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内。
白芷和燕清欢汇报着发现,“娘娘,我们搜遍了军营,都没找到灾民。”
“果然如此,今日见到章大人的时候,本宫就已经猜到了,你们可还有其他发现。”
“有,军帐中,有不少灾民居住的痕迹,显然人没离开多久,还没来得及收拾干净,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不少脚印从军营离开,只是这鞋印到了官道上,就查不到了。”
“鞋印?是官兵的吗?”
“不是,官兵都是穿的官靴,鞋印都是统一制式,而我们看到的鞋印杂乱无章,定是灾民无疑。”
“这么看来,这些灾民确实在军营待过,只是这章大人已经把人从军营转移走了。”
燕清欢立马派了两名大内侍卫沿着官道追查下去。
然后带着剩余的人返回了行宫。
刚回院子,便有齐都来大内侍卫送了信过来。
燕清欢拆开信一看,信是齐墨宸写的,意思是让她再坚持一段时间,为齐墨宸筹钱争取时间。
燕清欢看完之后,把信放到了一边,对侍卫道,“你回去禀告皇上,就说钱粮的问题不急,本宫已经想到缓解之法。”
“是,娘娘,卑职这就回去禀告圣上。”
刚送走齐都来的大内侍卫,胡大人又登上了门。
“娘娘,大事不妙了,下面县城百姓纷纷逃难出走了。”
燕清欢一惊,灾民出逃,这可是大事,“胡大人,究竟怎么回事,百姓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出走?”
“回娘娘,道路被毁,粮食不过晚运到了两日,这些刁民就坐不住了,拖家带口的就往邻省逃了。”
“沿路不是设了关卡,防止流民逃窜吗?为何没有阻拦?”
“娘娘恕罪,实在是群情激奋,官兵唯恐发生冲突,造成死伤,因此才不敢阻拦。”
灾民出逃已成定局,当务之急是把灾民都劝回来。
燕清欢当即下命道。
“胡大人,传本宫命令,立刻派人去邻省通知常巡抚,关闭城门,防止流民进城作乱,然后在各县城张贴告示,就说朝廷赈灾钱粮充足,本宫会陪着大家一起度过难关,灾情一日不平,本宫便一日不回宫。”
“还有,本宫要亲自去一趟邻省,把百姓都劝回来,本宫不在这段时日,盐海的赈灾工作就交由胡大人你处理了,务必安抚好民心。”
“娘娘,您千金之体,怎么可以冒险,不如让臣去劝吧。”
燕清欢摇了摇头,“你熟悉盐海事务,这里离不开你,本宫去劝即可。”
“娘娘,这些刁民无法无天,不如让章大人派兵保护您吧?”
“不用了,章大人另有职责,本宫到了邻省,常大人自会负责本宫的安全,事不宜迟,本宫即刻出发。”
“是,那臣祝娘娘一路顺风。”
燕清欢迅速收拾了一番,连齐茂也没通知,带着白芷和大内侍卫,出发去了邻省。
胡大人等燕清欢出发之后,面露得意之色。
到底是年轻啊,这灾民哪这么容易劝的回来,要是灾民不回来,这下,看她还有何颜面待在盐海主持赈灾事情。
为了以防万一,胡大人立马去了齐茂的院子,高声喊道,“侯爷,大事不妙啦。”
跑的太急,被门槛绊了一下,赶忙站起身,扶正了帽子,“侯爷,大事不妙了,您再不出来主持大局,娘娘就要捅娄子了。”
齐茂本来眼神涣散,心气全无,听到燕清欢要捅娄子了,人立马精神了一下,“胡大人,你好歹是一省巡抚,遇事怎么如此慌张,贤妃不过一个女人而已,能捅出什么娄子。”
“哎呦,我的侯爷,这贤妃她不是普通女人啊,她可是皇上封的赈灾使。”
“她的赈灾使只是虚名而已,你怕什么,本侯才是真正的赈灾使。”
“侯爷,现在不是争这个的时候,您赶紧管一管贤妃吧,她不听下官劝告,执意要去见那些流民,万一流民发生暴乱,贤妃可就危险了。”
齐侯爷站起来,怒道,“到底怎么回事,本侯不是让她待在行宫别出去了嘛,她是一点没把本侯的话放在心上啊,简直是目无尊长。”
“灾民出逃去了邻省,贤妃不顾下官劝阻,执意要去把灾民劝回来。”
齐茂听到这话,气的拍着桌子喊道,“蠢货,她人在哪?立刻把人给我叫过来。”
“侯爷,这会人早已经走了,怕是追不回来了。”
“这灾民既然出逃,那是死是活也和我们无关了,正好还能减轻我们赈灾的压力,何必再去追回,这个蠢货,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是追不回来,让皇上知道,连累本侯也要跟着丢人,没脑子的玩意,跟她娘一样愚蠢。”
齐茂气的直接骂了起来。
