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炼制完成-《漫仙途》

  当第二日清晨的阳光洒满炼器广场,杨云天指尖最后一道灵光缓缓敛去,持续了近一日的灵纹烙印终于停了下来。

  那柄由墨晶铁锻造的炼器锤上,已然密布着一百八十三道繁复而玄奥的灵纹,隐隐流转着令人心悸的灵压。

  最初的百道灵纹,对他而言几乎是信手拈来,瞬息可成。

  然而,自锤胚蜕变为法宝之后,每多烙印一道灵纹,所需的心力、对灵纹本身复杂度的要求,以及对已有灵纹体系兼容性的考量,都呈倍数增长。

  越到后期,难度越大,不仅要确保新灵纹不与旧有体系冲突导致灵气滞涩、前功尽弃,还要时刻感知材料本身在承受了越来越多灵纹加持后,内部结构是否趋于不稳定。

  这皆是“灵纹派”炼器师攀登高峰时必须面对的挑战。

  这块墨晶铁品质已是上佳,但在承载了一百八十三道灵纹后,也已然接近其材质极限,隐隐透出一种不堪重负的脆弱感。

  若非如此,杨云天自觉或许真有机会冲击两百灵纹的大关。

  炉火渐熄,杨云天并未急于取出成品,而是让其继续在炉中温养,以余热稳固灵纹,调和器内灵气。

  场中此刻已有两位长老完成了炼制,正四处打量观摩他人进度。

  杨云天目光扫过,发现墨文的位置早已空无一人,不由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中了他以“冰髓冷焰”催发的封字真言,一年之内,对方休想再精准操控炉火进行炼器。虽非当场暗算,但其炸炉败北,根源确在自己。

  那位险些被墨文爆炸波及的客卿长老,见杨云天目光望来,友善地点头笑了笑。

  同为散修出身,在这种宗门内部的场合,无形中便有几分同气连枝的意味。

  杨云天的视线继而投向场中仍在持续炼制的六人。

  其中三人的手法相对常规,虽不刻印灵纹,但其激发材料自身潜能、引导物性融合的“本源派”基础手段,杨云天尚能看懂五六分。

  他心中暗忖,若能将这几人锤炼出的、物性被激发到极致的灵胚拿来,由自己施加灵纹,成品品质绝对能突破两百灵纹!这也正是他渴望学习“本源派”技艺的关键原因之一。

  而另外三人,尤其是那位副宗主,其炼器手法则显得高深莫测,与寻常路数迥异。

  炉中火焰时而如狂龙怒啸,猛烈煅烧;时而又温润如春日暖阳,细细蕴养。

  变化之精微,节奏之玄妙,让杨云天完全无法凭借外部观察推断炉内器物的真实状态,只觉一头雾水,心中对这“本源派”的高深之处更添几分重视。

  这三位显然走的是精工细作、水磨工夫的路子,炼器进程极为缓慢。直至开炉第三日,才有一人缓缓收功,熄灭了炉火。

  然而,场内外并无一人显得焦躁烦闷。

  对于台下众多弟子而言,能如此近距离、完整地观摩一位炼器长老的整个炼制过程,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缘,个个屏息凝神,看得如痴如醉。

  终于在第三日傍晚,最后一位收功的,正是那位副宗主。

  他并未立刻开炉,而是先转向天工先生,面带些许惭愧地解释道:“太上长老,时间仓促,只能尽力而为,尽快成器。若再多给弟子两日时光温养雕琢,品质当能更上一层楼。”

  杨云天在一旁听得暗自无语:你炼一炉的时间,够我炼三炉还有余,居然还嫌时间不够?这“本源派”对时间和火候的讲究,果然非同一般。

  天工先生却是抚须含笑,宽慰道:“无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你能在如此限时内完成,已属难能可贵。

  这毕竟非是炼制本命法宝,能做得如此地步,足见你功底扎实,心思缜密。很好,我天工阁后继有人,老夫心甚慰之!”

  这番夸奖毫不吝啬。场中其他几位早已完成的长老,无论内心作何想,此刻也纷纷向副宗主抱拳致意,口中不乏赞叹之词。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此番比试,天工阁一方炼器水准最高者,非这位副宗主莫属,已是众人心照不宣的事实。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最后一座尚未开启的炉鼎,以及好整以暇的杨云天。

  此刻,九尊炼器炉鼎静静悬浮于半空,炉口上方,各自悬浮着一柄已然成型、散发着不同光泽与波动的炼器锤。宝光流转,珠玉纷呈,煞是好看。

  然而,除了杨云天那尊经过灵纹改造、此刻依旧荧光内蕴的炉鼎外,其余八尊皆是最初发放的普通熔炉,显得朴实无华。

  两相对比之下,杨云天这边的一炉一锤,无疑成为了全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场下弟子们早已翘首以盼,炼器过程固然精妙,但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永远是这最终的评判环节!

  当器物种类相同时,最简单、最直接、也最刺激的评判方式,便是硬碰硬的交击对撼!谁的宝物能坚持到最后,谁便是毋庸置疑的胜者!

  还未等天工先生宣布规则,最初完成炼制的那两位长老便互相对视一眼,齐齐上前一步,躬身道:

  “太上长老明鉴,我二人自愿认输弃权。所炼之物,自知远不及诸位同道精良,便不拿出来献丑了。”

  显然,他们早已商量妥当。与其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自己辛苦炼成的法宝在对撼中损毁,不如主动放弃。

  这炼器锤好歹也是法宝,无论是自行留用、出售换取资源,还是赏赐门下弟子,都远比当场毁掉要强。

  有这两人带头,中间那三位采用常规手法、自认成品品质中庸的长老也不再犹豫,纷纷上前表示认输。

  转眼间,场中便只剩下最后三位(包括副宗主)采用特殊精炼手法的长老,以及始终闭目养神、仿佛置身事外的杨云天。

  天工先生目光扫过那几位认输的长老,语气平淡却不失威严:“也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确非智者所为。

  不过,你等需谨记,炼器一道,一时之成败不足以定论英雄。但若失了锐意进取之心,甘于平庸,那往后的道途,便真的难有作为了。”

  “弟子谨遵太上长老教诲!”几位认输的长老躬身抱拳,神色凛然。

  “既如此,”天工先生将目光转向场中剩余的四人,“那你四人便两两一组,捉对比试。宝物交击,留至最后者,即为本次比试的胜者。”

  他的语气依旧淡然,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

  尽管他最初的心思已完全放在如何招揽杨云天之上,但到了此刻,身为一名炼器宗师的本能好奇心也被彻底勾起——

  这失传数千年的“灵纹派”炼器术,与自家“本源派”嫡传的顶尖技艺,正面碰撞之下,究竟孰优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