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未命名稿-《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顾行晋不动声色地接过信,待魏家下人退下后,便急忙展开信件。

  信中,魏济言辞恳切,详细道明了他如今在朝中屡遭刁难的缘由。

  原来,国舅祝端明此前在朝堂之上提出一项劳民伤财的扩建宫殿计划,顾行晋出于对百姓和国家财政的考量,当场直言反对,言辞激烈地指出此计划的弊端,让祝端明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

  自此,祝端明便对顾行晋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而且,顾行晋一直致力于推行新政,试图革除朝廷中的诸多弊端,这一举措触动了许多守旧派大臣的利益。

  祝端明便与这些守旧派勾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新帝面前不断搬弄是非。

  他们夸大顾行晋的言行,将他推行新政的举措歪曲成妄图结党营私、篡夺皇权的阴谋。

  新帝本就对权力极为敏感,经不住这些小人的轮番谗言,对顾行晋的猜忌也日益加深。

  顾行晋看完信后,心中既愤怒又无奈。愤怒的是祝端明心胸狭隘,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

  无奈的是自己一心为国,却遭此诬陷,难以施展抱负。但他并未被愤怒冲昏头脑,而是开始冷静思考应对之策。

  他深知祝端明身为国舅,在宫中与朝堂都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想要扳倒他绝非易事。

  贸然行动,不仅无法铲除这个祸根,反而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于是,他决定先从收集祝端明的罪证入手。

  顾行晋暗中派出自己的心腹,四处打探祝端明的不法行径。

  这些心腹们凭借着顾行晋平日积攒的人脉和威望,深入到京城的各个角落,与市井百姓、商贾小贩交谈,收集到了许多关于祝端明强占民田、收受贿赂、欺压良善的证据。

  同时,顾行晋还通过与一些正直大臣的交流,得知祝端明在朝廷的一些决策中,为了谋取私利,泄露国家机密给敌国商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然而,就在顾行晋以为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时,祝端明似乎察觉到了他的行动。

  一天,新帝突然下旨,以“意图谋反、收集大臣罪证图谋不轨”的罪名,将顾行晋打入天牢。

  顾行晋在天牢中,并未感到惊慌失措。

  他明白这是祝端明的垂死挣扎,想要在他收集到足够证据之前将他除掉。在天牢里,

  他暗中已经将收集到的祝端明的罪证送到魏济手中。

  魏济得到证据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是召集了人手,商议对策。

  在朝堂上,魏济向新帝详细陈述了祝端明的各项罪行,并将收集到的证据一一呈上。

  新帝看着这些确凿的证据,心中开始动摇。

  祝端明见状,急忙狡辩,称这些都是顾行晋等人的诬陷。

  但他的言辞苍白无力,在铁证面前显得十分可笑。

  此时,朝中一些正义之士也纷纷站出来,指责祝端明的恶行。

  新帝在众人的劝说下,逐渐认清了祝端明的真面目。他对祝端明的行为感到愤怒,下令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对祝端明的罪行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祝端明的罪行被进一步坐实。

  最终,新帝下旨,将祝端明革职查办,没收其全部家产,并将他发配边疆,而顾行晋则被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