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这便是心理洁癖-《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李渊突然恍然大悟,但随即回过神来,

  什么?

  小狐狸说的竟是牛肉?

  可我需要的不是你的牛肉之谈,我要听的是你对如何彻底平定草原的大计有何见解!

  对李澈而言,世间万物,莫过于眼前这盘牛肉来得重要。

  要知道,以往他那位宠溺他的父亲李恪,无论如何宠溺他,都不肯为他宰杀一头健康的好牛。

  他所能得到的牛肉,要么是老死的,要么是病死的。

  如此一来,要么口感欠佳,要么担心染病。

  尽管李澈的身体素质极佳,恐怕全世界的人都病死了,他仍会安然无恙,

  但问题在于,身为文明国度出身的李澈,实在无法明知是病牛还吃得下去。

  这就像是一种心理上的洁癖。

  你明知他是掏粪工人,他那双手刚刚还与某个温热的物体亲密接触,即便你知道他已洗手,

  但你仍不愿与他握手。

  这便是心理洁癖。

  因此,李澈已经多年未尝到那香喷喷的牛肉了。

  故而,什么狡猾老者,什么哀怨目光,李浩宇丝毫不惧。

  让我无缘品尝牛肉,这才是真正难以宽恕的要事。

  直至李浩宇大饱口福,随后惬意地长叹一声,轻抚着自己看似小腹的位置……实则,那隐藏的是结实的八块腹肌。

  李浩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李渊仍用他那忧郁的眼神,凝视着李浩宇。

  终于酒足饭饱的李浩宇,似乎察觉到了李渊的不满情绪。

  这时,他才在心中继续漫无边际地遐想。

  【譬如减肥这等事,无外乎控制饮食,勤于运动。】

  【我实在不解,为何如此浅显的道理,竟能让中原历代帝王,足足困扰千年之久。】

  【须知,大多草原民族,除去欧罗巴那支外,与汉人实则同源。】

  【只是后来,有人偏爱农耕的宁静,有人则热衷策马劫掠。】

  【那些倾心于农耕安逸者,筑起城墙,以防那些嗜好掠夺之徒前来滋事。】

  【继而,这些筑城之人团结一致,最初的部落制国家由此诞生。】

  【而那些惯于抢劫者,则被这些团结的城中人联手驱逐。】

  【被逐之后,他们居无定所,加之城中人势力日益壮大,令他们无法在中原立足,只得缓缓向草原迁徙,后为求生,开始放牧牛羊。】

  【于是,便有了所谓中原与游牧的界限。】

  【这也是昔日匈奴单于,自诩为皇帝后裔的缘由。】

  【其实,一两千年前,草原与中原百姓的先祖何以分道扬镳,归根结底,乃是思想相左,理念不合。】

  【故而,减肥也好,草原统治也罢,皆需双管齐下。】

  【一方面,要成为草原各部落名义乃至信仰上的领袖,一旦他们有纷争,他们会相信你能公正裁决,这就要求大明帝王需理解草原人的心思。】

  【以免因文化差异,导致大明帝王一无所知,反而与草原其他部落关系紧张。】

  【既然如此,第一步便是要在草原树立威信,儿女联姻等事,不过是增进情谊的一种手段。】

  【除了对他们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便是要让他们接纳中原文化。】

  【若中原的儒家文化不适用于这些草原游牧民族,毕竟他们勇猛好斗……】

  那么,或许能借助宗教来约束他们的思维。

  让那些归顺大明统治的草原游牧民族的民众,共同信奉一个神灵,并宣称每位大明君主皆为这神灵在人间的化身。

  这样一来,在普通牧民的心底,便会根植起永远不可与大明为敌的观念。

  至于上层人士,一方面可借由信仰来收拢人心,另一方面仍需儒家文化的熏陶。

  毕竟,儒家文化在这一领域的影响深远。

  除去某个特殊时段,众人主动舍弃了自身的儒家传统,多数情况下,外来文化与本土儒家文化碰撞时,最终都会被儒家文化所融合。

  朱瞻渊思索至此,腹中的食物已大致消化,心中也生出几分感慨。

  毕竟,时常听闻有人非议儒家。

  然而,儒家文化真的如此可怕吗?

  或许,可怕的是后人对其过度解读吧!

  当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儒家文化,丢弃了儒家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后,这个时代真的变得更好了吗?或许社会在飞速发展,但许多人的素养并未随之提升。

  他们崇尚西方的重商主义,那是一个被浪漫色彩粉饰过的世界,

  却也是社会矛盾重重的根源。

  我们深受其影响,同样变得唯利是图。

  别看朱瞻渊颇为轻视大明的这些文臣,但他所轻视的,是这一代文臣老去之后,接棒的那些后继者。

  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有杨荣这样的人物。

  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那个“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朱瞻渊心中忽然涌起一阵感叹:我们何时能摒弃那被曲解的儒家,找回真正的儒家精神呢?

