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杨度-《刷视频:震惊古人》

  【#走过所有救国道路的人#】

  【杨度,一个走过所有救国道路的人。

  清光绪元年出生,十七岁中秀才。

  十八岁中举人,二十岁反对马关条约。

  参与公车上书,结识康有为、梁启超。

  二十二岁学习新政,二十八岁参与戊戌变法。

  二十九岁赴日本留学,研究宪政,结识孙先生。

  三十岁回国,参与收复粤汉铁路,并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他不赞成孙的主张,但将黄兴介绍给孙。

  三十七岁,主张君主立宪救国,积极支持袁称帝。

  四十四岁,赞成孙的民主共和。

  四十八岁,加入国。

  五十二岁,积极参与营救大钊先生。

  五十三岁,成为青帮头目杜月笙的师爷。

  五十四岁,在一片白色恐怖下,经周飞飞批准,秘密加入我兔。

  五十六岁,在租界,因病去世。

  他的一生,看似精神分裂,有些墙头草。

  实际上,他的一辈子只在做一件事:救国。】

  评论区:

  〖我不知道哪条路能救中国,所以我都要试一试。〗

  〖他不是墙头草,他只是身处迷宫,不知道哪条路通向出口,于是只能一次次的以身入局。〗

  〖一生都在摸石头过河,终于在最后摸到了岸边。〗

  〖好家伙,这是亲身参与了整本近现代历史书?〗

  〖但很沉重吧。〗

  〖也很绝望。〗

  〖中国最后一位纵横家。〗

  〖他要是多活几年就能看见新华夏成立,也能安慰他。〗

  〖31年去世,49年成立,他得再活18年!〗

  〖可能那时候他正好十八岁。〗

  〖百年屈辱史,先人们真的试尽了各种办法来救国,所以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写最后一句的时候是有多绝望……〗

  〖看过一句关于他的总结:医不知症因,唯试遍百药,虽其术不精,但其心可正。〗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差点就是神州陆沉的结果,在绝望中找生路,值得尊重。〗

  〖临时起意的叛变绝不会获得信任,只能说他真的一生都在践行救国,否则不会被多方势力反复接受。〗

  〖这就相当于你刘关张刚结义那会儿,已经成名的诸葛亮来投你。〗

  〖因为不是锦上添花,是在那个阵营危险的时候加入的,比雪中送炭还……〗

  〖如果真有人死后的世界,感觉他会在门口询问,中国人有没有站起来?〗

  〖刚查了一下他是 9 月 17 日去世的,第二天就是 9.18 事变的日子。〗

  〖老天待他不薄啊,最黑暗之前把他带走了。〗

  〖也许是看他实在是不容易,不想再打击他了吧。〗

  戊午马年,北大。

  图书馆内,他边吃着辣椒,边提炼天幕关于后世之言写于纸上。

  闻听此言,连忙从身侧找出近日的报纸。

  “杨先生已被特赦回京。”

  即将离开京城,他心里思索着能否去和杨先生一见?

  “也不知他是否会嫌弃我讲南方话?”

  念及此处,他飒然一笑。

  笑就笑吧,难道被笑的还少吗?

  清,光绪元年。

  光绪:“此人救国之心,苍天可鉴,可否为我所用?”

  慈禧闻言,冷笑道:“他不琢磨着造反已是幸事,还能为大清所用?”

  “可他不是赞成君主立宪吗?现在离未来之时尚有多年,岂知他不能为我所用?”

  既知身后事,光绪此时无惧慈禧。

  无非一死而已,早死几年,晚死几年,有区别吗?

  “君主立宪?后世可有皇帝乎!”

  “亲爸爸,我想试一试。”

  姑爸爸是满族人对姑妈的称呼,据考证“爸爸”在满语中是“母亲”的意思。(参考《采桑子》)

  光绪在爸爸前加上亲,既显得亲昵又可以掩饰非亲之嫌。

  “试吧,你就试吧。”

  “你若真能让他臣服于你,朝政之事,我全权放手于你!”

  光绪咬着嘴唇,慈禧见状,一字一句怒道:“你是要哀家给你立字据!还是要让哀家去太庙起誓!”

  “儿臣不敢……”

  慈禧站起身来,走到亭台边,望着塘里游动的鱼儿。

  身上由真丝、真金、真银和珍贵的翡翠宝石制成的麟袍,在阳光照射之下,泛起金光。

  “你没有什么不敢的!”

  “哀家说到做到!”

  “只恐你做不到,你我二人成了亡国的罪人。”

  回过身来,见光绪又要行礼请罪,慈禧挥挥手,叹道:“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只要不过火,哀家都由着你。”

  慈禧虽坏,却不傻。

  一个傻子不可能在军权都快丢完的情况下,还能把汉族地主军阀们玩的团团转。

  天幕出现至此时,还想着君主立宪,何其可笑!

  满蒙贵族不会答应,岂能让权于汉人!

  汉人也不答应,后世都没皇帝了,一样过得好好的,还成了世界第一或第二大国。

  他们又凭什么愿意养着大清皇室?

  能和平退位,已是不易。

  只恐这大清亡的比历史上更快。

  慈禧苦笑一声,喃喃道:“兴许会亡在我手里吧。”

  ……

  大明,北京。

  “君主立宪,何意?”

  朱棣打量着老和尚钓上来的鱼,问道。

  “宪,宪法也。”

  “所谓君主立宪,兴许是君王亦受法律管控。”

  “交由内阁执政,皇室不参政。”

  “皇室或许掌握军权,或许连军权都没有,只是名义上的君王。”

  小朱道:“皇帝本来就被法律管控啊!”

  “大明律能管到皇帝?”姚广孝闻言,失笑道:“皇帝无非下个罪己诏而已,难道还能受罚不成?”

  朱棣将鱼交给侍卫,让他们生火烤来尝个味道,又问道:“君主立宪可能保千年不灭之国?”

  “不知,且看后世蛮夷之国有无案例可寻?”

  “即便真有,在华夏,亦是难行。”

  大胖问道:“为何?”

  “为何?”姚广孝先向朱棣问道:“陛下可愿当个吉祥物?”

  扭过头去看向大胖父子二人,亦问道:“太子、太孙,你们二人可愿意?”

  大胖有心说,能保家族千年,自是愿意。

  但人若是一朝有权,怎舍得放弃?

  众人不言语,姚广孝笑道:“且不说皇室,去民间随便寻访一人,你若问他愿不愿意当个吉祥物皇帝,我想他大抵是愿意的。”

  “可一年、二年,看着内阁大权在握、挥斥方遒,他可还愿意?”

  “他愿意,可他的儿子、孙子,又愿意吗?”

  “权力是味毒药,可人人都觉得他美味,甘之若饴。”

  言毕,老和尚不再言语。

  闭目养神,静待鱼儿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