胡大人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齐茂这种没长脑子的骂骂就算了,他是不敢当着外人面骂燕清欢的。
齐茂发泄了一通,一屁股坐了下来,认命道,“给本侯备马车,本侯亲自去看看。”
“侯爷,您的病还没好,这路上颠簸,恐耽误您的病情啊,依下官看,您还是坐镇盐海,不如派个人去,把贤妃劝回来。”
齐茂想了想,自己还没振兴齐家,可不能就这么累死在路上,“胡大人言之有理,就按你说的办,本侯立刻就修书一封,你派人送过去,她看了本侯的信必然不敢违抗。”
“侯爷说的是,您是娘娘的长辈了,她不听您的,还能听谁的。”
齐茂得意的点了点头,想到等燕清欢回来,他就能狠狠的羞辱一番,突然觉得病都好了许多。
“哎,虽说我是贤妃的长辈,但她从小缺少教养,养不熟啊,若不是我病了,定要好好磨练她的性子才行。”
胡大人心里暗暗发誓,等这次赈灾之事了了,他以后绝不和齐家沾染半点关系,真是脑子有大病。
“事已至此,侯爷就别怪罪自己了,您还是好好休养身体,这赈灾之事没了您可真不行。”
“你说的太对了,明日开始,本侯就去衙门办公,不能让胡大人一人操劳了。”
胡大人没想到随便这么一说,竟然让齐茂就这么插手了赈灾之事,好在齐茂是个蠢货,心想着,不如趁这燕清欢不在的机会,把齐茂手上剩余八十万两全部骗出来。
“下官倒是无所谓,只是要辛苦侯爷了。”
齐茂大手一挥,“无妨,为了百姓,为了皇上,本侯辛苦些也是应当的。”
“侯爷高风亮节,下官佩服,下官这就回衙门,为侯爷单独整理个班房出来。”
“嗯,你去忙吧。”
另一边,燕清欢日夜兼程,才赶到了邻省。
随即见了常巡抚,这会城门外已经聚集了有一万多灾民,这都是距离近,来的早的。
常巡抚只能在城外开了粥棚,暂时先把人稳住了。
但要是再有灾民来,常巡抚这边的粮食也就不够了,毕竟自己管辖区里的百姓也要吃粮食,不可能为了盐海的灾民,就不顾自己辖区的百姓。
燕清欢让常巡抚备了三日粮食,三日时间,差不多盐海的灾民,该来的都来了,最重要的是关将军那边应该也有结果了。
喜欢被逼和亲,她率百万兵归来
白芷和燕清欢汇报着发现,“娘娘,我们搜遍了军营,都没找到灾民。”
“果然如此,今日见到章大人的时候,本宫就已经猜到了,你们可还有其他发现。”
“有,军帐中,有不少灾民居住的痕迹,显然人没离开多久,还没来得及收拾干净,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不少脚印从军营离开,只是这鞋印到了官道上,就查不到了。”
“鞋印?是官兵的吗?”
“不是,官兵都是穿的官靴,鞋印都是统一制式,而我们看到的鞋印杂乱无章,定是灾民无疑。”
“这么看来,这些灾民确实在军营待过,只是这章大人已经把人从军营转移走了。”
燕清欢立马派了两名大内侍卫沿着官道追查下去。
然后带着剩余的人返回了行宫。
刚回院子,便有齐都来大内侍卫送了信过来。
燕清欢拆开信一看,信是齐墨宸写的,意思是让她再坚持一段时间,为齐墨宸筹钱争取时间。
燕清欢看完之后,把信放到了一边,对侍卫道,“你回去禀告皇上,就说钱粮的问题不急,本宫已经想到缓解之法。”
“是,娘娘,卑职这就回去禀告圣上。”
刚送走齐都来的大内侍卫,胡大人又登上了门。
“娘娘,大事不妙了,下面县城百姓纷纷逃难出走了。”
燕清欢一惊,灾民出逃,这可是大事,“胡大人,究竟怎么回事,百姓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出走?”
“回娘娘,道路被毁,粮食不过晚运到了两日,这些刁民就坐不住了,拖家带口的就往邻省逃了。”
“沿路不是设了关卡,防止流民逃窜吗?为何没有阻拦?”
“娘娘恕罪,实在是群情激奋,官兵唯恐发生冲突,造成死伤,因此才不敢阻拦。”
灾民出逃已成定局,当务之急是把灾民都劝回来。
燕清欢当即下命道。
“胡大人,传本宫命令,立刻派人去邻省通知常巡抚,关闭城门,防止流民进城作乱,然后在各县城张贴告示,就说朝廷赈灾钱粮充足,本宫会陪着大家一起度过难关,灾情一日不平,本宫便一日不回宫。”
“还有,本宫要亲自去一趟邻省,把百姓都劝回来,本宫不在这段时日,盐海的赈灾工作就交由胡大人你处理了,务必安抚好民心。”
“娘娘,您千金之体,怎么可以冒险,不如让臣去劝吧。”
燕清欢摇了摇头,“你熟悉盐海事务,这里离不开你,本宫去劝即可。”
“娘娘,这些刁民无法无天,不如让章大人派兵保护您吧?”
