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杨婕妤顶罪-《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

  尽管大部分人觉得王元娘不配当皇后,也有少数几家表示赞成,比如长孙家、林家、袁家、曲家。长孙家是王大人外祖家,林家是王大人老亲家,袁家是王大人岳父家,曲家是王大人前岳父家,肯定都愿意配合王大人的意思,王家姑娘当皇后,对他们只有好处。

  皇帝懊恼,是谁把消息捅出去了?皇亲国戚们疯了,文臣武将也议论纷纷,后宫更是闹得不可开交。皇长子李蕴暗自得意洋洋,他那日偷听到父皇和长孙侯爷的话,回头就想法子把话传了出去。越乱越好,闹得越大越好,母妃当不了皇后,也不能要王氏的人来做。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今年的冬天特别冷。青衣君祠的腊梅开花了,嫩黄色的小花非常漂亮,香味飘出老远。

  皇帝再次微服来到青衣君祠,这次王元娘没有躲避,火候也差不多了。这日是腊月初二,屋外细雪绵绵,屋里暖融融的,蕴着淡淡的香味,是掺了院子里的香草做成的燃料带来的。

  两个人在娇香院的火炕上坐着,元娘让人准备了砂锅,下面一个小小的炭盆,砂锅里炖着排骨洋芋。另蒸了两小碗白米饭当主食,备一大杯桔子汁当饮料,还有一小篮南方水果。

  皇帝觉得元娘今日打扮得很漂亮,脸上画了一个比较艳丽的妆容,头上有一套金镶红玉石的首饰,样式新颖,金碧辉煌的,把镶嵌艺术发挥到极致。穿了一件有夸张立领的艳红袍服,是元娘参照空间的图片设计的,良玉亲手缝制的。

  皇帝没话找话:“元娘,你今天打扮得很漂亮,看上去就像二十岁少女一样。”

  王元娘笑笑:“多谢陛下夸奖,陛下也很精神,看着能长命百岁呢。”

  皇帝感慨:“从三皇五帝起,也没哪个帝王能活到百岁呢,一天到晚操不完的心,还能长寿?至少咱东陈,肯定没有。”

  王元娘道:“客气话罢了,陛下别当真。真要说过百岁的帝王,上古时代的不敢确定,有史以来,记载南越国的赵佗,人家就活到一百零二岁呢,统治岭南八十四年。”

  皇帝也笑了:“明珠倒是知道得多,那就到朕的身边,当朕的皇后,辅佐朕成为明君好了。咱们虽然未必长命百岁,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不错。”

  王元娘挑眉:“陛下当真?君无戏言,不许开玩笑。”

  皇帝道:“不开玩笑,朕一言九鼎。”

  两人达成了协议,相视一笑,愉快地吃了饭,还睡了一觉。两人此时都觉得对方不错,挺合心意,心里边热乎乎的。最后,孙状元和王元娘同时退亲,王元娘准备给五千贯帮扶孙连智,皇帝让孙连智做御史中丞,再赐一处五进的中等宅子给他。

  孙连智上吏部拿了调令,接了王右相亲自送来的五千贯钱,张罗着搬了家。虽然满脸苦涩。其实,他是赚大发了,不过一个不存在的婚约,他没花一分钱,白得了这么多好处,还结交了汝南王氏。就是男人的面子还是有点下不来,心情不爽,只能自己慢慢适应。

  皇帝看一切顺利,心中欢喜,交待中书拟旨,准备封王元娘为正宫皇后。礼部和内侍府同时准备封后大典,准备在正月十九的吉日,迎娶皇后,进行封后大典。

  御史们认为不妥,在朝堂上义愤填膺,要求皇帝改变主意。这些话都叫皇帝驳斥了:“朕登基四年多了,后宫没有皇后,你们三天两头上奏,说后宫无主不稳。如今好容易找到心仪之人,你们又反对朕立后,想干什么?”

  张御史道:“陛下呀,臣怎么敢反对立后呢?就是这皇后人选不合适呀,王元娘出身不显,又没有才华,怎么能做一国之母、女子楷模。”

  皇帝道:“张御史想造反吗?皇后要那么大的家世做甚?将来让外戚干涉朝政,左右立嗣,是也不是?”这话一出,把张御史吓得跪到台阶下,大冷天的,头上汗流如露。

  尚书左仆射杨大人出阶,上奏:“陛下,张御史没那个意思。只是汝南王氏的出身确实差了点,恐难以服众。王元娘名不见经传,怕没什么才学,如何当一国之母?”

