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真不愧是老谋深算!-《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从皇帝到百官,再到军中将士,都收起了心中的轻视。

  开始正视这个突如其来的威胁!

  很快,

  遍布沿海地区的朝廷锦衣卫成为了调查的主力。

  得益于先前的皇孙之争,

  李卫投身赵瀚海麾下,为助赵瀚海,他不遗余力地在整个东海岸布下大局,

  推行话本故事的同时,

  还让乔装改扮的密探成为各国争相款待的贵宾。

  无论权贵还是贫民,皆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至于文臣,

  有人直接经营船队,与海岛国家交往密切,对周边海域了如指掌。

  武将虽无嫡系,亦无船队,但人数众多,性情憨直,身体强健,做些辅助工作绰绰有余。

  加之他们的存在,东南沿海的防卫、驻军皆易沟通。

  如此,

  在密探、文臣、武将的全力协作下,

  不久,

  那场惨败的真相便传入皇城。

  赵武再次召集朝臣!

  “未曾料到他们竟敢进犯,并占领婆罗洲。”

  “他们还与婆罗洲的当地权贵勾结,杀害国君,将婆罗洲交由这些权贵管理。”

  “而这些权贵未能抵挡得住外敌。”

  “然而,婆罗洲原国君与大明关系友善,曾是郑和归途时的回访使臣之一。”

  “因此,这些权贵担心大明报复,便寄希望于这批侵略者能应对大明的麻烦。”

  “另一方面,也想借此观察侵略者的实力。”

  “那批侵略者似乎洞察了权贵的心思,便让他们配合行动。”

  “不知他们如何商议,最终婆罗洲竟假借国君之名,向路过的大明舰队赠送粮食。”

  “由于这些海上国家与大明关系融洽,且曾共同抗击倭寇。”

  “我方将领毫无戒备之心。”

  “谁知……”

  “那些送粮的婆罗洲人,实则在粮食中下毒,同时,他们还探清了大明船队的虚实及部署,并将所有情报悉数告知侵略者。”

  这一由多方合力得出的结论,令整个金銮殿上的君臣大惊失色。

  更有激进者,已开始出言不逊。

  “我记得婆罗洲也曾是大明出兵援助的国家之一。”

  “如今大明应邀而来,他们却背信弃义,反而协助侵略者陷害大明。”

  “简直是失德败行!”

  也有人保持冷静。

  他们的视野超越了婆罗洲。

  “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恢复沿海国家对大明的信任。”

  “这些国度并不清楚大华是如何落败的。其中,马尼拉岛又扮演了怎样不光彩的角色,他们使用的手段又是何等的卑劣。”

  “他们仅知道的是,”

  “对手的兵力不足两万。”

  “而我们大华的军队,足足有五万之众,却仍被对方击败。”

  众人听后,不禁开始皱眉。

  倘若大华在各国间失去了威望,

  那么大华在海洋上的行动将会举步维艰。

  毕竟,大华在陆地上堪称无敌。

  而东南沿海,正是那些岛国的势力范围。

  然而,

  大华必须为这五万阵亡的勇士,报那血海深仇!

  相较于布局等其他因素,

  最关键的原因恐怕是葡萄牙人的火器。

  在当今这个时代,大华的火器本应领先世界,但神机营中的大部分火器,仍使用的是洪武年间的火铳与大炮。

  技术并未得到革新。

  此外,火器的数量也不充足。

  主要原因在于火炮的射程有限,若能将其安置于战船上,对方的木船定会沉入海底。

  那些落水的士兵,自然也无力回天。只需三队火铳齐发……

  定能将他们一举歼灭!

  改革火炮?

  朱允炆心中一惊。

  刹那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是啊,朕怎么就没想到呢?”

  “虽然大华的士兵大多擅长骑马射箭,上了船便如同旱鸭子一般。”

  “能够出海作战的更是寥寥无几。”

  “此次虽然损失了五万兵马。”

  “但若在战船上全部装备火炮,从远处攻击对方的船只。”

  “那么大华在海上必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到了那时,若敌军再迫使大华的将士登陆作战,他们定会迎来更大的惊喜。

  我大华的将士,在陆地上可是比海上更加勇猛啊。

  真不愧是老谋深算!

  在瞬息之间,便洞悉了助力大明军队、发扬长处规避短处的关键。

  李煜下了决心。

  革新火炮!组织神策军进行三列火绳枪演练!

  他更要御驾亲征!

  “……诏令已下!”

  李煜的最新诏书传至工部,工部众臣皆愕然。

  皇上怎会无缘无故下达此般诏令,竟要革新火炮?

  大明已多久未曾革新火炮了?

