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离谱的王氏高丽(2)-《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302章 离谱的王氏高丽(2)

  【高丽太祖把女儿们的婚姻玩出了新花样。

  除了一个与新罗联姻的公主之外,其余女儿通通内部消化。

  为了安抚国内的豪强势力,王健还给自己化身编剧,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故事:

  自家爷爷叫做“帝建”,乃是唐肃宗的私生子。

  爷爷长大后,划着船准备去大唐认祖归宗,结果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海里。

  然后喜提龙王捞人 龙女倒贴大礼包。

  随后,帝建就和龙女生下了一个儿子。

  而这个儿子,就是王建的父亲。

  所以王建的体内有着龙王的血。

  靠着这套‘龙血玄黄’理论,王建成功把女儿们锁死在权贵圈,还理直气壮甩锅:

  “不是我不想把女儿嫁给你们,实在是龙王他老人家不愿意,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弹幕区:

  『唐肃宗:他毁谤我,他在毁谤我啊!』

  『骂的真脏。』

  大唐,长安。

  “这高丽应当是高句丽分裂之后创建的国家吧?”

  “呼……呼……”

  唐皇喘着粗气,越想越气。

  朕被射瞎眼?

  是朕后代的私生子与龙王的后代?

  原来不是未来的韩国不要脸!

  你们这不要脸是祖传的啊!

  “朕要御驾亲征!”

  “不可,陛下昨日已经安排兵部尚书负责征伐高句丽之事,岂能朝令夕改?”

  李世民本是想趁魏征不在,试探一下诸臣的想法。

  没想到,众人还是不同意自己御驾亲征。

  罢了,罢了。

  “药师,国有罪,而顺民无罪,记得善待百姓。”

  李世民相信李靖能听懂自己的含义。

  贵族,杀!

  逆民,杀!

  只留顺民,而后迁移中原百姓前去融合。

  至于何为顺民?

  李靖露出一个我懂的微笑给李世民:“臣遵旨。”

  【一套操作下来,王建看起来平衡了国内的势力。

  但是总有一个儿子要成为高丽新的国王。

  他的二十九位妻子全部都是地方豪强的后代,所以诸位皇子的背后也肯定有着相应的豪强势力。

  那该让哪个豪强的后代成为新的国王?

  王建最后选了王武,因为他是诸子中母族地位最低的一个。

  其他人肯定不服,朝中暗流涌动。

  王建去世之后,所有的王子或是自己想争、或是母族推动,都开始被迫养蛊。

  而王武没两年就死了,死之前连遗诏都没有。

  所以理论上,所有人都有继承权。

  想成为新的国王,很简单:谁能活下来,谁就是新的国王!

  王室开始自相残杀,直到了“光宗王昭时期”,事情终于出现了一个变数。

  王昭,是王建的四子,也就是刚才提到:娶了姐姐,又娶了侄女的那位。

  但王昭是一个虔诚的佛学弟子。

  一生倡导慈悲为怀,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去野外放生。

  甚至他还禁止御厨在王宫之中屠宰牲畜,王室想要吃肉就必须要从市场上购买。

  慈悲为怀的王昭不忍再看到王室内部自相残杀、骨肉相残,于是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苦一苦兄弟,骂名我来担。”

  这位放生狂魔突然领悟终极佛法:“只要物理超度所有兄弟,自然天下太平!”

  他手起刀落团灭竞争者,成功让高丽王室达成‘濒危物种’成就。】

  大唐,长安城外。

  程咬金评价道:“这人是不是没有脑子,居然选母族势力最差的一个?”

  “不应该选势力最强的一个吗?”

  魏征吐槽道:“你指望一个能娶二十九个妻子,让儿女互相通婚的人有脑子?”

