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惊醒,没有上对方的当,看似是赵志鹏与赵志邦哥俩的媳妇有求于自己,其实不难看出赵美淑也有那个意思。
可惜,其他人都可以,只是跟白氏有关的人都不行,不说彼此之间是死仇,那也差不多了。
别以为白氏死了,就可以一笔勾销,别忘了,赵青淑可还活着,哪怕时不时有点癫狂,可是那骂人的语气,时不时地来上一次,就能让人知道她心里有多恨自己。
而他们跟赵青淑乃是一母同胞,哪怕他们现在恨不得没有赵青淑这个人,那也无法确定会不会为了这事再做点什么事,这事连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不可能。
当看着赵谨淑带着人离开,赵美淑看着对方的背影,再也掩饰不住脸上的恨意,她实在没有想到对方完全不给她脸面,让她在两个兄嫂面前没有面子,好在那些人都已经离开,要不然她今日丢脸的事就不是只有几个人知道了。
至于赵志鹏与赵志邦的夫人,见状赶紧上前跟对方说离开,就怕离开晚了,她们这个小姑子再像那个小姑子一样对她们发疯。
别事情没有办完,再弄出其他的事,那她们回府以后就别想过安生的日子了。
唉,她们也只是小官之女,而且也都是那种不起眼的庶出,不说在官场上,就是对外交涉都比不上那些嫡女。更不要说,她们的男人房里从来不缺妾室通房,这府中的情况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赵美淑正在气头上,根本就没有闲情逸致管眼前的两个人,也因为被赵谨淑气的连装都懒得装,见她的两个嫂嫂要回去,想也没想就允许了。
其实赵美淑人虽说长的不像白氏,可是性情还真有三分像对方,可惜没有得到白氏的言传身教,要不然也不会如此的失态。
毕竟白氏还活着的时候,哪怕是个妾室,那也是受宠十几年,就凭白氏的手段,只要学上三分,也够对方受用终生。
不过对于赵美淑的事并没有放在心上,哪怕同在京城,也不可能天天见面,谁的府上还没有点事,怎么可能天天没事往对方家里跑,真有那种人,对方必定有可图。
说到这里,这不隔壁的隔壁,那家府上的孙女,没事就来府上找大孙女玩,起初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这天听大儿媳妇无意说起:
“刘家那个小闺女实在是不像话,前不久给孩子打的首饰,今天竟然发现在她的头上,原本还以为是孩子不知道轻重,私下里送给对方。
哪成想,大姐儿竟然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这都叫什么事呀?”
“大嫂,可问清楚伺候大姐儿身边的人了?”
“问清楚了,要不然,我也不会那么指责刘家的小闺女了。”
“那这?”
“我知道弟妹担心什么。
虽说那点首饰不值几个钱,那也不能再让她跟大姐儿接触,真怕哪一天把大姐儿带坏了。”
“大嫂说的对,可是咱们又不能直说,真的就事论事找上刘家,刘家未必就会承认。”
“我知道,我在想,要不想法子隔开她们两个,等过段时间了,想必刘家那个小女孩,也就不再来咱们府上了。”
“行是行,只是这事光咱们做还不行,还得好好地跟大姐儿说一说,让她学会认清对方,别再被对方给骗了。”
“还真是,被骗一次还能说是没注意,这要是次次都被骗,那只能说是傻子。”
“大嫂,我记得刘家这个小女儿,好像是继室所出?”
“没错,弟妹,怎么突然提起这个事?”
“大嫂,不是谁家的继室都如同外祖母那样,有那么多的嫁妆。
也不是谁都如外祖母那样不在乎前头夫人的嫁妆。”
“你是说,刘家那个小闺女是受她娘亲的意,或者是影响?”
“大嫂,我可什么都没说。”
“对,对,你什么都没说,不过确是那个意思!”
“大嫂。”
“好了,好了,嫂子我知道怎么做,反正好了,敢算计我的女儿,我一定让对方付出代价。”
“大嫂,你打算怎么做?”
