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此人无疑是学霸典范-《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狗牙蒜上狗压蒜”,叶轩即刻回应:“鸡冠花下鸡观花”。面对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叶轩亦是毫不逊色,迅速对出下联,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

  “印月井映月影深,月井月影共长存。”

  竞争异常白热化。

  众人屏息凝视,生怕呼吸声惊扰了两位对决者的思绪。

  春婵初时加油助威,随后也静默下来,仅以紧握的双拳和鼓励的眼神支持叶轩。

  沈蓉与秋月面露紧张,未曾料到有人才华横溢,竟能与叶轩比肩。

  谁将夺冠?

  她们内心自然倾向叶轩。

  店家题目连绵不绝。

  那位读书人汗如雨下,面露疲惫,从未想过对对联如此艰辛。

  他偷瞄叶轩,见其神色自如,毫无倦意,似乎游刃有余。

  此人真乃高手。

  读书人暗自感叹。

  “万瓦千砖筑十日庙宇。”

  “一舟二橹载三人过四桥!”

  “三土老者应试场。”

  “五王弄弦琵琶响。”

  读书人渐感力不从心,头脑昏沉,所幸对对联接近尾声。

  “最后一联。”

  “上联——”

  店家宣布最后一个上联。

  随后,对对联环节落幕。

  读书人拭去汗水,长舒一口气,余光瞥见叶轩,依旧是从容不迫之态。

  此人究竟何方神圣?

  何以如此出类拔萃?

  读书人满心疑惑。

  百姓们看得兴致勃勃,对联比赛结束后,酒楼员工开始清点两人的对联数目。

  众人焦急等待,期盼着头名的诞生。

  然而,酒楼员工清点完毕,得出的结果却令人惊愕,彼此间不禁交换疑惑的眼神。

  “这可如何是好?”

  店家沉默不语。

  原来,叶轩与那位读书人对出的对联数量完全相同。

  这下陷入了困境。

  头名该归谁?

  奖品簪子仅有一支,总不能一分为二吧?

  解缙见对手与自己实力相当,甚至略胜一筹,心中既喜又惊。

  他萌生了结交的念头。

  解缙望向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店家们正讨论得热火朝天,面露难色。

  料想统计还需时日,他便挤开人群。

  “劳驾。”

  “请让一让。”

  解缙边喊边向叶轩等人靠近。

  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解缙历经一番波折,终于来到叶轩面前,衣衫因拥挤显得有些不整。

  他整理好衣衫,礼貌地拱手道:

  “在下解缙。”

  “兄台才华横溢,还未请教……”

  他的眼神充满好奇与探究。

  解缙?

  叶轩闻言,心中一震。

  没想到竟会遇到此人。

  这不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吗?

  这头衔比江南四大才子更显尊贵。

  整个明朝,仅有三位大才子。

  解缙便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解缙自幼便是神童。

  他自幼聪慧,五岁习诗文,七岁成文,十岁能诵千言,十二岁研读四书五经,十九岁在家乡科举中夺魁,次年高中进士,入仕为翰林学士。

  此人无疑是学霸典范。

  朱棣登基后,解缙深得重用,主编《明太祖实录》,并领衔编纂华夏巨着《永乐大典》,该书被誉为辑录古书的宝库,总计三点七亿字,分一万两千余册,目录六十卷,其规模之大,工程之艰,在缺乏计算机的时代,解缙能完成此壮举,足显其非凡才华。

  然而,解缙因卷入立储之争,支持朱高炽,遭到朱高煦嫉恨。朱高煦诬称其科举阅卷不公,解缙遭贬。不久,礼部郎中李至刚亦诬陷解缙,致其被贬至交趾,远离权力中心。

  一次,解缙私自进京面见太子朱高炽,被朱高煦告发。朱棣大怒,认为解缙与太子密谋不轨,下令将其逮捕入狱。

  解缙的人生自此急转直下,由昔日的风光无限转为凄凉悲惨。若非他卷入立储之争,且在得势时未能保持谦逊,或许能避免此等下场。

  叶轩闻言,脸上露出同情之色。解缙感觉叶轩目光异样,不自在地动了动,再次询问:“还未请教阁下尊姓大名?”

  “叶轩。”叶轩回答。

  解缙闻言,瞪大眼睛,满脸惊愕:“你是叶轩?礼部的郎中?”

  “你是之前会试、殿试与试官考试的考官?”

  他一脸难以置信。

  竟偶遇那位传说中的奇特考官!

  学生似乎天生对老师怀有敬畏,解缙得知叶轩的身份后,心中震惊不已。

  望向叶轩的目光中带着敬畏。

  其实,他还有些不确定这位叶轩是否就是传说中的那位。

  毕竟叶轩身居官位。

  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人多眼杂。

  一旦暴露,必会引发轩然 ** 。

  因此,他不敢声张,只能默默将疑惑藏在心底,时不时偷瞄叶轩。

  叶轩对解缙的表现感到不解,刚才解缙还极其开朗,但听到自己的名字后,态度骤变,眼神闪烁,畏畏缩缩。

  “解缙,解兄,你好像有点怕我?”