  【王昭的办法虽然解决了王室内部斗争的问题,但又造成了一更为严重的问题,王室和豪强的势力受损。

  权臣们见状集体狂喜,开启‘你方唱罢我登场’模式。

  大臣李资谦跳反,推举自己外孙王楷成为新的国王,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臣李义旼跳反,又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崔忠献平定权臣李义旼,自己又立马跳反,而且还先后控制了三位皇帝。

  而最抽象的当属“穆宗王诵”时期。

  王诵年仅七岁,因为国王尚且年幼,所以需要他的母亲千秋太后摄政。

  千秋太后是王建的孙女,也就是嫁给王建孙子王长民的三个妻子中的——献哀王后。

  因为摄政时期,居住在千秋殿,所以通称“千秋太后。”

  她有一个宠臣叫做金致阳,据说堪比嫪毐,是一个可以凭棍棒转动车轮的高手。

  曾经假装和尚,混进寝宫与她私会。

  而当时在位的是王长民的堂弟王治,听说了这件丑闻之事,将他杖责并流放。

  但是现在千秋太后摄政,第一件事就是赦免情人。

  并且任命为他合门通事舍人,每天与千秋太后纵情声色,无所顾忌,还搞大了太后的肚子,在统和二十一年生下儿子。

  怀孕之后,千秋太后计划着要废除王诵,改立自己与金致阳的儿子为新国王。

  王诵得知他们的计划,连忙召集了大将康兆入京,计划让康兆去除掉金致阳。

  结果大将康兆现场教学:在跳反这件事上,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于是他反手就杀了王诵,又顺手除掉了金致阳,并推举了王询成为新国王。】

  大秦,咸阳。

  “……”

  巨子本在兴高采烈的给始皇讲着为何两个竹筒传给细线就能传音。

  刹那间,闻听天幕的讲解,沉默下来。

  群臣也是低头不语。

  谁不知道这是陛下的逆鳞。

  高丽啊,你说你这事是照着陛下模板抄的,还是真的啊?

  “无妨,接着讲。”

  始皇笑着说道:“朕还没有那么小气。”

  “巨子,这火药若是遇上极寒天气可能使用?”

  “威力可否会减小?”

  墨子回答道:“须实验一下。”

  始皇点点头,吩咐道:“蒙恬,派一队人去冰天雪地实验一下火药的威力。”

  “就去箕子朝鲜之地!”

  “……”

  【按理来说不出意外的话,高丽的王室也会像倭国天皇一样,从此就成为了权臣的傀儡。

  但是面对权臣全家桶,高丽王室祭出祖传技能——光速滑跪。

  比如他曾宣称要誓死追随后唐,被后唐册封为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玄菟州都督、上柱国、充大义军使、高丽国王。

  后来又誓死追随后晋,被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的官位。

  还与吴越国、吴国、南唐、闽国有密切联系,王建在书信中称吴越国为“上国”。

  然后,还誓死追随后汉,又誓死追随后周。

  接下来还追随了辽国,追随了金国,追随了北宋,追随了南宋。

  但总这么追随也不是一个办法,到了南宋末期中原大乱,高丽国王决定不能再继续软弱下去了。

  所以他们决定改变策略,好好的和中原王朝较量一番。

  而这时候,统治中原的是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

  结果就是高丽和蒙古连续爆发了九次战争,蒙古直接就打穿了整个高丽。

  此时的高丽国王面对蒙古的强硬态度,灵机一动祭出祖上传下来的终极必杀技:“求娶蒙古公主!”

  “求你把女儿嫁给我,以后高丽的国王可能就是蒙古的后代。”

  但这一次的绝招显然是用错了地方,因为蒙古虽然答应了请求,但却同时做出了两个规定。

  第一:蒙古的公主必须要成为高丽的王后。

  第二:公主的子嗣必须要成为新的国王。

  在蒙古帝国的干涉下,高丽王室确实减少了内部斗争,因为蒙古公主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高丽国王也确实摆脱了大臣的掌控,因为现在国王轮到了蒙古掌控。

  蒙古公主不仅是高丽的王后,而且还能够左右国王的决策,在上朝的时候,国王都要坐在公主的下位。

  而且蒙古嫁公主主打一个‘童养媳’模式,高丽国王们不得不开启‘未成年保护协议’。

  并且在公主成年前,国王连其他妃嫔的房门都不能敲。

  这哪是娶媳妇,分明是供了尊活菩萨!