“怎么做?
我还就偏偏不告诉你。”
“别呀,大嫂,你就告诉我嘛,告诉我嘛!”
“好好好,好。”
就这样,在两个儿媳妇要做什么的时候,自己这个祖母带着大孙女,跟着孩子的祖父,一起搬到庄子上避暑去了。
等眼瞅着快要中秋的时候,一家人才从庄子上回来,当天就听大儿媳妇说:
“刘家太不要脸,原本还以为根在哪个孩子的母亲,哪里会想到,刘家那个当家夫人竟然也是继室出身。
偏偏这婆媳俩还是姑侄关系,也不知道刘家男人怎么想的呀?
刘家大郎可算是被这婆媳俩害惨了,再瞧瞧那婆媳俩生的孩子,没有那个能耐,竟然还玩什么捧杀,也不怕给刘家招祸。”
“要我说,这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刘家男人,谁让他们家男人不自知呢?
不过,也说不定,人家哪怕就是知道,也不在意身边人的做派。”
“如此说来,那刘家从里到外都烂了呗!”
“娘,刘家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既然知道了,往后就不要让对方再跟大姐儿来往了,再有就是家中对姐儿的教导要重视起来。”
“是,娘。”
为了孩子们的教导,特别是府中的姐儿,在她们还小的时候,把她们装扮成男孩子,跟着家中的兄长一起在庄子上读书。
时间不长,每年也就只有那么几个月,每次的借口都是她们母亲娘家的亲戚。
其实这事只要不说,教书的先生都知道,为的就是怕有哪个孩子问她们来自哪里。
好在经过这件事以后,凡是跟自家孩子交好的,家里人都恨不得把对方祖宗十八代给查得一清二楚,没办法,真怕被谁家的孩子给带坏。
所谓的坏,也得分什么事,只要是对孩子们好,怎么也得注意。
这不就因为让大姐儿远离了刘家,刘家的小女儿从此记恨上了,每当同赴一家宴时,对方就在其他人面前说上那么几句酸话。
可惜,其他人都可以,只是跟白氏有关的人都不行,不说彼此之间是死仇,那也差不多了。
别以为白氏死了,就可以一笔勾销,别忘了,赵青淑可还活着,哪怕时不时有点癫狂,可是那骂人的语气,时不时地来上一次,就能让人知道她心里有多恨自己。
而他们跟赵青淑乃是一母同胞,哪怕他们现在恨不得没有赵青淑这个人,那也无法确定会不会为了这事再做点什么事,这事连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不可能。
当看着赵谨淑带着人离开,赵美淑看着对方的背影,再也掩饰不住脸上的恨意,她实在没有想到对方完全不给她脸面,让她在两个兄嫂面前没有面子,好在那些人都已经离开,要不然她今日丢脸的事就不是只有几个人知道了。
至于赵志鹏与赵志邦的夫人,见状赶紧上前跟对方说离开,就怕离开晚了,她们这个小姑子再像那个小姑子一样对她们发疯。
别事情没有办完,再弄出其他的事,那她们回府以后就别想过安生的日子了。
唉,她们也只是小官之女,而且也都是那种不起眼的庶出,不说在官场上,就是对外交涉都比不上那些嫡女。更不要说,她们的男人房里从来不缺妾室通房,这府中的情况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赵美淑正在气头上,根本就没有闲情逸致管眼前的两个人,也因为被赵谨淑气的连装都懒得装,见她的两个嫂嫂要回去,想也没想就允许了。
其实赵美淑人虽说长的不像白氏,可是性情还真有三分像对方,可惜没有得到白氏的言传身教,要不然也不会如此的失态。
毕竟白氏还活着的时候,哪怕是个妾室,那也是受宠十几年,就凭白氏的手段,只要学上三分,也够对方受用终生。
不过对于赵美淑的事并没有放在心上,哪怕同在京城,也不可能天天见面,谁的府上还没有点事,怎么可能天天没事往对方家里跑,真有那种人,对方必定有可图。
说到这里,这不隔壁的隔壁,那家府上的孙女,没事就来府上找大孙女玩,起初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这天听大儿媳妇无意说起:
“刘家那个小闺女实在是不像话,前不久给孩子打的首饰,今天竟然发现在她的头上,原本还以为是孩子不知道轻重,私下里送给对方。
哪成想,大姐儿竟然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这都叫什么事呀?”