  皇帝笑笑:“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要什么才学?一不用考科举,二来东陈有规矩,后宫不可干政,所以女子不用学富五车。王氏家世正常,为人品行无碍,外貌也没有明显缺陷,又精通农业技术。朕的媳妇,何必服众,朕看着好就行呗。”

  堂上的袁家两位舅父,林家人,都纷纷赞成,说王家小姐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又得帝心,凭什么不能为后。

  王相更是舌战群儒,左抵右挡,谁要说一句元娘不好,王相就能把他们家女子说得不值一个黄菜叶。王雷也不甘示弱,打人光打脸,骂人专揭短,把那伙反对的人怼得哑口无言。

  老宗正都听乐了,又好气又好笑,最后出来圆场:“你们都别争论了,陛下的妻子,首先得他自己合心意,其次再论这女子的品行和能耐。老臣跟几个宗室老人都商量过了,一致认为,汝南王氏的元娘小姐非常合适当皇后。”

  江贵妃的哥哥就跳出来反对,他是武将,说话粗糙:“陛下,后宫里有许多妃嫔,从潜邸就跟着陛下,一天天熬到现在,多不容易呀。不能在其中提拔一位,就这样黑不提白不提的,非要从宫外选人吗?”

  李淑妃的弟弟奏道:“就算陛下相不中原来的妃嫔,想从宫外选人当皇后,东陈这么大,天下女子随便陛下遴选。王元娘年龄太大,要是无后,东陈岂不是没有嫡出皇子了吗?而且,她是二嫁妇,说出去不体面。”

  皇帝看了江将军两眼,说的话跟刀子似的:“江将军,朕知道你的私心,你妹妹当着贵妃,又有皇子,要是顺理成章封为皇后当然最好。你江家就别做梦了,你见过王元娘吗?就说不体面。你妹妹身高七尺半,体重快二百斤了,勉强认些字,举凡历史、典故、术算、琴棋书画,样样不会,这样的皇后拿出去就体面了?”

  底下的大臣听了这话,想一想江贵妃的形象,都忍不住想笑。江将军一个八尺多的大汉,一张四方大脸,此时涨得通红,说不出话来。

  皇帝又道:“李将军,别说你们是文臣武将,站在朝堂之上,帮朕管理这个国家。就是平民百姓,也得懂一点东陈的律法,不要违反了受到处罚。东陈律法上允许和离妇人和寡妇再婚,鼓励繁育东陈子民,怎么,你们想跟律法对着干?你们这么激动,到底是为东陈、为朕考虑,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叫嚣?”

  朝堂上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总算明白一件事,皇帝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越是有人反对,他就越固执己见。大家没有办法,只能不欢而散,回去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过了六七天,皇帝召见了长孙老侯爷,跟他商谈起聘礼事宜,这是准备把事情提上日程。一般来说,要是先皇生前就立了太子,太子成年娶了正妃,皇后是由太子妃提上来的。若是太子妃因为身体不好,或是德行有亏,也可以考虑其他高位妃嫔提为皇后。

  若是新帝即位时还未成亲,要按帝后大婚的规制来办,形式更大。娶的皇后也要过三媒六聘,是从皇宫正门抬进来,地位非常高,算是元后待遇。皇帝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登基前有两位正妃,都没能当上皇后。

  一位是过世的林氏,已经追封为怡德皇贵妃。林家不敢置喙,广平虽有不满,可是拿父皇没有办法。父皇只说了两条,第一,怡德皇贵妃胆大妄为,生前戕害后院女子和丈夫子嗣,不配当正妻。第二,怡德皇贵妃无德无能,与国无功,与家无利,又没有生下子嗣。

  另一位是当过太子妃的杨氏,已经封为正四品的婕妤。杨家当然不满意,可是太子妃德行不好,爱占便宜,还戕害臣女,不配为后。这是先皇遗言,谁说也不好使,总不能亲自去地下跟先皇掰扯。要按慈孝慧皇后的意思,杨氏不堪大用,要是她作妖,密密处死才好呢。

  皇帝让内侍省准备的聘礼很齐全,黄金三千两,白银三千两,钱一万贯,骏马十二匹,绢九十九匹,江南新进绸缎十二端。黄金凤钗十二股,九龙九凤冠一具,皇后礼服全套,南海明珠十二颗,南疆白玉璧十二个。茶叶、黄糖、五谷各九十九石,大雁一对,牛羊猪各十二头。算是真下了本钱的,东陈开国以来,这是头一遭。

