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自觉发挥欠佳-《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忆往昔鄱阳湖之战,我军仅二十万,陈友谅却拥兵六十余万,且有最强水军与无数战舰,而我军仅有小舟。我以计火攻陈友谅船队,终大败之。”

  “再提平江之战,我断张士诚两翼,四面围困其军于平江,围攻八月有余,日夜不休,用各式兵器……”

  朱元璋沉浸于往昔战绩,眉飞色舞。毛骧不敢插话,默默倾听。

  突然,敲门声起。

  朱元璋被打断,面露不悦,语气转冷:“何事?”

  宦官推门入内,恭敬道:“皇上,礼部尚书任昂求见。”

  “任昂?”朱元璋惊讶,不解其突然来访,礼部近期并无大事。

  “宣他进来。”朱元璋吩咐。

  宦官领命而去,带任昂入内。毛骧则退至暗处,几乎隐形,若非刻意寻找,难以察觉其存在。

  “皇上。”任昂跪拜行礼。

  朱元璋目光平静,待其礼毕,问道:“爱卿有何事?”

  “皇上,请看此物。”任昂呈上。

  任昂向朱元璋递交了此次府试通过人数的名单。

  朱元璋浏览了一遍,并未察觉异样。

  “何事让你如此表情?”

  “科举是否出现了问题?”

  他满心疑惑,毕竟叶轩负责科举,理应不会出现大乱子。

  “皇上,请您细看此次府试通过的人数。”

  “比上一届少了近四层。”

  任昂禀报。

  朱元璋闻言,嘴巴微张,心中震撼不已。

  少了四层?还只是府试阶段?

  院试尚未结束,秀才选拔还未进行,便已流失四层人才。

  叶轩的考题,竟如此严苛?

  朱元璋嘴角微颤,府试已如此,那后续的会试、殿试,岂非要无人问津?

  如此,他还如何选拔人才?

  朱元璋扶额叹息,叶轩主持科举,岂非要将所有人才都刷下?

  “此事朕已知晓。”

  “朕自有对策。”

  “你先退下。”

  朱元璋嘱咐道。

  “此外,此事切勿张扬。”

  任昂心中惊讶,本以为朱元璋会大发雷霆,却未料其如此淡然。

  “皇上果然看重叶轩。”

  “发生此事,皇上竟未动怒。”

  任昂心中感慨,随即退下。

  任昂离开后,朱元璋召见叶轩入宫,此事必须与他详谈。

  “爱卿,府试结果朕已知晓。”

  “通过人数比上届少了四层。”

  “仅是府试便损失如此多人才。”

  “爱卿,考题难度能否稍降?”

  “若继续如此,会试、殿试人数恐将不足。”

  朱元璋耐心劝解道。

  叶轩选官之策甚妙,

  然人数需增。

  若尽皆淘汰,

  朝廷何以用人?

  叶轩沉默。

  降低考题难度?

  他认为所出题已算简单。

  考生答不出,乃其自身问题,此类皆为庸才,庸才何用?

  但转念一想,

  若维持此难度,会试、殿试恐无人能过关。

  届时,朝廷真将无人可用。

  洪武年间,官员需多储备。

  否则明初四大案起,

  朱元璋一旦大开杀戒,官员接连被斩,朝廷必将无官。

  如今多备些官员,

  以备不时之需。

  叶轩想到四大案:

  空印、胡惟庸、郭桓、蓝玉。

  此四案中,空印案牵连逾千人,

  当时官员仅两万,惩处千人,占比高达百分之五。

  胡惟庸案,诛杀三万余人。

  郭桓案,礼部侍郎以下官员尽遭屠戮。

  蓝玉案,被杀者超一万五千!

  念及此,叶轩决定简化考题,让更多人通过科举,以备官员之需。

  否则,朱元璋一旦杀红眼,

  朝廷无官可用,

  岂不尴尬?

  “放榜啦!”

  “放榜啦——!”

  各州县沸腾,百姓与学子蜂拥至考试院,孩童欢呼。

  酒楼中,

  王宇的友人探头望向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激动道:

  “放榜了!”

  “王兄,速去考试院!”

  “走!”

  王宇与同伴步出酒楼,涌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被簇拥着向考试院方向行进。

  “真挤。”

  “人也太多了吧!”

  人群挤压着他们,最终被迫分散。

  “王兄!”

  “我们在考试院放榜处集合!”

  眼见人潮将他们越冲越远,王宇的同伴高声呼喊。

  “好!考试院放榜处见!”

  与王宇分开后,他奋力穿梭在人群中,向考试院挤去。

  心中忐忑不安。

  “二二三”

  府试结果究竟如何?

  自觉发挥欠佳。

  考题非民间技艺,而是时政经义的历史典故,他全然不懂,只能胡乱作答。

  明知通过无望,但仍抱有一丝侥幸。

  万一通过了呢?

  以他的才学,若非叶轩出题,府试、院试、乡试本应轻松过关。

  成为举人,本应不难。

  偏偏遇到了叶轩。

  “借过,请让一让!”