“大嫂,可问清楚伺候大姐儿身边的人了?”
“问清楚了,要不然,我也不会那么指责刘家的小闺女了。”
“那这?”
“我知道弟妹担心什么。
虽说那点首饰不值几个钱,那也不能再让她跟大姐儿接触,真怕哪一天把大姐儿带坏了。”
“大嫂说的对,可是咱们又不能直说,真的就事论事找上刘家,刘家未必就会承认。”
“我知道,我在想,要不想法子隔开她们两个,等过段时间了,想必刘家那个小女孩,也就不再来咱们府上了。”
“行是行,只是这事光咱们做还不行,还得好好地跟大姐儿说一说,让她学会认清对方,别再被对方给骗了。”
“还真是,被骗一次还能说是没注意,这要是次次都被骗,那只能说是傻子。”
“大嫂,我记得刘家这个小女儿,好像是继室所出?”
“没错,弟妹,怎么突然提起这个事?”
“大嫂,不是谁家的继室都如同外祖母那样,有那么多的嫁妆。
也不是谁都如外祖母那样不在乎前头夫人的嫁妆。”
“你是说,刘家那个小闺女是受她娘亲的意,或者是影响?”
“大嫂,我可什么都没说。”
“对,对,你什么都没说,不过确是那个意思!”
“大嫂。”
“好了,好了,嫂子我知道怎么做,反正好了,敢算计我的女儿,我一定让对方付出代价。”
“大嫂,你打算怎么做?”
“怎么做?
我还就偏偏不告诉你。”
“别呀,大嫂,你就告诉我嘛,告诉我嘛!”
“好好好,好。”
就这样,在两个儿媳妇要做什么的时候,自己这个祖母带着大孙女,跟着孩子的祖父,一起搬到庄子上避暑去了。
等眼瞅着快要中秋的时候,一家人才从庄子上回来,当天就听大儿媳妇说:
“刘家太不要脸,原本还以为根在哪个孩子的母亲,哪里会想到,刘家那个当家夫人竟然也是继室出身。
偏偏这婆媳俩还是姑侄关系,也不知道刘家男人怎么想的呀?
刘家大郎可算是被这婆媳俩害惨了,再瞧瞧那婆媳俩生的孩子,没有那个能耐,竟然还玩什么捧杀,也不怕给刘家招祸。”
“要我说,这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刘家男人,谁让他们家男人不自知呢?
不过,也说不定,人家哪怕就是知道,也不在意身边人的做派。”
“如此说来,那刘家从里到外都烂了呗!”
“娘,刘家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既然知道了,往后就不要让对方再跟大姐儿来往了,再有就是家中对姐儿的教导要重视起来。”
“是,娘。”
为了孩子们的教导,特别是府中的姐儿,在她们还小的时候,把她们装扮成男孩子,跟着家中的兄长一起在庄子上读书。
时间不长,每年也就只有那么几个月,每次的借口都是她们母亲娘家的亲戚。
其实这事只要不说,教书的先生都知道,为的就是怕有哪个孩子问她们来自哪里。
好在经过这件事以后,凡是跟自家孩子交好的,家里人都恨不得把对方祖宗十八代给查得一清二楚,没办法,真怕被谁家的孩子给带坏。
所谓的坏,也得分什么事,只要是对孩子们好,怎么也得注意。
这不就因为让大姐儿远离了刘家,刘家的小女儿从此记恨上了,每当同赴一家宴时,对方就在其他人面前说上那么几句酸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