  长孙老侯爷的私产富可敌国,现在外孙女要当皇后,他恨不得全部陪送过来。王相父子借明珠的光,也攒下偌大家业,肯定想多办嫁妆。虽不差钱,又怕帝王多疑,你们当臣子的,比帝王家还富有。王元娘也表示,差不多就得了,不能让皇家没面子。

  地产房产是一大项,元娘自己有一栋五进的大宅子,都城郊外有一个山楂园,直接写上了,王相嫌少,另给购置都城一百五十里外的三千亩良田。其他人再说给房地产,王元娘都推辞了,这些东西虽好,出了变故,不好挪动。

  压箱钱真不少,每样只比皇家给的聘金少一点,两千九百九十两黄金,两千九百九百九十两白银,钱九千九百九十九贯。

  首饰类更是稀世珍宝了,彩色珍珠五串,水晶套链三串,玛瑙长链两串,白玉塔链两串,这是元娘自己准备的。硬金镶红宝石首饰三套,硬金镶蓝宝石首饰三套,这是王雪夫妇添置的。硬金镶嵌红珊瑚首饰两套,硬金镶嵌紫黄晶首饰两套,蚕豆大南海珍珠项链一条,螺化玉手串两条,这是王善惜夫妇送的。

  王雷夫妇、王霆夫妇现阶段都不算大富,潜秀山还在还账中,每家拿了三千两白银。王善唯夫妇更穷,不过顾大人有一笔好书画,给画了十幅四尺幅大图,写了十篇书法作品。元娘表示,各家各情况,只要心意到了,就很好了。

  王院长家两个庶子,这几年经管千阳山,也存了点钱。听说本家王元娘要当皇后,上赶着巴结,咬着牙也各拿了两千贯钱。其他王氏族人都尽了一点心意,合起来也是一大笔钱。

  长孙老侯爷又被皇帝请到宫中,商议大婚事宜。老侯爷外表粗犷,其实人老成精,有眼色得很。顺着话茬说些趣事,把皇帝哄得挺开心。两个人说了一会儿,忽然觉得腹痛如搅,把马忠吓得赶紧叫太医来。

  太医断定两个人都中了毒,好在这个毒的药性不够强,又是催吐,又是下泻,折腾了一天一夜。皇帝年轻,折腾这一番,要了半条命去。长孙老侯爷有年纪的人,这一折腾,眼看人就快不行了。朝内朝外,宫里宫外,都吃惊不小。

  皇帝更是气急败坏,这是弑君,查出来非要灭了这人的九族不可。可惜呀,查是查清了,别说灭九族,就是一族也灭不了,下毒的人正是皇长子李蕴。

  李蕴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哪有多深的城府,多大的势力。这种事又不敢跟别人商量,就怕别人把他直接卖了。能接近皇帝的就那几处,这种漏洞百出的行为,哪里经得住查。皇帝手都是抖的,这是亲生儿子,难道真要杀了不成?

  想来想去,干脆封个爵位,给他一块封地,远远地送走吧。儿子不舍得杀,儿子的蠢娘和英王本家却得收拾。杨婕妤肯定留不得了,自己昏庸狠毒就算了,把儿子也养成同样的愚蠢恶毒,竟敢弑君弑父。

  王元娘满面寒霜地看了马忠送出的消息,杨蕴这个该死的混蛋,你要杀你爹是你们父子的事,为什么要动自家外祖父。难道是为了自己要当皇后的事?既然如此,要找个机会除掉这个混蛋才痛快。

  皇帝把一切事都推到杨婕妤头上,开始杨婕妤还想当滚刀肉,皇帝冷冷道:“弑君弑父是你的好儿子干的,依律要处以极刑,并诛灭九族。不过,他是朕的亲生儿子,朕也是他的九族,那只能把杨家全灭了。你要是认下此事,畏罪自杀,朕给李蕴爵位,给一块封地,留他一命。杨家也只贬官,不抄家,不灭族。”

  杨婕妤实在没有办法,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儿子活着,杨家不灭,将来还有机会。如果现在儿子没了,杨家灭了,她活着还不如死了呢。于是,万念俱灰的杨婕妤答应了皇帝的要求,写了认罪书,当晚就喝了赐下来的毒酒。

  杨氏的认罪书写得很有技巧,是皇帝的意思,只说她是想当皇后,听说皇帝要选王元娘为后,十分嫉妒。听说景阳侯长孙明是来商议婚事的,一时气愤想毒死长孙明出气,没想到皇帝也误服了有毒的茶水。她无心弑君弑夫,知道错了,自裁谢罪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