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这小家伙行动倒是迅速-《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老师要求真高啊。”

  朱雄英小团子面露苦色,心中暗誓下次要答得更好。

  随后,叶轩引领朱雄英小团子走向另一方向。

  人潮渐稀,行人衣着愈发简陋,补丁随处可见。

  朱雄英小团子尚未察觉异样,而紧随其后的毛骧等锦衣卫却微微皱眉。

  “那边是……”

  “毛大人,是否应阻止叶大人与皇长孙殿下前行?”

  “那地带复杂,多为贫民与无赖之徒。”

  “皇长孙殿下身份尊贵,不宜涉足此地。”

  锦衣卫请示道。

  毛骧粗犷面容上显现出迟疑,片刻后言道:

  “叶大人自会拿捏分寸。”

  “我们的任务是守护他们二人。”

  “而非阻拦。”

  毛骧深信叶轩自有主张。

  保护朱雄英与叶轩乃他们之责,贸然干涉,恐遭责罚。

  于是,毛骧决定紧随叶轩二人其后,不予阻拦。

  随着叶轩、朱雄英步入贫民区,众人警觉倍增,全身紧绷,手已悄然握上绣春刀柄,准备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贫民区内,尽是贫民、无赖、流氓与乞丐,甚至不乏亡命之徒。

  叶轩与朱雄英衣着光鲜,显然是富贵人家,在这片区域的人眼中,犹如两块诱人的肥肉,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冲突。

  “提高警惕!”

  “一旦发现周围人有异,立即制止。”

  毛骧身躯魁梧,肌肉紧绷,眼神凌厉如刃,手已稳稳握住绣春刀柄,犹如蓄势待发的猛兽,四处搜寻潜在威胁。

  “遵命!”

  身后数名锦衣卫低声回应,同样提高了警觉。

  朱雄英与叶轩,一为皇长孙,一为皇帝宠臣,任何一人受损,他们都难辞其咎,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

  贫民区内,房屋破败,腐烂气息弥漫。

  居民衣衫破旧,或穿着补丁累累的粗布衣裳,面容枯槁,身形消瘦,宛如行走的骷髅,显然饱受饥饿之苦。

  他们不时以异样目光打量叶轩与朱雄英。

  显然,他们难以理解这两位显赫大人物为何会亲临他们这卑微之所。

  这样尊贵的人物,理应不屑于涉足此地。

  此地只会玷污他们尊贵的鞋履。

  朱雄英目瞪口呆,眼前的景象宛如地狱画卷。

  “老……老师。”

  “这是何处?”

  朱雄英困惑,京城繁华之地,怎会有如此贫瘠之所。

  他自幼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见识过无数繁华,却未曾目睹此等贫穷。

  “方才我们在京城城内。”

  “而此处是京城郊外的贫民窟。”

  “这里聚集了众多贫困的民众。”

  “他们衣衫褴褛,食不充饥,甚至无家可归,只能流落街头。”

  叶轩解释道。

  朱雄英的嘴巴张得更大,沉默许久后开口:

  “老师。”

  “为何繁华的京城会有这样的地方?”

  “有富人,自然就有穷人。”

  “这不是理所当然吗?”

  叶轩反问。

  朱雄英一时语塞。

  的确,有富便有贫,这是常理。

  只是他从未深思过此等现实。

  “老师,大明像这样的贫苦人家,多吗?”

  朱雄英声音略显艰难地问道。

  “很多。”

  “甚至,这才是大明常态。”

  “大明仍有许多百姓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无家可归,沦为流民。”

  “他们生存艰难。”

  “至于你在城内所见百姓,已算富足。”

  “你之前所见的繁华,不过是富人区的景象罢了。”

  “此景难得一见。”

  “切莫以偏概全。”

  “大明之内,尚有无数百姓正经历极端困苦。”

  “并非所有民众都能衣食无忧。”叶轩言道。

  朱雄英心情异常沉重,默然不语。

  叶轩的话语在他脑海中回荡。

  大明之中,仍有无数百姓身处苦难。

  他一直以为大明极为强盛,家家富足,甚至有余粮,能过上优渥生活。

  却未曾料到,之前所见的繁华仅是少数。

  大明所谓的盛世……

  而今大明,仍有百姓饥饿难耐,衣衫褴褛。

  这样的大明,岂能称为盛世?

  第324章 朱雄英身为皇族之担当,心怀万民!

