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简单调查-《天穹的秘密》

  很快,林垣就走到了电话旁边,伸出手,轻轻拿起了话筒。话筒入手有些冰凉,表面还带着一丝光滑的质感。他将话筒放在耳边,刚准备开口说“喂”,电话那头就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几分低沉而严肃的语气:“小林同志,我很抱歉。”

  林垣听到这个声音的瞬间,身体微微一僵,脑海中瞬间就浮现出了一个人的身影——这分明就是韩栋国老首长的声音!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电话竟然是韩栋国打来的。他定了定神,语气恭敬地说道:“首长,没事,您不用跟我道歉。”虽然他心里还有很多疑惑,但面对韩栋国,他还是保持着应有的尊重。

  电话那头的韩栋国似乎轻轻叹了口气,沉默了片刻后,便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沉重地向林垣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把他带到这里来。他先是停顿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小林同志,我知道你现在心里肯定有很多疑惑,也可能会觉得委屈,但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一方面,是因为那些人已经盯上你了,他们对你的身份和你知道的一些事情很感兴趣,如果我不把你转移到这里来,你的安全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我不能让你陷入危险之中;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给你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让你暂时潜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的情况很复杂,敌人隐藏得太深了,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和具体计划,想要找到他们,就必须想办法让他们主动出现在明面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鱼饵,吸引他们主动现身。”

  韩栋国说到这里,语气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过了几秒才继续说道:“经过我们的反复考虑,我觉得我自己就是这个鱼饵的最佳人选。只有我主动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觉得有机可乘。但要想让鱼儿顺利咬钩,光有鱼饵还不够,还得‘打窝’——也就是说,要让敌人觉得我身边没有足够的保护力量,让他们放松警惕。所以,秦天他们这些小组里的中坚力量,就必须暂时被调离我的身边,来到这个秘密据点,这样才能给敌人营造出一种‘我身边空虚’的假象,让他们敢于行动。”

  他又补充道:“另外,我已经放出消息,说近期会对天安市的异类和相关药剂采取行动,而且对外宣称,只有我一个人掌握了最全的异类情报。你应该能想到,这个消息对那些敌人来说有多重要。异类和药剂一直是他们想要掌控的东西,而最全的情报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所以,就算他们心里可能会怀疑这是一个圈套,也必须要冒险尝试,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唯一的机会——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他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得到这些情报,也再也没有机会掌控异类和药剂了。他们不会甘心放弃这个机会的。”

  林垣静静地听着韩栋国的解释,手里握着话筒,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终于明白了韩栋国的良苦用心,也终于知道了自己被带到这里的原因。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引出隐藏在暗处的敌人,而韩栋国竟然不惜将自己作为诱饵,置身于危险之中。想到这里,林垣的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敬佩,有担忧,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他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忍不住,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地问道:“您不怕死吗?如果敌人真的对您动手,您的安全……”

  电话那头的韩栋国听到这个问题,先是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了一声坚定而有力的回答,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我是一名军人,始终都是。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是我的职责,为了这个职责,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也无怨无悔。”

  听到这里,林垣就已经完全了解了电话那头这位老人的心意。那几句简短却掷地有声的话语,像重锤般一下下砸在他的心上,将此前所有的疑惑、不解乃至一丝隐秘的委屈彻底击碎,只剩下满胸腔的滚烫与敬重。他握着话筒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腹摩挲着冰凉的金属机身,仿佛能透过这层冰冷触碰到老人那份炽热的信念——那是属于军人的担当,是将个人生死抛诸脑后,只求守护家国安宁的决绝。这份认知让他对韩栋国老首长的敬佩之情瞬间攀升到了顶点,仿佛眼前不再是电话里那个声音低沉的老者,而是一个身披铠甲、屹立于风雨之中的战士,用自己的身躯为身后的人筑起一道无形的屏障,这份肃然起敬,是发自肺腑的动容,是对一份伟大信仰的由衷礼赞。

