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这实在是太无能了!-《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朱宸濠只觉心旷神怡。

  他筹谋已久,该入网之鱼皆已入局。

  六部文官带头施压,却被他巧妙化解为一场坦诚相谈。

  朕心仪的太孙人选,本是赵世子赵瞻宇,这一举动,让那些来势汹汹的文官,顿时手足无措。

  再以废黜太子,改立赵王的荒谬之举,迫使文官妥协。

  让他们开始觉得,赵瞻宇为太孙,也并非难以接受。

  最终,成功将表面温润如玉,实则内心高傲的李弘毅引入局中。

  李弘毅一出现,太子李高煦便坐立不安。

  不谈父子深情,

  只说这些年,弘毅在朕身边成长,李高煦为了太子之位,几乎放弃了对其他儿子的栽培。

  此刻,明辉成为了父亲最重要的依仗。

  父亲绝不允许他轻易被废。

  父亲一到,

  这场筹划便已成功了大半。

  未曾料到,次子也来助了一臂之力。

  如此一来,便能不动干戈地解决更立储君的棘手之事,既能让世人接受小灵狐,又能让父亲与长子失去旁人的同情、怜悯与支持。

  我,确实是费尽心思。

  但这一切终是值得。

  眼下,太孙之位,距小灵狐李明辉仅一步之隔。

  只要他轻轻一探手,大明的江山便尽在掌握。

  朱瑞对此颇为欣慰,

  然而转身间,

  朱瑞便瞧见了汉王李瑞阳那傻笑的模样,

  朱瑞:“……”

  他当即不悦地别过头去。

  真是太刺眼了。

  堂堂汉王,竟如此痴傻地咧嘴而笑,莫非以为你儿子胜券在握了?

  貌似还真是如此。

  但你这也太不稳重了!

  李明辉这边,情绪高昂,自觉此局必胜。

  朝中文官,精神焕发,开始期盼着皇长孙李明辉能够逆风翻盘。

  汉王李瑞阳,心中傻乐,首次觉得成功近在咫尺,儿子当真是了不起。

  朱瑞对自己的苦心经营颇为满意。

  唯独李明辉:……

  【有人在吗?有人在意一下我的感受吗?】

  【有没有人想过,我到底想不想参与这场太孙之争?】

  【喂?嘿?你好吗?】

  【……靠,维持形象真难,要不是人设不能崩,我早就怼回去了,小爷我才不当什么太孙!】

  【可现在,汉王世子这般胆小,是不可能在无人征询意见时,就强行表达自己的意愿的……】

  【我这是不是把自己给坑了啊?】

  朱瑞在心底轻轻道:“是啊!”

  小灵狐,你也有今天。

  让你装!

  反正无人问津那位少言的齐王府世子,即便他是此次较量的焦点,众人也下意识地将他遗忘了。

  毕竟,

  长公子李澈,竟大胆闯入太和殿,当庭质问祖父李渊,上演了一场绝地反击,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旁观者情绪激动,眼眶湿润,内心呼喊:

  “好,当赏!”

  呃,抱歉,邻座茶馆的戏码串场了。

  但无论如何,长公子李澈此番的亮相、言辞、氛围营造,皆属上乘。

  值得称赞。

  令人感受到这位杰出公子的果敢,以及孤注一掷的勇气。

  太子李建成,性情谦恭温和,即便被逼至绝境,依旧不失风度,爱护手足,庇护子嗣,尽显儒家推崇的帝王之姿。

  这一幕,令众臣动容,无论你信不信,他们皆是热泪盈眶,内心呼喊:“好,有……”

  咳,后面的词没了。

  即便是粗犷的齐王李元吉,也是霸气侧漏,魄力十足。

  在太和殿内放声大笑,无视满朝文武,轻描淡写间押上毕生荣华富贵,丝毫不惧父皇李渊。

  将一代以战功着称的亲王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即便因文武之道,彼此厌倦,在场的大臣也不禁想要高呼:“好,下一位!”

  对了,

  下一位是谁?

  咦,人呢?

  对了,不是还有个齐王府世子吗?

  他在何处?

  都做了些什么?

  他本应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如长公子李澈的果敢、太子李建成的仁德、齐王李元吉的霸气。

  可是,

  可是那位齐王府世子,

  他,究竟做了什么?

  被父皇李渊召见入宫,望见太和殿内人声鼎沸,竟在殿外徘徊,不敢踏入。

  好不容易进去,却是结结巴巴、畏畏缩缩。

  即便是李渊有意扶持他为太孙,他也不敢吐露半字。

  当李澈质问凭什么时,

  他眼眶泛红,泪光闪烁,却愣是一个字都挤不出来。

  这是什么?

  无能至极!

  看得众臣心中暗叹:“等等,我该说啥?”

  好吧,所有人都把他给忘了。

  连对他的评价都抛诸脑后。

  明明是个主角,为何如此没有存在感?

  这实在是太无能了!