  “没……没有?”

  叶轩疑惑:为何语气中带着不确定?

  “解兄,你觉得谁对的对联更多?”

  “这……我也不知道,应该是您比较多。”

  “我才疏学浅,定然不如叶先生。”

  解缙的态度异常恭敬。

  叶轩无语,他叫解缙解兄,解缙却称他先生,真是各叫各的。

  此时,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店家终于宣布结果。

  “据我们统计,双方答对的对联数相同!”

  店家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哗然。

  对联数相同?那谁是第一名?总不可能两人都是吧?而且奖品簪子只有一个。

  叶轩微微皱眉。

  解缙见叶轩的心思全在店家的话上,压力骤减,松了口气。

  他觉得自己来找叶轩有些鲁莽。

  叶轩身为科举考官,让人担忧若他某日监考自己,将会十分棘手。

  解缙目睹会试与试官考题,深感题目之难,远超他所擅长的八股文,对于算数之类则一窍不通,暗自祈祷日后考官非叶轩莫属。此刻,身为学霸的解缙,却如同学生般祈祷。

  “头名怎会有两人?”

  “这也太离奇了吧?”

  “店家,你不如把簪子一分为二!”

  “哈哈……”

  “簪子分了还能用吗?”

  “那该如何是好?”

  百姓们嬉笑围观,店家一脸为难,此景前所未见,他手足无措。

  叶轩这时提出对策:“店家,不如我与这位兄台以对联决胜负,一方答不出即为败,答出即为胜,如此可决出头名。”

  店家赞同叶轩之计,解缙亦无异议。

  “是你先出,还是我来?”叶轩问。

  “还请叶先生先出。”解缙答。

  叶轩随即吟出一上联,此联源自前世经典: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妙在“个个孔明诸葛亮”,既描绘了月光照亮纱窗的景象,又暗含人名与谐音的双重意味,挑战性十足。

  如果将每位孔明都变为格格孔明,

  那么格格与孔便有了相应的意味。

  葛字之音又与阁相近。

  孔明,乃诸葛亮的表字。

  故此上联极为巧妙。

  要对出这绝佳上联,需得注意这些细节。

  围观众人听闻叶轩的上联,皆陷入沉思,琢磨如何对出下联。

  “月照纱窗……”

  “个个,孔明,诸葛亮。”

  “嘶——!”

  “真乃绝妙!”

  部分未领悟其中奥妙的读书人望向惊叹者,不解其妙在何处。

  “不过普通上联,有何玄妙?”

  “此类上联,解缙应能轻易对出。”

  他们方才已认出解缙。

  尽管解缙尚未功成名就,但他作为神童,才华横溢,在读书人中颇负盛名。

  “你们真不明白?”

  王博安望着身旁的朋友,不禁问道。

  身为读书人,他在京城默默无闻,一直渴望功成名就。

  今日除夕,他与朋友外出游玩。

  偶遇酒楼出对,本想与友一试高下,彰显才华,不料半路杀出两位高手。

  他先认出解缙,自愧不如。

  毕竟是解缙,如此厉害也不足为奇。

  但他未曾料到,另一位高手同样不凡,甚至有超越解缙之势。

  这让王博安大惊。

  他与解缙并不熟络,却也相识。

  解缙虽年幼,才华却无人能及。

  怎料今日京城竟出现一位才华胜过解缙之人?

  王博安心生疑惑。

  “你就别卖弄了。”

  “我知道你才华横溢。”

  “快说到底有何玄机?”

  朋友用折扇轻拍他的肩膀,催促道。

  王博安遂将叶轩上联的奥妙一一告诉朋友。

  “要对出这上联,末句需含姓氏,且字意须合联境,下联更要巧妙,着实不易。”

  朋友顿悟。

  原来如此。

  他们苦思冥想,竭力想对出上联,却都束手无策。

  “王兄,你学识丰富,定已想出下联了吧?”

  朋友转头询问。

  王博安摇扇的手一顿,得意笑容凝固,虽他能言善辩,却并不代表能对出此上联。

  他合扇掩唇,故作姿态道:

  “此乃解缙与那人的较量,若我对出,被他人听去,岂不有失公平。”

  “观棋不语真君子嘛。”

  “但这并非对弈。”

  朋友反驳。

  王博安嘴角微颤。

  “道理相通。”

  “我们还是静看解缙如何应对下联吧。”

  除王博安等文人外,还有众人苦思下联,欲对叶轩上联。

  解缙紧锁眉头。

  他实则早于王博安悟出叶轩上联之深意,叶轩上联环环相扣,人名、表字与语境皆妙。

  他额头渗汗,握扇之手亦湿漉漉,不适之感袭来。

  “诸葛亮……”

  “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