  二人又在电话里聊了一会,话题从当前的局势慢慢延伸到一些过往的经历,韩栋国偶尔会提起几句当年在部队的旧事,语气里带着几分对峥嵘岁月的怀念,也夹杂着对当下年轻一辈的期许;林垣则耐心地听着,偶尔回应几句自己的想法,话语间少了最初的拘谨,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亲近。直到确认所有该交代的事项都已清晰,两人才结束了通话。挂断电话的瞬间,听筒里传来的忙音像是一道无形的界限,将那份来自远方的坚定力量暂时隔绝在外,林垣握着已经恢复寂静的话筒,久久没有放下,脑海里反复回响着韩栋国最后那句“保重”,心里沉甸甸的,却又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放下话筒转过身,林垣才注意到放在桌角的那碗泡面——方才为了接电话,他刚泡好面就匆匆放下,此刻泡面已经吸饱了汤汁,面条变得软烂,原本飘在表面的青菜也失去了鲜亮的色泽,蔫蔫地沉在碗底。他走过去拿起筷子,夹起一筷子面条送进嘴里,却发现往日里能驱散饥饿、带来慰藉的熟悉味道消失得无影无踪,舌尖只尝到一股寡淡的淀粉味,连带着浓郁的调料包香气也变得刺鼻起来。林垣愣了愣,又吃了一口,还是觉得索然无味,他终于明白,不是泡面变了味,而是方才韩栋国那番话带来的震撼与触动,早已填满了他的感官,让这碗寻常的食物,再也无法勾起半分食欲,只觉得手里的泡面彻底不香了。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林垣几乎顿顿都靠着泡面度日。清晨醒来,他会用滚烫的开水冲泡一碗,边吃边翻看前一天整理好的资料;中午若是忙得没时间多想,便随手从抽屉里摸出一包,囫囵泡好解决温饱;到了晚上,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下来,信息机房里只剩下屏幕发出的冷光,他依旧是一碗泡面相伴。起初他还会偶尔抱怨几句泡面的单调,可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也习惯了这份简单甚至有些枯燥的饮食——比起韩栋国老首长以身犯险的付出,比起应急处置小组肩负的重任,一碗泡面的滋味如何,早已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能省下更多时间,投入到眼下紧迫的工作中。

  几人待在这个秘密据点里,也并非是无所事事地等待。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就会有专人将一摞摞打印好的文件送到专门的信息机房,那些文件厚薄不一,有的是警方排查到的可疑人员名单,有的是药剂贩卖点的分布记录,还有的是各类监控录像的文字整理稿,纸张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天安市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暗流。几人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零散、杂乱的信息逐一梳理,按照时间、地点、人物等维度进行分类,从中筛选出可能与药剂贩卖网络相关的线索。林垣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眼睛紧盯着屏幕上滚动的文字,每看到一条关键信息,就会立刻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出来。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才真正意识到这个药剂贩卖网络的庞大——单是天安市一个地区,就有近百个隐秘的交易点,涉及的人员从街头混混到个别企业职员,覆盖了社会的多个层面,而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由此不难判断,这个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规模恐怕会更加惊人,牵扯的利益链条也会更加复杂。他看着屏幕上那些不断延伸的关联图谱,心里愈发坚定了一个念头:这个药剂贩卖网络必须被彻底铲除,而且要连根拔起,不能留下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他也能从这些文件的细节中察觉到,天安市相关部门显然已经做足了准备,无论是信息排查的细致程度,还是人员部署的规划,都透着一股严谨与周密,现在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一个能将整个网络一举击溃的契机。

  就在几人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文件中,专注地梳理着信息,试图从海量的线索里找到突破口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这份紧绷的平静——天安市再次发生了一起凶杀案。

