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 废寝忘食-《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一行人回到了驿馆,然后聚在一起仔细研究这份图纸。

  他们毕竟有着很多年的造船经验,对于海船都需要怎么样的特性一清二楚。

  所以,在仔细的研究商讨后,他们也渐渐分析出了图纸上的船有哪些优点,当然了,有些地方还是看不明白。

  纵然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他们并没有感到气馁,反而更加激动。

  因为,只是看明白的地方就已经让他们感到受益匪浅。

  造了大半辈子船,甚至他们之中很多人还是祖传的造船手艺,原本他们很自负的以为自己的本事已经登峰造极。

  没想到晋国公给的这份图纸竟然完全打破了他们对海船的认识,给了他们如此大的震撼,其中的奇思妙想让他们赞叹不已。

  把手头上的造船资料都给了那些精于造船的工匠们,房遗爱对于造船方面能做的就只有这些。

  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能有所启发,造出更加强大的海船。

  不过,要进行环球航行,只靠强大的海船不行,还需要经验丰富的船员。

  房遗爱没办法培养出经验丰富的船员,他所总结的航海知识也只有教给经验丰富的船员手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回到公主府之后,房遗爱就向晋阳公主提起了此事。

  “你可听说过明州陈氏?”

  晋阳公主呆呆的摇了摇头:“没听说过,你听谁说起过明州陈氏?”

  房遗爱解释道:“我今天见了精于造船的工匠,他们说明州陈氏的船队实力最为强大,出海去的最远,能够到达一个叫摩罗国的地方。”

  晋阳公主听完之后心中了然,组建船队出海还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手,朝廷的水师虽然战力强大,却没有去过远海。

  既然明州陈氏的船队能去到那么遥远地方,那么明州陈氏的人手可堪大用。

  晋阳公主笑着解释道:“与其他世家大族的子弟出仕做官不同,这样的家族靠海吃饭,偏安一隅,所以名声不显,与那些名门望族来往也不多。”

  房遗爱有些头疼的说道:“这么说来,与他们搭上线还不容易?”

  晋阳公主嫣然一笑:“这有何难?你想来硬的,直接让皇兄派人宣召明州陈氏的人来长安就是。”

  “你要用他们船队的人手,他们还敢说个不字?当朝廷的水师是摆设不成?”

  “你要想来软的也容易,不妨问问爹,爹为宰二十年,难道就没有明州附近的门生故吏?”

  “你若是不想麻烦爹,我和姐姐帮你查问一下,还找不到个跟明州陈氏相熟的人?”

  不说皇帝出马,以房遗爱和晋阳公主的权势自然也能强逼明州陈氏交出人手来。

  但是,房遗爱却不想做出强抢的事来,能来软的当然还是来软的。

  房遗爱听完之后不由抚额。

  “对啊,把老爹给忘了!你先不忙着查问,我先去跟爹打听一下这个明州陈氏。”

  督造官和工匠们沉迷于图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迫不及待的想要完全弄清楚这艘船的构造。

  江南那些靠海吃饭的家族的人也坐着蒸汽船一路赶到了长安。

  其中就以明州陈氏的长房嫡子陈定涛为首,明州陈氏在江南算不上是最显赫的家族。

  但是,在一众靠海吃饭的家族当中,明州陈氏却首屈一指,他们家的船队最大,实力最为雄厚,出海贸易走的也最远。

  他们来到长安,恰逢官报发行的日子。

  东西两市的官报被哄抢一空,长安的各个酒楼里到处都在议论重力。

  陈定涛他们安顿下来之后就直奔酒楼,一方面是因为饿了,想品尝一下长安的美酒美食,另一方面是因为酒楼是打听消息的绝佳之处。

  来到酒楼刚刚坐下,他们就听到邻桌抱着报纸正在慷慨陈词,至于说的话他们根本听不懂。

  不愧是长安,连旁边酒桌上议论的话题都如此深奥难懂。

  虽然听不懂,但是明显是官报上的内容。

  一想到上一次的官报刊印的是晋国公的学说,他们就禁不住激动了起来。

  这一次官报上刊印的也一定是晋国公的学说。

  陈定涛他们毕竟是江南豪商,这次奔赴长安也带足了钱财,想得到一份官报自然不难。

  无非加钱而已。

  因为人多,他们直接加钱买了好几份官报,两两一组头对着头仔细看了起来。

  美味佳肴送上来之后,他们甚至都忘了饥肠辘辘,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官报之中。

  一直过去了良久,美味佳肴都凉透了,他们这才陆续抬起了头。

  “晋国公真是奇思妙想啊!”

  “原来我们没有从地球上掉下去竟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看完之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却又还是感觉有些地方似懂非懂。”

  “确实,晋国公的学问当真深奥,值得反复琢磨。”

  “可惜,可叹,若是我们能机会去国子监听晋国公讲学就好了。”

  陈定涛也合上了官报,笑道:“晋国公这次的讲学是探究了万物为何没有从地球上掉下去,虽然是奇思妙想,却与我们此行的目的关系不大。”

  “这些学问,我们可以留到以后再好好研究,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朝廷组建船队的事。”

  其他人听了也深表赞同,从刚才震惊赞叹的情绪中抽离。

  “世兄说的是,咱们首要任务还是确定朝廷什么时候出海,都有哪些安排。”

  “既然是晋国公提出的学说,他必然对此事了如指掌,甚至此事由他掌管也未可知。咱们若是能搭上晋国公的门路就好了。”

  “你这话说的,谁不想搭上晋国公的门路?那是国公啊,还是驸马,咱们上哪儿找门路?”

  陈定涛沉吟道:“出发之前,我爹曾告诉我,工部调了一批精于造船的官员和工匠入京,我爹猜测与朝廷组建船队出海有关。”

  “其中一位官员与我家是世交,我想先去拜访一下。”

  “可是明州船坞的刘主事?”

  “不错,正是刘主事,他比我们要早来到长安,应该对朝廷组建船队出海之后有所了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