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叶轩声望提升,系统赐予罗网!-《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胡惟庸环顾四周,见无人,低声续道:“除去杨宪与刘伯温,朝堂之上,何人能与我们匹敌?”

  李善长摇头。

  “是我过于天真了。”

  “虽扳倒杨宪。”

  “却利用了那人。”

  “你试想,那人会如何反应?”

  胡惟庸惊愕。

  事态之复杂,超出他的预想。

  “若我不退。”

  “恐将步杨宪后尘。”

  李善长长叹一声。

  胡惟庸闻言,不禁唏嘘。

  原来如此……

  第210章 朱标来访!叶轩依旧颓废!

  近日,朝堂局势动荡。

  杨宪遭斩,其同党受牵连,朝中空缺频现。

  李善长请辞,其派系官员微调。

  叶轩旁观此景,感慨万千。

  朱元璋行事果决狠辣,李善长之请辞,叶轩深信背后有其推手。

  然,这些风云变幻与叶轩这位礼部四品小官无甚干系。

  他依旧悠哉游哉,工作之余,享受闲适。

  叶轩身兼数职,唯教导皇孙之事需他上心。

  小皇子们天真烂漫,他与之谈笑风生,却也懂得避讳敏感话题。

  池塘边,阳光斑驳,叶轩持竿垂钓于矮椅之上。

  沈蓉等女子围坐一旁,品茗谈笑,欢声笑语不断。

  春婵好奇上前,蹲于叶轩旁,疑问道:“姑爷,今日怎钓许久未见鱼儿?”

  此时,笼中鹦鹉旺财高喊:“丢脸!”

  春婵怒视鹦鹉,威胁道:“再言,便剪你舌!”

  鹦鹉惊恐,笼中乱跳,大呼“可怕!杀鸟!”

  叶轩与沈蓉等人闻言皆笑,此鸟胆小至极。

  春婵不悦,提议道:“姑爷,不如将旺财炖了,再将后院富贵也炖了吧!”

  富贵乃昔日所购鸵鸟。

  叶轩闻言,眉宇微动。

  “旺财不听使唤,那鸵鸟也调皮?”

  “不是,是它吃太多。”

  “养鸵鸟似乎不太划算……”

  春婵皱眉抱怨,突见水面浮标微动,眼眸瞬间亮了起来,小手拍打叶轩的腿,兴奋喊道:

  “姑爷!鱼咬钩了!”

  叶轩挑眉,疑惑地扯动鱼线,鱼钩跃出水面,却只带起层层涟漪,空空如也。

  “没鱼?”

  “不应该啊,我明明看见浮标动了。”

  春婵愕然,细看之下,发现鱼钩竟是直的。

  春婵:...

  直钩怎能钓鱼?

  “姑爷,你这是在钓鱼吗?”

  春婵不解地问。

  “听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我正效仿他呢。”

  叶轩笑道。

  春婵瞪了叶轩一眼,“哪有鱼会自愿上直钩……”

  话音未落,池中一鱼跃出水面,鳞光闪闪,跃至岸边,挣扎拍动,鱼眼圆睁。

  “看,这不是上钩了?”

  叶轩说。

  春婵无语,这鱼也太傻了。

  此时,仆人匆匆来报:“姑爷,有人求见。”

  叶轩讶异,他鲜少访客,何人此刻来访?

  “谁?”

  “太子殿下,已在书房等候。”

  “速去招待。”

  仆人回应,不敢怠慢太子殿下。

  偶尔,太子朱标会造访叶府。

  仆人们虽略感紧张,却也算镇定。

  “朱标?”叶轩眉宇轻蹙,心中暗道,这家伙又来了。

  近来,朱标时常来访,或向他求教,或探讨朝中事务。

  若非其太子身份,叶轩早已厌烦。

  “明白了。”叶轩搁下鱼竿,吩咐仆人处理鱼儿,随后与沈蓉等女简短交代,便步向书房。

  书房之内,朱标细细打量。书房虽小,却藏书万卷,书香墨韵浓郁。他的目光被一排书籍吸引:《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这便是雄英提及的,叶轩所述故事,竟已成书。”朱标心中暗想。

  门扉轻响,叶轩步入,一袭白袍,五官俊朗,剑眉星目,肤白如玉,贵气天成,即便是素衣,亦难掩其风采。

  “叶先生,安好。”朱标客气问候。

  叶轩乃他未来的辅政大臣,自当礼遇。

  一番寒暄后,朱标转入正题,询问叶轩:

  “叶先生如何看待近期朝堂之事?”

  叶轩审视着看似纯朴的朱标,心中暗自思量:

  这是在考验我吗?

  朝堂之事?

  是指杨宪被诛?

  还是李善长辞官?