  “太孙,此番你定能成功。”

  “太孙加油,我们全力支持你。”

  “太孙……”

  文臣那边,

  多人已公开与皇嗣李翊低语,更有不少人直呼其为皇太嗣。

  经过此番“胁迫”,他们已与李翊之父李弘及李翊紧紧相连,结成一伙。

  对于结党之议,他们毫不在意。

  况且,

  皇嗣会败吗?

  或许有可能,但他绝不可能败给那个一无是处的庸才,李壑!

  他们,毫无畏惧。

  他们誓死追随太子李弘及其子,直至尽头。

  然而,他们浑然不知,

  高高在上的帝王李世民,早已暗中监视这些大臣的一举一动。

  他们的言语、表情、情绪变化,皆被记录,悄然呈报给李世民。

  “内阁学士共五人,其中三人倾向太子一方。”

  “竟都瞒着朕。”

  “此次,朕定要借此机会,看清谁才是真正为大唐、为国本着想。”

  “又有谁,已死心塌地追随太子一脉,”

  “不愿做朕的臣子,反倒要做太子的爪牙!”

  李世民审阅着手中的材料,

  这是下属搜集大臣动静汇总的密报。

  这些记录,

  对李世民而言,仅是开端,

  助他大致划分阵营,

  明了何人需警惕,何人可利用,何人可拉拢,何人该成为杀一儆百的牺牲品。

  “小狐狸,看着吧。”

  “祖父会还你一个清明盛世的大唐。”

  “待朕驾崩,你登基为帝,便能大展宏图。”

  “用你的超凡战略、霸王之力、洞察人心的智慧,以及如天命所归的好运……”

  “为大唐,奠定千秋万代的基业。”

  “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到那时,史书也会对朕今日看似荒诞之举,给予公正评价。”

  “小子,祖父的名声,可就全寄托在你身上了!”

  李世民的热切期望,李壑浑然不觉。

  即便他有所感知,也不会心存感激。

  说不定还会反驳:“呸,本少爷又没让你把希望放在我身上,硬逼我做太孙,你还有脸让我感激?”

  “就是你硬要让我从世子变成太孙,你有本事,直接册封我不就得了。”

  “眼下这处境,非得让我如此左右为难吗?”

  李明渊无奈地叹了口气,

  此刻,真可谓前进无路,后退无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感受,着实不好受。

  储君之位,我不稀罕。

  藩王之尊,又难保全。

  非要逼我,在上下之间徘徊不定,就不能让我安安稳稳地做个平凡人吗?

  你们哪懂平凡人的乐趣啊。

  可惜。

  李明渊的心声,无人能听见,唯一一个能听见的却装作听不见,毫不在意。

  他也只能在上与不上之间,反复挣扎。

  恰逢此刻,

  因皇上离去,百官或退朝,或在皇长孙李澈身边鼓劲。

  反倒……

  空旷起来的大殿里,

  李明渊一眼认出了那位先前意气风发,如今却想逃之夭夭的王爷。

  “父亲,您要去哪儿?”

  李明渊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

  这个表情,旁人看来,或许是他虚弱得连微笑都显得费力。

  见到这笑容,李昱腿都软了。

  妈呀,被儿子逮个正着,这可如何是好,危矣!

  “这……这不是你都快成储君了吗?爹高兴,想先回府,给你备一桌好酒好菜。”

  李昱干笑道。

  “是吗?然后一堆侍卫,瞪着铜铃大眼,看着咱们父子俩用餐?”

  “爹,您可真有闲情,雅致不减文人墨客啊。”

  “只不过,人家那是左拥右抱,您这是哼哼哈哈。”

  李明渊冷笑一声。

  细看之下,还能捕捉到他眼底的一丝悲愤。

  好呀。

  人到中年还玩失踪的老爹,终于被自己逮住了,那还犹豫什么?

  全套的“招待”项目,一样都不能少,都得给他安排上。

  爹啊爹,您就让儿子好好尽尽孝吧。

  这几天,儿子经历的地狱般的日子,儿子保证让您一一体验,原汁原味,一个不落。

  一个不落,您都得给我尝一遍!

  我要亲眼看着你,一一享受。

  享受完了,我再跟你理论。

  就这样,无论李昱说什么,他那病怏怏的儿子,总是嘴角挂着微笑,两根手指揪着李昱的衣角,不放手。

  一路拽着李昱,离开奉天殿,离开皇宫,回到汉王府。

  奇怪的是,

  尽管赵王李弘煜面色不佳,仔细观察,还能察觉到他的双腿在微微颤抖,然而他昔日战场上无人能敌的勇猛,在此刻似乎失去了效用。

  他心中虽惧,却仍顺从地被儿子李辰逸牵引回府。

  并非他无力挣脱李辰逸那细弱的手指,而是生怕自己一个不慎,反而伤了儿子。

  毕竟,自己的力量与武艺,是经年累月与战场洗礼所铸就。

  而儿子的孱弱体魄,却是御医亲口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