  这个消息是通过内部通讯渠道传来的,当负责联络的同事念出案件基本信息时,信息机房里瞬间陷入了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通讯设备,脸上满是惊愕。与前几次案件不同,这次的受害人不再是有着特定职业背景的画师,而是一个刚刚失业没多久的销售。更让人揪心的是,作案手法与之前如出一辙: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痕迹,被害人如同人间蒸发般不知所踪,整个案件发生得毫无征兆,仿佛是黑暗中伸出的一只手,悄无声息地将人拖入了深渊。唯一能提供些许线索的,是被害人在失踪前与父母的最后一通电话——根据其父母回忆,电话那头的儿子语气还带着几分失业后的低落,可就在通话即将结束时,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急促而惊恐,只来得及喊出一句“窗外站着一个人!”,电话就被匆忙挂断,此后无论父母如何拨打,都再也无法接通。

  案件的调查工作很快就启动了,警方抽调了精干力量,对被害人的住所、曾经的工作单位以及日常活动轨迹进行了全面排查,应急处置小组也第一时间介入,协助梳理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可几天过去,调查却陷入了僵局,几乎毫无头绪。侦查人员翻遍了被害人住所周边所有的监控录像,却始终没有捕捉到可疑人员的身影;对其社交圈的走访也没有任何收获,仿佛这个人就像一颗孤立的石子,与周围的世界没有太多交集。

  所有人的心里都萦绕着一个疑问:谁会对一个刚失业的销售下手呢?他既没有丰厚的财富,也没有复杂的社会背景,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是他在工作中不小心得罪了什么人,引来的报复吗?可根据调查,他在之前的公司里一直表现低调,与同事的关系虽不亲近,却也从未发生过激烈的矛盾;还是说,他在无意中知道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因此被人灭口?这个猜测似乎更符合此前案件的逻辑,可问题在于,一个刚刚失业的销售,又有机会接触到什么足以让凶手痛下杀手的秘密呢?

  根据警方提供给应急处置小组的详细信息显示,这名销售的社会关系极其简单:父母是普通的退休职工,家里没有其他亲属;上学时成绩平平,毕业后换过几份工作,每份工作的时间都不算长,社交圈狭窄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关键的是,经过反复核查,他的生活轨迹与此前查获的药剂贩卖网络没有任何交集——他从未购买过相关药剂,也从未与任何涉药人员有过接触,甚至连那些隐秘的交易点所在的区域,他都很少踏足。除了上班、回家,偶尔去附近的超市买点生活用品,他几乎没有其他的社交活动,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成为凶手的目标?

  为什么?这个问题像一团浓雾,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几乎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此之前,调查人员根据几起画师遇害案的共性,将嫌疑目标初步锁定在了一个名叫苏庆方的人身上——苏庆方与几名画师都有过业务往来,且在案发时间段内有过可疑的行踪。可随着这名销售遇害,之前的推测被彻底打乱了:根据调查,苏庆方的社交圈与这名销售没有任何重叠,两人从事的行业毫无关联,生活区域也相距甚远,几乎不可能产生任何交际。

  苏庆方真的有嫌疑吗?这个原本几乎被认定的嫌疑人,此刻突然变得模糊起来。如果凶手不是苏庆方的话,那真正的凶手又会是谁?是隐藏在暗处的另一个人,还是某个尚未被发现的组织?这些疑问像一根根细密的针,扎在每个人的心上,让原本就艰难的调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更让人困惑的是,凶手到底是为了什么?此前遇害的几名画师,虽然身份背景各不相同,但都与艺术创作相关,多少还能找到一些潜在的共性,可这次的受害人是一名销售,与画师没有任何共同点,他的出现,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彻底打乱了之前所有的调查方向,让原本隐约可见的线索瞬间断裂,所有人都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前行。

  林垣坐在桌前,双手撑着额头,目光落在面前摊开的资料上,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桌上的资料不多,只有薄薄的几页纸,上面记录着被害人的基本信息、通话记录以及警方初步的调查结论,没有任何多余的细节,也没有任何可疑的关联点,这信息实在是太少了。他不禁想起以前处理案件时的场景,那时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杂乱无章的线索中筛选有用的内容,当时还总觉得信息太多看不完,找起有用的信息来费劲;可现在,资料少得可怜,看似省去了筛选的麻烦,却因为缺乏足够的线索支撑,连基本的调查方向都无法确定,反而比信息繁多时更加麻烦,这种无措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调查工作中“无米之炊”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