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心中如此盘算-《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这些小国虽无甚贵重之物,却也有自己的特产。

  且诸多国家金属资源丰富。

  如此一来二去,大唐定能获利颇丰。

  “既然你们是来购买商品的,那就快来瞧瞧,此次我们带来的货物。”

  李辰笑呵呵地说道。

  要知道,此次他的商品皆由南方富商牵头筹备,每一件皆是珍宝。

  为了太子之位,他们不惜血本。

  定要等到齐王世子他们到来之时,也依旧占据市场优势。

  毕竟,李壑的货物,怎能与他们的精美商品相提并论?

  那些丘八,岂会懂得欣赏真正的美?

  念及此,

  李辰心中不免涌起一股期待与自豪,他让同样激动的岚岛国本地老者细细查看他们的商品。

  “他们定会因这珍稀之物而瞠目结舌,毕竟即便是在大华本土,此物亦属罕见,更遑论这偏远海外小邦?”

  无奈。

  李承泽并未如愿见到对方惊喜的神色。

  “就只有这些了吗?”

  老者略显失落地问道。

  “这些还不够好?”

  李承泽愕然。

  “没有故事集吗?”

  “故事集?那为何物?”

  尊贵的皇太孙殿下,一时竟对这民间流传的故事集毫无概念。

  稍有抱负的读书人,皆不屑于此,视为消磨意志之物。

  故而,李承泽一时怔住。

  望着眼前这位相貌平平却衣着光鲜的年轻商人,一脸迷茫,

  老者不禁轻叹摇头。

  “罢了,罢了,他们只带来了瓷器之类,并无故事集,我们走吧。”

  老者满怀失望地对众人说道。

  闻此,

  众人皆感失落,陆续离开了李承泽的大船。

  不多时,苏门答腊的本地人全数散去。

  留下李承泽等人面面相觑,不明其故。

  “这是何故?”

  “不是说我们大华的瓷器、丝绸、茶叶皆是外界趋之若鹜的珍宝吗?”

  李承泽难以置信。

  他所遇之景,与朝臣们所述大相径庭。

  莫非那些朝臣哄骗于他?

  他们怎敢……

  若废黜了他的太孙之位,让汉王父子得势,于他们又有何益?

  跟在李承泽身旁的中年人亦是满脸愕然。

  此人乃户部侍郎林浩的族弟,林远。

  林浩身居户部侍郎之职,正忙于应天国事,故遣其族弟林远迎接皇太孙。

  起初,林远亦是信心满满。

  以为此事易如反掌。

  未料……

  “苏门答腊,我上次前来,他们极为热忱,此番怎变得如此冷淡。”

  林远微蹙眉头。

  他家族掌管海外生意,察觉异样后,立即派手下船夫上岸探听消息。

  不多时,

  消息传回。

  “前阵子,有大华商人带来故事集供他们阅读,如今这些苏门答腊人只想看故事集,对瓷器、丝绸、茶叶皆不感兴趣了!”

  李承泽:“……”

  林远:“……”

  船夫:“……”

  旁人:“……”

  什么情况?沉迷于故事册子,连身外财物都不在乎了?

  这群婆罗洲人,真是匪夷所思!

  幸亏赵渊渊不在场,不然听到这些话,定会心中暗想:当然了。

  唯有当精神世界贫瘠到一定程度,人们才会刻意追求外在的奢华。

  而当精神极度空虚,渴望得到滋养时,

  对那些衣食无忧的婆罗洲贵族来说,

  再精美的瓷器,再柔软的丝绸,再甘醇的茶叶,

  都无法给予他们更多的满足感。

  他们所求,乃是精神的慰藉。

  曾经,他们只需狩猎便能心满意足。

  然而,赵渊渊的那些故事册子,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

  甚至可以说,对于所有生命而言,精神的满足远远超越物质的需求。

  为何柏拉图的精神之恋能穿越两千多年,依然璀璨?

  为何有人认为医术救不了国人,而文学却能?

  为何时至今日,众多国家都渴望文化输出,

  尤其是小国,

  文化输出甚至成为他们的骄傲,乃至国家支持的项目,

  一路畅通无阻。

  赵渊渊正在进行的就是文化输出,而且是一种降维打击式的输出。

  不久,

  赵渊明收到了这些故事册子。

  “那婆罗洲贵族说,要我们小心保管他的画本,归还时务必完好无损……”

  船夫无奈转述。

  不就是几本故事册子吗?那些婆罗洲贵族真是没见过世面。

  真有这么好看?

  赵渊明好奇地翻开册子。

  片刻后,便合上了。

  那些通俗易懂的文字,不过是文字的堆砌,毫无艺术价值。

  既无唐诗之韵,也无宋词之美,更无元曲之曲,任何艺术形态都无从谈起。

  这样的东西,竟能博得贵族们的喜爱?

  他们的品味也太差了吧。

  “太孙,我觉得此事蹊跷,以往从未有人将大明的故事册子运往海外。”

  “而且这些册子,也并非市面上流通的那些。”

  “这里头恐怕有文章。”

  黄宁神色凝重地提醒道。

  当李明辉浏览那些坊间小说时,他也随意翻阅了几页。

  他并非李明辉。

  他的日常重心始终是国家要务。

  闲暇之余,他也会从市集上买些小说来读,而这一读却读出了问题。

  李明辉迅速领悟了他的意图。

  “你是怀疑楚王公子他们已秘密抵达海外,且他们从事贸易的手段正是这些小说?”

