梢。
“奉孝偷写什么?”她下颌抵在他肩头,呼吸扫过耳廓。
郭嘉笔尖一顿,笑道:“臣在想,主公如今该早早谋划登基之事了,正拟一份劝进表呢。”
王镜轻笑出声:“说实话。”
“好吧,其实是在写劝降表,劝降益州刘璋。”
“劝降表?”
“正是。”郭嘉将写了一半的文书推到王镜面前,“如今主公已占据大壁江山,十三州只剩下益州一州未取,天下形势已然分明。刘璋虽据险而守,但终究独木难支。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美哉?”
王镜仔细阅读着纸上的文字,郭嘉则叼着笔头,观察她的反应,笔杆在齿间轻转。
王镜最终评价道:“文采斐然。天命攸归一词,我最喜欢……但刘璋会接受吗?”
郭嘉取下口中的笔,正色道:“只要他稍微有点脑子,看清形势,就会选择主动投降。益州虽险,但以一州之力对抗天下,无异于以卵击石。况且……”
他顿了顿,“刘璋性格温仁懦弱,非雄主之才。与其负隅顽抗,不如献城投降,或可保全宗族。”
王镜沉思片刻,手指轻轻敲击案几:“若他不降呢?”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那便只能兵戎相见了。不过嘉以为,此表送去,至少有七成把握。”
王镜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你方才说的劝进表……虽然时机未到,但确实也该考虑了。”
郭嘉会意一笑:“主公明鉴。天下归一之日不远,名分早定,人心早安。”
……
孙策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一身戎装还未卸下,额头上还带着赶路后的汗珠。他脸上原本带着的爽朗笑容在看到室内景象的瞬间凝固了。
他向来不常来这处别院,每次来时王镜总是独自一人,或读书或小憩,从未想过会撞见这样的场景。只见郭嘉低头专注文字,王镜的手指无意识地绕着郭嘉的耳坠打转,姿态亲昵,同坐一席,两人不说一句话,看起来却要好得很。
孙策喉结动了动,只觉得心口像是被什么尖物轻轻刺了一下,又麻又痒,说不清是气还是别的。
郭嘉最先反应过来,从容放下毛笔,点头示意:“孙将军。”
王镜收回手,神色坦然,只是自然地整了整衣袖,语气如常地问:“伯符怎么突然来了?”
孙策喉结又滚动了一下,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刚从江东回来,带了些时令鲜果,想着……”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神在两人之间游移,“没想到郭祭酒也在。”
房间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冰鉴散发出的冷气此刻显得格外刺骨,孙策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他注意到案几上散落的纸张、郭嘉半干的长发、王镜松散的衣襟,还有两人之间那种不言而喻的默契……每处细节都像针一样扎着他的心。
王镜瞥见孙策手中确实提着一个竹篮,里面隐约可见水灵灵的杨梅,便起身相迎:“正好,你带了南方的鲜果,今日可以好好品尝一番。”
郭嘉站在案几旁,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重新坐下,慢条斯理地整理着案上的文书。
“伯符一路辛苦,先坐下歇息吧。奉孝,把你写的东西给伯符看看。”
孙策僵硬地坐下,刻意选了离郭嘉较远的位置。他接过王镜递来的纸张,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却发现眼前字迹模糊一片,根本无法静心阅读。
“劝降表?”他勉强辨认出标题,声音有些干涩。
郭嘉点头:“正是。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若能以一文而省万军之力,何乐不为?益州之事,若能不动兵戈,自是上策。”
孙策终于找到了发泄情绪的出口,冷笑道:“刘璋虽非雄主,但益州地势险要,岂会轻易投降?奉孝未免太过乐观。”
他声音里带着武将的果决,“水军已在巴丘一带布好阵势,战船列阵齐整,粮草军械也备足了,只等主公一声令下,便可直抵益州边境。刘璋若识趣便罢,若是顽抗,咱们顺势拿下便是。”
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这明显的敌意与平日的他大相径庭。王镜微微蹙眉,而郭嘉却不动声色,只是轻轻摩挲着耳畔,方才王镜把玩的那只赤金耳坠,坠子是一尾精巧的小鱼,鱼身鳞片以细如发丝的金线镂刻,每一片都泛着流动的光泽。鱼眼处嵌着两粒碧玉,随着主人的动作轻轻晃动,恍若在水中游弋般活灵活现。
“孙将军所言极是。”郭嘉语气平和,“故此文只是尝试,若不成,再议兵事不迟。”
王镜适时介入:“两位所言皆有道理。伯符的水军继续施压,奉孝的劝降表即刻送出。双管齐下,让刘璋明白顽抗无益。”
“十日内若无回音,再议出兵之事。”
方才之事,王镜在旁看得分明,忍不住摇头笑了:“你们两个啊,也太促狭了。不过是议事,倒像是要争个高低似的。”
她语气带着几分戏谑:“我瞧着你们这针锋相对的样子,倒想起件事……若是将来真把你们放在一处宅子里,怕是房顶都要掀了。”
郭嘉闻言低笑出声,伸手将垂落的发丝别到耳后:“主公说笑了。真要在一处,我自会让着伯符。”
“谁要你让?”孙策立刻扬声,下意识反驳,随即又绷不住抿了抿唇角,“不过……看在主公的面子上,倒也能井水不犯河水。”
…
议事结束后,孙策大步离去。
王镜轻叹:“伯符性子急,你别往心里去。”
郭嘉摇头笑道:“孙将军真性情,何过之有?倒是嘉,总惹他不快。”
“你二人于我,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郭嘉低头看着王镜近在咫尺的面容,轻声道:“殿下放心,嘉明白。”
郭嘉早已知道,这世间有些人,生来就不会被一隅情爱困住。
就像这天边的云,只能欣赏,难以独占。
可他偏就贪恋这点欣赏的缘分。
若不能做那唯一的观云人,便做托云的风也好,随云的霞也罢。
无论以什么身份,能成为她最需要的那个人,能留在这朵云的光影里,便已是幸事。
王镜话锋一转,忽然说道:“说起来,文若与你相处就很好。何以对他人……”
郭嘉桃花眼微眯,难得露出几分少年意气,连眉梢都带着点不服气的轻扬。
“我跟文若年少相知,又是早早一起跟了主公,哪里能一样。”
“好在主公疼我,不论以后有了谁,嘉都在主公心里。”
他嬉笑着握住王镜的手,很笃定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