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宣德楼。
“其实官家也不差。”岳飞低声自语。
“父帅,您说什么?”岳云问道。
岳飞又重复了一遍,“官家,其实也不差。”
岳云脸上显出困惑,问道:“官家还不差?”
“若是没有天幕出现,那十二道金牌就是催您回去的,不仅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您更是在风波亭……”
“在金营凭着一身勇武智慧震慑金人的康王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
岳云顿了顿,没有说出犯忌讳的话,但语气中透露着不满。
岳飞摇摇头,开始给岳云讲赵官家吃饭的事。
“官家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准备另外的筷子、勺子,饭菜来了以后,官家就用这些筷子勺子把自己想吃的东西盛到另外的容器,然后盛出来了一定吃完。饭也是这样,另外单独用汤匙舀出去了吃。”
“你可知为何?”
岳云先是摇摇头,又不太确定地点点头,“莫非用的是银筷,怕宫人下毒?”
“官家吃剩的残羹剩饭,都会被宫人吞进五脏庙,官家不忍心把自己创过的残羹冷炙送给宫中的太监奴婢吃,想让他们吃得体面一些。”
岳云直接说道:“邀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岳飞又讲起另一件事:“官家好养鹑鸽,每天亲自放鸽,亲自收,有士人写诗嘲讽:鹁鸽飞腾遴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来膺。沙漠能传二帝书。”
“官家啊官家,你的鸽子费那么多功夫,也不过在临安城里飞来飞去,为什么不往一个往来飞的大雁,还可以飞到金国的沙漠里,给拘禁在那里的二帝送信。”
“官家没有杀他,还赐了官。”
“如此浅显的邀买人心的手段,父帅难道看不出来吗?”岳云不解,这种手段在史书上比比皆是,甚至市井小民都懂,父亲怎么会看不透呢?
岳飞没有解释,接着讲,“吴晋卿镇守四川,前年回临安述职,官家特地请来川蜀厨师,又命人前往川蜀取当地井盐,为他做了一顿可口饭菜。”
岳云提高声量道,“唐玄宗讨杨玉环欢心也不过如此,‘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空耗国帑!”
“云儿,可官家毕竟收了吴晋卿的心,不是吗?”岳飞看着儿子,“为父且先不论官家此事对错,你难道没发现你现在对官家充满了偏见?”
岳云不自信的反问道:“有吗?”
“你觉得官家就是后人口中的那种人,所以官家对身边人好,在你眼中是邀买人心;赐官给嘲讽自己的人,在你眼中还是邀买人心;优宠近臣,在你眼中是空耗国帑。”
“政治不是非黑即白,人不是非好即坏。”岳飞继续说下去。
“就如那秦始皇,后世喜爱他之人,认为他的一举一动皆有深意,皆是为了华夏,譬如始皇求仙问道,他们居然说始皇是因为知道扶苏扛不起秦二世的责任,为了华夏延续,才会去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
“诸多言论,何其可笑!”
“恐怕始皇都不知道自己是这么想的吧?”
“又有讨厌始皇之人,始皇的所有政策在他们眼里都是错的;郡县制,不对,应该用郡国并行制;法家,不对,应该外儒内法;修长城防御匈奴,还是不对,应该学卫霍封狼居胥。”
“喜欢始皇的人,凡是始皇做的事,都是对的。”
“讨厌始皇的人,凡是和始皇沾边的事,都是错的。”
“始皇是华夏第一位皇帝,是祖龙,但他也是人。”
“事事皆对的圣人、事事皆错的恶人,恐怕只有话本里才会出现。”
“一个政策,此时善政,彼时恶政,甚至同一时间在不同地区、不同人手里都不一样,譬如王相公的青苗法,善政乎?恶政乎?”
“后人言我死于‘迎回二圣’的口号,可他们不知这口号是官家喊出来的,武官在喊,文官在喊,这是当时的政治正确。”
“后来官家不喊了,大家也就没人提了,何况如今二圣只剩一圣了。”
“后人又言我死于‘岳家军’,可他们不知前有宗家军,如今还有吴家军、韩家军,无非以主帅之名称呼军队罢了,当真是我岳某的私军吗?”
