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叶轩之题,难于登天!-《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一番思索后,解缙开始答题。

  他文思泉涌,写下自己的观点。待写完这一题,才继续浏览下一题。

  “没想到叶轩此次的题目蕴含如此丰富的典故。”

  “幸好我饱读诗书,典故积累颇丰。”

  “否则真不知从何下手。”

  解缙心中暗自庆幸。

  除了第一题较为棘手,其余几题虽奇特且难度不小,但他好歹能作答。

  “叶轩果然不容小觑。”

  “本以为掌握了天文地理、判案等知识,便能稳操胜券通过科举,没想到叶轩的考题一如既往地出人意料。”

  “府试之后,我必须多读诗书。”

  “否则,接下来的考试,未必能解开叶轩的题目。”

  “叶轩的学识之广,真让人惊叹。”

  “我望尘莫及啊。”

  解缙边感叹边解题,考场内一片寂静,王宇、周进等考生面露苦色。

  原本以为通过研究叶轩以往的考题,能预测到他接下来的出题范围,从而轻松应对。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叶轩学识的渊博和出题的古怪。

  这次叶轩的题目,同样让他们陷入了困境。

  王宇满脸愁容,心中焦急万分。

  谁能告诉他,这些题目到底该怎么解答?

  王宇的信心彻底崩塌,脸上满是无奈与绝望。

  叶轩,终究还是那个叶轩。

  出的题目,一如既往地既难又古怪。

  周进、孙浩等人的境遇,也不比王宇好多少。

  不懂的就是不懂,毫无头绪。

  府试持续多日,考生们需在考场内度过。

  吃喝睡都在这一方天地间。

  直至考试结束,考场大门才会开启,考生们方能离去。

  四月的天气,白天温暖如春,夜晚却寒意袭人。

  阳光洒在考场,带来丝丝暖意。

  考生们苦思冥想,抓耳挠腮。

  题目太难,多数人无从下手。

  东侧的考棚内,角落里挂着稀疏的蜘蛛网,小黑蜘蛛静静守候在网上。

  考棚三面完好,只是深褐色的木板显得颇为陈旧。

  陈景紧盯着试卷,眉头紧锁。

  “这些题目,与叶轩以往的出题风格大相径庭。”

  他的学识远超众人。

  仔细审视每道题目后,他发现除了第一题,其余大多源自历史典故。

  “没想到叶轩竟会出这么多与历史典故相关的题目。”

  “第一题究竟源自何处?”

  “律法……”

  “关于私藏甲弩的刑罚……”

  陈景感到颇为棘手。

  “这道题,解缙或许能解答。”

  “倘若我写不出来……”

  “府试的排名岂非要落后于解缙?”

  “我绝不能败给解缙。”

  “上次县试,我才得了第三名,输给了解缙。”

  “这次我一定要胜过他!”

  至于那县试的第一名,陈景并未放在心上,毕竟那人只是个默默无闻之辈,他认为是运气使然才侥幸夺魁。

  但解缙则不同,是大名鼎鼎的才子。

  唯有解缙,才有资格成为他的对手!

  陈景苦思第一题,时间悄然流逝。

  这时,耳边传来阵阵声响,米饭与食物的香气也在考场中飘散。

  陈景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抬头望向窗外,只见天空已布满红霞,飞鸟振翅归巢,随着夕阳西下,气温也略降几分。

  “竟然快天黑了。”

  他低头望向答卷,依旧空白一片。

  他花费了一整天思考第一题,却仍未找到解答之法。

  陈景心中一沉。

  若再在第一题上蹉跎,恐怕府试的这几天都将付诸东流。

  “还是先做其他题目吧。”

  陈景暗自思量,开始跳过第一题,着手其他题目。

  当陈景沉浸于答题之时,考场内的其他考生已开始准备晚饭。

  受场地所限,他们只能在考棚内烹煮食物。

  当然,也有考生并未生火,而是选择食用干粮。

  周进已参加科举数十年,对流程了如指掌,甚至练就了在考场内烹饪的好手艺。

  他取出锅,走出考棚,到不远处的水缸取水,然后返回。

  用清澈的水洗净锅中的白米。

  清洁完毕,周进向锅中添水,直至水位淹过米粒一指深,随后置于火上烹煮。

  水咕嘟作响,沸腾开来。

  他往锅里添了些食材。

  不久,食材与米饭一同熟透,香气四溢。

  “真香。”

  周进揭开锅盖,米饭已成型,铺满锅底,白皙之中点缀着气孔,绿叶蔬菜与油亮的肉块与米饭交织。

  “该差不多了。”

  他撒上调味料,熄火,取碗筷,享用晚餐。

  用餐之际,周进心中思索着考题。

  题目异常棘手。

  他以往只读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

  虽近期恶补天文地理及断案书籍,但这些内容与考题大相径庭。

  “唉——”

  周进轻叹,觉得口中食物索然无味。

  此次考试令他忆起上次县试的恐惧。

  “叶轩出的题目,怎会如此艰难。”

