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阴暗猜测-《下嫁后,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晚上吃完饭后,林歆抱着杨穗逗了一会儿,她挣扎才将她松开,看着和胖虎跑跑跳跳的闺女,林歆将六丫没了的事和杨北说了。

  杨北也震惊,阴暗的猜测:“不会是三哥三嫂嫌弃那女娃是个六指的,所以趁着孩子发热的功夫,撒谎说孩没了,但实际上是将孩子扔到哪个山旮瘩里让野兽吃了?”

  他三哥为人老实木讷,可能做不出这个事。

  准确的说不是做不出,而是没那胆子做。

  但她三嫂不一定了,分家前也没看出她的为人。

  分家后看她行事,也算是了解几分,一心向着娘家。

  并且望子成龙,希望有朝一日儿子能高中。

  为着儿子,她也不希望家里的名声有一点不好。

  民间有六指婴,防三代的说法,认为六指是前世罪孽未消的标记,会导致家族厄运连连。

  还有就是认为六指克父。

  三嫂在侄子读书上极犟,一个家庭又不能没有男人,所以,为了孩子为了丈夫更为了自己的名声,十有八九会恶向胆边生。

  当初他刚听说侄女是六指这个消息的时候,就觉得不好,但迟迟没听见其它消息,就以为三哥三嫂认命了,也就不再关注。

  没想到事情在后面呢!

  林歆有些不相信:“孩子是三嫂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来的,不会这么狠心吧!?”

  那可是在母亲肚子里一点一滴长大的,亲自感受她的每一次动作,哪个当娘的会那么狠心。

  她表情十分犹疑。

  杨北耸肩:“这只是我的猜测,是不是如此,我不知道,也无从得知真相。”

  他在外面混的时间不短,见过的奇闻异事和人心险恶不少,所有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

  三哥或许犹豫过,但三嫂强势加上耳边风,仅存的犹豫也会荡然无存。

  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事情真相如何,他不得而知。

  杨北不想和她继续这个沉重的话题,于是问她:“你带回来的金镯和耳环哪来的?”

  刚在饭桌上,他一直在说闺女今天发生的趣事,还没来得及问她。

  林歆听他问,意简言赅将徐月回来的事说了:“听她们话里话外,在村里办了席,但没喊咱,而且她给娘的银子不少,估计已经补贴给大哥二哥两家了,二嫂拜托我帮忙打听宅子呢,想在县城买宅子了!”

  越说,林歆就越为杨北不平。

  现在杨北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没有得到身为爹娘的杨老头杨老太一丝一毫的帮衬。

  林歆听到这些的时候,还会为杨北感到不平,但身为当事人的杨北情绪没有半分起伏。

  反正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不是吗?

  不仅如此,杨北还有心思和林歆开玩笑:“徐月那丫头运道果然是个好的!”

  别看前面二十几年只是个乡下丫头,但但被他娘疼着宠着长大,待遇在十里八乡都是顶尖的,有些镇上的姑娘都比不上。

  现在认祖归宗了,亲娘也这么疼她,大手笔的银子庄子宅子说给就给。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想,啥时候他也有这个运道,突然冒出个殷实的大户,来到他面前跟他说:你是我唯一的儿子,现在要跟我回家继承家业。

  脑子里想象这副画面,他忍不住呲牙乐,这异想天开也真够大胆的。

  他非常确定以及肯定,他就是爹娘的儿子。

  林歆见他不仅不伤心,反而还呲牙乐,有些担忧的想,这是气笑了?

  还是怎样?

  她小心翼翼看向杨北,眼里都是关心:“你没事儿吧?”

  杨北脑中的想象戛然而止,正了脸色,认真地说:“我没事,好着呢!”

  然后没正经两秒,嘿嘿笑了几声,将自己刚想的和林歆说了。

  林歆听了,失笑:“你真是……”

  思绪散发得也太散了些。

  笑过后,再次确认:“真不伤心呐?”

  杨北将她拉进怀里挠她痒痒:“嘿!你这妇人,连自个男人的话都不相信,你想干甚。”

  林歆哈哈大笑,使劲挣扎,回答有些断断续续:“别……别闹了!我……哈哈哈……我信!”

  得到肯定的回答,杨北才停止动作,让她坐正身子,温柔亲亲她眼角因为大笑而溢出的眼泪:“放心,真不伤心,我有你和两个孩子就行了!”

  林歆听了,心里甜丝丝,握着他的手:“你爹娘不疼你,我爹娘疼!我和两个孩子也疼!还有许多人都是关心你的!”

  她掰着手指头一个个细数:“有奶奶,有大伯一家,还有你的一群兄弟……”

  杨北无奈失笑,制止她的行为:“别掰手指头了,我都知道!”

  杨穗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和胖虎玩闹了,一人一狗站在一边,睁着大眼睛,目光灼灼看着抱在一起的两人。

  杨北脸皮厚,被孩子看到了,不为所动。

  但林歆就不一样了,她忍不住红了脸。

  挣扎着想从杨北的腿上站起来,但没等她成功,杨穗像个小炮弹似的突然冲上去,挤到两人中间。

  笑嘻嘻的一人亲一口。

  胖虎也跑到三人身边,在周围直转圈,尾巴兴奋的晃来晃去,嘴里也发出高兴的汪汪声。

  杨北见了这一幕,只觉心里满足极了。

  牙花子都要咧到耳朵根了。

  就是遗憾大儿子不在家。

  杨濯要是在的话,就更美满了。

  被杨北念着的杨濯正和同窗探头探脑看着书院新来的学子。

  “听说新来的人有大来头,是从皇城脚下来的!”一个同窗突然开口。

  他这话一出来,众人的目光齐齐看向他,异口同声询问:“你怎么知道!”

  这群探头探脑的学子是书院最小的孩子,又是男孩,正是淘气的时候,并没有年长的学子成熟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