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汉朝墨家巨子:天下大同、人人平等,是发展的最高阶段。-《刷视频:震惊古人》

  【#假如告诉孔子“子女也是人,不是家长的玩具,会不会被孔子暴打?#】

  【题主:孔夫子,我告诉你一件事。

  孔子:愿闻其详。

  题主:子女也是人,不是家长的玩具。

  孔子: 我也想告诉你一件事。

  题主:什么事?

  孔子: 人不吃东西就会死。

  题主:你这不是废话吗?我又不是三岁小孩,还要听你说这个吗?

  孔子: 是你先跟我说废话的啊。】

  ——————

  评论区:

  〖孔子:早知道不收徒了,鬼知道他们会出书啊!〗

  〖他的门徒和七十二贤人倒是没啥问题,可架不住他徒弟可以没问题,但他徒弟的徒弟,他徒弟的徒弟的徒弟有没问题了。〗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孔子:你见过什么产品有售后2700年?〗

  〖曾子被曾父打的时候,孔子就说了,该跑就跑,楞挨打是愚孝的。〗

  〖小杖则受,大杖则逃。〗

  〖孔子:“我早就说了,父母太傻逼了的话,你就尽快跑路。”〗

  ~~~~~~

  【孔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顽固家长:20岁不许晚上不回家,不许交朋友,不许学画画音乐。

  孔子:你有点太极端了,让我忍不住想开着四驱战车跟你决斗。】

  ——————

  评论区:

  〖孔子:你这有点太封建了。〗

  〖哈耶克:求求你们搞点封建制度吧,思想这么奴隶制真的太lowb了。〗

  〖想起了青藏,满清都求求他们搞点儿封建主义,奴隶是用来种田养活主子的,不是用来祭神的。〗

  〖商朝:两千多年过去,你们还在用奴隶祭神?〗

  〖春秋时期,出一趟远门动辄一年半载,和家里一点联系都没有,又常年战乱,就算是稀里糊涂死在哪儿都很平常。〗

  〖说的不是自己死了,而是可能父母死了,家里没人,这在古代是大事儿。〗

  〖两种都是事,所以游必有方,这个方不光是你告诉父母去哪,你还得定期往家里捎信才行。〗

  〖现在的人都习惯了人人有手机的生活,但是九几年的时候,座机都还没普及,出门如果不跟家里人说清楚去哪,几点回来,出点什么事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古代那个基建水平,社会环境,确实应该如此,实际上05年以前,最好也要这样,不然的话人没了都没法找。〗

  〖现代信息技术让社会文化和潜意识已经完全不同了,很多人一下无法理解以前的思维。〗

  〖父亲的母亲(奶奶)在世的时候,不能在远处游泳,必须游泳得在方形泳池里游。〗

  〖文言文翻译满分!〗

  〖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爹:所以这就是你毕业之后回来躺平啃老的理由?〗

  ——————

  【对于孔子来讲,子女有子女的责任,父母有父母的责任,你要拿着被人改的东西硬说是孔子写的,孔子会告诉你为什么君子要佩剑。】

  ~~~~~~

  评论区:

  〖孔子:尔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吗?〗

  〖题主:我剑也未尝不利!〗

  〖题主年16,卒!〗

  〖那我就要告诉孔子为什么枪是百兵之王!〗

  〖那么问题来了,孔子有剑,你有枪吗?〗

  〖热武器没有,冷兵器还是有一把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你打的过有剑的孔夫子吗?〗

  〖一寸长一寸强,长枪对剑,优势在我!〗

  〖总座高见!〗

  〖孔子:我会箭,还有三千弟子。〗

  ——————

  【那个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的有趣老学者,在后世塑造里,已经变成了孔庙里的泥像和封建的代表。】

  ——————

  评论区:

  〖你把二十四孝给孔子看,他可能会来一句“彼其娘之”!〗

  〖二十四孝本就是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的作秀举动,所以多离谱都不稀奇,这事很常见。〗

  〖借古讽今?〗

  〖没有,我说的是汉朝!〗

  〖夫子原话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怎么到你这就剩臣臣、子子了呢?〗

  〖啊,我明白了,闹了半天,你小子把夫子给我的教育,都吃了回扣了吧!〗

  〖君不君,则臣不臣,碰上晋灵公那么个主儿,孔子也没苛求赵盾什么,就是一句越境乃免,碰上这事算你倒霉,史书记载的没毛病,你赵盾就是太倒霉了。〗

  〖同样的道理,父不父,子就可以不子。〗

  〖我要没记错,夫子的原话应该是: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越境乃免,惜哉。〗

  ——————

  【我:“战争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不能提倡战争!”