“若无后方粮草,大军寸步难行。”
岳飞长叹一口气,看着儿子,语气郑重,“为父讲这么多,只是想告诉你,不要让仇恨蒙蔽了双眼。”
“江南高门大族们想拥我行太祖陈桥旧事,被我婉拒,他们又来撺掇你。”
“父亲,儿……”岳云想解释自己都躲着他们。
岳飞摆了摆手,示意儿子继续听,“我当然知道你躲着他们,没听他们的蛊惑,但你真的没有一丝丝心动吗?”
“云儿,你的心乱了。”
“化家为国是凡人禁不住的诱惑,为父不怪你,为父只是想让你认真想一想,天下可有付出不求回报之举?”
“付出是要得到回报的,他们拥你,自然不是白付出的。”
“与虎谋皮者,终被虎食。”
“你以为你是唐高祖,却不知在他们眼中你是晋元帝。”
晋元帝,即东晋开国之君司马睿。
“不要想太多,化家为国不如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譬如昭烈帝、汉寿亭侯、诸葛武侯……”岳飞突然停住,问道:“可知汉寿亭侯之事?”
想起天幕曾讲过小说《三国演义》,岳飞又补充道:“正史中记载的事。”
“威震华夏,水淹七军。”
岳飞问:“还有吗?”
岳云摇摇头。
“昭烈帝与诸葛武侯给无地之人分地,汉寿亭侯教农民识字。”
岳云很惊讶,“父帅,这是正史所载?”
岳飞点头,“春秋笔法……春秋笔法,再怎么隐晦,也总是会露出蛛丝马迹的。”
“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季汉史料语焉不详。”岳云似乎想通了什么,“怪不得季汉史料前期语焉不详,关张二人出场就是万人敌,与其说是《蜀书》,不如说是《诸葛武侯传》。”
“其实官家也不差。”岳飞低声自语。
“父帅,您说什么?”岳云问道。
岳飞又重复了一遍,“官家,其实也不差。”
岳云脸上显出困惑,问道:“官家还不差?”
“若是没有天幕出现,那十二道金牌就是催您回去的,不仅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您更是在风波亭……”
“在金营凭着一身勇武智慧震慑金人的康王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
岳云顿了顿,没有说出犯忌讳的话,但语气中透露着不满。
岳飞摇摇头,开始给岳云讲赵官家吃饭的事。
“官家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准备另外的筷子、勺子,饭菜来了以后,官家就用这些筷子勺子把自己想吃的东西盛到另外的容器,然后盛出来了一定吃完。饭也是这样,另外单独用汤匙舀出去了吃。”
“你可知为何?”
岳云先是摇摇头,又不太确定地点点头,“莫非用的是银筷,怕宫人下毒?”
“官家吃剩的残羹剩饭,都会被宫人吞进五脏庙,官家不忍心把自己创过的残羹冷炙送给宫中的太监奴婢吃,想让他们吃得体面一些。”
岳云直接说道:“邀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岳飞又讲起另一件事:“官家好养鹑鸽,每天亲自放鸽,亲自收,有士人写诗嘲讽:鹁鸽飞腾遴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来膺。沙漠能传二帝书。”
“官家啊官家,你的鸽子费那么多功夫,也不过在临安城里飞来飞去,为什么不往一个往来飞的大雁,还可以飞到金国的沙漠里,给拘禁在那里的二帝送信。”
“官家没有杀他,还赐了官。”
“如此浅显的邀买人心的手段,父帅难道看不出来吗?”岳云不解,这种手段在史书上比比皆是,甚至市井小民都懂,父亲怎么会看不透呢?
岳飞没有解释,接着讲,“吴晋卿镇守四川,前年回临安述职,官家特地请来川蜀厨师,又命人前往川蜀取当地井盐,为他做了一顿可口饭菜。”
岳云提高声量道,“唐玄宗讨杨玉环欢心也不过如此,‘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空耗国帑!”