“不用了,章大人另有职责,本宫到了邻省,常大人自会负责本宫的安全,事不宜迟,本宫即刻出发。”
“是,那臣祝娘娘一路顺风。”
燕清欢迅速收拾了一番,连齐茂也没通知,带着白芷和大内侍卫,出发去了邻省。
胡大人等燕清欢出发之后,面露得意之色。
到底是年轻啊,这灾民哪这么容易劝的回来,要是灾民不回来,这下,看她还有何颜面待在盐海主持赈灾事情。
为了以防万一,胡大人立马去了齐茂的院子,高声喊道,“侯爷,大事不妙啦。”
跑的太急,被门槛绊了一下,赶忙站起身,扶正了帽子,“侯爷,大事不妙了,您再不出来主持大局,娘娘就要捅娄子了。”
齐茂本来眼神涣散,心气全无,听到燕清欢要捅娄子了,人立马精神了一下,“胡大人,你好歹是一省巡抚,遇事怎么如此慌张,贤妃不过一个女人而已,能捅出什么娄子。”
“哎呦,我的侯爷,这贤妃她不是普通女人啊,她可是皇上封的赈灾使。”
“她的赈灾使只是虚名而已,你怕什么,本侯才是真正的赈灾使。”
“侯爷,现在不是争这个的时候,您赶紧管一管贤妃吧,她不听下官劝告,执意要去见那些流民,万一流民发生暴乱,贤妃可就危险了。”
齐侯爷站起来,怒道,“到底怎么回事,本侯不是让她待在行宫别出去了嘛,她是一点没把本侯的话放在心上啊,简直是目无尊长。”
“灾民出逃去了邻省,贤妃不顾下官劝阻,执意要去把灾民劝回来。”
齐茂听到这话,气的拍着桌子喊道,“蠢货,她人在哪?立刻把人给我叫过来。”
“侯爷,这会人早已经走了,怕是追不回来了。”
“这灾民既然出逃,那是死是活也和我们无关了,正好还能减轻我们赈灾的压力,何必再去追回,这个蠢货,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是追不回来,让皇上知道,连累本侯也要跟着丢人,没脑子的玩意,跟她娘一样愚蠢。”
齐茂气的直接骂了起来。
胡大人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齐茂这种没长脑子的骂骂就算了,他是不敢当着外人面骂燕清欢的。
齐茂发泄了一通,一屁股坐了下来,认命道,“给本侯备马车,本侯亲自去看看。”
“侯爷,您的病还没好,这路上颠簸,恐耽误您的病情啊,依下官看,您还是坐镇盐海,不如派个人去,把贤妃劝回来。”
齐茂想了想,自己还没振兴齐家,可不能就这么累死在路上,“胡大人言之有理,就按你说的办,本侯立刻就修书一封,你派人送过去,她看了本侯的信必然不敢违抗。”
“侯爷说的是,您是娘娘的长辈了,她不听您的,还能听谁的。”
齐茂得意的点了点头,想到等燕清欢回来,他就能狠狠的羞辱一番,突然觉得病都好了许多。
“哎,虽说我是贤妃的长辈,但她从小缺少教养,养不熟啊,若不是我病了,定要好好磨练她的性子才行。”
胡大人心里暗暗发誓,等这次赈灾之事了了,他以后绝不和齐家沾染半点关系,真是脑子有大病。
“事已至此,侯爷就别怪罪自己了,您还是好好休养身体,这赈灾之事没了您可真不行。”
“你说的太对了,明日开始,本侯就去衙门办公,不能让胡大人一人操劳了。”
胡大人没想到随便这么一说,竟然让齐茂就这么插手了赈灾之事,好在齐茂是个蠢货,心想着,不如趁这燕清欢不在的机会,把齐茂手上剩余八十万两全部骗出来。
“下官倒是无所谓,只是要辛苦侯爷了。”
齐茂大手一挥,“无妨,为了百姓,为了皇上,本侯辛苦些也是应当的。”
“侯爷高风亮节,下官佩服,下官这就回衙门,为侯爷单独整理个班房出来。”
“嗯,你去忙吧。”
另一边,燕清欢日夜兼程,才赶到了邻省。
随即见了常巡抚,这会城门外已经聚集了有一万多灾民,这都是距离近,来的早的。
常巡抚只能在城外开了粥棚,暂时先把人稳住了。
但要是再有灾民来,常巡抚这边的粮食也就不够了,毕竟自己管辖区里的百姓也要吃粮食,不可能为了盐海的灾民,就不顾自己辖区的百姓。
燕清欢让常巡抚备了三日粮食,三日时间,差不多盐海的灾民,该来的都来了,最重要的是关将军那边应该也有结果了。
喜欢被逼和亲,她率百万兵归来