  孙武:“对啊,然后呢?”

  我:“但我就喜欢希儿、松井那样的军事家!”

  孙武:“伍子胥,你借我把刀,我弄死他!”

  ——————

  我:“每个人都应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杨朱:“你说得对!”

  我:“但你那一毛不拔的学说简直太抠了,一毛都不拔,哈哈哈哈!”

  杨朱:“你给我滚出去!”

  ——————

  我:“庄先生,您的逍遥游写的太好了!”

  庄周:“嘿嘿!”

  我:“我们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要努力变成遨游宇宙的鲲鹏,不要成为那些小小的麻雀!”

  庄周:“你把书还我!以后,版权,不给了!”

  ——————

  我:“对父母要尽孝,对朋友要尽心,对上司要尽责。”

  孔子:“这可能就是君子了吧!”

  我:“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孔子:“你再说一遍!”

  我:“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

  孔子:“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我:“这不都是您的思想吗!”

  ——————

  我:“老子,我太喜欢你的《道德经》了!”

  老子(微笑脸):“谢谢。”

  我:“他们都不懂《道德经》,我跟他们辩论,他们都不服!”

  老子:“你说……辩论?”

  我:“是呀!”

  老子:“从现在开始,你最好不要说你看过《道德经》。”

  ——————

  我:“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对秦始皇有太多的误解,其实秦始皇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秦始皇的仁德之举吧!”

  秦始皇:“你他妈故意找茬是吧!”

  ——————

  我:“东坡先生,您就多被贬几次吧,美食界需要你呀!”