  王宇心绪烦乱,拨开人群,继续向考试院前进。

  面容稚嫩的孙浩站在一座破旧房屋前,向内呼喊:

  “周兄!”

  “周兄!!”

  吱呀——

  老旧木门发出刺耳声响,被缓缓打开,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的周进走出。

  “孙兄。”

  “怎有空来此?”

  “府试后便是院试,不当在家温习吗?”

  “周兄,放榜了!”

  “我们快赶去考试院!”

  孙浩激动万分,稚嫩的脸庞因兴奋而泛红,眼眸闪烁着青春的光芒。

  “放榜了!?”

  周进一惊,随即大喜。

  “稍等,我回家换衣……罢了,就这样去吧!”

  周进转身欲回屋,随即改变主意,拉上门,随孙浩直奔考试院。

  考试院外早已人山人海。

  考官正张贴榜单。

  考生们望见榜单,瞬间沸腾。

  此次中榜人数寥寥。

  榜单张数亦比以往少了几张!

  考生们心中忐忑不安。

  这一届府试淘汰了如此多人,他们该不会也在落榜之列,连秀才都无缘吧?

  考生们不禁打了个寒颤,急忙在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第一张,无。

  第二张,亦无。

  第三张。

  “中了!”

  “我中了!”

  人群中,有人兴奋得手舞足蹈,大笑不止。

  “没想到我竟通过了府试!”

  “幸亏我平时也研读时政经义的历史典故,不然这次定难通过。”

  “太好了!接下来我要准备院试,考取秀才!”

  有人欢喜有人愁。

  “没有……”

  “怎么会没有……”

  落榜者脸色惨白,眼神黯淡,失魂落魄。

  朋友安慰道:“别灰心,这次考官太难缠,题目也太难,这次没过,还有下次。”

  “他们虽过,但考官仍是叶轩。”

  “叶轩的题目你也知道,那么难,解答起来苦不堪言。”

  “他们也不轻松,我们反倒提前解脱了。”

  落榜者苦笑。

  落榜虽不幸,却也有幸。

  不幸在于未考取功名,有幸在于不必再受叶轩那严苛题目的折磨。

  解缙立于人群中,身着蓝袍,气质非凡。

  他紧握拳头,目光锁定在第一张榜单的首位。

  是我,定是我!

  解缙心中默默祈愿。

  回想县试,他曾错失榜首。

  如果解大才子在府试中未能夺魁,恐怕会成为众人的笑柄。

  解缙望见榜上首位,心中顿时释然。

  “呼。”

  “成了。”

  “终于夺得头名。”

  榜单之首,正是“解缙”。

  解缙内心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

  成功了,我终为第一……第一!太棒了!

  但解缙又觉心情复杂,区区府试第一,何以如此激动?他的志向在于状元。

  这一切,皆因叶轩!若非叶轩出题太难,他怎会因府试第一而如此兴奋?

  此时,孙浩、周进、陈景等人亦至。

  陈景一脸傲气,瞥见榜首,眉宇轻蹙。

  “果然。”

  早在府试后,解缙分享答案时,他便知自己又是第二。如今,确是如此……等等!

  陈景细看第二名,不禁揉了揉眼。

  孙浩?第二名是孙浩?而自己,第三名?

  陈景愕然。

  他一向将解缙视为唯一对手,轻视他人。这突然出现的名字是谁?似乎有些印象……等等,这不是上次县试的黑马吗?

  该死!这家伙又超过了自己!

  被解缙超越,陈景倒不以为意。但被一个无名小卒超越,他心有不甘。喉咙似被堵住,极不舒畅。

  “太好了!”

  “我中了!”

  “第二名!”

  “周兄,你呢?”

  一旁传来欢呼。

  “我勉强通过,排在末尾。”

  “多亏我多年苦读。”

  “不然恐怕难以过关。”

  陈景听闻对话,猛然转身,只见一名约莫十六岁的青涩少年和一个年约五六十、头发斑白的老者。

  他狠狠地盯着孙浩。

  你就是那个黑马?!

  望着这个衣着简陋、相貌 ** 的孙浩,他难以置信自己竟两次败于此人之手。

  另一边,王宇怔怔地望着榜单。

  榜上无名。

  他,落榜了。

  ......

  一番喧闹后,笑声与哭声渐渐平息。

  落榜的考生失魂落魄地离去,只能期待下一届科举。

  中榜的考生则着手准备新一轮对叶轩考题的研究。

  涵盖时政经义的历史典故。

  他们打算悉数背下!

  宋律、唐律等,亦不放过!

  他们誓要参透叶轩的出题之道!

  府试结果揭晓,中榜考生继续钻研叶轩及其考题,以备院试。

  “唐律、宋律等法律知识,我需加深理解。”

  解缙暗想。

  他开始搜集各类法律典籍、时政经义的历史典故书籍,乃至民间百艺之书。

  “此次,我定要全对叶轩的考题!”

  解缙紧握双拳。

  首道唐律之题,他未能答出。

  这成了他心头的一根刺。

  尽管夺得府试榜首,但他并不满足。

  下一次院试,他要答出叶轩的所有考题!

  陈家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