  “别开这种玩笑了。”

  “我们最近得到的情报不是说,楚逸还在京城拖延时间吗?”

  “你得相信你堂兄他们的情报。”

  “再说,就他那性子,当初随祖父北伐时,都能窝在帐篷里,一步不动。”

  李明辉不屑地说。

  黄凯听了李明辉的话,也觉得有理,他不相信别人,难道还能不信自己的堂兄黄雷吗?

  但如果此事与楚王公子楚逸无关,那就只是个巧合。

  无妨。

  苏禄只是个小国。

  没了这个国家,还有众多其他国家。

  他们这次带出来的货物如此优质,定会找到识货的买家。

  于是,他们满怀信心地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苏禄并非个例,它只是那些沿海小国的一个缩影。

  仿佛一夜之间,这些毗邻大明的沿海小国都被这些小说所占领。

  他们看到李明辉的船队靠近,都兴奋地迎上前来,但得知船上没有小说后,又毫不犹豫地离去。

  以至于李明辉他们运来的满满几船珍宝,一件都没卖出去!

  并非没有人想买,

  只是他们开出的价格实在太低,

  低到李明辉他们非但无利可图,反而要面临巨额亏损。李明辉自然不愿,于是愤然离去。

  他们就不信自己的好东西找不到识货的买家。

  然而……

  直到遇见张天霸的余部,他们也没能卖出一件商品。

  这还是贸易吗?

  太荒谬了……

  这样的亏损率,还怎么跟楚王公子争太孙之位?

  只要把账目往皇上朱权面前一摆……算了,这亏损的局面已经注定失败了。

  楚王公子即便没出现,

  人家至少不亏不赚,那就已经稳操胜券了。

  李明辉的脸色阴沉如水。

  “无妨,此事虽未建功,但待征服锡兰之后,亦是荣耀加身!”

  心中如此盘算,

  李弘毅望向张伟残余势力的满载财宝之船。

  “这些都是赐予我们的?”

  张伟残部望着眼前琳琅满目的财宝,面露惊异。

  “正是。”

  李弘毅淡然颔首。

  那些小岛国见识短浅,不识珍宝,但这批来自张伟的财物,中原人自能分辨其价值。

  且以如此多财宝赠予他们,他们必对我感激涕零。

  李弘毅心中暗喜。

  虽送出数船财宝,未成一桩交易,看似损失惨重。

  但若换个说法,这些财宝非为交易,而是为拉拢张伟残部,使其为我大唐效力。

  如此,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李弘毅颇为自得。

  “可惜了。”

  谁料张伟残部的使者却摇了摇头。

  “可惜何处?”

  李弘毅愕然。

  “可惜这些财宝,在我们这里已一文不值。”

  言罢,

  那人在李弘毅难以置信的目光中,从怀中掏出一件既熟悉又陌生的物品。

  “如今值钱的是这个。”

  他指着那物说道。

  李弘毅一眼便认出了它。

  正是这物件,害得他们数船财宝滞销!

  “啊啊啊啊啊!”

  “究竟何人,如此无德,竟在海外贩卖话本?!”

  李弘毅心中崩溃大叫。

  不久。

  皇长孙李弘毅海外奇遇,以图文形式迅速呈至李弘渊案前。

  “这些锦衣卫的画技,着实不凡,寥寥几笔,便将李弘毅那小子怒时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李弘渊边赏边赞。

  甚至。

  李弘渊已知后续发展。

  张伟残部对李弘毅的财宝不屑一顾,坚持要他运回,换取他物,最好是话本。

  黄震之弟,黄盛建议李弘毅以黄金换取张伟残部的支持。

  岂料李弘毅一时意气用事。

  “我赠予你们诸多珍宝,你们却视而不见,偏爱那些文字堆砌的平庸之作。真真气煞我也!”

  “今日,我便让你们见识见识,何为真正的‘文韵’!”

  于是……

  李明辉再次率领船队返回中原大地。

  双脚刚踏上故土,李明辉便迫不及待地将市面上的所有故事集浏览了个遍。

  遗憾的是,这些故事集皆不尽如人意。

  最终,

  李明辉自掏腰包,恳请沿海的文人雅士协助印刷书籍。

  他将一些自认为充满美感的文学作品收录其中,随后一路送至赵明辉残部面前。

  “这些都是什么玩意儿?啰啰嗦嗦半天,主人公究竟想说啥我都没搞明白……”

  “我们虽有意归顺,但你们也不能如此敷衍我们吧。这样的东西,白送我们都不要。”

  海盗们满脸不屑,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李明辉:“……”

  “这些中原人毫无诚意,兄弟们,咱们撤!”

  海盗们越想越气,最终大手一挥,带着手下扬长而去。

  李明辉:“……”

  我还没嫌你们眼光差呢,你们倒先挑上我了?

  李明辉气不打一处来。

  陈勇也感到事态严重。

  但他很快安抚了李明辉,并拍着胸脯保证会继续与赵明辉残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