  苏轼:“你礼貌吗?”】

  ~~~~~~

  评论区:

  〖你对秦始皇的评价不对,因为我就是秦始皇。〗

  〖一会我微你50,你让我当丞相——不要当赵高的那种。〗

  〖奇怪,现在怎么还有人有被腰斩的爱好?〗

  〖原作者和创死作者的二创.jpg〗

  〖我:“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天下无敌的战神!”

  项羽:“谢谢”

  我:“我最佩服霸王打仗从来不用什么谋略,都是嗷嗷叫冲上去a对面”

  项羽:“上一个嘲讽我们楚人的已经让我烹了,你的命是批发的?”〗

  ——————

  “额,所以我们学的四书五经,很可能已经不是诸位先贤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

  “你这不是废话吗?忘了孔子还亲自在评论区讲解理念吗?”

  说来可笑,孔子亲自讲解理念,却被明清某些文人攻击,说他不是真的孔子。

  他只是一个姓孔,名子之人,只不过恰好抢到了评论机会,所以冒充孔子。

  他们还有一套完善的理论。

  真正的孔子应当是子姓,名丘。

  天幕评论区的名字应当为:子丘。

  即便以子姓孔氏命名,也应当是孔丘,而非孔子。

  孔子都被气笑了。

  天幕取的,我又不能改,你们还能找到这一套歪理邪说,真是佩服。

  瞬间,孔子明白了什么叫: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他们信奉的孔子,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庙宇里享受供奉,不能出现在他们面前。

  “唉……孔子对自己话语的解释,居然是错的,这出哪说理去?”

  “吴兄,别纠结了,你学四书五经是为了搞明白孔子的理念吗?”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读书是为了当官!官家怎么解释,我们就怎么读!”

  知识的解释权,从来只掌握在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手中。

  对知识的解释,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体现。

  一切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稳固国家、实现长治久安。

  所以,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只能是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比如,王朝末年,为王朝尽忠、宁死不降的官员,哪怕他们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新朝也要给他上个谥号,表扬他为国尽忠。

  百姓问:他欺负我们,为什么还是一个美谥。

  朝廷答曰:虽然他无恶不作,但他对王朝尽忠,是忠臣,你们都要像他学习。

  哪怕朝廷欺压你们,让你们都活不下去,到了王朝末年,你们也应该为国家尽忠,而不是造反。

  又比如,你穷是你自身的原因,你投胎投错了、你不努力、你懒、你活该,反正不是因为贵族老爷们压榨。

  你们要踏踏实实干活,贵族老爷心善,会赏你一口稀粥喝的。

  还比如,某些公认的、享受百姓祭祀的英雄,但朝廷为了长治久安,只能委屈委屈他们,不仅不宣扬他们的事迹,反而将他们从史书上抹去。

  再比如,贵族老爷们犯了罪,但他们于国有功,只不过这个国,指的是贵族老爷们的国,所以将功折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什么?斩首?

  我堂堂天龙人,贪几个钱而已,罢免我的官职,让你们这群苦哈哈心理满足一下,还不够?

  退钱?

  我想退,可我没钱!

  什么叫钱在我的妻子、儿子手里,让他们交出来?

  你不要瞎说,我们离婚了,财产已经分割清楚了,新时代了,咱们不搞牵连。

  更比如,要和蛮夷打仗的时候,戏台上唱的皆是蛮夷如何欺负我们。

  和蛮夷你侬我侬之时,戏不能唱、文不能写,骂蛮夷就触犯律法,可以在心里想,但千万别说出来,否则衙役会找你谈心。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古代,尤其是汉朝。

  这些道理,刘彻都懂。

  所以他才会采用董仲舒改进之后的儒家,为自己所用。

  请注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史书和后人的总结。

  刘彻只是用董仲舒的儒家代替之前的黄老之术治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想法,但不是刘彻的。

  一个合格的封建帝王,是知道不能一家独大的。

  刘彻要大一统、要削藩、要搞钱、要打匈奴,恰好,董仲舒改进之后的儒家完美契合刘彻所想。

  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刘彻不喜欢。

  天人感应,为皇帝的专制统治提供了合理性和合法性,刘彻开心。

  但变相的夹杂私货,限制皇帝权力,刘彻很不开心。

  不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刘彻接受了。

  但刘彻此刻没有思考用何种理念治国。

  因为各家打的正热闹。

  看了天幕,各家纷纷表示,可以根据刘彻的需要,对各家理念进行修改,使它更符合此时的大汉。

  尤其是墨家,他比各家更强,因为他不仅拥有一套完善的理论,还会造物。

  虽然墨家巨子仍然不愿意放弃墨子的理念,但他向刘彻表示:天下大同、人人平等,即便是后世也未曾做到,所以墨子的十大理念是大汉发展的最高阶段。