  朱雄英自幼生于深宫,见识过无数繁华。

  然而如此贫困之景,却是初见。

  眼前的世界仿佛人间炼狱。

  百姓骨瘦如柴,仿佛随时会被寒风击倒,衣衫破旧,难掩身躯。

  他们面黄肌瘦,脸上却满是麻木,似乎对寒冷无知无觉。

  天气严寒,地上尚有积雪,即便他身着厚衣,仍能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朱雄英一直认为,天下皆如京城般富饶繁华。

  未曾想,竟有如此贫苦之民。

  叶轩还言,大明多数地区皆是如此。

  这给朱雄英带来极大震撼。

  本以为大明已是盛世,富饶无比,岂料此景仅在少数繁华之地可见。

  多数百姓仍饱受饥饿与寒冷之苦。

  朱雄英不禁自问,这样的盛世,真可称为盛世吗?

  “老师。”

  “这,便是盛世吗?”朱雄英问叶轩。

  “盛世……”

  要了解当下是否为盛世,首要之务是明晰“盛世”的定义。

  盛世,通常意味着国家在长时间内维持着繁荣与昌盛,无论是朝廷的文治还是武功,皆达到相当的高度。

  盛世的具体表现,涵盖了对内的经济蓬勃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思想自由开放、文化灿烂辉煌;对外则体现在军事力量的强大、贸易的昌盛以及广泛的影响力。

  大明王朝现今无疑已具备其中的多项特征,因此可以断言,大明正处于盛世之中。

  然而,盛世之中亦非人人都能共享富裕,实现全面小康。

  叶轩语调平和地阐述着。

  朱雄英小脸上写满了困惑。

  “共同富裕?”

  “小康又是什么意思?”

  叶轩解释,小康即指百姓生活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如京城内的多数百姓,虽能饱腹却尚未达到富裕之境。

  至于共同富裕,近乎于一个宏大的愿景,旨在让所有百姓都能享有幸福、宽裕、美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但实现这一目标极为艰难,因为贫富差距自古有之,有人穷困潦倒,有人富甲一方。共同富裕便是要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叶轩心中浮现前世的一些理念,即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和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这难度极大,因为一旦先富之人变得自私,不愿伸出援手,反而会加剧贫富差距,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即便是前世,共同富裕的理想也历经多年仍难以实现,全民小康也仅是勉强达成。

  大明欲求全民共富,

  实属艰难之路。

  叶轩亦难担保此愿。

  朱雄英心念叶轩之言,

  思索小康与共富之梦。

  大明子民尚未达小康之境,

  共富更遥不可及。

  望着周遭贫苦之民,

  朱雄英紧握叶轩衣袖。

  叶轩不解其意,回望小团子。

  小团子轻咬下唇,唤道:“老师。”

  “我愿助他们一臂之力。”

  “身为皇长孙,他们乃我大明子民,亦如我之子民。”

  “愿引领他们步入小康之境。”

  叶轩闻言,颇感兴味,笑问:“你有何良策?”

  朱雄英道:“百姓身处水火,我身为皇族,当心怀天下,勤政爱民,以保安泰,使民小康,衣食无忧,不挨饿受冻。”

  叶轩闻此,心生欣慰。

  此徒责任感强,心地善良。

  “雄英,勿忘今日之言。”

  “不忘初心,方能成就仁慈明君之名。”

  朱元璋已明示朱雄英为三代继承人,叶轩无须避讳。

  朱雄英继承人之位,确凿无疑。

  只差朱元璋明书其额,以示其尊。

  “老师,我定铭记今日之言。”

  “虽未登基,我亦是皇族一份子。”

  “我真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事。”

  “老师,我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朱雄英抬头望向叶轩,眼中满是询问。

  叶轩忍俊不禁,这小家伙行动倒是迅速。

  “若你真想帮忙,倒也可以。”

  “身上有带钱吗?”叶轩问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出宫时,内侍给了我一袋宝钞。”

  说着,他解下腰间的钱袋,双手递给叶轩。

  叶轩打开钱袋,宝钞数量并不多,想要让贫民区的人饱餐一顿还有些困难。

  他问:“把你的银子全给这些贫民,你介意吗?”

  朱雄英摇了摇头,“没关系,只要能帮到他们就好。”

  叶轩点头,从自己钱袋中拿出几张大额宝钞,加上朱雄英的大部分宝钞,然后将空钱袋还给他。

  随后,他朝不远处的毛骧招手。

  毛骧一脸疑惑地走近。

  叶轩递给他一叠宝钞,“派些人去搭粥棚施粥,这些应该够了,不够再来找我。”

  说完,叶轩便带着朱雄英离开了,留下满脸困惑的毛骧。

  毛骧连忙将宝钞递给下属,并转述叶轩的话,随后带着锦衣卫去追叶轩和朱雄英。

  下属一脸茫然,只能去安排粥棚施粥。

  在这寒冷的冬日,贫民区的百姓喝到了一碗热腾腾的粥。

  (第325章)叶轩教导朱雄英,务必远离酒 ** 惑。

  临时粥棚一座座搭起,锦衣卫雇佣平民施粥,贫民区的百姓有序排队,等待着温暖的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