  两者皆是敏感议题。

  此等话题,难以启齿,他也不愿多言。

  毕竟,一旦失言,落入朱元璋耳中,恐有杀身之祸。

  况且,朱标亦非简单角色。

  观其貌似憨厚,实则心机深沉。

  洪武四大案中,除蓝玉案外,其余三案均与朱标有关。

  朱标,乃朱元璋亲自教导之子。

  若说他仅是表面上的憨厚仁善,那实属不可能。朱标能压制住自己的诸多弟弟,使他们不敢生事,这样的人,绝非等闲之辈。叶轩难以揣测朱标是否在试探自己,于是决定谨慎行事。

  叶轩神色凝重地说:“臣以为,无论雷霆还是雨露,皆是君主的恩赐。”

  朱标察觉到叶轩的顾虑,认真回应:“叶先生尽管直言,我绝不会怪罪,更不会辜负先生。”

  叶府书房内,阳光透过窗棂洒落,窗外藤蔓攀爬,为书房添了几分生气。

  朱标身着赤红衮服,体态略显圆润,面容憨厚而专注。

  “我绝不会辜负先生。”

  “先生对我的恩情,我将铭记于心。”

  他渴望收服叶轩,让其真心为自己效劳。叶轩的智谋,即便是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也难以企及。若得叶轩相助,他定能将大明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超越大唐、大宋等往昔辉煌。

  朱标满怀憧憬,幻想着盛世的景象,却全然不知自己将在1392年5月遭遇生死劫。若无法度过此劫,登基无望,性命亦难保。

  回想起叶轩近期的种种作为,朱标觉得他既神秘又强大,这样的奇才,千年难遇。

  因科举考题遭泄露,叶轩果断应变,临时替换会试题目,确保万千士子考试顺利进行。若无此举,考试或将作废,士子多年苦读将付诸东流。叶轩此举亦使考官们幸免于难,否则他们恐将身陷囹圄,甚至面临生死危机。

  会试结束后,叶轩所出考题新颖独特,令人难以忘怀。此事促成他与某人的会面,叶轩向他阐述八股取士之弊、党争之乱及科举制度之利弊,令其大开眼界,对叶轩的才华深感敬佩。叶轩亦因此受到皇帝赏识,被钦点为殿试题出题人。叶轩所出殿试题,以三筐稻谷揭示三种为官心态,揪出庸官,震慑士子,使之不敢妄为。

  随后,叶轩成为皇孙师,向他们展现世界之广阔,促成藩王征伐他国,开辟殖民地,以此壮大大明。此举前所未见,令人惊叹。叶轩还发明了飞梭,大幅提升纺织机效率,随后又有洪武纺纱机、水力纺织机等发明问世,加速了大明纺织业的发展。

  此外,叶轩主张解除海禁,开展海上贸易。据朱标所闻,海上贸易为大明带来了丰厚利润,国库状况有所改善。叶轩的一系列建议,使大明逐渐走出困境,经济开始复苏。这一切成就,皆归功于叶轩。

  对于如此杰出的人才,朱标誓要将其收为己用。“先生,我尚需磨砺,望您多加教导。”“待我登基后……”

  “您乃我的辅政大臣与得力助手。”

  “我必不会亏待于您。”

  朱标许下承诺。

  叶轩望着神色郑重的朱标,微微眯眼。

  朱标这是在试图拉拢自己。

  他绝非等闲之辈。

  但与朱元璋最大的差异在于,朱标更为仁慈宽厚。

  朱标能容人。

  不似朱元璋,

  整日只知道杀戮。

  一怒便杀,

  权势大者杀,

  开国功臣亦杀,

  稍有差池亦不放过。

  相较之下,受众多大儒熏陶的朱标,手段看似温和许多,不会如朱元璋般每日腥风血雨。

  此乃朱标之长。

  至少在朱标手下效力,较在朱元璋手下更为舒心。

  对于朱标的拉拢,叶轩并不反感。

  毕竟,这位太子比朱元璋更易打交道。

  在朱元璋面前,言行需谨慎。

  稍有不慎,

  便可能满门抄斩。

  但在朱标面前,则可放松许多。

  朱标欲让自己成为辅政大臣。

  尽管这看似空谈,但至少出于善意。

  远比朱元璋整日空许好处,却又含糊其辞、吝啬给予要好得多。

  “太子殿下,”

  “我心系大明,”

  “自当为大明效力。”

  叶轩答道。

  言辞滴水不漏。

  未直言为朱标效劳,

  而是说为大明服务。

  毕竟,未来难以预料。

  倘若朱标未能度过1392年的难关,皇位落入朱棣之手,又当如何?

  因此,叶轩选择为大明效力,

  而非仅效忠于朱标。

  若朱标能逃过此劫,甚至登基为帝,届时再表忠心也不迟。

  凭借自己的才智,

  只要不自寻死路,

  未来的大明皇帝定会求上门来,让他为大明出谋划策。

  大明不乏智者,

  谋士亦众多。

  叶轩自信难有人及。

  他脑藏古今知识,凭此信息优势,远超古代谋士。

  这些知识犹如无价之宝。

  只要拥有这些知识,无论大明哪位皇帝在位,若欲获取,必对他恭敬有加。

  朱标闻言,面露喜色,以为叶轩在向他示忠。

  毕竟,大明未来将由他主宰,他必将是下一任 ** 。

  叶轩言将为大明效力,朱标视为为其个人效力,对此颇为满意。

  简单寒暄后,朱标含笑离去。

  叶轩望着朱标的背影,满心疑惑。

  自他表态愿为大明出力后,朱标便如此反应,莫非真以为自己是在表忠心?

  叶轩觉此想法颇为可笑,却也未去澄清。

  误会便误会吧,影响不大,他仍旧只是礼部一名从四品小官。

  “叮!”

  系统声忽现,叶轩一愣,随即大喜。

  奖励竟是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