  走路要一步一个脚印,人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在最高阶段之前,还应该有中级和初级阶段。

  所以,墨家可以重新设计一套理论,缓慢的、足步的到达高级阶段。

  在初级阶段,有一些不符合墨子的理论,也是应该的、合情合理的,这是要达到墨子十大理念,必然会发生的阵痛。

  ——————

  大汉,长安。

  “道德经?”刘彻侧头看向卫青,“朕记着好像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陛下,或许是后世编修之时,将二者调换。”

  “他们为什么要换顺序呢?”

  卫青:……

  刘彻想道:会不会是真能修仙呢?

  很有可能!

  飞升者,肯定要将后来者的路堵死!

  所以上古之人寿千年,可白日飞升,今时之人六十已然算长寿,会不会也是有人将修炼法门、得道仙术进行修改,所导致的呢?

  后世不信鬼神,但他们同样证明不了鬼神不存在,刘彻心底还是留了一分希冀。

  霍去病、司马相如不在,劝刘彻的重担,就落在卫青身上。

  “陛下,后世遨游宇宙,亦未见仙。”

  “世间自称得道者,何其多也,然皆是徐福、新垣平、栾大等人,招摇撞骗!”

  新垣平,正儿八经的汉人,赵地方士。

  新垣也是正儿八经的汉姓,出自姬姓和嬴姓。

  倭岛的新垣姓氏,其中大多数为中原大乱时期,远渡倭岛避难的新垣姓氏后人。

  也有少数为宋、元、明、清时期,出海行商,在当地居住生子或一夜春风留下的血脉。

  还有部分,是倭岛强占琉球之后,强迫当地汉人改倭姓。

  比如新垣结衣,其祖籍冲绳,即琉球。

  福建地方志记载,倭人强令当地汉人改倭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林姓为了不忘自身为华夏血脉,遂改新垣姓氏。

  新垣听起来是倭国姓氏,但其实是正儿八经的汉姓。

  倭人学汉文化,学了个四不像,他们还以为新垣是他们的姓氏,何其可笑。

  新垣姓氏在国内,如今人口不足千人。

  倭岛大约有一万多人,大多居住在冲绳,汉家故地。

  二战期间,老美大统领提到琉球,愿意交给“日记强国达人”管理,但被两次拒绝。

  二战结束,老美占领琉球,后移交给倭人。

  倭人将琉球人当“贱民”对待,对琉球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时至今日,琉球仍然在争取独立。

  话说回来,文帝刘恒,江湖人称白莲花。

  十四岁,先派舅舅入长安打探情况,自己带六个心腹入长安,满打满算才八人。

  入长安,与一群政坛老油子斗智斗勇,轻而易举收回大权。

  就是这样一个十四岁就智勇双全的猛人,却也被新垣平骗了。

  新垣平善望气之术,对文帝说看见长安东北有五采神气,应该立祠祭祀上帝。

  文帝于是作渭阳五帝庙,次年进行祭祀。

  卫青提到新垣平等方士,就是为了警醒刘彻。

  陛下呀,文帝多聪明一个人,后世皇帝的偶像,他也被人骗了。

  您呢?

  秦皇汉武。

  天下方士何其多也,个个都说见过神仙,是神仙弟子。

  可真正的神仙弟子,为何会贪慕人间的荣华富贵?

  即便真有仙神,他们有移山倒海之伟力,为何要管人间事,助您成仙?

  他们要管人间事,也该是自己当皇帝,亦或者娶妻生子,让自己的儿子长生不老、不死,永生永世占据人间。

  为何要让您这无亲无故之人,长生不死,占据人间?

  后人提及晋时有一道士葛洪,其理论有尸解仙。

  与其被人骗,不如踏踏实实做点事,或许还有死后成仙的可能。

  即便没有仙神,也能如关羽、诸葛亮一般,被后人铭记数千年,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成仙之法吗?

  “朕知,朕知,朕知。”刘彻叹了口气。

  成仙,谁不想呢?

  别说成仙了,就如后世武侠小说里一般,可以凌空飞行,都被人念念不忘。

  “朕决定了!”

  卫青长出一口气,能听劝就好,否则又如历史上一样,来一场巫蛊之祸,天幕可就白出现了。

  “朕六十退位,为太上皇。”

  卫青:Σ(°Д°;

  卫子夫:o((⊙﹏⊙))o

  刘彻看着卫子夫怀里不足岁的婴儿,笑道:“六十岁,人老了,身体不行,脑子也不行,索性退位,将国家交给据儿,朕也搞寻仙问道。”

  二人被刘彻的脑回路惊呆了,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可惜卫青不是霍去病,如果是霍去病,他会说:“姨夫,您能活到六十再说吧!”

  ——————

  东周。

  天幕提及孔子,秦国宗室子就一直观察着孔子,发觉他无悲无喜,丝毫没有动怒。

  这么久,孔子唯一一次因天幕言论动怒,是因为后世儿孙。

  还专门用珍贵的评论机会骂了儿孙一顿:想当官,就考本事考,要封侯,就去为国征战。

  但被后人篡改理论、理念,这换成谁,都接受不了吧?

  孔子居然没动怒,太不可思议了。

  是大度?还是强撑着?

  可别憋坏了身体。

  “夫子……”

  “动怒无用,又何必动怒。”

  “后人曾说过,让原作者做阅读理解,原作者也不知道答案。”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你忘了,我曾和后世学儒之人有过交流吗?”

  “听进去的,不需要我说,听不进去的,我站他面前,亦是无用。”

  想起清朝文人强调的贞节牌坊,孔子叹了口气。

  这破玩意儿,谁研究出来的?

  还有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他们还口口声声说这话是自己说的。

  我特么什么时候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