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忽必烈:夏朝王子复仇!-《刷视频:震惊古人》

  【#请以“其实我早就是个……人”或“其实我早就是……了”造句#】

  原句出自电视剧情节,抗倭战争期间,某角色当了汉奸,穿上倭人军装,留着八字胡回乡,他爹没认出他,解释清楚后,该角色说道:“爹,其实我早就是倭人了”。

  【刘渊:“爹,我是元海呀。”

  刘豹:“元海?哎呀真是元海啊!他娘的差点叫老子走了眼,我还以为你是真汉人呢。”

  各部落酋长:“是刘渊回来了,这小子是真出息了啊。”

  刘豹:“你这身上是穿的是什么啊?”

  刘渊: “这是汉地丝绸啊,汉人都这么穿,贼讲究。”

  刘豹:“丝绸?好,这丝绸真好啊,这身上都光溜溜的。”

  刘渊:“” 我给您带来了几瓶黄酒,这是汉人酿的黄酒和咱们的马奶酒不是一个味。”

  刘豹:“唉,这咋还是三足的呢?”

  刘渊:“爹,喝这种酒在汉地很讲究要用金属铸成的酒器,喝的时候要用三足杯喝有一种富贵的味道。”

  刘豹:“这几年去洛阳留学怎么样?”

  刘渊:“”还好,一切如愿以偿。”

  刘豹:“好,这就好。”

  刘渊: “等会我还得到我们司马颖王爷那去一趟。”

  刘豹:“司马颖?还王爷?我说咱们这没这个人吧。”

  刘渊:“是我的晋朝上司。”

  刘豹:“哦~是你们上司啊,儿子你现在是什么官职啊。”

  刘渊:“爹,我现在是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

  刘豹:“宁朔将军,好,好啊。”

  刘渊: “爹,其实我早就是汉人了,我都追认三祖五宗了。”

  “以后啊,再有什么鲜卑小儿羯族小奴上咱们部落来捣乱,你跟儿子吱一声,咱们现在刘家的势力可大的不得了。”

  刘豹:“好啊,乡亲们,都听见了吧。今后有什么事儿,就找我们老刘家。”

  “我们刘家呀,有大汉人撑腰。”

  “你们呢,有我们老刘家给撑腰。”

  刘渊:“还有啊,诸位乡亲。现在的山西可是汉人的天下,大家都老实点。”

  “可不要和那些乱华分子去打草谷,如果在这个方面出了问题,可别怪我刘渊翻脸不认人。”

  “谁要是和他们纠缠在一起,可别怪我刘渊心毒手狠,保不了大家,保不了乡亲!”】

  ~~~~~~

  评论区:

  〖刘豹:谱儿还挺大,才当几天汉人呢。〗

  〖汉军没来的时候你欺负我,汉军来了你还欺负我,那汉军不是?白来了?〗

  〖你才当几天匈奸啊!〗

  〖是啊,哪比得上刘队长这种老牌匈奸呢~〗

  〖这爹懂事,没一句话掉地上。〗

  〖这爹也是老汉人了,如果不是刘渊梗多名气大,对话双方应该换成他爹刘豹和他爷爷于夫罗。〗

  〖刘渊:天无二日,我心中只有太祖高皇帝一个太阳。〗

  元熙五年。

  汉国都城,蒲子,别名隰川,今山西隰县。

  试穿龙袍的刘渊,仔细盯着天幕,疑惑道:“元海?彼其娘之,谁把朕的字改了?”

  《十六国春秋》记载,刘渊,字符海。

  但唐朝编修的《晋书》记载为:元海。

  这里设定为因避讳等其他原因,所以符海改为元海。

  刘渊生气,其他汉朝诸帝心情也没好到哪儿去。

  天幕提及刘渊,他们又想起了数日前,刘渊将五年前进位汉王的诏书发在评论区,让前人观赏。

  开篇第一句: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

  接着夸先汉诸帝: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乂,多士盈朝。

  接着吐槽王莽,夸刘秀: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俾三光晦而复明,神器幽而复显。

  又夸后汉诸帝: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叶重晖,炎光再阐。

  歌颂完两汉知名帝王的丰功伟绩,刘渊又开始了血泪控诉:

  黄巾、董卓、曹操父子连番作乱,虽然有孝愍(汉献帝)和昭烈(刘备)努力抗争,但是还是难逃我大汉室神器更易的命运……自社稷沦丧,我刘氏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

  一段满是皇汉味道的发言之后,刘渊接着说:由于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导致生灵涂炭,我今天作为汉室外孙被推举出来,就是要匡扶汉室!这大汉由我来护!列祖列宗的英灵由我来祭祀!我刘渊就是大汉的执剑人!

  汉朝诸帝,心情难以用语言形容。

  这后代是认还是不认呢?

  认吧,心里膈应。

  不认吧,刘渊身上确实留着刘家的血。

  他和铁木真、忽必烈的情况还不一样,后两人是通过天幕知道的,用的什么基因手段,是真是假,还没个确切说法。

  二人即便是距离季汉,都快千年了,即便真是刘姓后裔,都已经远的不能再远了。

  刘渊重修宗庙,祭祀祖宗,既有血脉,又自认汉家后人,该认还是得认,但就是太膈应了。

  不过,但有个人觉得不膈应,太祖高皇帝刘邦就觉得挺好。

  不仅认下这个后代,得知他正在准备登基大典,又知后世有年号,刘邦还亲自给刘渊取了个年号。

  随后,刘邦很开心的写了封信,命人送给冒顿,开篇第一句:“兄弟……”

  冒顿:我特么不是项羽!

  反之,被刘渊在进位诏书中点名的其他人,心情就没那么美丽了。

  王莽:我都逃去身毒当佛祖,还追着骂?

  曹操:……

  ——————

  大元。

  “命人重修太史公墓。”忽必烈吩咐一声,又感慨道:“太史公经过考证,将自己的发现记在《史记》当中。”

  “匈奴人的祖先叫淳维,是夏王桀的儿子,夏朝王子,大禹王直系后裔。”

  “结果后来出了个叫商汤的反贼,发动鸣条之战,推翻了夏朝,于是夏朝王子淳维只好跑到草原上建立了匈奴,这是何等的亡国之痛!”

  忽必烈认刘邦当祖先,是后人玩笑话。

  但认匈奴人为祖先的,忽必烈是认真的。

  不过除了忽必烈,别说汉人了,即便是大部分蒙古人都不认可这套理论。

  忽必烈看完《史记》,曾感慨过:自己居然是大禹王直系子嗣,自己才是最正统的华夏后裔。

  “中原的完颜家,南方的赵家,一个蛮夷,一个反贼。”

  “所以大元入主中原,不是入侵,是王子复仇,大禹王的子孙蛰伏草原两千年,终于复国了,夏王朝的军旗再一次飘扬在了中原。”

  说到此处,忽必烈突然顿住,面露思索之色,数息之后,突然用着欢快的语气说道:“自淳维先祖北迁以后,草原一直是夏王朝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朕带着蒙古人往南打,是夏朝后裔收复故土。”

  “朕带着汉军往北打,是夏朝后裔镇压割据反贼。”

  刘秉忠看着欣喜若狂的忽必烈,有句脏话堵在喉咙。

  这都让你圆上了?怪不得国号叫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