  朱棣闻言,心中疑惑:不是说得好好的吗?怎么突然提及孔子了?

  孔子又怎会有真假之分?普天之下,孔子不就是那位唯一的孔圣人吗?

  朱棣不解朱瞻渊为何突然有此感慨,但并未太过在意。

  他此刻心潮澎湃。

  因为他找到了安定天下的方法,从此北方边境将再无战乱!

  “朕,在小智囊的协助下,即将成就一番前所未有的伟业!”

  “南北一统,将草原纳入中原的版图!”

  当夜,朱棣便召见了本雅里。

  本雅里兴奋不已,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为敬仰的主人朱棣,竟会亲自在深夜召见自己。

  这场景真是激动人心。

  然而……

  让阿里罕深感失望的是,当他觐见皇上时,皇上竟真的有要事相托。

  “你对朕的忠诚,是否真挚?”

  皇上淡然问道。

  即便阿里罕不明所以,听到皇上这么问,他也立刻惊慌失措,连忙跪在地上表白:“陛下,阿里罕对您的忠诚,如日月可鉴,天地共知。我愿与您……”

  “停停停,你到底会不会说人话?你这用词也太古怪了吧。”

  皇上连忙打断了阿里罕的表忠心。

  前面的还好,天地可鉴之类的,但后面那些,你以为这是在吟诗吗?

  阿里罕被皇上打断,委屈地跪在地上,“哦”了一声。

  “现在朕有一事要你去办,你可愿意为朕解除心头大患?”

  皇上继续说道。

  听皇上这么说,阿里罕惊喜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陛下,阿里罕愿意为您做任何事,您尽管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阿里罕几乎要发誓赌咒了。

  “好!”

  “朕也不需要你赴汤蹈火,只要你做一件事。”

  “朕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只要你能做成一件事。”

  皇上在阿里罕期盼的眼神中,淡然说道,

  “灭掉阿鲁浑部。”

  什么?

  灭掉……阿鲁浑部?!

  可是,阿鲁浑部不是一直与大明交好吗?

  阿里罕震惊地看着皇上,

  阿里罕怎么也没想到,皇上突然之间,竟让他去做这样的事。

  那可是阿鲁浑部!

  那是三个强大的部落联盟!

  鞑靼对付一个就已艰难,现在要同时对付三个?

  “阿鲁浑部与瓦剌的巴图鲁勾结,密谋对付朕,你不会不知道吧?”

  皇上似笑非笑地看着一脸愕然的阿里罕。

  看到皇上这个表情,听到皇上这么说,阿里罕心中一凛。

  “陛下!阿里罕一定会办好您交代的事!”

  “那就好,好了,你退下吧。”

  皇上淡淡说道。

  “这……”

  “是,陛下。”

  阿里罕依依不舍地看了皇上最后一眼,才缓缓走出皇上的御帐。

  “看来,得物色一下,鞑靼里那些对阿里罕不满,又对大明友好的小部落首领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拉拢扶持其他黄金家族的后代。”

  在这片广袤草原上,唯有金色血脉方能赢得牧民们的全面拥戴。

  “岁月流转,一二十年间,新一代受过新式教育与信仰熏陶的年轻人将茁壮成长。”

  “届时,可引他们至京城,令他们领略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明晓尊卑秩序,进而与他们缔结婚姻联盟。”

  “如此往复,代代相传。”

  “草原与我大国,终将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李渊心中暗自思量,不禁松了一口气。

  毕竟,

  此念并非他首创,实则源自其子李瑞的策略。

  而李瑞,作为他预定的继承人,一旦他故去,必将崛起为大国新的领航者。

  到那时,李瑞定会继续推行此策。

  三代之后,

  仅需三代,一切必将焕然一新!

  李渊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他尚不知情的是,所幸他选中的储君是李瑞,而非李泰父子。

  否则,无论多么英明的决策,落入李泰父子之手,都将面目全非。

  然而……

  李瑞似乎也并非完美之选。

  毕竟,

  李瑞有朝一日或将超凡入圣。

  一旦成神,又如何能再登皇位?

  不过,这也未必绝对。

  所幸,李渊目前对此一无所知。

  如此这般。

  击败瓦剌三日之后,李渊大军撤回饮马河畔,而阿米尔则启程离开鞑靼,向着兀良哈三部落的方向行进。

  “你们觉得,阿米尔此行能成功吗?”

  “我觉得不太可能,以鞑靼的整体实力,要对付兀良哈三部落,实在是力不从心。”

  “实力有时并非决定性因素,毕竟阿米尔是金色血脉的后裔,即便兀良哈三部落与他政见不合,至少也会以礼相待,只要他们没有戒备之心,阿米尔偷袭他们并非难事。”

  “你的话里充满了不确定性。更何况,阿米尔此次与瓦剌联手,兀良哈早已知情,如今马哈木已死,兀良哈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