  在这种情况下,高丽国王对于蒙古的态度极为复杂。

  既需要蒙古的支持,又不满蒙古的干涉。

  于是忠肃王一怒之下化身潇洒哥:我要画个圈圈诅咒你。

  他在元朝使臣的国书上画上了大量的符咒,认为这样就可以反噬元朝。

  结果自然是不美好的,被元朝以谋逆的罪名废黜。

  忠肃王有两个儿子。

  第一个叫做忠惠王,这位是一个着名的大孝子。

  老爹刚下岗他就孝心炸裂,连夜搬空老爹后宫。

  而后,他又强行侵犯了太后,即元朝嫁来的公主,其父亲的王后,也是他的嫡母。

  这种作死操作直接喜提元朝VIP毒酒套餐,用生命演绎了什么叫‘色字头上一把刀’。

  第二位是恭愍王,忠惠王的弟弟。

  在各种高压之下被迫开发新性向,被逼成了一个同性恋。

  但是国王有一项很重要任务:传宗接代。

  现在国王不喜欢女的,那皇子的来源就成了一个问题,怎么办呢?

  恭愍王灵机一动,开启代练服务。

  让自己的侍卫去到后宫,想办法去给自己创造皇子。

  就这样一直到了元明更迭的时期,高丽国王终于摆脱了元朝的控制。

  但紧接着各路牛鬼蛇神开始轮番登场。

  曹氏为首的军官集团、郑氏为首的文臣、朴葳家族、崔莹家族、李仁任家族轮流上 位。

  以军官把持开始,又以军官把持结束。

  最后以李成桂为首的军官集团直接上演全武行,挟天子以令诸侯。

  被权臣天团玩坏的高丽王室突然怀念起元朝,虽然指手画脚,但好歹不搞日抛型领导班子啊!

  大明爸爸救命啊。

  狠狠的蹂躏我吧。

  快嫁个公主过来当女王吧。

  快让公主来垂帘听政吧。

  快让公主来把持朝政吧。

  快来骑到国王头上作威作福吧。

  实在不行,你派个官员来监国也行啊。

  但是朱元璋表示:“童子不必来朝,立亦在彼,废亦在彼,中国不与相干”。

  在得知了明朝的态度之后,李成桂立马就以国王的血统不纯为由,上演了一场黄袍加身,创建了一个李氏朝鲜。

  高丽王室终于悟了:从龙王赘婿到蒙古赘婿,终究是错付了!】

  评论区:

  〖就是自己的儿子跟女儿原汤化原食。〗

  〖滑跪了那么久,非得在蒙古的时候站起来。〗

  〖中间肯定是有偷吃的,不然按照这个近亲结婚的程度,后代早就不成人样了。〗

  〖难怪韩国喊男朋友哥哥。〗

  大明,洪武年间。

  “如此算来,如今应当还是王氏朝鲜?”

  “应该是叫王颛吧?”

  洪武三年,朱元璋遣使持金印文诰,封王颛为高丽国王。

  老朱轻轻敲打桌案,又想起在国子监学习的一百多个朝鲜学子,能不能用他们做点什么名堂呢?

  “标儿,那群人汉话学的如何?”

  “比金涛好。”

  父子二人齐笑出声。

  明朝第一次科举,高丽参加会试的有三人,其中金涛及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

  但是因为不通汉语,只能回到高丽。

  “选几个汉话好的,让他们随军回去,协助剿灭女真。”

  老朱想了想,又吩咐道:“你和老四一起去一趟,亲自挑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