  工部尚书、侍郎等高层心中略有不满。

  毕竟,革新火炮需投入研发之资。

  而今战事频发,多以骑射为主,皇上若有盈余,何不增投于弓箭制造?

  毕竟东南海疆战事一触即发。

  如此巨额款项,是否该用在刀刃上?

  高层们的想法,那些技术痴迷者自是不得而知。

  闻听李煜的新诏,这些技术痴者近乎欣喜若狂,

  更有年岁已高者,曾在太祖时期参与过火器革新。

  他们对火器怀有无限热忱。

  深知只要持续探索,机械之力终将超越人力。

  然朝廷对此一直不够重视。

  即便神策军乃三大精锐之一。

  即便李煜鲜少过问火绳枪与火炮的制造。

  但在李煜眼中,火绳枪与火炮不过是制衡草原骑兵的工具罢了。

  他并无太祖那般,希望火器不断革新进步的愿景。

  甚至,李煜曾隐约流露出对火器进步可能动摇大明根基的忧虑。

  那些热爱火炮技术革新的痴迷者们,本已心灰意冷,未料此番,皇上竟一反常态,破天荒地颁布诏令,要求“零三号”项目革新火炮,并指明了方向。

  一位年迈的技术痴者,全然不顾周遭同僚的不满神色,径直步入房中取来笔墨纸砚,

  颤着手在纸上疾书:

  无需人力搬移,

  故火炮可加重。

  需远程攻击敌军,

  故威力需增强。

  无需对人施力,只需摧毁敌木船,所以……

  一条条建议,条理分明。

  “皇上真是英明,怎知如此亦能造炮?”

  “看来往昔我们的设想皆可成真,老兄弟们,动手吧!”

  “确实,原本还需考虑火炮的移动问题,如今这些都不必费心了。”

  “战场上局势多变,竟有人说火炮不如火枪实用?简直无稽之谈!”

  “你们看,皇上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极佳的方向,我们无需再顾虑重量等因素,只需确保射程,其威力定能大增。”

  “是啊,真没想到皇上对这些事情也如此有独到见解。”

  不久,

  这些技术专家们便全身心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研究中,一次次制造新火炮,甚至对已改良的火炮也反复回炉重造,研究不息。

  终于,

  在那一天,

  繁忙的工部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火炮制造成功了!

  “工部这么快就完成了火炮制造?好!让他们在海边船厂设立火器工坊,按图纸直接生产火炮,然后装上船!”

  皇帝振奋地吩咐道。

  这段时间,他一直亲自训练三大军营的士兵,特别是神机营。

  即便三千营的骑兵在海上难以施展,他也会带上,毕竟他们都是神箭手,至少还能射箭。

  但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神机营扩招了不少。

  这一举动,让朝廷内外都大跌眼镜,无人能理解皇帝的用意。

  大明虽因余晖岛银矿开采而财力充裕,但也不能如此挥霍吧?

  一边研究火炮,一边继续生产火枪。

  要知道,一支火枪的生产成本,足以制造无数弓箭!

  许多大臣因此上书劝谏,希望皇帝能收回成命。

  然而,皇帝却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

  “那小狐狸每次听到那个叫葡国的地方有任何动静,首先想到的就是火枪的实力。”

  “朕虽不及小狐狸聪慧,但也不愚钝。”

  “显而易见,未来火枪与火炮必将成为世界的主流。”

  没错,是世界。

  皇帝从小狐狸(某位皇室成员)的言谈中,总能听到各种新奇见解。

  但最让他在意的,

  是关于所谓帝国的言论。

  “小狐狸说,葡国是首个世界性帝国,那么大明又该扮演何种角色呢?”

  “况且有了第一,就会有第二。”

  “这葡国绝非善类,他们竟敢侵略小狐狸提到的那个象国。”

  “当下竟又欺凌我国边境的邻近小国。”

  “他们手持利刃,并非寻求友谊,而是意在掠夺……”

  “倘若此类国度皆能称雄于世,那么未来的全球……必将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

  “既有的秩序将崩溃,数百年来的安宁岁月也将烟消云散。”

  “也许我大国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

  “只是无人察觉这一点,唯有灵狐心知肚明。但因种种缘由,他无法言明。”

  “既然他难以启齿,那么他心中所想,便由朕来替他实现。”

  此乃李煜的肺腑之言。

  亦是他近期所目睹的现实。

  尤其是“世界”二字浮现之后。

  每当李煜召集群臣,总能在李渊心中捕捉到诸如西班牙、凯撒等各异的人名与地名。

  这些人、这些国家似乎都颇具实力。

  回想起李渊曾提及,

  将会有一种神秘力量的存在,能让小国迅速崛起,其底蕴甚至超越大国数百、数千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