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解缙念及此,不禁抚额-《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礼部某室内,烛光勉强照亮昏暗空间。

  桌上蜡烛的火苗跳跃,照亮了每位礼部官员的脸庞。

  礼部官员的眼角微微颤动,脸色变得颇为古怪,仿佛各种复杂情绪交织,使得五官扭曲在一起。

  “降低难度?”

  “这便是你所谓的降低难度?”

  “倘若你全力以赴,岂不是比攀登蜀道还难,难于上青天?”

  此言实在离谱。

  更何况,

  这题目究竟是否认真考虑过?

  部分礼部官员初次协助叶轩,他们曾耳闻叶轩的考题古怪至极,却未曾放在心上。

  考题嘛,

  再古怪又能古怪到哪里去?

  然而,亲眼目睹叶轩为童生试县试所出的第一关考题后,他们才意识到那些关于叶轩考题的传言,竟丝毫不夸张。

  叶轩的考题,

  确是古怪至极。

  这样的题目,真有答案可循?

  考生们能否解答?

  礼部官员们面面相觑,暗中递着眼色,相互推搡,最终推出了曾与叶轩共同担任过三次科举考官的杨乾知。

  会试、试官考试,加上此次县试,杨乾知已是第三次担任考官。

  他心中满是无奈与苦涩,

  他本不想如此。

  担任负责人或考官,皆需承担风险,一旦有事,他这助手也难逃干系。

  “那个……能否让我避开此事?”

  杨乾知怯懦地挤出这句话。

  其他官员面面相觑,

  他们讨论的是考题!

  你跑题了!

  叶轩轻拍杨乾知的肩膀,笑容温暖。

  “大家都是礼部同僚,且你我相熟,我信任你的人品,故而看好你,选你一同负责县试。”

  杨乾知几乎要感动落泪,

  但他真的,真的……

  不需要这份信任!

  他宁愿叶轩不信任他,不选他。

  科举考试风险极高,

  他一点也不想参与。

  他家中尚有妻子,哦,孩子尚无,但总会有的。

  他除非疯了,才会甘愿成为科举考官,承担巨大风险,只为那点微薄的俸禄。

  继续留在礼部做日常职务,安稳无虞,远比成为科举考官明智百倍。

  礼部官员们沉默不语。

  他们制止了越说越离谱的杨乾知,转而簇拥到叶轩身旁,目光炽热地盯着他,仿佛在看什么稀有之物。

  叶轩感到后背一阵寒意。

  维密?不对,他可不是女子!

  正胡乱想着,礼部官员们开口了。

  “叶大人,您出的考题,真的合适吗?”

  他们语气委婉,暗示叶轩,希望他能意识到问题所在。

  叶轩一脸茫然:“我的考题有问题?”

  “难道是太简单了?”

  他对自己考题的难度毫无概念。

  礼部官员们面面相觑,心中暗叫不好,这位还想提高难度呢。

  他们面露难色,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复杂地看着叶轩,说道:“叶大人,您的考题,有答案吗?”

  “这个考题,没有固定答案。”叶轩答得理所当然。

  礼部官员们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

  没有答案?科举考试怎能没有答案?即便是县试,也不能如此儿戏啊!

  “叶大人,没有答案,那考生试卷如何评判?”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问。

  “这个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叶轩解释道。

  朱元璋本想以八股文取士,用四书五经束缚士人思想,但经叶轩一番劝说,已打消此念。然而,碍于颜面……

  朱元璋未明确废止八股文取士制度。

  叶轩设计了开放性的试题,意在鼓励士子们解放思想,不被四书五经所局限。

  礼部官员们面面相觑,认为此举欠妥。

  试题内容偏离四书五经已属异类,叶轩竟还提倡考生自由发挥,不拘泥于圣贤之说解析题目,此等做法实在是大胆至极。

  “叶大人,这……”

  “恐怕不太合适吧?”

  “若皇上得知……”

  礼部考官面露忧色。

  毕竟,朱元璋虽让叶轩全权负责童生试,却未曾授权他如此革新。叶轩此番举动,万一惹祸上身,他们这些协办人员恐也难逃干系。

  念及此,他们心生恐惧。

  叶轩见状,连忙安抚:

  “诸位放心。”

  “责任在我。”

  “真有风吹草动,自有高个子顶在前面。”

  “万一有事,我一力承担。”

  “定保你们无恙。”

  实则,朱元璋已有意放弃八股取士,这才将童生试交由叶轩全权处理,以示信任,同时也想瞧瞧叶轩究竟能搞出怎样的童生试,设计出怎样的试题。

  故而,朱元璋心中已有预期。

  即便叶轩将考生全数带至郊外,以马拉松作为考试,朱元璋知晓后亦不会怪罪,当然,前提是叶轩真能借此选出人才。

  礼部官员听罢叶轩的保证,神色稍缓。

  叶轩话已至此,他们又能如何?

  干活便是。

  于是,礼部官员着手印制试题,密封后送往各县,待县试开启之时,方可拆封。

  考前,考题仅为叶轩及礼部考官所悉,外人不得而知。

  时光飞逝。

  密封考题迅速传递至各县知县手中。

  随即,县试来临。

  士子们翘首以盼,县试终于开启。

  第145章 考生愕然!这是何种考题?