“云儿,可官家毕竟收了吴晋卿的心,不是吗?”岳飞看着儿子,“为父且先不论官家此事对错,你难道没发现你现在对官家充满了偏见?”
岳云不自信的反问道:“有吗?”
“你觉得官家就是后人口中的那种人,所以官家对身边人好,在你眼中是邀买人心;赐官给嘲讽自己的人,在你眼中还是邀买人心;优宠近臣,在你眼中是空耗国帑。”
“政治不是非黑即白,人不是非好即坏。”岳飞继续说下去。
“就如那秦始皇,后世喜爱他之人,认为他的一举一动皆有深意,皆是为了华夏,譬如始皇求仙问道,他们居然说始皇是因为知道扶苏扛不起秦二世的责任,为了华夏延续,才会去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
“诸多言论,何其可笑!”
“恐怕始皇都不知道自己是这么想的吧?”
“又有讨厌始皇之人,始皇的所有政策在他们眼里都是错的;郡县制,不对,应该用郡国并行制;法家,不对,应该外儒内法;修长城防御匈奴,还是不对,应该学卫霍封狼居胥。”
“喜欢始皇的人,凡是始皇做的事,都是对的。”
“讨厌始皇的人,凡是和始皇沾边的事,都是错的。”
“始皇是华夏第一位皇帝,是祖龙,但他也是人。”
“事事皆对的圣人、事事皆错的恶人,恐怕只有话本里才会出现。”
“一个政策,此时善政,彼时恶政,甚至同一时间在不同地区、不同人手里都不一样,譬如王相公的青苗法,善政乎?恶政乎?”
“后人言我死于‘迎回二圣’的口号,可他们不知这口号是官家喊出来的,武官在喊,文官在喊,这是当时的政治正确。”
“后来官家不喊了,大家也就没人提了,何况如今二圣只剩一圣了。”
“后人又言我死于‘岳家军’,可他们不知前有宗家军,如今还有吴家军、韩家军,无非以主帅之名称呼军队罢了,当真是我岳某的私军吗?”
“若无后方粮草,大军寸步难行。”
岳飞长叹一口气,看着儿子,语气郑重,“为父讲这么多,只是想告诉你,不要让仇恨蒙蔽了双眼。”
“江南高门大族们想拥我行太祖陈桥旧事,被我婉拒,他们又来撺掇你。”
“父亲,儿……”岳云想解释自己都躲着他们。
岳飞摆了摆手,示意儿子继续听,“我当然知道你躲着他们,没听他们的蛊惑,但你真的没有一丝丝心动吗?”
“云儿,你的心乱了。”
“化家为国是凡人禁不住的诱惑,为父不怪你,为父只是想让你认真想一想,天下可有付出不求回报之举?”
“付出是要得到回报的,他们拥你,自然不是白付出的。”
“与虎谋皮者,终被虎食。”
“你以为你是唐高祖,却不知在他们眼中你是晋元帝。”
晋元帝,即东晋开国之君司马睿。
“不要想太多,化家为国不如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譬如昭烈帝、汉寿亭侯、诸葛武侯……”岳飞突然停住,问道:“可知汉寿亭侯之事?”
想起天幕曾讲过小说《三国演义》,岳飞又补充道:“正史中记载的事。”
“威震华夏,水淹七军。”
岳飞问:“还有吗?”
岳云摇摇头。
“昭烈帝与诸葛武侯给无地之人分地,汉寿亭侯教农民识字。”
岳云很惊讶,“父帅,这是正史所载?”
岳飞点头,“春秋笔法……春秋笔法,再怎么隐晦,也总是会露出蛛丝马迹的。”
“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季汉史料语焉不详。”岳云似乎想通了什么,“怪不得季汉史料前期语焉不详,关张二人出场就是万人敌,与其说是《蜀书》,不如说是《诸葛武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