  食不知味地用完餐,周进点燃油灯,微弱的光照亮狭小的考棚,昏黄光线自缝隙透出。

  他重回座位,咬着笔头,凝视试卷,苦思冥想。

  时间仿佛凝固。

  而这样的煎熬还需延续数日。

  今日仅是府试首日。

  夜色渐浓,天边火红被墨色吞噬,光亮隐去,一盏盏油灯在考棚内亮起,昏黄光线自缝隙溢出。

  考场灯笼逐一被点亮。

  府学的训导、教授们手提灯笼,巡查考棚,监督考生。

  月挂中天。

  十六岁的孙浩揉着酸痛的手腕,打个哈欠。

  见夜色已深,他收拾好试卷,叠起木板制成窄床,铺上棉被,吹熄油灯,安然入睡。

  其他考棚的油灯逐一熄灭。

  唯有几盏灯火依旧明亮。

  陈景仍在埋头疾书,一天的时光已被他虚度,此刻不容再拖延。他担心解缙或许已完成了大半考题,自己远远落后。

  恰在此时,陈景的肚子咕咕作响,他捂腹皱眉,恍然记起整日未进食。连忙从包裹中翻出干粮,就近取了水,就着干涩的干粮匆匆果腹,随即又投入书写。

  数日来,考生们备受煎熬。

  叶轩所出题目虽不多,却难倒了大半考生,令他们痛苦不堪。府试转瞬至尾声,考生们面容憔悴,眼眶发黑,脸颊深陷,唇无血色,状似被抽空精气。

  知府及府学官员皆忧心忡忡,生怕考生考场不支。更香燃烧,火光猩红,白烟缭绕。知府见更香将尽,心中暗舒一口气,考试若在此刻结束,考生若亡,便与他们无干。

  终于,更香烧至绑线,线断球落,铜盆内发出清脆声响。

  铛——!府试落幕。

  钟声接连敲响,考生们重负顿释,交卷后如同重生,却又似被掏空。多数人心中绝望,府试之难,远非县试可比,县试尚可胡乱作答,府试则全然无解。

  “叶轩出题,非我等所能揣测。”考生们心中同叹。

  吱嘎——!

  考试院大门在军士的推动下缓缓而开,考生们蜂拥而出,形如枯槁,双眼布满血丝,面色如同白纸。

  门外焦急等待的亲友见状,皆是一惊。

  这究竟是考试,还是历经了一场恶战?

  何以人人精神萎靡,如同行尸走肉?

  实在骇人!

  “考得如何?”

  亲友连忙上前搀扶,关切询问。

  考生们面露苦色,难以启齿。

  仿佛饱受便秘之苦,欲言又止。

  亲友满脸不解。

  “考前不是信心满满,言府试易如反掌吗?”

  考生们沉默不语。

  心中懊悔不已。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夸下海口。

  如今只觉脸颊 ** 辣地疼。

  府试易如反掌?

  轻松取胜?

  昔日的自信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

  考生们脸颊羞红,犹如火烧。

  若能时光倒流,他们定会给那个狂妄的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痛斥其无知。

  府试何曾轻松?

  叶轩之题,难于登天!

  岂是短短数日体验县衙断案、田间劳作、市井生活所能应对?

  简直是痴人说梦!

  “究竟如何?”

  “为何沉默?”

  “莫非题目简单?”

  亲友的话语如同利刃,直刺考生心田。

  无需多言。

  多说无益,唯有泪千行。

  周围考生三五成群,低声议论,声声入耳。

  “唉——”

  “此次府试题目实在太难了。”

  “本以为县试已属不易,岂料府试更胜一筹。”

  “叶轩往昔出题亦难,但此番府试更难。”

  “……这仅是府试,叶轩出如此苛刻之题,是否太过?真有人能解答吗?”

  “记得王宇曾言,府试唾手可得?”

  “王宇何在?”

  “王兄!”

  考生们环顾四周,很快发现了欲悄然离去的王宇。

  王宇面色凄苦,被考生们围住。

  “王兄。”

  “你之前豪言已掌握叶轩考题规律,府试不在话下,此次必定答得极佳吧?”

  众人目光聚焦王宇。

  王宇欲言又止,眼角抽搐。

  “还好,还好。”

  “还好?”考生们不解。

  “王兄,这些题目对你来说,应易如反掌吧?”

  王宇沉默。

  回想起考场内苦思冥想的狼狈,头皮一阵发麻,勉强笑道:

  “一般一般。”

  心中却怒吼:

  别问了!

  “王兄,那第一题你是如何解答的?”

  考生们好奇追问。

  王宇终于爆发,脸色阴沉。

  “我不会。”

  “完全不懂。”

  考生们愕然,随即觉得理所当然。

  “叶轩出题太难,王兄不懂也正常。”

  “唉,我也不懂。”

  “我也是。”

  “我们研究了叶轩以前的题目,自以为摸透了他的出题风格。”

  “谁料,叶轩出题依旧出人意料。”

  “这些题目既不是民间技艺,也非断案类。”

  考生们的亲友闻言,看他们沮丧的模样,顿时明了。

  亲友重重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我懂了。”

  “我完全明白了。”

  “你们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