  二月,春意尚寒。

  大明各县,士兵严阵以待,环绕考场。

  考场北侧的“龙门”外,一群身着厚衣的童生聚集,静待入场。

  “今年的考题会出自哪位大儒之手?”

  “该不会是刘三吾大人吧?”

  “皇上现在最信任的不是叶轩吗?会不会是他出题?”

  “不可能,绝对没可能。”

  “我听说,叶轩出的题极难,连举人、贡士都直呼不易,我们只是童生,怎会面对此等难题?”

  “言之有理,只要不是叶轩出题,我就有信心。”

  “今年我必过县试!”

  “为此,我已筹备良久,决不能再落榜!”

  考生们凝视龙门,紧握拳头,满脸坚毅。

  考生中,既有稚气未脱的少年,也有年逾古稀的老者,皆满怀期待与激动。

  解缙身处其间,眼中闪烁着自信光芒。

  尽管天文地理算数他仍在钻研,但若考四书五经,他自信不输同龄,甚至年长之人。

  自幼被誉为神童,他从未体验过失败的滋味。

  对他而言,县试不过小菜一碟,凭借他的才华,通过几无悬念。

  “县试之后,便是府试、院试,通过即可成为秀才,接着是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及之前的考试,难度尚可。”

  “会试前夕,时光尚余。”

  “我誓要精通天文地理算术等学问……未曾料到,这些学问竟如此艰深,与四书五经大相径庭……四书五经,熟记贯通即可,而天文地理算术,不仅需背诵知识点,更需灵活运用,颇为棘手。”

  解缙念及此,不禁抚额。

  自觉于天文地理算术等科,恐无天赋,一见数字与逻辑,便觉头疼。

  或许命运予我一扇窗,又闭一扇门。

  “无论如何。”

  “我定当奋力前行。”

  “叶轩能掌握那些知识,运用自如,我岂能落后。”

  “会试前的小考,无足轻重。”

  “我的志向,在于会试。”

  “殿试。”

  “乃至一甲状元!”

  解缙青涩脸庞上,洋溢着自信与不羁。

  “入场准备!”

  “考生列队!”

  龙门守卫高呼,维持秩序。

  闻听入场,考生们蜂拥而至,迅速列队。

  县试由知县主持,兼任主考。

  儒学署教谕、训导负责监考。

  “姓名?”

  “年龄?”

  “籍贯?”

  ……

  教谕、训导核对考生身份。

  “搜子”逐一搜查考生身体,以防夹带。

  搜查极为严苛,连衣物夹层亦不放过。

  相较于县试等,会试搜查宽松许多。

  会试考生皆为举人,或有官身,不敢造次,搜查仅流于形式,以示尊重。

  而县试则异。

  童生试首场,考生皆平民,搜查肆无忌惮,又因防舞弊,故尤为严格。

  “好了,进去吧。”

  “下一个!”

  ……

  解缙排队时,思绪飘向了童生试的首场——县试。

  “不知叶轩此次是否会参与科举。”

  “但他深受皇上宠爱,且题目难度颇大,或许会在会试或殿试出题吧?”

  “真希望能遇上叶轩出题。”

  一想到叶轩出题,解缙身体不禁颤抖。

  他既兴奋又恐惧。

  他渴望挑战叶轩的题目,却又担心自己无法解答。

  毕竟,叶轩出题范围广泛,涵盖天文地理算数等,这些恰是他所不擅长的。

  他精通的是四书五经……

  “行了,进去吧。”

  搜查人员“搜子”检查完解缙后说道。

  解缙领取号码牌,步入考场。

  其他考生亦如是。

  考生中不乏稚嫩孩童,眼神清澈而懵懂,多数为科举初体验。

  然而,他们未曾预料到,这场科举将成为他们一生的阴影。

  数十年后,当这群考生已至暮年,回想起此次科举,脸上仍会浮现出孩童般的恐惧,仿佛遭遇了世间最恐怖之事。

  他们形容此次科举为身心的双重折磨,叶轩宛如恶魔。

  若能重来,他们宁愿放弃,即便延后三年,也不愿再受那恶魔般的摧残。

  考生入场完毕,考场封闭。

  格子间内,考生们清扫尘埃,考试即将拉开序幕。

  “张三!”

  知县高呼。

  考生张三上前领卷。

  “由哪位廪生担保?”

  知县询问。

  张三如实回答。

  知县确认无误,试卷递至其手中。

  “下一个!”

  “李贵!”

  “何人担保于你?”知县反复确认。

  教谕与训导在一旁协助知县,试卷分发井然有序。

  “下一个!”

  考生接过考卷,返回各自格子间,并未立即拆封,需待考试钟声响起,方可启封,否则视为作弊。

  试卷悉数分发完毕,考试时间将至。

  “铛!铛铛!”

  考试钟声骤响,考生们纷纷开启密封试卷,窸窣之声此起彼伏,试卷内容逐渐展现。

  唯有一题。

  考生们笑容未展,已看清题目,表情瞬间凝固,双目圆睁,嘴巴大张,惊愕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